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关于合同法律效力的判断

关于合同法律效力的判断

发布时间: 2021-01-19 00:19:15

A. 若双方签订了合同,合同为一式两份,但在签订后甲方将其两份合同都拿走了,这样的合同还具有法律效力

有法复律效力。

根据《合制同法》

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第三十七条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1)关于合同法律效力的判断扩展阅读

根据《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六条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B. 怎么判断合同合法,具有法律效力

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
虽具备合同双方主观意识,但仅仅只能作为临时约束或为了达成内某一事签订的容临时文本
预购合同是可以选择放弃或者违约的(未达到强制双方主观意识的行为)
及时签订正规的购房合同或者以防万一
双方可以附加合同条款(字据,保证书之类的等等等)作为双方主观意识达成一致。
放弃或违约,履行责任和义务的时候
也是提供证据链接的有效手段之一

C. 判断免责声明的法律效力依据哪些法律法规

免责声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有时是内容资讯的网络平台,有时是酒店、餐馆等餐饮娱乐场所,有时是建筑工地等事故高发的工作场地。这些各式各样的免责声明的法律效力是一样的吗?

一、合同法关于免责声明的法律效力的条款

第三十九条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第四十条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第四十一条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条式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第五十三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法律为什么作这样的规定呢﹖

第一,人身权和财产权是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如果这样的免责条款有效,无异于承认随意侵害他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为有效。例如,甲在阳台栏杆上行走,乙声称他也敢。甲说,你若敢,就给你1000元,但摔下去我不管。乙一气之下,跃上阳台,但由于用力过猛,跳到阳台后站不稳,果真摔下去而死亡。后乙家属诉至法院要求甲赔偿,甲却以事先有声明而拒绝赔偿。本案中如果甲的声明有效,则意味着甲可侵害乙的人身权。这不但为法律所不允许,也破坏了公序良俗。

第二,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法律原则。这样的免责条款必然导致扩大一方的权利,而限制或缩小了另一方的权利;或者加重一方的义务,而减轻或免除另一方的义务。这实际上排除了一方当事人应负的基本义务,显然是不公平的。

二、其他关于免责声明的法律条款

值得一提的是,对下述类似的免责条款,其他法律法规也作了与《合同法》相类似的规定。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据此,有些单位在招工登记表中注明:“发生工伤、意外事故,本单位概不负责。”这样的声明是无效的。

三、有法律效力的免责声明

应注意的是,并不是一切免责条款,法律法规都作无效处理。对以合理方式提请对方应尽注意义务的条款,应视作合同的组成部分。例如,公共汽车上标有“行车时,头、手请勿伸出窗外,否则后果自负”声明,如果乘客不顾声明,擅自把头、手伸出车外而引起事故的,不能主张声明无效。

综上所述,判断免责声明的法律效力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条款,以及其他更具体的法律法规来判断不同的情形下免责声明是否有效。

D. 如何判断合同类型》》》》

合同的订立又称“缔约”,是指当事人之间为了建立具体的合同关系,通过交互进回行的意思答表示以达到成意思表示一致而形成合意的过程。合同的订立过程一般需要经过要约与承诺两个阶段,《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要约的法律效力是指要约生效后的法律后果。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它依要约的形式不同而不同:口头要约一般自受要约人了解时发生法律效力;非口头要约一般要送达受要约人时发生法律效力。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取得依照他的承诺而使得合同成立的法律资格。承诺的时间是指承诺的意思表示到达要约人支配的范围内时,承诺发生法律效力。承诺不需要通知,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要约人发出要约,受要约人接受要约,双方达成合意,合同有效成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三条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E. 怎样判断签署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法》来第十条规定“当事自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上述规定是建立在双方对有签订合同这一事实不存在异议的基础上,如果双方对“是否有签订合同”、“合同是否是对方所传”等问题有争议,那么就需要其他证据来注明该合同的真实性。如果担心对方“以后不认定这个合同”可以要求对方同时邮寄一份原件来存档就可以了居上所述:传真合同有效

F. 如何判断合同效力

合同的订立又称“缔约”,是指当事人之间为了建立具体的合同关系回,通过交互进行的意思表示以答达到成意思表示一致而形成合意的过程。合同的订立过程一般需要经过要约与承诺两个阶段,《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要约的法律效力是指要约生效后的法律后果。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它依要约的形式不同而不同:口头要约一般自受要约人了解时发生法律效力;非口头要约一般要送达受要约人时发生法律效力。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取得依照他的承诺而使得合同成立的法律资格。承诺的时间是指承诺的意思表示到达要约人支配的范围内时,承诺发生法律效力。承诺不需要通知,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要约人发出要约,受要约人接受要约,双方达成合意,合同有效成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三条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G. 如何判断一个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订立合同是否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以及内容是否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热点内容
托管房屋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07 14:07:39 浏览:355
劳动合同法58 发布:2025-10-07 14:01:59 浏览:509
巩留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10-07 14:01:52 浏览:110
道德良心简短小品剧本 发布:2025-10-07 14:01:47 浏览:296
公司法律事务现状 发布:2025-10-07 13:58:59 浏览:176
财经法规第二章章节练习题 发布:2025-10-07 13:56:14 浏览:762
人大法律硕士与中政难度比较 发布:2025-10-07 13:36:47 浏览:38
按劳动法搬厂要赔钱吗 发布:2025-10-07 13:08:14 浏览:493
法律服务所人员管理制度 发布:2025-10-07 12:57:13 浏览:217
抱卷人法院 发布:2025-10-07 12:51:09 浏览: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