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需负法律责任吗
A. 吃空饷教师已停职,在职的领导是不是就没有责任呢
肯定有责任,但要分步处理。先让教师停职,然后追究领导责任。
B. 法律上给吃空饷是定什么性质的
是骗取不该属于自己的收入 轻微的 也不是一个人责任 估计要追退以前领取的钱
C. 事业单位吃空饷,纪检部门会怎么处理
国家人社部、各省市人社厅都有针对吃空饷整治方案和要求,一经发现对存在吃空饷人员要从重处罚,开除公职,且折合吃空饷时间按规定期限,全额退还工资、奖金、津贴等。
此外针对吃空饷单位法人和主管领导,给予纪律处分,行政降职等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法发〔2007〕22号】第六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要求或者接受请托人以给特定关系人安排工作为名,使特定关系人不实际工作却获取所谓薪酬的,以受贿论处。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安排亲属到某些单位工作,不实际到岗却领取薪酬。这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司法机关将这类腐败行为列入惩治范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司法实践中对某些似是而非的“吃空饷”行为,仍然需要根据事实和证据认真区分、鉴别,以免错误适用法律规定。
(3)吃空饷需负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十、关于在职时为请托人谋利,离职后收受财物问题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之前或者之后,约定在其离职后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在离职后收受的,以受贿论处。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离职前后连续收受请托人财物的,离职前后收受部分均应计入受贿数额。
十一、关于“特定关系人”的范围
本意见所称“特定关系人”,是指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亲属、情妇(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
十二、关于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问题
依照本意见办理受贿刑事案件,要根据刑法关于受贿罪的有关规定和受贿罪权钱交易的本质特征,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惩处少数,教育多数。在从严惩处受贿犯罪的同时,对于具有自首、立功等情节的,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 退休老教师,死后土葬,现在没有报死亡,家属现在还在领工资,大概2万左右了,会不会背法律责任
是的,他们家属的做法如果追究起来可以算诈骗国家工资了,而且老教师死亡是必须火葬才能办理丧葬补贴,他们的情况违背了相关规定,查出来是需要退还工资接受处罚的
E. 党员吃空饷违反什么法律
吃空饷查处方法:
一方面应公开编制人员、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让“吃空饷”无机可乘;另一方面,整治清理“吃空饷”常态化,定期大扫除。同时,加大对编制、人事、财务等日常监督管理,使其趋于法治化、规范化、完善化。
一方面,要严守干部管理关。对于财政供养人员,各地相关部门要心中有数,编制、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多个部门要联合起来,坚决把好干部的进出关;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治理“吃空饷”的重要性,对本单位的“吃空饷”人员进行坚决清理。
另一方面,要健全预防和治理吃空饷的制度法律。对于“吃空饷”人员要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对于这类人员依法进行严肃处理,不能仅停留在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更不能停留在说过就算、算了就忘、忘了又犯的表面惩罚,而是要加大“吃空饷”的违法成本,让他们受到法律的严肃制裁,更要以法律的严肃性来警示他们,加强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让干部不敢吃空饷、不愿吃空饷。
治理“吃空饷”,一方面应公开编制人员、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让“吃空饷”没有办法玩“潜伏”;另一方面,应把整治清理“吃空饷”常态化,定期“大扫除。要从严追究“以权为亲属熟人谋私者”责任,决不能让问责成为“橡皮筋”。
治理“吃空饷”从源头禁止“发空饷”更为重要。对于人事、财务等监督管理不力、失察渎职的相关责任人也要加大问责力度。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或侵吞公共财物,此类“吃空饷”行为,已涉嫌触犯刑法中的诈骗罪或贪污罪。治理“吃空饷”的关键,司法部门应介入惩处,让“操盘手”现形。
从边上学边领钱的“娃娃官”,虽经几轮清退,但仍触目的数字,“官仓鼠”顽症曝出不少编制管理之乱,更成为侵蚀财政资金的“黑洞”,有的地方追缴资金动辄上亿元。人们关注整治“吃空饷”成绩单的同时,更期待问责能让背后的“操盘手”现形。
F. 教师吃空饷20多万追究刑事责任吗
金额巨大,涉嫌构成贪污或诈骗,需要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