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申报人法律责任

申报人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19 23:59:49

Ⅰ 不按时办理纳税申报要负哪些法律责任

1. 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若纳税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即纳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办专理纳税申报和报属送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2.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如果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因此造成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另外,依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纳税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所以不按时办理申报纳税不仅要补交所欠税款,同时还要接受罚款的。

Ⅱ 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有哪些法律责任

你好:
我只是想说一下,如果是查账查的比较的紧的税务机关,
每年的企业所得税清专算时,账属上的应付职工薪酬的金额必须和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总数对的上,
要不然都要写说明的~
聘用退休的人员工资,没有缴纳五金的前提下,超过800元的月薪必须扣除800元缴纳20%的个税,
所得税清算本身就有补纳税款的意义在里面,但是个人所得税的逃漏税不是单就企业责任,
依据金额可大可小,依据专管员心情可没事可打坏,外加办税人员应熟知税务缴纳义务,
所以刻意的不进行申报,金额又大的话,一年累计下来的数额也就自然挺可观,
那么责任就会随之上升吧....
反正总归一句,小心查账~

Ⅲ 少申报个人所得税我需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并处罚款。如果涉嫌逃税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或者应解缴的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

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并且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犯有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3)申报人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个人所得税罚款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2号)及其实施细则,第六十九条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5]65号),第十一条: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的,由扣缴义务人缴纳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以及相应的滞纳金或罚款。其应纳税款按下列公式计算:

应纳税所得税=(支付的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缴义务人已将纳税人拒绝代扣代缴的情况及时报告税务机关的除外。

Ⅳ 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纳税申报作了如下规定:
(1)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才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也可以按照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办理上述申报、报送事项。
(3)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经核准延期办理所规定的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
(1)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30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
(2)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前,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
(3)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并将其全部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
(4)纳税人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证件不得转借、涂改、损毁、买卖或者伪造。
违反纳税申报规定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一)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或者扣缴义务人、代征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国家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由国家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一般纳税人不按规定申报并核算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应纳税额的,除按前款规定处罚外,在一定期限内取消进项税额抵扣资格和专用发票使用权,其应纳增值税,一律按销售额和规定的税计算征税。

Ⅳ 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申报或不如实申报要负何种法律责任

(1)未按照规定来的期限办理源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处理,即纳税人没有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处理,即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理,即对于纳税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Ⅵ 自行申报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纳税申报法律责任

自行申报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Ⅶ 消防申报委托人有什么法律责任吗

法律责任一般不会有的,因为这个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的服务对象是单位主体,即便是有责任也是单位和法人负责,办理人只是法人授权在消防大队办理业务的人,只要你能确保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就不会有什么法律责任。

Ⅷ 进行虚假申报或不进行申报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根据《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正)第六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Ⅸ 进行虚假申报或不进行申报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您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内十四次会议容修正)第六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如能给出详细详细,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热点内容
我国古代入赘婚姻法 发布:2025-10-07 08:00:20 浏览:695
劳动法98条 发布:2025-10-07 07:57:18 浏览:928
民法典新举措 发布:2025-10-07 07:52:05 浏览:76
行政法第224 发布:2025-10-07 07:44:57 浏览:265
平利法院网 发布:2025-10-07 07:44:15 浏览:360
中华人民劳动法实施于哪一天 发布:2025-10-07 07:38:41 浏览:923
国外会计法律责任制度 发布:2025-10-07 07:24:03 浏览:153
法院知道律所 发布:2025-10-07 07:00:42 浏览:274
辽宁省司法厅新任厅长 发布:2025-10-07 06:55:22 浏览:198
土地转包合同法违约责任 发布:2025-10-07 06:53:46 浏览: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