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承担法律责任
❶ 未成年人校园暴力频发原因有哪些
这些年,未成年人之间的暴力事件不断上演,仅近段时间见诸媒体的,就有多起,比如5月15日,山东兰陵实验中学一群女学生殴打同校女生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再比如山东胶州16岁的初三学生小姜,因不堪被同学欺辱,从教学楼四楼跳下;还比如安徽蚌埠怀远县六年级学生小强,多次从家里偷钱给副班长“进贡”,如果不给钱,要被逼吃屎喝尿;又比如6月16日,网络流传一段中学生被殴打的视频,内容称济南某实验中学多名学生暴力殴打同校学生。以上仅是媒体曝光的未成年人暴力事件,没有曝光的不知还有多少。
使用暴力手段欺辱弱小,这样的场景不像是发生在未成人之间,倒像是发生在险象环生的黑社会。未成年人之间暴力事件频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惩治手段的软弱单一,还有就是学校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品质教育的缺失。
因此,要防止未成年人之间的暴力事件再次上演,一是要从法律规定入手,加大对未成年人施暴者的处罚力度,这一点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对于校园暴力行为,美国的处罚相当严厉,不仅开除学籍,还要交纳巨额保释金,还要面临6项重罪起诉,外加“终身监禁”的可能。而我国对于未成年人施暴者一般是批评教育或者回家反省,最重也不过是行政处罚,这就让未成年人施暴者有恃无恐。
二是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尊重他人、爱护他人、爱惜生命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校教育内容的首选,理应是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和谐相处的处世理念,学生在学校里,首先应该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其他,倘若连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都做不到,那么其他教育内容都将失去意义。可一些学校常常本末倒置,只抓成绩分数与升学率,只教书不育人,将最重要的做人教育抛之脑后。
❷ 应不应该对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加大刑罚力度
应该。就目前的处罚抄力度来看,处罚力度偏轻也是青少年犯罪犯罪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校园暴力事件以及青少年犯罪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三:
①家庭教育的缺失——人格以及习惯来自于家庭塑造,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我约束力,会造成沟通能力和解决事情能力的滞后,遇事较易选择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也是获取关注度的一种方式。
②社会教育的缺失——社会对于道德的要求比较混乱,面对成人无法到的畸形道德要求,孩子们则会感觉无所适从,因为找不到一个真正的道德榜样,道德缺乏行之有效的宣传和教育。
③相关法制教育的缺失——目前国家的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处罚偏轻,16岁以下不予追究的法律条文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犯罪成本过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未成年人犯罪之后有恃无恐的理由。国家目前正在修改立法,以求改变未成年人犯罪率升高的现状。
❸ 校园暴力对青少年的处罚立法了没没立法怎么处罚
目前不完善
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内地反校园暴力的应对、研究起步较晚。《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2005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006年)等,以及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强调要加强校园安全,但是并没有提到“校园暴力”,直到2007年《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才提到学生要“了解校园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的方法”。而《未成年人预防犯罪法》只提到,未成年人9种严重不良行为(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应予矫治。
如果遇到校园暴力,如何解决?
校园发生暴力事件的预防措施
①加强对师生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②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③加强对校内有精神病症状病人的监控;加强对精神病人的关心,劝其在家休养治疗,经济待遇上给与照顾帮助。
④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模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校园发生暴力事件的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学校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①报警。可按紧急报警按钮或打“110”报警电话。
②立即报告局安管科。先口头、后书面。
③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送往就近医院抢救,并通知家属。
④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学校派应变能力强、口才较好的老师与歹徒周旋,尽力规劝其中之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学生,并迅速疏散之安全的地方。
⑤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处理。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和善后处理。
❹ 我国为遏止未成年人校园暴力事件是健全法律更有效还是强化教育更有效
提升孩子的素养更为重要。而加强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素养的必修课。应当健全这方面的法规,但教育更为重要。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到你
❺ 校园暴力有关法律有哪些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015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从2013-2015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校园暴力刑事案件中抽取100多件典型案件样本进行了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类犯罪的特点。
最高法刑一庭审判长冉容介绍,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对集中。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比例最高,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故意杀人罪占6%。
校园暴力涉及的罪名还包括寻衅滋事罪占10%;性侵、侵财犯罪各占12%,还有很小比例的聚众斗殴罪与绑架罪。
(5)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根据教育署系2002至2003年度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学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约七百多宗。若扣除学校假期,则平均每日三宗。亦有调查结果显示,于同一年中学训导老师曾处理六百四十三宗「欺凌同学」个案,数目占中学生人数的百分之零点一四。可见欺凌个案在校园是相当严重的。
其实,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
「欺凌者」长期欺负别人,会很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理心等等,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等等。同时间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欺凌是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及预防的问题。但同学和家长的合作也很重要的。
❻ 校园暴力施暴者因《未成年人保护法》所免去的刑罚能不能转移到其监护人身上
现在校园的暴力活动越来越厉害,有些受害的孩子,身心受到巨大的损坏,影响倒还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有的孩子出现自残的情况。对于那些施暴的学生,国家出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其实量刑方面问题很大,保护青少年是我们可以理解的生气,但是施暴者不用刑罚是不对的,因为有些学生施暴者,他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应该受到严厉处罚。
最近有政协的委员提出,考虑施暴的未成年监护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起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有些学生的暴力行为,同时可以给监护人一个压力,让他们尽快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会在教育层面增加一个法律的约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现在的校园暴力事件越来越厉害,国家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所免去的刑罚,对于一些故意施暴的人来说,变成一种福利,因为现在很多的学生在施暴的时候,他们的故意性很明显,对其他学生造成的伤害,他们是完全明白的,但是这些学生依旧会这样做,这是他们主观的故意和思想道德的缺陷,不处罚就会是不公平的事情。
另外我有一个建议,希望可以严厉打击一些网络暴力游戏以及宣传此类游戏的人,另外要整顿娱乐圈,杜绝一些不良的信息传播,这样才能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一个良好的风气,避免一些年轻人学到一些不好的行为,这需要国家政府出台专门的政策进行打击,同时全社会应该举报此类行为。
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所免去的刑罚我觉得应该重新进行考虑,对于应该给那些施暴的未成年监护人承担责任的事情,我表示积极的支持。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严格的法律法规去治理学校暴力事件的话,那么未来会有更多的孩子受到伤害,这些孩子是无辜的,我们必须用全力去保护,对于施暴的不良学生,必须尽快的予以处理。
❼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不是专门用来保护坏孩子的,对好孩子却视若无睹 校园暴力常常发生,而法律往往保护的都
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是所有孩子,谁把孩子分成好坏的?难道好孩子是天生的?“法律往往保护的都是伤害者”只不过是你看到的表象。 一个孩子父母不顾责任,学校不负责任,他学坏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他参与聚众围殴了,本身就是保护不力的结果,成年人(受害方除外)有什么脸面把责任全推到当事孩子头上? 保护不是纵容...,只是制止基于原始傲慢的正义感引发的二次暴力。
❽ 未成年人对别人进行殴打校园暴力不会被抓吗
未成年人对别人进行殴打,这样的校园暴力当然会被抓起来
如果受害人伤势比较严重的话,未成年人要面临着坐牢及赔赏
如果只是受轻微的伤,会被派出所抓去拘留几天会被学校通报批评记大过处分
❾ 现有法律可以有效治理预防“校园欺凌”吗
对校园欺凌和暴力中“犯错”的未成年人加以惩罚是有共识的,但是惩罚以何种形式出现、施以多重的惩罚,一直以来都存在不小的争议。2016年5月,江苏4名女生因为对同学施暴被判刑,被称为校园暴力的“首刑”。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几名在美国念高中的中国学生因对同为留学生的同学施暴,而被判最高达13年的刑期。
“目前大多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在校园暴力施加者和受害者之间,更倾向于保护前者,而忽略了对后者的保护。因此,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等已经刻不容缓。”专家王刚建议,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细化预防惩治校园暴力行为的法律规制标准,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进行特殊保护和教育,通过法律手段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干预和惩罚。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民法等法律中增设有关条款,将粗言秽语、辱骂欺侮、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对受害者进行人身攻击、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行为纳入惩治范围。内容来源于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