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法庭的裁定有法律效力吗

国际法庭的裁定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时间: 2021-01-20 16:12:21

1. 军事法庭和普通法庭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国家的法律在军事法庭一样有效吗

军事法庭 国家在军队中的审判机关。与"军事法院"同义。有些国家的"军事法院"就称"军事法庭"。

国际军事法庭是指专门打击和惩治战争犯罪行为的国际司法机构。二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建立的审判战争犯罪的国际军事法庭主要有:
欧洲国际军事法庭 又称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是二战结束后建立的专门审判德国战犯的国际刑事特别法庭。该法庭由英、美、苏、法四国法官组成。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是二战结束后建立的专门惩治日本战争罪犯的国际刑事特别法庭,由中、美、英、苏等11国的法官组成。
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 是联合国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的权限而设立的特殊国际审判机构。这是第一次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而不是以国际条约形式设立的国际法庭。该法庭目前已对米洛舍维奇等70多人提出指控和审判。
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 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94年11月8日第955号决议建立的国际军事法庭,也是迄今为止惟一被授权起诉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实施种族灭绝罪的国际性法庭。1996年9月以来,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和卢旺达国内法院对政府监禁的7.5万人进行了审判。
国际刑事法院 2002年7月1日在荷兰海牙正式成立,是根据联合国通过的《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常设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它有权对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反人类罪和侵略罪进行审判。国际刑事法院与联合国有直接联系,但又独立于联合国之外,不受联合国及安理会约束。美国政府由于考虑到《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可能对美国的军人、外交官和官员不利,于2002年宣布从国际刑事法院退出。▲
普通法庭:
国家的审判机关、机构、场所等。有多种含义:①有些国家的法院就称法庭,如法国的初审法庭、争议法庭、警察法庭,英国的御座法庭、家事法庭等。②法院内部审理不同诉讼案件的组织机构。根据案件性质设立刑事法庭、民事法庭、经济法庭,此外,还设有专门法庭,以及根据需要设立的其他法庭等。③国家为审理特种案件而设立的临时性审判机构。如中国 1956 年为审判日本战犯而设立的军事法庭,1980年为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而设立的特别法庭。④中国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地区、人口和案件情况设立的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⑤审判庭的别称。审判庭的组成人员往往被称为法庭组成人员,审判庭的活动被称为法庭活动,审判庭的记录被称为法庭记录。⑥法庭审判诉讼案件的场所。法院实行公开审判,允许群众进入法庭旁听。

2. 国际刑事法院是谁成立的它的判决有效么

国际刑事法院成立于2002年,其主要功能是对犯有种族屠杀罪、危害人类罪、战争回罪、侵略罪的答个人进行起诉和审判。国际刑事法院成立的基础是2002年6月1号开始生效的《罗马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因此该法院仅对规约生效后的前述四种国际罪行有管辖权。但是实际上,国际刑事法院暂时还不能对侵略罪行使管辖权。国际刑事法院是根据联合国1998年7月17日外交全权代表会议通过的《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又称《罗马规约》)的规定,于2002年7月1日正式成立的。

3. 美国法院裁判文书由哪个部门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76条和第268条的规定,外国法院的判决在中国法院得到承认需具备如下条件:
第一、申请承认和执行的外国法院的判决、裁定必须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即外国法院的判决、裁定在申请人所在国已经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这是承认与执行该判决的最基本条件。中国与一些国家所签订的相互承认和执行法院判决的司法协助协议中,都将此列为承认与执行的必要条件。
第二、做出判决的法院所在国同中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或者存在互惠关系
1.关于中国加入的多国间的国际公约
中国尚没有加入1971年在海牙签订的《民商事案件外国判决承认与执行公约》2。因此,中国还不存在与多国间的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国际公约。但是,1991年5月3日中国加入了《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1987年4月22日加入了《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 1998年2月6日加入了《民商事案件国外调取证据公约》,2000年1月5日加入了《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8条的规定3,中国参加或者缔结的国际公约,具有优先于《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2.关于中国与外国缔结的两国间的司法协助条约
由于中国没有加入多国性的关于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国际公约,因此中国主要是通过与外国签订双边司法协助条约的方式,实现两国间承认和执行对方国法院判决的司法协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与中国订立了双边《司法协助条约》的国家有(参见表1):
法国、突尼斯、老挝、越南、乌兹别克斯坦、新加坡、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摩洛哥、匈牙利、塞浦路斯、埃及、希腊、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古巴、乌克兰、土耳其、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罗马尼亚、蒙古、比利时、波兰、泰国等三十多个国家。
另外,中国通过与澳大利亚签订双边《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规定了对彼此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问题。与奥地利、巴巴多斯两国,则是在双边经济合作或保护投资协定中,规定了对仲裁的承认和执行问题。因此,也只有上述国家法院的生效民商事判决才有可能在中国得到承认和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美国只签订了刑事司法协助协定,并没有民商事司法协助的协定。而中国同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日本之间,既没有签订任何关于司法协助的条约,也没有司法协助的互惠关系4,只是同为《海牙送达公约》的缔约国。
3.互惠关系的存在
外国法院判决承认和执行的申请人所在国,如果与中国不存在共同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司法协助条约,则要求申请人所在国与中国之间存在“互惠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民事诉讼法第268条规定的“互惠关系”,是指“事实上的互惠关系”。中国法院在审查中国与申请人所在国之间是否存在“互惠关系”时,是审查中国与申请人所在国之间是否存在相互承认和执行对方法院判决的先例。如果存在这样的先例,则认为两国之间存在互惠关系,如果不存在这样的先例,则认为不存在互惠关系。
日本公民五味晃在中国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日本法院判决被驳回的案件,是中国法院根据日本同中国不存在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缔结的双边条约,也不存在着互惠关系,作出的裁决。该判例得到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确认,也是中国唯一的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刊登的关于外国法院判决在中国申请承认和执行的判例。本报告的后面将详细介绍该判例。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承认和执行外国民商事判决,即使是在没有共同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情况下,也并不是都需要存在事实上的互惠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8月13日颁布实施的《关于中国公民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程序问题的规定》,申请中国法院承认外国法院的离婚判决时,就不要求该外国与中国存在互惠关系5。
第三、申请承认和执行的外国判决不得违背中国法律的基本原则,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如果说前面两个要件是对外国法院判决进行的形式上的审查的话,对外国法院的判决不违背中国法律的基本原则,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审查,是对外国法院判决的内容上的审查。在什么情况下是属于违反中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中国的法律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外国法院的判决,因违反中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而不予承认的判例。
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对外国法院判决、裁定的承认的要件,仅仅作了上述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在有关外国法院作出的离婚判决在中国的承认与执行的规定中,以及中国与一些国家的上边条约中,在对外国法院判决的具体审查要件上,作了具体的规定。归纳上述双边条约的规定,如果外国法院的判决、裁定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中国法院将不予承认和执行6:
第一,依照中国法律有关管辖权的规定,该判决是由无管辖权的外国法院做出的,或者按照国际条约中有关管辖权的规定,做出判决的外国法院无权管辖;
第二,根据做出判决的国家的法律,该判决尚未生效或者不具有执行力;
第三,根据做出判决的国家的法律,在缺席判决的情况下,败诉一方当事人未经合法传唤,因而未能出庭参加诉讼、进行答辩,或在没有诉讼行为能力时没有得到合法代理;
第四,中国法院对于相同当事人之间就同一标的的案件已经做出了生效判决7,或者正在审理,或已经承认了第三国法院对该案的判决。第五,判决的承认和执行有损于被请求一方法律的基本原则、主权、安全或者公共秩序。
(三)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程序
1.申请的主体
必须由当事人或外国法院向中国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承认和执行的申请或者请求。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67条的规定,向中国法院提出承认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请求的主体,可以是外国判决的当事人本身,也可以是做出判决的该外国法院;案件以外的其他人(如案件的第三人)则不得提出承认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请求。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国所订立的双边司法协助条约不同,可申请承认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主体范围也有所不同。像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突尼斯等国与中国的司法协助条约中就规定,“承认和执行缔约一方法院裁决的请求,应由当事人直接向另一方法院提出”8。这说明上述国家法院做出的判决,只能由这些国家的当事人直接向中国法院提出请求,法院不能申请中国法院承认执行其判决。而摩洛哥、希腊、老挝、匈牙利、埃及等国与中国的相关条约中则规定,“承认与执行法院裁决的请求,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有权承认与执行该裁决的法院提出,亦可以由缔约一方法院……向缔约另一方有权承认与执行该裁决的法院提出”9,也即这些国家的当事人和法院均可就其生效判决向中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2.向哪级法院提出申请
在中国实行四级二审终审的法院审判制度。最高级的法院为设置在北京的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国的30个省、直辖市设置高级人民法院,各省、直辖市下的市、县分别设置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性质、诉讼的金额被确认由哪级法院一审。在中国实行二审终审制10。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67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中国法院承认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11。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条的规定,具有管辖权的法院为:
1)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由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2) 被执行人为法人的,由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3) 被执行人在中国无住所、居所或者主要办事机构,但有财产在中国境内的,由其财产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3.申请期限
中国的《民事诉讼法》第219条对申请执行的期限作出了规定,即一方当事人是自然人的为一年,双方均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条的规定12,上述执行期限的规定,也适用于外国法院判决在中国的执行。这样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申请执行的期限,但是没有规定申请承认外国法院判决的期限。那么,民事诉讼法第219条关于申请期限的规定是否适用于申请承认外国法院判决?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没有司法解释,中国的法律学者则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申请承认和执行的期限,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第219条的规定。而有的学者则指出,如果承认和执行一概适用219条规定的期限,这就是把承认执行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行为混为一谈了。因此,他们主张《民事诉讼法》第219条仅适用于申请执行的期限,而不适用于申请承认的期限。13
二是,外国法院的判决在中国申请执行(暂且不考虑是否适用于申请承认),从送达的手续、判决书及申请书的翻译、公证等情况来看,显然期限太短。中国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国内民事诉讼案件的被告答辩期限和上诉期限为15日(民事诉讼法第113条、第147条),但是涉外民事诉讼案件中外国当事人的答辩期限和上诉期限为30日(民事诉讼法第248条、第249条)。对外国法院判决的申请执行的期限,民事诉讼法并没有作出与国内法院判决的申请执行期限不同的特别规定。对此,最高人民法院的专家也认为,对外国法院判决的申请执行期限的规定,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加入WTO的要求,应该修改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4、裁决及效果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68条的规定,如果经过审理后认为,外国法院的判决符合承认条件的,应做出裁定书,裁定承认外国法院判决在中国领域内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执行的,发出执行令,依照《民事诉讼法》有关国内法院判决执行的规定予以执行。如果经过审理后认为,不符合承认条件的,则裁定不予承认执行。在中国审理承认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因此被拒绝承认执行的案件当事人,不能就此裁定提起上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18条的规定,当事人向中国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如果该法院所在国与中国没有缔结或者共同参加国际公约,也没有互惠关系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予以执行。
5、申请中国法院承认和执行外国判决时应当提交的文件
中国目前的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判决时应当提交哪些文件,但是在中国同一些国家签订的司法协助条约中,大都规定了应当提交的文件14:
(1) 与原文相符的判决副本。如果副本中没有明确指出判决已经生效和可以执行,则应附有由外国法院出具的证明其已经生效和可以执行的文件;
(2) 送达回证或证明判决已经送达的其他文件;
(3) 法院证明败诉一方已经合法传唤以及在其缺乏诉讼行为能力时已经得到应由代理的文件;
(4) 请求书和前三项所指文件经证明无误的译本。

4. 国际法院受理的案件问题!!!!

首先,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分为两种,一是咨询管辖权,另一是诉讼管辖权,我想你问的应该是诉讼管辖权,针对国家之间的争端进行裁判。很少有人问具体类型是什么,建议你查找一下历年案例(有书籍出售的),1946年运作至今,案例并不是多到数不过来的。需要提醒的是,国际法院需与专门法院区别开来,比如海洋法庭、人权法庭,甚至是二战后的军事法庭。由此,国际法院的案件大部分是涉及到国家之间领土和划界争端的,尤以岛屿主权归属为最。也有部分是针对国际公约的履行的,比如这两年澳大利亚诉日本的案子,是关于捕鲸公约的。我说的并不全面,一时之间,若要总结每个类型的经典案例,太不可能了,抱歉。其次,国际法院的裁决效力问题,最终裁决是由法律效力的,但是这个效力来源于国家,是争端当事国自愿提交国际法院处理产生的,鉴于约定必须遵守原则及国际法院规约,当事国对裁决应接受。接受归接受,执行上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国家之上并不存在一个更高级别的部门,没有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的力量,也就没有力量能够对国家强制执行了。一家之言,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建议到图书馆或书店查阅具体资料。 附国际法院网站如下:http://www.icj-cij.org/homepage/index.php。其中文网站也有,但是资料不全。

5. 联合国的国际法院是干什么用的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它根据其规约行使职能,国际法院规约是《联合国宪章》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有联合国会员国都是国际法院规绝的当然当事国。根据《宪章》第94条,“联合国每一会员国为任何案件之当事国者,承诺遵行国际法院之判决。”第95条规定“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联合国会员国依据现有或以后缔结之协定,将其争端托付其他法院解决。”根据第96条,“大会或安全理事会对于任何法律问题得请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联合国其他机关及各种专门机关,对于其工作范围内之任何法律问题,得随时以大会之授权,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

国际法院规绝规定,法院以独立法官若干人组织之。此项法官应不论国籍,就品格高尚并在各本国具有最高司法职位之任命资格或公认为国际法之法学家中选举之。法院以法官15人组织之,其中不得有2人为同一国家之国民。法院法官应由大会及安全理事会……就常设公断法院各国团体所提出之名单内选举之。法官任期9年,并可以连选连任,法官任期的分配应使得可能每三年更换三分之一的成员。

只有国家才能作为提交法院案件的当事国。法院受理其规约各当事国之诉讼。法院受理其他各国诉讼之条件,除现行条绝另有特别规定外,由安全理事会定之,但无论如何,此项条件不得使当事国在法院处于不平等地位。

许多联合国人权文件都载有一些条款,规定缔约国有关该文件的解释,适用或履行的任何争端可根据该争端任何一方的请求提交国际法院。这些文件有 1948年12月9日《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第9条),1949年12月2日《禁止贩卖人口及取缔意图营利使人卖淫的公约》(第22条), 1951年7月28日《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第38条)。1952年12月16日《国际更正权公约》(第5条)。1952年12月20日《妇女政治权利公约》(第9条)。经1953年10月23日议定书修正的1926年9月25日在日内瓦签订的《禁奴条约》(第8条)。1954年9月28日《关于无国籍人地位的条约》(第34条)。1956年9月7日《废止奴隶制、奴隶贩卖及类似奴隶制的制度与习俗补充公约》(第10条)。1957年1月29日《已婚妇女国籍公约》(第10条)。教科文组织1960年12月14日《取缔教育歧视公约》(第8条)。1961年8月30日《减少无国籍状态公约》(第14 条)。1962年11月7日《关于婚姻的同意。结婚最低年龄及婚姻登记的公约》(第8条)。1965年12月21日《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第 22条)、1973年11月30日《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第12条)、以及1979年12月18日《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29 条)。任何国际人权文件都没有具体规定由国际法院作出裁定的问题。

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n/rqzz/lhgrqzz/t20060919_151827.htm

6. 国际法庭有什么用

海牙国际法院,其正式名称为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位于荷兰海牙。是联合国六大机构之一,成立于1946年。国际法院也设在海牙市中心的和平宫,这是一座由灰色花岗岩做底座,由红砖砌成墙壁的坡顶建筑,高四五层,长六七十米。门前是一片比足球场还大的草坪,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平宫建于1913年,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常设国际法院及其继承者——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国际法院均在此办公。进得门来,厅廊宽敞,墙上悬挂着著名法学家的画像,楼梯旁陈列着各国赠送的礼品。
国际法院具有双重作用:依照国际法解决各国向其提交的法律争端,并就正式认可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向国际法院提交的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都必须是国家。国际法院是具有特定管辖权限的民事法院,而没有刑事管辖权,因此无法审判个人。
该院受理的案件中,半数以上是领土和边界纠纷,同其他法院一样,国际法院奉行不告不理原则,无权主动受理案件。海牙国际法庭由15名法官组成。法官候选人需要在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分别获得绝对多数赞成票才能当选,每届任期9年,每三年改选1/3,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全体法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推举院长,院长每届任期三年。法官是国际法院的灵魂,他们人数虽少,但还得考虑到地区均衡,尤其是照顾到世界各大文化和主要法系。据此原则,亚洲三名,非洲三名,拉美两名,西欧、北美、大洋洲五名,东欧两名。
按照《国际法院规约》规定,当选国际法院法官,必须是品格高尚并在本国具有最高司法职位的任命资格或公认的国际法专家。在程序上,国际法院法官由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选举产生,而且都要获得绝对多数,所以往往数次投票才能成功。由于世界瞩目的位置,除了两会选举之外,不能有哪个国家在国际法院中自动拥有一席之地。但作为特权,五个常任理事国可一直有人担任法官。
海牙国际法庭其主要作用是:解决各国向其提交的法律争端,并就联合国机关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国际法院依据《国际法院规约》和本身的《规则》运行,依照国际法解决各国向法院提交的法律争端,并就正式认可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2、国际海洋法法庭,位于德国汉堡,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独立司法机关,旨在裁判因解释或实施《公约》所引起的争端。法庭管辖权包括根据《公约》及其《执行协定》提交法庭的所有争端,以及在在赋予法庭管辖权的任何其它协定中已具体规定的所有事项。
海牙国际法庭从1993年,其主要任务是对前南斯拉夫地区所谓严重侵犯人权和违反人道主义的人员进行起诉和审判。在1995年波黑战争结束后,该法庭指控并通缉70多名涉嫌在波黑内战期间犯有各种罪行的人员。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军事侵略后期,该法庭又以“种族清洗”和“反人类”等罪名对米洛舍维奇等5名南联盟高级军政官员发出通缉令。

7. 法院在处理涉外知识产权使用的国际条约有哪些

法院在处理涉外知识产权使用的国际条约有《保护丈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WTO框架下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三大主要国际公约和实体规范。
在适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处理涉外纠纷时,要注意我国缔结或参加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适用问题。一外方当事人依据有关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在我国主张知识产权保护的,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判理部分,应首先将该条约予以明确,最好能说明我国及该外方当事人分别参加该国际条约的时间。此为该外方当事人在我国主张权利的法律依据。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与我国相应的知识产权法律的规定相一致的,在判决的主文中便无需引用国际公约的具体规定,而直接引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的有关规定即可;但在我国法律与该国际条约有不同规定的,应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如对由不受保护的材料编辑而成的、对材料的选取或编排有独创性的外国作品,依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该作品不是我国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编辑作品,故不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依据我国参加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的规定,该作品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这就是我国法律与该国际公约规定不一致的地方之一,而我国又未声明保留,在此情况下,若该外国作品的著作权人所在国亦是《保护丈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我国应对该作品予以著作权保护。
在著作权法领域,对于我国著作权法与相关的著作权国际公约规定不一致之处,我国已颁布了《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故在处理著作权纠纷时,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主文部分,仍不用引用相关的国际著作权条约,而仅引用我国著作权法及《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中的相应法条即可。但在其他领域,如工业产权领域中的企业名称的保护问题,我国法律规定,一企业名称只有在我国登记后方受保护,此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规定不同,我国也没有颁布专门的法规,规定对外方企业名称或商号在我国不履行登记手续,同样在我国可受保护,在此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判决书的主文部分则应引用上述国际公约。

8. 国际法庭的起诉程序是那些

应为国际法院而非国际法庭。国际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国际法院审理案件一般应全体法专官出席属开庭。
审理程序为:
1、起诉,争端当事国以请求书或特别协议通知提起诉讼的形式想国际法院提起诉讼;
2、诉讼程序,分口头程序和书面程序;
3判决,庭审结束后,法官讨论和起草判决。讨论秘密进行,并永远保密。国际法院的判决是终审判决,不得上诉。
另,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包括诉讼管辖权(联合国、联合国专门机构、其他国际组织和个人不能成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方)和对事管辖权。

9. 国际法庭和国际法院有什么区别

国际刑事法院将对批准国及联合国安理会移交的案件进行审理,但只审理2002年7月1日以后发生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等严重的国际犯罪案件。国际刑事法院与现有的其他国际司法机构的不同,其他法庭均有一定存在期限,而国际刑事法院是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司法机构。 是联合国的司法裁决机构,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于1946年2月成立。院址在荷兰海牙的和平宫,亦称“海牙国际法庭”。国际法院的主要功能是对各国所提交的案件做出仲裁,或在联合国大会及联合国安理会的请求下提供咨询性司法建议。它还可以审理涉嫌违反国际法的案件。
麻烦采纳,谢谢!

10. 国际法院的判决对当事国有拘束力吗

您好。如果当事国同意国际法院管辖,或者签订的国际条约中有国际法院强制管辖条款的,该国际法院的判决,对当事人具有拘束力。
如不符合上述条件,当事国可以拒绝承认国际法院判决的法律效力。

热点内容
中大法律硕士在读 发布:2025-10-07 03:56:50 浏览:18
最高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 发布:2025-10-07 03:56:45 浏览:624
刘广律师 发布:2025-10-07 03:35:41 浏览:160
渭城法院董 发布:2025-10-07 03:31:31 浏览:388
论述经济法的个人本位原则 发布:2025-10-07 03:25:16 浏览:216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发布:2025-10-07 03:09:28 浏览:533
经济法基础第三章记忆 发布:2025-10-07 02:56:40 浏览:289
劳动法关于春节返乡回程假 发布:2025-10-07 02:45:36 浏览:451
经济法判断题并说明理由 发布:2025-10-07 02:35:15 浏览:776
合同法第12条的性质 发布:2025-10-07 02:31:29 浏览: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