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关联公司人格混同的法律责任

关联公司人格混同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20 16:56:02

A. 能否认定股东与公司人格混同,债权人举证很重要

是很重要,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应当避免将公司业务与个人业务混同,包括财产混同、人员混同、机构混同等。避免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矛盾的票据、单证等材料,尽量避免股东个人账户和公司账户混同。对外交往时应明确区分是以公司身份还是以股东个人身份。
2、股东有限责任并不是绝对的,当发生股东滥用公司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时,公司债权人可以举证证明此情况的存在,使股东与公司承担连带债务,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
3、如果发生股东利用公司独立法人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况,债权人需要证明以下两点才能使股东和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即,股东实施了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以及股东滥用权利的行为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4、债权人若主张股东承担连带责任,仅仅证明公司业务和有关账目、资金往来是通过股东开展实施的,则证明力不够。应当具体证明股东存在公司财产、业务或者人员等发生混同且对公司债权人利益造成损害。比如收集公司日常业务中存在矛盾的票据、单证等资料;保留公司与自己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书面凭证,例如书面购销合同、增值税专用发票、送货单等交易凭据,尤其注意对方是以公司的名义还是股东个人的名义发生交易。

B. 在哪几种情况下可以否定公司的法人资格

2005修订的《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1)资产显著不足的情形;
资产显著不足,是指公司的资产总额与其所经营行业性质及隐含的风险相比明显不足时,可判令股东承担责任。公司资产是否显著不足并不以法定的最低资本额来衡量,而以公司的营业状况、交易的性质为标准。例如,以少额资本成立的公司经营高度危险行业,即便公司的资本超出法定最低资本额,也应认定公司资产不足。通常情况下,认定资产不足一般以特定法律关系成立时为计算标准,若某法律关系成立时,公司资产充足,但因其后蒙受了正常的经济损失,则不应作为资产不足处理,还有实践中比较普遍存在的出资人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问题,可以通过追究出资人违反出资义务的责任使出资人赔偿因其出资不实的损失,也可以提起否认瑕疵公司人格之诉加以解决,即直接追究设立公司股东的个人责任。
(2)利用公司回避合同义务的情形;
如公司独立人格仅是股东回避合同义务的工具,而将合同对方当事人置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则法院可根据公平、正义的要求,否认公司独立人格,令公司背后的股东承担违反合同的法律后果。例如,负有合同特定不作为义务如:竞业禁止义务、不制造特定商品义务的当事人为回避此义务而以新设公司的名义从事不允许的活动。
(3)利用公司规避法律义务的情形;
这里主要是指利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公司法等法律规定的法定义务。通常指受强制性法律规范制约的特定主体,应承担作为或不作为之义务,但其利用新设公司或既存公司的人格,人为地改变了强制性法律规范的适用前提,达到规避法律义务的真正目的,从而使法律规范本来的目的落空。
(4)公司人格形骸化的情形;
公司人格形骸化即公司与股东人格混同,使公司成为股东的工具,形成股东即公司、公司即股东的情形,其重要表征为自己与公司的组织、财产、账目、业务等发生混同。所谓组织混同,是指公司与股东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例如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财产混同通常表现为公司的营业场所、办公设施与股东同一化,公司与股东利益一体化,股东将公司的盈利当作自己的财产随意调用,公司与股东的资金混同,并持续地使用同一账户的。账目混同主要指公司的盈利与股东的收益不加区分,致使双方财务账目不清的;业务混同在集团公司中比较常见,例如公司与股东之间的业务持续地混同,具体交易行为、交易方式、交易价格受同一控制股东支配或者操纵的。
(5)以逃避债务为目的,公司“脱壳”经营行为,实际控制该公司,但又以有限责任为掩护逃避责任的情形;
(6)自然人、合伙企业等非法人以挂靠方式取得法人名义对外经营行为的情形;
(7)国有独资公司被行政主管部门无度操纵、干预的行为,或者关联法人间的过度控制等等情形。
由于滥用法人人格的行为往往是经过行为人精心策划,在形式上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如果要债权人一方举证事实上是较为困难的。只要债权人能证明股东实施了法人人格滥用行为就可以推定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行为人如果想免责,可以举证证明自己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新《公司法》还允许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法人股东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但是同时规定,如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对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而言,如债权人请求揭开公司面纱,举证责任将倒置而由一人公司的股东来承担。
但应当注意的是,人民法院应当严格遵守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原则,仅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存在本规定所列的滥用公司人格的特定事由时,判令该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民事责任。人民法院在具体案件中适用公司人格否认规则的,不得将对公司判决效力扩张适用于未参加诉讼的其他公司或者股东。

C. 公司法人与股东是夫妻关系,可以认定财产混同吗

常见的导致公司混同的情形有:
(1)财产混同。比如,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不分家,公司账务管理混乱,双方使用同一账户。
(2)业务混同。比如,公司被控股股东支配或操纵,公司业务与其他关联公司业务不分,存在大量的、不公允的关联交易。
(3)“夫妻店”公司家庭共同财产与公司财产不分;
(4)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一人组成多个公司,各个公司表面上独立,但实际上财务不分、人员不分、资产不分。
公司法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公司法》第二十条三款:“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中首次规定。也就是说当股东滥用公司独立法人人格谋取私利,损害债权人或社会公共利益时,通过否认公司的法人人格,来直接追责滥权股东。
公司享有独立法人人格、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前提是要保持公司的独立性,如果公司的资产、人员或财务与股东或者股东成立的其他公司不分,就会导致公司丧失独立法人资格,债权人就有理由认为公司与股东或者其他公司实际上就是一家,当公司不能承担责任时,股东或其他公司就应当负承担连带责任。
常见的导致公司混同的情形有:
(1)财产混同。比如,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不分家,公司账务管理混乱,双方使用同一账户。
(2)业务混同。比如,公司被控股股东支配或操纵,公司业务与其他关联公司业务不分,存在大量的、不公允的关联交易。
(3)“夫妻店”公司家庭共同财产与公司财产不分;
(4)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一人组成多个公司,各个公司表面上独立,但实际上财务不分、人员不分、资产不分。 而人格否认制度因在实践中案情非常复杂,需要法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结合本案我们认为财产混同是判断公司与股东之间是否存在人格混同的重要标准。 财产混同是人格混同的常见情形,与个人人格的存在条件不同,企业具有人格是要与有财产为绝对要件的,没有财产的企业是不能具有独立人格的。公司法人的独立财产是公司拥有的,并独立于发起人和股东的财产。公司以其独立的财产对外从事民事活动,并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因此,财产是否独立是认定人格混同需要考虑的标准。当出现财产混同,公司的财产有可能被隐匿或转移或挪用或被股东个人私吞,无法保障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并且公司的债权人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公司的独立人格已成为股东个人的保护伞。这时就有否认公司独立人格,直接追责滥权股东的责任。

D. 经济法中公司制中的纵向人格混同与横向人格混同的区别

纵向的话是一个公司中上下方向上的人格混同,横向的话就是一个公司的不同子公司之间的人格混同。

E. 我们公司一个股东在另外一个公司任高管,这两个企业算关联企业吗

一般来讲,关联公司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有税法意义上的关联公司,如果是上内市公司,那么证券法容等相关规范上市公司的法律里也有相关规定。
如果仅仅是普通的有限责任公司,那么股东仅仅在另外企业担任高管,两家公司没有业务往来,两个企业不算关联公司。
但是如果极端情况,股东利用在另外公司的高管地位,造成两家公司高度混同,被法院认定为有限责任公司人格混同,那么可能会对外部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F. 劳动法与企业关系的调查表怎么写

有些观点认为2008年实来施的劳动法,单方面源对企业实施了一些强制措施,也有观点认为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开始。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新法是否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增加的比例
2、新法的实施使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有哪些变化
3、带来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
4、有哪些好的变化
5、对于劳动者来说,有哪些好的变化,或问题

热点内容
中大法律硕士在读 发布:2025-10-07 03:56:50 浏览:18
最高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 发布:2025-10-07 03:56:45 浏览:624
刘广律师 发布:2025-10-07 03:35:41 浏览:160
渭城法院董 发布:2025-10-07 03:31:31 浏览:388
论述经济法的个人本位原则 发布:2025-10-07 03:25:16 浏览:216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发布:2025-10-07 03:09:28 浏览:533
经济法基础第三章记忆 发布:2025-10-07 02:56:40 浏览:289
劳动法关于春节返乡回程假 发布:2025-10-07 02:45:36 浏览:451
经济法判断题并说明理由 发布:2025-10-07 02:35:15 浏览:776
合同法第12条的性质 发布:2025-10-07 02:31:29 浏览: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