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死刑法律效力

死刑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01-21 04:30:03

⑴ 死刑和死缓有什么区别

死刑,是指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是刑法所规定的刑种中最为严厉的,也称极刑。我国立法一方面将死刑作为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也强调要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而死刑复核程序就是慎用死刑在程序法中的体现。若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或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均需要经过复核程序。死刑立即执行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在我国,死刑分为死刑缓期2年执行(即死缓)、和死刑立即执行两种死刑判决。死缓,是指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一般情况下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因此,死刑立即执行需要报请最高院批准,如果最高院不批准,很有可能改为死刑缓期执行,至于机会大不大,则需要结合案件事实综合判断。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同,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⑵ 终身判决和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和死刑复核裁定发生法律效力的区别

终审判决或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是可以提出申诉或再申诉的,而死刑复核是报请最高院作最后复核,如没疑问或适用法律问题,就批准执行。

⑶ 死刑执行期限

针对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这一类案件1,如果是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在上诉期满后3日内报高级人民法院复核,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判处死刑的,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审;2,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维持的死刑判决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3,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在上诉、抗诉期满后3日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4,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2007年1月1日以前有大部分死刑复核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授权高级人民法院行使死刑核准权。

针对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死刑复核案件这一类案件1,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检察院不抗诉的,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作出予以核准裁定;不同意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可以直接改判;如果认为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应当发回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对于重新审判的判决,可以上诉、抗诉;2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的,高级人民法院经第二同意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作出维持原判的裁定,可以直接改判或者发回重新审判;3,对于高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上诉期满后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无需在经复核;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合议庭的主要职责是对死刑(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全面审查,以确保案件在事实认定和适用法律以及诉讼程序等方面都符合法律规定,最终作出是否核准死刑(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或者裁定。复核死刑案件,和议庭成员应当阅卷,并提出书面意见存查,对证据有疑问的,应当对证据进行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到案发现场调查。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原则上应当讯问被告人。

⑷ 最高院对死刑犯核准的标准

一,死刑复核程序是指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的案件,由有权的人民法院进行复核,以决定是否核准死刑判决并执行死刑所应当遵循的程序。
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特别程序,其特别之处可归纳如下:
1. 死刑复核程序仅适用于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
2. 对此类案件不实行两审终审制,即使经过了第二审程序,其作出的裁判也不是生效裁判,而是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之后裁判才发生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除外);
3. 死刑复核程序的启动完全是自动的,不需要当事人的推动,也不需要人民检察院的抗诉;
4. 死刑复核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即最高人民法院和被授权的高级人民法院。
二,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通过以来,我国死刑复核权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具体如下:
1.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1条第5款规定,死刑案件的判决和裁定,一般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但在当事人对高级人民法院死刑案件终审裁定不服,申请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的,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复核。
2. 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规定:“今后一切死刑案件,都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从而实现了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第一次回收。
3. 1979年《刑事诉讼法》规定,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核准权由...

热点内容
犯法事件几年后不受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07 01:41:12 浏览:175
劳动法请假遇到休息日 发布:2025-10-07 01:40:26 浏览:660
基层法律服务所收费标准广东 发布:2025-10-07 01:16:31 浏览:825
全国免费律师咨询电话 发布:2025-10-07 00:57:08 浏览:887
走访道德模范 发布:2025-10-07 00:49:35 浏览:56
复印件也有法律效力对嘛 发布:2025-10-07 00:37:16 浏览:262
合同法36条四十条和41条 发布:2025-10-07 00:31:20 浏览:391
汽车法规概论习题册答案 发布:2025-10-07 00:07:29 浏览:396
合同法第几条规定合同法范围 发布:2025-10-07 00:07:28 浏览:641
离婚民法典 发布:2025-10-06 23:51:08 浏览: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