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普通法律法律效力

普通法律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01-21 05:07:25

⑴ “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内容,所以普通法律不能与宪法相抵触”这句话对吗为什么,说明理由

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能与宪法相抵触这句话是对的。
第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即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原则、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国家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而普通法律只是规定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第二,宪法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不同。宪法具有最高发法律效力。这种最高法律效力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宪法是国家一切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制定一般法律的依据;二是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的最高行为准则。
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一般法律及其它国家机关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必须遵循宪法,同宪法的原则精神相符合。如果宪法以外的法律同宪法相违背,又任其在国家生活中适应,势必会损害国家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损害宪法的权威,影响宪法的贯彻。因此各国宪制一般均以审查法律法规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作为监督宪法实施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和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同宪法相抵触就是违宪。宪法规定中所说的“不适当的决定”,其中就包括违宪的决定。

⑵ 宪法为什么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1、联系:
(1)都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都主要取决于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区别:
(1)规定的内容不同。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的等等。而普通法律知识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2)法律地位和效力不同。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表现在:
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人们通常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宪法》第5条第3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第5条第4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3)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宪法制定时往往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如制宪委员会、制宪议会或宪法起草委员会等。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才有权提出并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制定修改,则以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总之,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⑶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

宪法和法律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第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它的内容在于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国家的总章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都是国家生活中最重大和根本的问题,它是国家和公民活动的法律基础。宪法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就多数国家的情况而言的,反映着宪法的一般规律。宪法的根本法特征,就是宪法不能像普通法律那样具体。这是由于宪法并不是法律汇编,它不排斥立法机关的日常立法工作,而且要求有这种工作。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它是立法机关进行日常立法活动的法律基础。因此,在宪法中通常都对国家的立法原则作出规定,使立法机关在进行日常立法活动时有所依据,并通过自己的立法行为使宪法具体化。因而宪法又称为"母法”、“最高法”,普通法律则被称为“子法”。
第二,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法律效力即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国家赋予法律以约束力和强制力是法律具有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法律得以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违反宪法的行为,同样必须依法予以制裁。同时,由于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因此,宪法不仅具有一般的法律效力,而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谓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含义包括: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第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为了体现宪法的权威性,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多数国家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定的严格的程序。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是一种最高的国家权力,体现着国家的主权。而普通法律的修改没有宪法那么严格,因此,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⑷ 我国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他有三大特点!

第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即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原则、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二,宪法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不同。宪法是国家一切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制定一般法律的依据;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的最高行为准则。

第三,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由于宪法上述两个本质特征,决定了它需要比普通法律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因此,许多国家在制定和修改宪法时,往往要成立专门的制宪机构或修改宪法的机构,对于宪法的通过或批准,有的国家要经过全民投票公决,或由立法机关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多数通过。


(4)普通法律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

(1)人民主权原则: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基本人权原则:

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确立了基本人权原则。

(3)法治原则: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也成为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⑸ 普通法律关系与基本法律关系的区别

普通法律关系与基本法律关系的区别如下:

1、确立法律不同。

基本法律关系回是由宪法或宪法性答文件所确认或创立的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是依据宪法以外的法律而形成的法律关系。

2、所体现的社会内容不同

基本法律关系直接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贴合于国家的意识形态;而普通法律关系则主要存在于各类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之间,是对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所产生的关系,更贴近于公民的实际生活。

3、具有的法律效力不同

基本法律关系依托于宪法,因而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普通法律关系的基础是宪法以外的法律,法律效力低于宪法所确定的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的实现不得违背基本法律关系。

⑹ 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什么区别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的问题。

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方面的问题。

例如:刑法规定的是犯罪与刑罚的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是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

第二,宪法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

1、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2、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或宣布无效。

第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由于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必须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因而它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不同于普通法律,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法律一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而宪法的制定

则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经过全国各族人民讨论,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可以提出普通法律修正案;而宪法的修改,则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才可以提出议案。

3、普通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而宪法的修改则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才可以通过。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都有权修改普通法律,而宪法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修改,其常务委员会无权修改。

⑺ 与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在法律效力上有何特点

(1)根本性和最高性。宪法规范规定的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制度、基本专原则,具有根本的属创制性,同时它又具有最高的地位,有着最高的权威性,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它为准则。

(2)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二是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主体广泛,包括各民族、各政党、社会团体、全体公民等。

(3)概括性。宪法对其所规定的内容往往采用较为概括的方式,因为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广泛,不可能也没必要作出具体而详尽的规定。

(4)适应性和稳定性。宪法规范的根本性与原则性,决定了它比一般法律规范有更大的适应性。同时从总体上看,其修改频率慢,修改的范围也相对小一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⑻ 国防法规与普通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国防法规与普通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种说法不正确,国防法规属于特别法,因而在司法过程中具有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在实践中,各国也都是按这个原则来做的。也这是国防法规的主要个性之一。

国防法规的优先性,是指在解决与国防利益、军事利益有关的法律问题时,如果国防法规和其他的法规都有相关的规定,这时要以国防法规的规定作为司法依据,一国防法规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和采取行动的准则,其他法规要服从国防法规。

同时要注意优先适用不是指的先后顺序,而是一种排他性的单项选择。

(8)普通法律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与普通法规相比,国防法规的主要个性有:

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国防法规就是用来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这些社会关系所涉及的行为主体并不都是军队和军人。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各个部门和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与国防有着密切的关系。

2、公开程度的有限性。一些基本的、主要的国防法规是公开的,如《国防法》、《兵役法》等。但有一少部分国防法规,特别是关于军队的作战训练、装备和战备工作等方面的法规,如各种《战斗条令》、《军事训练条例》、《战备工作条例》等,都规定了保密等级。

3、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国防法规优先适用,在解决与国防利益、军事利益有关的法律问题时,只有国防法规起作用,其他法规不起作用。有一条国际公认的法律适用原则--“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

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如平时应征公民拒绝、逃避征集的,在两年内不得被录取为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业职工,不得出国或者升学,还可以处以罚款。而战时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常要判2-3年有期徒刑。

热点内容
基层法律服务所收费标准广东 发布:2025-10-07 01:16:31 浏览:825
全国免费律师咨询电话 发布:2025-10-07 00:57:08 浏览:887
走访道德模范 发布:2025-10-07 00:49:35 浏览:56
复印件也有法律效力对嘛 发布:2025-10-07 00:37:16 浏览:262
合同法36条四十条和41条 发布:2025-10-07 00:31:20 浏览:391
汽车法规概论习题册答案 发布:2025-10-07 00:07:29 浏览:396
合同法第几条规定合同法范围 发布:2025-10-07 00:07:28 浏览:641
离婚民法典 发布:2025-10-06 23:51:08 浏览:810
法治伴我行的手抄报 发布:2025-10-06 23:40:55 浏览:315
独立法学派 发布:2025-10-06 23:39:39 浏览: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