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责任观后感

法律责任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1-21 11:18:41

Ⅰ 《环境法律责任研究》读后感

[《法律的界碑》读后感]怀着敬畏而好奇的心情,读完了丹宁勋爵的这本《法律的界碑》,《法律的界碑》读后感。敬畏是因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影过最伟大的法律改革家”,丹宁勋爵的这本书的确成为了英国法律史上的一块界碑;而好奇又是因为对于英国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我一直好奇是怎么样的法律让这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成为一个强大的法制国家。终于,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我所想要的。在《法律的界碑》中,丹宁勋爵用了许多典型事例来论述不同的罪行,然后再加以点评,表达自身的思想。有趣的是,他所列举的每一个案例都会详细介绍主人公的生平以及家庭背景,让我们更了解案例。在那么多的案例与那睿智的观点面前,明显的,弹丸之地的大不列颠会成为人类社会自由与法治的发源地不是没有理由的。历史上,值得我们敬佩的正义的法官不胜枚举,特别是英国,更是数不胜数。可是,在被正义掩盖的事实下,我们也发现到,杰出的法官其实纯属极个别,同时存在着平庸、畏惧权力淫威乃至专横跋扈、滥用权力的法官。比如1670年威廉.佩恩、威廉.米德案中的审判官,在陪审团坚持对两被告作出无罪裁决之后,这位法官不惜以冻、饿等生理折磨的方法来逼迫陪审员改变裁决;在陪审团第五次裁决被告人无罪后,他竟然在恼羞成怒之下将全部陪审员投入监狱。值得指出的是,在当时的英格兰,法官采取此类行为是为法律所允许的。其实,这个案件也不禁令我心生疑惑,这些极个别的英雄为何能免遭昙花一现的命运,不仅没有被当时的普遍性的黑暗所吞噬,相反他所蒂造的传统竟然一跃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一个等待着新思想,新观念的时代中,在一个渴望着改革与骤变的国家中,必须有那么一些人站出来,为改革献身,为推新努力。丹宁勋爵就是那个时代里的那么一根“脊梁骨”。在某种意义上,文明确实是由“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们创造的,芸芸众生永远只是充当着垫底的角色。但是,埋头细想,就会发现,其实支撑“脊梁骨”的骨架也同样重要。“脊梁骨”其实也是脆弱的,而只有当有了骨架,才能撑起一副身躯。就如一种新思想的提出,也需要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后才会成为主流。所以,这个时候,群众就扮演着骨架的角色。的确,那些正直的法官在学法律的我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但是,相对而言,我更敬重如威廉.佩恩、威廉.米德案和1752年欧文案中那些固守良知、坚守职责的普通陪审员。在我看来,他们才真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他们才是为民族生存而撑起身躯的骨架。在我看来,如果说那些伟大的法官是司法天空中闪烁的星星的话,那么,这些普通民众就是镶嵌星星的整片天空。没有后者撑起的这方天空,星星注定无处栖身,殒落尘间化为顽石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读后感《《法律的界碑》读后感》。有了提出新思想的人,有了支持改革的群众,就必须还要有以身试法者。在《法律的界碑》中,我认为最勇敢且无所畏惧的试法者就是休拉蒂默和尼古拉斯里德利,被牛津用纪念碑怀念着的两位伟大的殉道者。在他们那个宗教的时代,每个人都坚信着变体论,即在基督献身后端上圣餐台的饼和酒是耶稣的肉和血。但是受过良好教育且有着新思想的他们并不赞成变体论,认为圣餐台上的饼和酒并不是耶稣的肉和血,它们还是它们自身。这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极大的讨论。在死刑与接受之间,他们毅然选择放弃生命。他们宁愿被熊熊烈火烧为灰烬,也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坚持。正是因为有他们这些坚持真理的献身者,才会有今天法治大国的存在。在他们离开人世后的今天,变体论早已被否定,他们的献身也得到了回报。如果说改革者是“脊梁骨”,支持者是“撑起身躯的骨架”,那么为革命献身,让群众认识错误,追求真理的他们,便是连接脊梁骨与骨头的关节,推动着思想的拓展与延伸。从这本书中不难读出,持有跨时代观点的丹宁勋爵主张“平衡论”,他认为英国的宪法的特征就在于:自由和责任是平衡的,权利和义务是平衡的,既不能滥用权利和自由,也不能不承担义务和责任。而且他认为法官的责任在于使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天平平衡,使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天平平衡。像是在沃尔特雷利夫审判案中,雷利夫因为反对詹姆斯斯图亚特而遭到别人告发他有叛国罪,因找不到有力证据定雷利夫的罪,斯图亚特用各种酷刑来逼供,让雷利夫受尽了皮肉之苦。但在当时,用各种手段来获取供词都是合法的。在雷利夫案50年后这种现象才得以改变,法律才规定供词必须是自愿说出,否则无效。丹宁勋爵对此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罪犯在犯罪后但没被定罪前,仍享有最起码的自由权利以及人身权。所以,他坚持的是普通法,坚持自由和责任是一致的,权利与义务也是一致的。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们不仅收获了新思想,还学会了深层思考。正是制度在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选择,不同的制度造就不同的民族。良好的法律制度赋予普通公民以抗拒邪恶、追求正义的胆识和信心,使懦夫变成勇士,孕育出一个优秀、勇敢、理性而充满活力的民族,从而使社会发展呈现良性运行的态势。而恶劣的法律制度则汲干人们的正义感和抗争意识,使勇士变成懦夫,往往分娩出一个奴性十足、战战兢兢、人人只知明哲保身的自私而懦弱的民族,从而最终使社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自由和法治会萌发于哪类社会,我们一目了然。也正是基于此,那个伟大帝国在今日的衰落,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它的敬重和景仰。掩卷抒怀,获益良多。〔《法律的界碑》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Ⅱ 《法治与责任》展览观后感

[《法治与责任》展览观后感]《法治与责任》展览观后感2010年12月8日上午,深冬的省会,寒风凛冽,《法治与责任》展览观后感。而河北省博物馆展厅内却是灯火辉煌、气氛热烈。"法治与责任--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在这里隆重展出。石家庄市国税局系统组织参观了这次展览。丰富的图文资料吸引了来自全市国税系统的参观者,大家认真浏览和聆听讲解,并不断思考和交流。徜徉在展览的序厅,中间是熠熠生辉的"法治与责任"几个金色大字,在红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庄严和隆重。走进展览正厅,可以依此看到"宗旨·使命"、"犯罪·危害"、"惩治·成效"、"警示·启迪"以及"预防·治本"五个展区。展区中通过鲜明的图片、模拟现场的建筑模型、翔实的事例、相关的法律条例,深入阐述了党和国家依法惩治渎职侵权犯罪的一贯要求,体现了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发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特别是在"犯罪·危害"展区,展览中列举的事例包括了因各种渎职侵权违法犯罪造成的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资源环境、损害国计民生、危害公平正义、败坏党和政府形象、破坏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各种案例,特别是对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例进行了剖析,如三鹿奶粉事件、文强涉黑案件、孙志刚受审致死案件、侵吞社保案、阳宗海砷超标案件等等。在展览现场,我们还注意到这样一组数字:2006年至2010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各类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8万件4.9万余人,这些案件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5亿余元,导致2.3万多人死亡,3200多人重伤。案件之多、数额之大、涉及面之广,触目惊心。一幅幅图表、一组组数据、一件件案例…发人深思、让人警醒。这次展览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图文并茂、重点突出,是对广大党员和群众进行党风廉政教育的形象教材,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警示广大公职人员应清正廉洁,永葆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观后感《《法治与责任》展览观后感》。展览结合实际,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实在、深刻、形象、具体、生动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所展出近年来发生的职务犯罪大要案,给大家强烈震撼,让我们看到了党坚决反腐败的决心,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反腐败工作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基本经验和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新举措,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反腐败的信心。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广大税务干部一致认为这次展览非常必要和及时,既展出了我国反腐败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又昭示了检察机关加大惩防职务犯罪力度的坚定决心和信心。通过观看展览,我们深受教育,颇有收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图片展以真实的反面典型,给每个同志都敲响了警钟,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遵纪守法、洁身自好,以案为镜。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真正做到"两个务必"和"八荣"、"八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第二,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增强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自觉性、紧迫性和责任感。要慎用手中的权力,记住"一份权力,一份责任,一份风险",要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各项规定,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切实做到防微杜渐。第三,认真分析职务犯罪的原因,深刻汲取经验教训,自觉做好廉政防腐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牢固增强四种意识。即增强纪律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增强执政为民意识;增强廉洁意识;"律己从严,要从点滴做起;守廉以恒,勿以小节而怠。"第四,从展览中大家更清楚地认识到,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以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治为主要内容,要筑牢自律、他律、舆论这三道防线,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高压态势和有力的监督,营造反腐倡廉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良好氛围。"法治与责任--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使我们全市国税系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风廉政警示教育,今后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虚心地接受监督,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牢筑反腐墙,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为和谐国税做贡献,为社会健康发展做贡献。〔《法治与责任》展览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Ⅲ 求一篇关于法律视频读后感

读后感首先就是总结一下法律视频所讲的内容,然后表面自己从中学到的知内识以及以容后该怎么做。

正文

今天第三节课,学校组织我们去东2楼电教室去看法律视频讲座。 讲座的内容为法律安全,从交通讲起讲双实线起到什么作用,怎么通过马路才会确保安全,通过马路必须走斑马线,再看交通信号灯,在绿灯情况下安全通过。

讲了校服为什么是黄色和红色,因为黄色和红色更醒目。这两种颜色更容易引起司机的注意,司机看到这两种颜色会减慢车速注意避让。还有一个是过马路时不要猛跑,一定注意是否有车辆通行,突如其来的物体会让司机反应不过来,容易发生危险,所以不要忽视交通安全 。

视频中张警长不仅给我们讲了交通规则还举了很多例子。例如:一名校车司机从来不喝酒,又一次因为一个多年没有见面的战友来访。所以他们喝了很多酒。第二天,坐在前排的一名同学闻到了他身上的酒味,就发短信给妈妈说,看校车的这个司机叔叔好像喝酒了。

他的妈妈因为想到孩子们的安全就报警了,这名司机正好属于酒驾被交警吊销了驾驶证扣12分的处罚还要交罚款。所以司机不要酒后驾车。

通过这次的视频,我知道了交通法律安全等知识,我一定要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

Ⅳ 法制教育观后感。

很久很久以前,听到一个关于少年犯的故事,非常悲惨。曾以为那只是故事,离我很远很远。今天,在校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们全校师生观看了法制教育片,才知道,故事里的事,离我们很近很近……
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不是一个漂渺的概念。它如此真实,无处不在,触手可及!财产纠纷,故意伤害,过失杀人,侵权,遭遇假货维权……
法制教育片里的少年,也曾是祖国的花朵,也将是祖国未来的栋梁。然而,有些花儿枯了,有些栋梁朽了。为什么,为什么?说来让人扼腕长叹!那些拥有大好前程的少年,有的只是一语不合,便抄起刀子,举起拳头,狠狠地挥向朋友,同窗。其实,他们之间,并没有不共戴天之仇。仅仅因为话不投机,便闯下大祸,失去自己大好前程,真不值啊!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前一段时间闹得网上网下沸沸扬扬的药家鑫事件。药家鑫要是懂一点法律知识,以他的智商,是很容易在赔钱和偿命之间作出选择的。可惜,他枉为大学生,居然一点法律都不懂,唉!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必须做的,就是把握好今生今世,不去浪费自己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没有理由伤害它!如果我们做了错事,失去了自由,甚至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那么,我们的父母,将是天底下最最伤心的人!我从网络上看到,药家鑫的妈妈已经患上了抑郁症,生不如死,多么可怜的母亲啊!
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一旦铸成大错,悔恨,自责,毫无用处。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很多时候,犯罪只是一时冲动,如同法制教育片里的那些孩子。所以,当我们遇到矛盾,火冒三丈的时候,一定要抑制住自己的冲动。切记,冲动是魔鬼!
同学们,让我们自尊自爱,慎重交友,并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依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我祝愿,蓝天之下,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我祝愿,阴暗肮脏的监狱里,永远都不会有青少年那稚嫩的身影!

Ⅳ 法律电影观后感800字

从《秋菊打官司》看中国的法律建设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秋菊的丈夫万庆来因为要修辣椒楼而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因为骂了村长而被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肯认错。秋菊又到乡政府告状,在乡政府的调解下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但是实际上并不服气的村长把钱扔在地上,感到受到侮辱的秋菊没有捡钱,因为秋菊本就不是要村长赔偿经济损失,她要的只是村长的一句道歉,她觉得村长打她丈夫打得太狠了。于是,没有得到村长道歉的她去了县里、市里去讨说法。在这过程中她受到了几次欺骗,但同时也有好心人的帮助,小旅馆的老板、市公安局局长等等都给了她很大的帮助。不过,最终通过行政手段秋菊还是没有讨到她想要的说法。于是,在好心的局长的帮助下她又来到了法院,想要要通过诉讼讨个说法。在第一次上诉失败后,她再次提起了上诉,在判决结果还未出来的除夕之夜,秋菊难产,村长摒弃前嫌组织村民连夜把秋菊送到医院,使秋菊顺利生产,保住了母子性命。秋菊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可正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法院判决,村长因伤害罪被刑事拘留十五天。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秋菊是很希望通过诉讼来获得正义的,并且在我们看来她也确实获得了正义。但实际上最后她获得的正义并非她想要的正义,也许这对于秋菊来说更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她获得的大概也只是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将村长送入监狱将使得秋菊在村民中的形象大减,人们会认为她不通情达理,不就是两个人打了一下嘛,至于把人送进监狱吗?但实际上秋菊上诉的目的并不是想要把村长送进监狱,她只是想让村长承认自己错了,甚至她都没有想要村长赔偿自己家的经济损失,她只是觉得村长打人打的太狠了,这时不应该的。于是,虽然最后她赢了官司,但她并不开心,尤其是在自己难产是人家村长还不计前嫌帮助自己。把村长送入监狱也许会成为秋菊心中永远的遗憾……
但是不想把村长送进监狱的秋菊最终还是把村长送进了监狱,尽管这并不是她的本意……也许这就是法律与传统的道德观念的冲突,这更是法治的无奈。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也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法律既不是全部社会规范,也不能代替其他社会规范。而就道德来说,它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准则,它不仅关乎人的行为,而且连接人的内心。法治要想离开道德而独自存在,那只是一种空想。法治不仅不会排斥道德,而且还是以道德的存在与作用的发挥作为社会基础的。法治如果超出自己的范围而要将其他社会规范所取代,那就只能是空想,就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可以说秋菊打官司的结局就是法治的无奈,而法治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法治的无情使人望而生畏,避而远之。法治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法治是工具,人是目的,法治必须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法治才更有威信。但在法庭庭审中法官也只能就事论事,根据当时人的诉讼请求来依法作出判决,一旦法官在判决中作出一些人性化的判决内容(比如按照传统的道德观,顺从秋菊以及大部分人的想法,只判决该村长向秋菊道歉并赔偿损失而不追究其他责任),其马上就有可能被怀疑是否有受贿的嫌疑,而且社会也有可能会因此而乱了套。所以也只能把这归咎为法治的无奈,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理论的发展人们慢慢的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对我国的法律制度现状,我要说的是,各项法律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确实对我国人民的和谐生活功不可没,也为我国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在新颁布的众多法律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们国家虽然说起步比较晚,94年开始全面建立,但是我们国家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应该说是比较快的。国务院已经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而且在全国法律援助机构普遍上都建立了,据了解,每年实施的法律援助案件有几十万件,应该说帮助那些社会弱势群体维护了权利、讨回了公道。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的是,国家在通过法律实现其权威时,如何在个人愿望、社会效果和刚性的法律之间实现一种平衡,不再让秋菊那样虽然讨得了说法,却陷于茫然失落之中。
就目前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状况来看,应该说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举个例子说吧,现在大部分人遇到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这里面应当有什么权利,应当怎么保护自己的权利,这些权利观念就能看出来老百姓的法律意识确实是提高了。再一个,大家遇到了纠纷,想到的都是通过法律途径来讨回公道,这也表明大家法律意识提高了。当然,我们国家由于幅员辽阔,各地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地方城市里面的市民法律意识高一点,偏远地区的人受法律宣传教育条件的限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偏远地区的法律知识宣传,就像在影片中如果村长知道那是违法的事情我想他也许就会在打人之前考虑一下了。那样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一系列事情了。但是,虽然部分偏远地区人民的法律意识还比较单薄,法律素质相对而言还比较差,总体来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公民的法律素质在逐渐提高,这对于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进行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总而言之,我觉得,在逐步完善我国法制环境和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同时,如果能够实现个人愿望、社会效果和法律之间的平衡的话,我国的和谐社会的目标的达到指日可待。
http://wenku..com/view/7696cd0c52ea551810a6878e.html

Ⅵ 法制教育观后感(600字)

“一失足成千古恨。”人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导致铸成大错。今天,我从一位法院阿姨那儿听到这么一个案例:有一位学生,付他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整天打骂他。一次,他又和父母吵架,因忍受不了,他就带了几十元,带气离家出走。不久,他的钱便花完了。于是,他找了一家店去干活。与他一同干活的小李,工作十分勤快,老板也喜欢,让小李与他一起住。他干活几天,觉得工作十分累,又没拿到薪水。他没有回家路费,便萌发了偷的念头。一日,他趁小李不注意,抡起棒就朝小李打,小李顿时被打倒在地。他又怕小李醒来,便拿刀砍了小李几刀。随后,他拿了桌上的5元钱逃回老家。后来,他因为良心过不去,告诉了老师。老师又通知公安机关,这起盗窃案终于告破。为了那小小的5元钱,他换来的是什么?是15年阴暗的监狱和3年的政治权利被剥夺。 他多傻呀!许多人知道这个案例后定会这么说。但是这起案件也反映了一连串的现实问题。就拿那位学生来说吧,是什么让他被金钱冲昏了头脑?是法律知识的缺乏。这就说明我国的法律普及还不够,我们青少年的素质教育还有很大的缺陷。再拿这位学生的父母来讲,父母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问题。我想,如果他的父母不用“棍棒下出孝子”的老观念来教育孩子的话,事情也不会到这种地步。 凡事要从小事做起。我们从小就要学法、懂法、守法,从小做一个好少年,长大去建设祖国。

Ⅶ 焦点访谈有关法律读后感500

今看焦来点访谈看南水自北调工程水源问责
通记者镜看水源存着各种问题与污染关问责各相关区及部门负责更巧妙言辞推卸责任总言句整改制度建立执行起容易候看看电视非趣级官员力解决问题通媒体曝光解决媒体权利于官员权利呢其实些官员想解决问题懒散、懈怠、推诿负责任造种种失职、渎职尽管所官员却例外脸面看种主建设整改社现行程容易
阶段看新闻联播我印象深家提倡态文明态文明物质精神林林总总发展事都囊括其提位焦点访谈栏目总站代前面提倡气或揭露弊尤理利我总想栏目编导实太水平我焦点访谈喝彩同想起叹句家总政策执行起级级弱化边已经变原执政者家干部某种意义说家级权力代表行利直接影响百姓家信念问:届届领导浩气运行环节却入问题症结哪些家干部或者家干部目前止限于做表面文章决解决实际问题呢
焦点访谈主持说:
问渠哪清许源水看源止山更

Ⅷ 有关法律的读后感400个字

今天,我们上阅读课的时候,在阅览室里看了一些有关法律的书,我深有感触。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应的规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规则去做。
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目的是为了公民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权利与自由,同时也对破坏和妨碍他人权利与自由的人也起惩治作用。
在法制社会里,每个人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法律。作为一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遵守法纪。
如果我们不小心违反触犯了法律,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按照规定进行补救,千万不要耍小聪明,结果反而会害了自己。
我们不但要遵守有明文规定的法纪,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还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导致违法的不良诱惑。
21世纪是网络时代,电脑、多媒体、光纤通讯,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上网,也要遵守网络的法纪。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是为了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掌握网络技术。互联网有很多功能可培养少年儿童,不能沉溺于网上游戏与聊天。如果毫无节制,染上了瘾,过量过度,就会适得其反,给身心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危害。在各种不良的书刊和网络侵蚀面前,我们一定要明辨是非,抵制诱惑。这里有几句赠言送给大家: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利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
所以,我们要用法维权!!!

热点内容
贵州大学法律硕士毕业 发布:2025-10-06 23:15:27 浏览:541
法治的市场经济 发布:2025-10-06 23:15:20 浏览:791
曲阳县律师 发布:2025-10-06 23:07:11 浏览:46
通过法院遗产过户 发布:2025-10-06 23:04:03 浏览:531
司法营销 发布:2025-10-06 22:59:49 浏览:677
分家书起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10-06 22:57:42 浏览:798
2014计生政策法规 发布:2025-10-06 22:41:23 浏览:733
永吉法院官网 发布:2025-10-06 22:36:21 浏览:87
临时工在劳动法规定十年转正 发布:2025-10-06 22:34:50 浏览:560
劳动法请假扣钱吗 发布:2025-10-06 22:32:36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