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

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

发布时间: 2021-01-21 12:05:34

A. 有关产品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产品责任作为一种特殊民事责任,其归责原则是指据以确定加害人承担产品 责任的理专由和根据。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我国对产品责属任主要实 行过错推定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
所谓过错推定原则,也叫严格责任原则,它是指产品责任加害人不能证明自 己对产品责任损害的发生没有过错时,可以推定其有过错,从而适用过错责任原 则使其承担责任。
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是指按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受害者请求赔偿,本应由 受害者负责举证证明经营者有过错;而质量责任认定则要求经营者提出证据证明 自己没有过错,如不能证明自己没错就推定为有过错,从而要承担产品责任。

B. 《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中规定的国际产品责任的法律

转载自政策网络:
第九条 适用第四条、第五条和第六条时,不应不考虑产品销售市场所在国通行的行为规则和安全规则。

第十条 根据本公约适用法律只有明显地与公共政策(“公共秩序”)不一致时才可拒绝适用。

第十一条 上述条款的适用不受任何互惠条件的影响。即使适用的法律不是缔约国的法律,也应适应本公约。

第十二条 若一国由几个领土单位组成,而且每一领土单位有其自己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规则,为按照本公约选择适用法律之目的,每个领土单位应视为一个国家。

第十三条
若一个具有统一法律制度的国家根据本公约第四条和第五条不受适用另一国家的法律拘束,则一个拥有不同领土单位,而且各自订有其自己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规则的国家可不受适用本公约的拘束。

第十四条
一个缔约国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领土单位,而且各自订有自己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规则,可在签字、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时,宣布本公约适用于其所有领土单位或仅仅适用于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领土单位,并可随时通过递交另一声明来修改其原来的声明。

上述声明应通知荷兰外交部,并应明确说明本公约适用的领土单位。

第十五条 对于缔约国参加的,或可能参加的其他专门方面的公约中有关产品责任的规定,本公约不应优先适用。

任何缔约国在签字、批准、接受、认可或加入时,享有下列保留权利:

(1)不适用第八条(9)项的规定;

(2)本公约不适用于未加工的农产品。

不允许作其他保留。

第十六条 任何缔约国也可在根据第十九条通知本公约的适用范围时,作出一项或多项保留,其效力可限于适用范围的全部或某些领土单位。

任何缔约国可随时撤回其已作出的保留;该项保留自通知撤回后第三个日历月的第一天失效。

第十七条 本公约对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第十二次会议时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开放签字。

本公约须经批准、接受或认可,批准书、接受书或认可书交存荷兰外交部。

第十八条
任何在第十二次会议后成为海牙国际私法会议成员国的国家,或者联合国或该组织的专门机构的成员国,或者国际法院规约的参加国,可在本公约根据第二十条生效后加入。

加入书应交存荷兰外交部。

第十九条
任何国家在签字、批准、接受、认可或加入时,可宣布本公约扩展适用于所有该国在国际关系上负有责任的地区,或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地区。此项声明自本公约对有关国家生效之日起发生效力。

此后,应将这种扩展适用通知荷兰外交部。

第二十条 本公约自交存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第三份批准书、接受书或认可书后的第三个日历月的第一天起生效。嗣后,本公约的生效应于:

批准、接受或认可本公约的每一个国家交存批准书、接受书或认可书后的第三个日历月的第一天起;

每个加入公约的国家交存加入书后的第三个日历月的第一天起;

根据第十九条规定对于扩展适用于公约的地区,该条所指的通知后的第三个日历月的第一天起。

第二十一条 本公约自根据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生效之日起保持五年效力,即使对后来批准、接受、认可或加入的国家亦如此。

如果没有宣布退出,则应视为默示地延展有效期,每次五年。

退出应至少在五年期满前六个月通知荷兰外交部,退出可仅限于本公约适用的某些地区。

退出仅对已被通知无效的国家发生效力。本公约对其他缔约国仍保持有效。

第二十二条 荷兰外交部应将下列事项通知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的成员国以及根据第十八条加入公约的国家;

(1)第十七条所指的签字、批准、接受和认可;

(2)根据第二十条的规定本公约生效的日期;

(3)第十八条所指的加入及其生效的日期;

(4)第十九条所指的扩展适用及其生效的日期;

(5)第十四条、第十六条和第十九条所指的保留、保留撤回和声明;

(6)第二十一条所指的退出。

经正式授权的各国代表,业已签署本公约,以资证明。

1973年10月2日订于海牙,英文和法文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正式一份存放于荷兰政府档案馆,并应通过外交途径,将经过认证的副本一份送交在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第十二次会议时是该组织成员国的每一个国家。
具体详情你也可以到政策网络查询看看。

C. 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的介绍

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Convention on the Law Applicable to Procts Liability)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对侵权行为制定的法律适用公约之一。目的在于解版决产品责任权的法律冲突问题。该公约由1972年第12届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于1973年10月2日公开签字,1977年10月1日生效。

D. 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诉讼方面的问题

无独三。

有独三和无独三虽一字之差,实天壤之别。
要判断民事诉内讼中的第三人应是有容独三还是无独三,有个不错的方法:
假设原被告之间的诉讼被不存在了(比如原告撤诉被准许了,又或终止了,但不包括判决),该第三人还有参加诉讼的必要吗?
如果有,就是有独三。因为有独三对于诉讼标的需要主张权利,虽然原被告之间的纠纷已经不存在,但有独三与原被告的纠纷没有得到解决,所以有独三诉原被告之间的诉讼继续审理。
如果没有,就是无独三。因为无独三的权利义务与原被告之间的诉讼紧密联系,只要诉讼不存在了,无独三的权利义务就不受影响了。
总之一句话,有独三是诉原被告,无独三不诉原告,也不诉被告。

在你举的例子中,如果受害人撤诉了,那么生产商就一定不承担产品责任了,它的权利义务因此不再受影响了,它与受害人、生产商之间再无纠纷,没有继续诉讼的必要,所以它是无独三。

另外,如果你是法学院学生,还是去翻翻教科书比较好。
我记得当初是看了某民诉法教科书上的表格,才记住了两种第三人的区别。

E. 产品责任法的责任含义

世界上关于产品责任的立法模式,大体有三种:一是扩大解释、适用原合同法、侵权法中的有关规则,如法国、荷兰等;二是在相关的立法中,对产品责任作出若干规定,如英国、加拿大等国颁布的《消费者保护法》;三是制定专门的产品责任法,如原联邦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日本等国。美国的做法另有特点,其产品责任法包括判例法和制定法。美国商务部1979年公布了专家建议文本《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此外,联邦政府还通过了《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 《消费品安全法》等单行法。
在中国, 《民法通则》、 《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构筑起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框架。另外,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 《药品管理法》、 《食品安全法》等。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也是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内容之一。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产品责任立法愈益显示出国际化趋势。产品责任方面的区域性和国际性公约有:欧共体于1977年和1985年制定的《关于人身伤害和死亡的产品责任欧洲公约》和《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1972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的《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公约》,这是解决侵权性产品责任案件的一个国际性公约。 产品是构筑产品责任法体系和确立产品责任承担的基点。美国《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指出:“产品是具有真正价值的、为进入市场而生产的,能够作为组装整件或者作为部件、零售交付的物品,但人体组织、器官、血液组成成分除外。”该定义用概括的方式,界定了产品的内涵。出于保护产品使用者的基本公共政策的考虑,法官们的态度倾向于采用更广泛、更灵活的产品定义。(注:〔美〕史蒂芬?j?里柯克:《美国产品责任法概述》,引自《法学译丛》1990年第4期。)例如,在兰赛姆诉威斯康星电力公司案中,法院确认电属于产品。1978年哈雷斯诉西北天然气公司案,将天然品纳入产品范围。同年,科罗拉多州法院在一案中裁定,血液应视为产品。关于计算机软件是否属于产品,学者认为,普通软件批量销售,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服务领域和日常生活,与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生产者处于控制危险较有利的地位,故有必要将普通软件列为产品。可见,美国产品责任法确定的产品范围相当广泛。
在《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公约》中,产品是指“天然产品和工业产品,无论是未加工的还是加工的,也无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规定,“产品是指初级农产品和狩猎物以外的所有动产,即使已被组合在另一动产或不动产之内。初级农产品是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这类产品。产品也包括电。”与美国相比,其所界定的产品范围略微狭窄。
中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采用的是概括式的规定,适应性较强。按照其规定,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必须经过加工、制作。这就排除了未经过加工的天然品(如原煤、原矿、天然气、石油等)及初级农产品(如未经加工、制作的农、林、牧、渔业产品和猎物)。其次,用于销售。这是区分产品责任法意义上的产品与其它物品的又一重要特征。这样,非为销售而加工、制作的物品被排除在外。
可见,各国关于产品的规定有以下共同特点:(1)产品一般指动产;(2)多数国家立法未将初级农产品列入产品责任法范围。原因在于农产品易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其产生的潜在缺陷难以确定缺陷来源,而且农产品没有明确的质量标准;(3)产品一般指有形物品。 1、两个术语的含义产品质量责任的发生,以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为前提。产品质量问题分为一般质量问题和严重质量问题,反映在法律上产生了两个基本概念:瑕疵和缺陷。广义地说,产品不符合其应当具有的质量要求,即构成瑕疵。狭义地说,瑕疵仅指一般性的质量问题,如产品的外观、使用性能等。缺陷是指产品有较大的质量问题。2、两个术语的同异比较从狭义上理解瑕疵和缺陷,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第一,都是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第二,都应当承担质量责任(但对瑕疵,经营者作出了明确的说明或者用户、消费者在购买该产品前已经知道的除外)。
3、不同国家立法中的反映一般说来,国外的《产品责任法》只涉及缺陷,不涉及瑕疵问题。 产品责任主体是指产品责任的承担者。从各国立法和国际立法的规定来看,有两种:一是单一主体说。以《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为代表,认定产品生产者为产品责任承担者,并对生产者做扩大解释,以涵盖销售者、进口商等责任人。二是复合主体说。以美国为代表,认定产品制造者或销售者为产品责任人,并分别界定其范围。美国的产品责任法关于产品责任主体规定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实践中,某些案件的受害人虽能证明损害是由某一特定缺陷产品引起,但难以确认产品的生产者,因为同时有多个生产者生产同类产品投放市场。70年代末美国法院曾判决同类产品生产者均为被告,各被告根据其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承担赔偿责任。所占市场份额越大,其所获利润越多,承担的赔偿数额也就越大。这表明严格责任原则得到进一步发展。
根据中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中国产品责任主体与各国基本一致,即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但没有对其范围作出规定。在确定产品缺陷责任时,规定采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对生产者采用严格责任,对销售者则实行过错责任。一般情况下,销售者有过错的才承担责任;另外,销售者在不能指明产品的生产者或提供者时,也要求其承担责任。后一种情况可认为是过错推定,过错推定仍属于过错责任,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运用方式。此外,《产品质量法》还规定了生产者和销售者相互之间的追偿权:属于生产者的责任而销售者赔偿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的责任而生产者赔偿的,生产者有权向销售者追偿。如此规定有利于充分保护消费者利益。需要补充的一点是,运输者、仓储者也有可能成为责任主体,不过是对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或者是收货方、寄存方承担责任,属于合同法的范围,因此《产品质量法》删去了原草案中关于调整范围延伸到产品的运输、仓储活动的条款。

F. 产品质量责任适用

依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产品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G. 中国加入 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了吗

你好,
关于中国是否已加入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目前尚无确切结果,相关消息是一些中国加入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的可行性研究。

H. 《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公约》规定的责任主体包括哪些

生产者,销售者,如果承运人有过错,也有可能承担责任。

I. 产品责任的适用法律

国外对产品责任复实行的制法律制度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实行绝对责任制,另一种是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实行疏忽责任制,但发展趋势是实行绝对责任制。绝对责任制又称严格责任制。根据这种制度。一个人即使尽力做到适当注意以避免伤害他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换言之,一个人虽然没有明显的过错,但他对无辜的受害者仍需负赔偿责任。

热点内容
贵州大学法律硕士毕业 发布:2025-10-06 23:15:27 浏览:541
法治的市场经济 发布:2025-10-06 23:15:20 浏览:791
曲阳县律师 发布:2025-10-06 23:07:11 浏览:46
通过法院遗产过户 发布:2025-10-06 23:04:03 浏览:531
司法营销 发布:2025-10-06 22:59:49 浏览:677
分家书起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10-06 22:57:42 浏览:798
2014计生政策法规 发布:2025-10-06 22:41:23 浏览:733
永吉法院官网 发布:2025-10-06 22:36:21 浏览:87
临时工在劳动法规定十年转正 发布:2025-10-06 22:34:50 浏览:560
劳动法请假扣钱吗 发布:2025-10-06 22:32:36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