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反垄断法法律责任评价

反垄断法法律责任评价

发布时间: 2021-01-22 20:36:53

㈠ 如何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我国的反垄断法经过13年的酝酿,作为“市场经济宪法”已在我国实施。我认版为,在肯定该权法积极意义的同进,无论其条文无论怎样雕琢,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都要大于正面影响,容易产生种种与其支持者的愿望背道而驰的结果。

㈡ 简述竞争法律责任的特点

1、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的是以行政处罚为主辅以相应民事救济的原则。法律制裁措施主要是行政处罚,对所采取的行政法律措施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定,突出了政府对市场竞争活动的主动干预,突出行政法律措施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作用。 2、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违法行为程度、性质之不同,法律责任有民事、行政、刑事之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调整,采取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相结合的综合性法律责任制度。实施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人具体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要按照其所实施的具体行为、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有关法律的相应规定加以确认。 3、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者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同一不正当竞争行为,既可能触犯民事法律、也可能同时触犯行政法律及刑事法律。因此,行为人可能既承担民事责任,又同时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4、《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是以经营者承担受侵害之经营者的损失为主要方式,并充分考虑到不正当竞争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在价值上有时难以计算,因此特别规定被损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侵权人“并应承担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同时,违法行为人可能还会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5、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行政法律责任,就是行为人违反《反不当竞争法》的规定,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而由监督检查部门根据本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行为人所给予的各种行政处罚,其中包括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违反该法之经营者的行政处罚,是以罚款为基本手段的,其次则为没收非法所得。
6、就不正当竞争的刑事法律责任来说,就是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据我国刑事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人应承担的刑事法律责任。目前,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有关刑事法律的规定,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以贿赂手段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或者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销售伪劣商品,构成犯罪的;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构成犯罪的;侵犯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虚假广告行为,构成犯罪的:侵犯他人商誉,构成犯罪的。

㈢ 违反《反垄断法》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1. 垄断协议(横向垄断协议包括固定价格行为、限制产量行为、划分市场行为、联合抵版制交易行为;纵向垄断协议权包括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高价和不当低价收买、掠夺性定价和不当贱价、差别性待遇、限定交易、不当拒绝交易、搭售或附加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滥用知识产权限制竞争) 3. 经营者集中

㈣ 我国反垄断法的经济评价相关的法条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

㈤ 从反垄断法的角度评价一下这次日化巨头涨价的行为是否构成垄断

目前来看,还谈不构成垄断.

㈥ 简述反垄断法的法律特征

反垄断法作为一种典型的经济法,当然会具有经济法的基本特征,如经济性、政策性、社会整体性、行政主导性和综合性等,但反垄断法在体现经济法基本特征的具体形式等方面呈现出自己的特色,使其与经济法的其他部分判然有别。具体而言,反垄断法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最典型地体现了国家N-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最终导致生产与资本的进一步集中,最后形成了垄断。

垄断组织滥用垄断力进行排除、限制竞争的非法活动,并大肆吞并和盘剥中小企业和广大民众,引发了深刻的阶级或阶层矛盾,并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

(二)以捍卫整体利益为本位。

法的各个部门在处理社会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方向,有不同的主旨和调整方式,对国家和非公共组织、个人的保护和制约也各有侧重,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法律调整模式。

(三)具有明显的经济政策性。

反垄断法的经济政策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反垄断法的制定和修改要充分体现国家的经济政策,尤其是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其次,反垄断的执法和司法活动通常也要反映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的经济政策,从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致于同样的法条在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的执行情况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四)是以综合性的调整方法来调整竞争关系的竞争政策法。

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法律部门,它主要由企业组织管理法、宏观经济调控法、市场管理法(即市场运行调控法)和社会经济保障法所组成。

(五)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体。

反垄断法是由反垄断实体法和反垄断程序法两部分组成。其中,反垄断实体法为反垄断法的主体内容,它是对排除或限制竞争的状态和行为的规制。

主要包括禁止严重限制竞争的垄断协议即横向和纵向垄断协议、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即经营者滥用垄断力、对大企业合并的监控以及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领域等几部分。

(6)反垄断法法律责任评价扩展阅读: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出台了《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并完成关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指南、汽车业反垄断指南、宽大制度指南、经营者承诺指南、违法所得和罚款计算指南、垄断协议豁免程序指南等六部指南的研究起草工作。

这些指南体现我国执法机构的执法思路和原则,分享执法经验,给予经营者更清晰的指引。可以说,《反垄断法》颁布实施10年,是我国反垄断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的10年。

未来,我国反垄断法律规则体系仍需不断完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竞争法中心主任黄勇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反垄断法实施也应进一步优化:

一方面,应在总结过去10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反垄断法制度体系,厘清概念、明确适用原则,为反垄断执法、司法和守法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规范依据;

另一方面,应尽快推进处于基础性地位的竞争政策法制化,尤其是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法制化,与反垄断法律制度有效衔接,以明确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以竞争法治更好、更快地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

8月1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竞争法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竞争政策论坛发布了反垄断十大案例,具有如下特点:

敢于向大公司动刀。翻看反垄断典型案例,可以看到有不少知名大公司牵涉其中。比如利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历经4年零10个月的调查,行政处罚决定书长达47页,最终确定利乐集团6家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成立,监管部门对其开出高达6.7亿元人民币的罚单。

敢于动部门的奶酪。如果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滥用行政权力,违反《反垄断法》同样会受到惩处。2016年发现的“十二个省份相关政府部门在‘新居配’建设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就是典型。

维护消费者权益。触动行业巨擘、政府部门的垄断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围绕企业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严厉查处燃气、供电、供水、电信、黄金饰品、乳粉等民生领域价格垄断行为,深入开展公用事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专项整治,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此前我国反垄断执法部门分散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保留国

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并由新成立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承担反垄断统一执法。

㈦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律责任有哪些

您好!复一、不正当竞争行为制的经济责任和民事责任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济责任、民事责任的意义在于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以及受到实际损害时得以补偿。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行政责任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行政责任,要通过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来实现。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使被破坏的市场竞争秩序得以恢复。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行政责任形式主要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改正、消除影响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等形式。此外,还规定了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的行政处分。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对违法行为进行的最为严厉的法律制裁,适用于那些对其他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严重、情节恶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于刑事责任,《反不正当竞争法》只是作了原则规定,确定具体的刑事责任要适用我国刑法的相应规定。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则可给出更为周详的法律意见。

㈧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意见

中国的反垄断法的出台虽然是酝酿了十三年之久,但对于我国目前到市场机制而言专,是有利属的,但是目前的一切旨在与形式上,具体上对于垄断的行为所实施措施,还是不明确的,它的创新在于把行政垄断,也加入了法条,是现在世界上所没有的,但是对于行政垄断的行为,发生后该如何去处理,我国的公共事业有政府垄断,例如,中石油,不卖油给私营企业的行为等等。好处,就是限制了寡头经营,加入更多竞争力,不再一家独大,会给人民带来很多竞争下的好处,促进市场更快更好的发展

㈨ 反垄断法的效果和执行力度你是怎样看待的

我国现阶段的执法部门分别是:国家工商局,商务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由以上部门分别执法,根据我国行政实践可以知道,多种机构执法往往会陷入一种怪圈,利益当头时,你争我抢,问题出现时,以相互踢皮球的方式解决。
目前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实施主体的法律责任规定的不够具体,具体体现在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三个方面。
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缺乏有效监督.《反垄断法》第51条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上下级之间的内部纠正,效果又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行政垄断行为是由于上级机关的命令而产生的行为,又怎样“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呢?

㈩ 反垄断法的垄断行为的法律责任是如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规定:
第四十六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
行业协会违反本法规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登记。
第四十七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实施集中的,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限期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对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规定的罚款,反垄断执法机构确定具体罚款数额时,应当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和持续的时间等因素。
第五十条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热点内容
刑法常识题 发布:2025-10-06 14:49:42 浏览:396
幼儿园安全事故预防与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06 14:27:23 浏览:15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指哪些 发布:2025-10-06 14:26:30 浏览:3
2拖18立法 发布:2025-10-06 14:19:12 浏览:196
顺德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10-06 14:11:51 浏览:302
伪造法官 发布:2025-10-06 13:57:16 浏览:168
员工法律知识专题有哪些 发布:2025-10-06 13:49:00 浏览:563
劳动法关于工伤期间工资待遇 发布:2025-10-06 13:39:27 浏览:558
内衣厂员工福利管理规章 发布:2025-10-06 13:18:33 浏览:3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草案 发布:2025-10-06 13:18:24 浏览: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