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律责任的特点

竞争法律责任的特点

发布时间: 2021-01-23 02:40:03

『壹』 竞争在不同条件下的特点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什么特点
有四个特点:
1,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
垄断利润
,巩固和扩大垄断地位
2,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
3,竞争更加激烈,破坏性大
4,竞争的领域遍及各个领域和部门

『贰』 经济学试述竞争的特征

竞争具有以下特点:
(一)它必须是人们对于一个相同目标的追求,版目标不同就不会形成竞权争。
(二)这个追求的目标必须是较少的和比较难得的。对于数量很多、轻而易举即可得到的目标的追求,不能构成竞争。
(三)竞争的目标主要在于获取目标,而不是反对其他竞争者。竞争虽然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排斥或相互反对的关系,但是一种间接的反对关系,而不是直接的反对关系。
(四)竞争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为了防止竞争发展成为人们之间的一种直接反对关系,就必须制定一些各方都必须遵守的规则。涉及政治、经济领域的一些大规模竞争,往往需要法律、制度来维持,否则就会变成暴力或战争,导致社会动乱。

『叁』 行业竞争结构特点受到哪五种力量影响

影响行业竞争结构的五种要素有:行业内部竞争力量、顾客议价能力、供货厂商议价能力、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与替代产品的压力。

1、行业内部的竞争

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⑴行业的增长缓慢,对市场份额的竞争过于激烈;⑵竞争者数量较多,竞争力量大致相当;⑶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致相同,或者体现不出具体的差异;⑷某些企业为了规模经济的利益,扩大其生产规模,市场竞争平衡被打破,产品大量过剩,企业开始诉诸于削价竞销。

2、顾客的议价能力

行业顾客可能是行业产品的消费者或者用户,也可能是商业买主。顾客的议价能力主要体现在是否可以使卖方降低商品的价格,提高产品的质量或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行业顾客的议价能力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⑴购买数量。如果顾客购买数量多,批量大,作为买方的大客户,就有更好的讨价还价能力。如果顾客购买的是重要的原材料,或者顾客购买的支出比重大,顾客就必然会广泛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从而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⑵产品性质。若是标准化的产品,顾客在货源上有更多的选择,可利用卖主之间的竞争加强自己的议价力量。如果是日用消费品,顾客更关心产品的售价。如果是工业用品,产品的质量和可能提供的服务则是顾客关注的中心。

⑶顾客的特点。消费品的购买者,人数多而分散,每次购买的数量较少;工业品购买者人数少且分布集中,因此每次购买产品的数量较多;经销商不仅大批量长期进货,而且还可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因此经销商或工业用户相对消费品购买者而言具有更强的议价力量。

⑷市场信息。如果顾客了解市场供求状况、产品价格变动趋势,并掌握卖方生产成本或营销成本等有关信息,就会有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就有可能争取到更优惠的价格。

3、供货厂商的议价能力

供货厂商的议价能力,表现在供货厂商能否有效地促使买方接受更高的价格、更早的付款时间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供货厂商的议价能力受到下述因素的影响:

⑴对货源的控制程度。若货源由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或垄断,这些厂商就处在有利的竞争地位,就有能力在产品价格、付款时间或方式等方面对购货厂家施加压力,索取高价。

⑵产品的特色。若供货厂商的产品具有特色,或购买厂家转换货源供应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或很长的适应时间,则供货厂商就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就有能力在产品上议价。

⑶用户的特点。若购货厂家是供货厂商的重要客户,供货厂商就会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来搞好与用户的关系。比如,合理的定价水平、优惠的付款条件、积极的产品开发活动或各种形式的产品服务,争取稳定的客户关系或长期的供货关系。

4、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

潜在竞争对手指那些可能进入行业参与竞争的企业或公司。新的进入者将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和对资源与市场的需求,其结果可能使行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售价下跌,行业利润减少。

潜在竞争对手的可能威胁,取决于进入行业的障碍程度及行业内部现有企业的反应程度。进入行业障碍程度越高,现有企业的反应越激烈,潜在竞争对手就越不易进入或不想进入,从而对行业构成的威胁也就越小。

5、替代产品的压力

替代产品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者能满足同样需求从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比如,石油与煤炭,铜与铝,咖啡与茶叶,或天然原料与合成原料等互为替代品。替代产品同样会影响行业的竞争力度。

『肆』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什么特点

垄断与竞争天生是一对矛盾,由于缺少竞争压力和发展动力,加之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约监督机制,垄断性行业的服务质量往往难以令人满意,经常会违背市场法则、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这是一条规律,中国与外国都一样。
价格垄断拉高整个社会成本,垄断性行业所从事的一般都是与绝大多数人、行业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例如电信、邮政、自来水、电力、煤气、铁路、航空等等。因为这些行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这些行业的服务价格的高低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成本。这些行业的整体效率直接关系到其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计划经济时代电信、铁路等部门过去都属于国家行政部门,而这些部门进入市场的时候,本身却仍具有垄断地位,一旦在市场中开始追求利润,就会通过垄断定价把大量消费者利益转移到手中,使特权部门、特权公司拿到远远高于竞争市场价格的利润。结果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竞争成本。
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经过审批的私营速递公司北京、上海和深圳都有几十家,但地下“黑市”速递公司的数量则在1000家以上。虽然按照国家《邮政法》的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寄递业务由国有邮政企业专营,但是许多速递公司也在以各种形式参与这项服务,据统计,EMS最低的资费是23.3元,而私营速递公司的最低资费不过10元左右。超额的利润必然引来资金,哪怕公司的身份不太合法。据统计,从1995年起,EMS营业额的年增长率也有2%,但其市场份额却在以每年4%的速度衰退。同一时期,四大国际速递巨头在中国的营业额增长却保持在20%以上。尽管现时EMS在国内速递市场仍是“老大哥”,但是它的市场份额已经由最高峰时的近97%,跌到当前的40%左右。
这种现象在垄断行业是常见的,一方面,垄断企业能通过垄断获得超额利润,从而妨碍了效率的提高,妨碍了其扩大业务规模的积极性。另外通过行业垄断阻止社会资金进入该行业,虽然总有资金为利润引诱通过各种方式“违规”进入,但规模总是有限的。
投资不足、就业下降,消费相对疲软是我国经济运行之中的主要问题。有专家指出,造成中国现阶段投资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点就是很多高利润的行业都是市场禁入的垄断行业,这些行业中,垄断导致低效,造成了这部分利润反映不出真实的利润状况,成为极大的浪费,同时这也极大的挫伤了资本的投资热情,这样就造成所谓的“资本罢工”,强化了投资市场低迷。
在当前国内市场出现的大量垄断行为中,行政性垄断无疑占据首要位置。由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所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称为“行政垄断”。行政性垄断由于行政权力的介入,使得它比自然垄断、行业垄断对市场公平竞争的危害性更大,特别是少数腐败分子利用具有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力,如果“给钱”才能办事,垄断成了腐败的温床,这不仅影响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使政府信用遭到损害,失信于经营者。
国内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腐败在当前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由垄断造成大量的租金(这里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租金”)流失。比如,中国最大的垄断行业之一的电力业,根据他们的估算,每年造成的租金损失在560亿元至1120亿元之间,而民航的垄断“租金”每年也多达75亿元至100亿元。垄断把消费者收益转给垄断生产者,创造出超额利润,造成社会福利损失。估计这类损失每年达1300亿元至2020亿元。
应答时间:2020-12-2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伍』 垄断时期的竞争具有哪些新特点

垄断时期竞争的复特点:
(1)竞制争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而是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2)竞争的手段不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依靠垄断的高压统治,甚至不惜采取暴力和经济间谍等犯罪手段。
(3)竞争范围则由国内扩展到国外,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
(4)垄断时期的竞争要剧烈得多,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也更严重。

『陆』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特点

《反不正当竞争法》究竟是属于经济法范畴还是民法法学界多有争论。但内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反容不正当竞争法是属于经济法的范畴、且为我国经济法体系中的一部比较重要的法律。这才是符合我国的基本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经济法。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从事法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一些专家和学者 。他们认为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部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而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我国经济法 。其主要是以调整国家在干预和调控市场经济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为基本内容的法律规范,因此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当属我国经济法体系中的一部重要的部门法。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民法。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我国立法界和司法界的部分专家和学者 。他们认为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部调整市场交易的法律,其倡导的原则是:在市场交易中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并应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该法所列举的并且明令禁止的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当中,主要的是民事侵权行为,所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可以列入民事法律部门。反不正当竞争法属民法范畴,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竞争行为,是对民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延伸。

『柒』 竞争法的特征

人们可以从多维的角度来考察竞争法在不同方面所具有的特征,如,从调整对象上看,竞争法既调整平等关系
(如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又调整管理关系(如国家与经营者之间的竞争管理关系);从性质上看,竞争法以保护公共利益、经营者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为己任,具有公私兼容的性质;从调整方法上看,竞争法既注重市场调节,又进行政府管制,强调二者的有机结合;从基本原则上看竞争法既要求公平,又注重效率,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等,这些竞争法的突出特征,同时也正是经济法的特征,因此,人们说竞争法应属于经济法的范畴。竞争法从主旨和整体上看,不应归于传统民法或商法,而应归于经济法
按照资本主义国家公法和私法划分的理论,民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属典型的私法,其奉行权利本位,意思自治等原则;而竞争法的主旨在于为保障和促进公平竞争而由国家对竞争主体的竞争行为进行干预或规制,这种干预或规制集中体现为对竞争主体意思自治的限制,具有很强的公法性,不应属于民法或商法。虽然竞争法基于规制竞争的需要而综合运用了多种法律规范,即不仅有经济法规范,而且还有民商法规范,行政法规范及刑事法律规范等。但人们不能因为竞争法中有某种部门法属性的法律规范,即将其划归该法域,而应从竞争法的主旨和整体上去考察、分析其法律属性。事实上,竞争法这种多种属性规范的综合并用恰恰体现了经济法的综合调整特点以及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三种责任并用的制度,正表明竞争法理应归于经济法。

『捌』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是什么(马哲)

竞争的对复面就是垄断制。垄断是中商主义者战斗时的呐喊,竞争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厮杀时的吼叫。对于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分析,必须和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比较而言。首先,垄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竞争的完结,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和内在规律,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此其一;其二,从现实的经济主体看,垄断现象和垄断组织只在某些领域或某些部门存在,同时还并存着尚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和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主体之间甚至垄断组织内部,仍然存在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其次,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大体上有局内竞争(垄断组织之间)、局外企业竞争(垄断组织和非垄断企业)、垄断组织内部企业的竞争和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再次,垄断条件下竞争出现如下变化:一是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二是竞争的手段更加残酷;三是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破坏程度)更加严重;四是竞争的空间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外市场,而由于垄断导致的寡头出现,使得竞争又由单纯的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

热点内容
涂远国法院 发布:2025-10-06 12:05:39 浏览:61
劳动法管理制度 发布:2025-10-06 12:01:58 浏览:179
民法典体现了新时代 发布:2025-10-06 12:01:57 浏览:244
张春雷法院 发布:2025-10-06 11:57:32 浏览:420
劳动法第多少条关于培训的 发布:2025-10-06 11:55:20 浏览:834
工商行政法属于 发布:2025-10-06 11:53:07 浏览:598
小学道德讲堂ppt 发布:2025-10-06 11:32:57 浏览:219
拍案说法中涉及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10-06 11:30:10 浏览:796
司法考作弊 发布:2025-10-06 11:24:00 浏览:612
公共法律服务指南内容 发布:2025-10-06 11:10:24 浏览: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