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做财务要会的法律责任

做财务要会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23 05:13:57

① 在会计法规规定的法律责任中主要有那些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设置会计帐簿的;
(二)私设会计帐簿的;
(三)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
(四)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帐簿或者登记会计帐簿不符合规定的;
(五)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
(八)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九)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
(十)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人员有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有关法律对第一款所列行为的处罚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三条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四条 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五条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 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
第四十七条 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条规定,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进行处罚。

② 会计做假账要承担什么责任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第四十三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01年修正)第六十三条: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9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并且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③ 没有学过会计的人做出纳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相对来说业务要复杂一点。 一般单位财务科新人先从出纳做起,负责人也基本上是会计...除了要有过硬的出纳业务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财经法纪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
不承担法律责任

④ 做假账会计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作为会抄计有空多看看会袭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二十五条 单位领导人、会计人员违反本法第二章关于会计核算的规定,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单位领导人、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或者利用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偷税或者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的,由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负责处理,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予以受理,或者对违法的收支不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或者对严重违法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收支不向主管单位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⑤ 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会计法》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立法宗旨,紧紧围绕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这一核心,以明确的法律手段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本文就会计人员在新《会计法》实施中应负的法律责任和如何化解责任风险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会计法》增大和明确了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新《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虽然强调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但并没有减轻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中的法律责任,而是增大了和明确界定了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中的法律责任。首先,在现实中,会计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违反新《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至今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对这些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新《会计法》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其次,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机构的主体在从事会计行为的过程中,若有违反新《会计法》规定的,不管是主观或客观因素引起的,都将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而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二、依法核算,化解风险

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明确和增大,使会计人员只有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才能化解会计人员法律责任风险。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新《会计法》用了二章的篇幅,即第二章“会计核算”和第三章“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了法律的规定。这是从立法的高度对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作出的明确规定,并对每一个重要会计核算环节提出了具体而切实的要求,这些要求前后衔接形成系统的规定,从而可以达到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真实性的目的。我们会计人员只有严格遵守新《会计法》中关于会计核算的规定,依法核算,才能化解法律责任风险。

三、完善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减少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风险

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墓本内容和要求作出规定:(一)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即“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三)进行财产清查;(四)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认真执行《会计法》的这一规定,做到对每个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在落实上下功夫,防止因会计行为的权限过于集中而导致违反《会计法》的规定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大会计机构的会计监督权力,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才能减少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风险。

四、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新《会计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财政部在1996年6月17日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节中专门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作出八条具体规定,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一)爱岗敬业;(二)熟悉法规;(三)依法办事;(四)客观公正;(五)搞好服务;(六)保守秘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道德标准。建立会计人员道德规范,是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防止和杜绝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措施。会计工作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关口”,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公私分明,依法客观公正办事,同时还要经得起金钱、物质的诱惑。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观念,从个人私利出发,利用自己工作之便为图私利弄虚作假,违反《会计法》的规定,甚至挪用公款、贪污盗窃,那就必须承担应负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会计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业务性,要求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和理论、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平。同时,要认真学习新《会计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懂法、依法、不违法,这样才能消除和化解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风险

⑥ 会计做假账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要的,这个从你说的情节上看算是欺诈。虽然是受老板指使,但你算同案犯。

⑦ 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有什么

新《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内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容。虽然强调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但并没有减轻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中的法律责任,而是增大了和明确界定了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为中的法律责任。首先,在现实中,会计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违反新《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至今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对这些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新《会计法》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其次,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机构的主体在从事会计行为的过程中,若有违反新《会计法》规定的,不管是主观或客观因素引起的,都将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而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⑧ 公司做假账会计有什么责任

二、常见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违法行为:
①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账簿)
②私设会计账簿的行为。(账簿)
③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凭证)
④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凭证)
⑤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处理方法)
⑥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行为。(报表)
⑦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行为。(记账文字和货币)
⑧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行为。(档案)
⑨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行为。(内部控制)
⑩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法》规定的行为。(任用人员)
2、法律责任:①责令限期改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②罚款:A、单位并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③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
④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情节严重方可吊销
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
三、其他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1、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不构成犯罪的:
①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
②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③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④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⑤会计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1、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不构成犯罪的:
①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
②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③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④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⑤会计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1、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不构成犯罪的:
①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②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热点内容
展示法院 发布:2025-10-06 09:46:21 浏览:665
国家司法救助案件公开听证 发布:2025-10-06 09:45:38 浏览:582
司法可信力 发布:2025-10-06 09:39:51 浏览:962
诉讼法106条 发布:2025-10-06 09:36:48 浏览:234
商法总论期末题目 发布:2025-10-06 09:35:16 浏览:725
临时工劳动法怎么维权 发布:2025-10-06 09:35:13 浏览:200
案件辨护律师法官沟通 发布:2025-10-06 09:35:12 浏览:21
老年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10-06 09:30:54 浏览:434
会议纪要的法律效力分析 发布:2025-10-06 09:20:02 浏览:646
微商卖书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06 09:19:56 浏览: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