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法律知识竞赛
㈠ 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演讲比赛的主持词
一个主背景抄:庄严不是活力(毕袭竟改革开放的40年,是活力的40年)
一个演讲台(演讲台上的鲜花一瓶)
主舞台前可以放置2-3排的盆装鲜花装点
评委席可以考虑有红桌布,矿泉水、笔本、桌牌(写评委名字用的)、小瓶鲜花(可有可无)
既然是学校,这样基本可以了
㈡ 如何看待改革开放40周年
以下时外媒报道的看法,供参考。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2月25日刊登记者丹森·张题为《是时候对中国的突飞猛进有清醒的认识了》的文章。以下为文章节选:
共享单车的普及和使用方便意味着更多人短途出行时会骑车。这是个创造性举动,给了极需推动减少车辆的新加坡政府一针“强心剂”。
但由于个人短视,我对从中国那里寻找良好的城市方案反应迟缓。我和许多同辈对中国持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那里充斥廉价山寨商品、质量低劣产品和行为举止不良的市民。戴着这种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这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的国情非常复杂。
40年来,中国让7亿人脱贫,上演了史诗般的奇迹,并且它还将继续迅猛发展。
诚然,大约40年前,中国启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时,它从新加坡等国那里汲取经验;然而现在两者开始互换角色。前往北京、上海等中国繁忙的大都市的外国人对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程度感到错愕。
以无现金支付为例。从生鲜市场的杂货店到路边摊的小吃,再到租房、缴纳水电煤气费、坐火车、乘飞机,一切都可以用支付宝和微信等电子钱包来支付。
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国人也制定了主导性计划,到2030年要成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那些一直以来眼中只有西方的新加坡人现在需要认识到新的现实,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借助中国崛起的机遇。
新加坡政府一直在积极鼓励新加坡人研究中国的发展,然而新加坡年轻人对中国的兴趣虽然在缓慢增强,但似乎仍然不浓。
新加坡通商中国总裁孙雪玲敦促新加坡年轻人参加中国的实习或交流项目。她说:“置身中国才能亲身体会和看到中国正经历的变化,抓住机会。”
随着努力纠正过去的短视,我渴望加深对中国的理解,这会更好地帮助我讲述这个正在崛起且不断演进的大国的故事。
改革是好事,改革中国才富裕的。
㈢ 改革开放40周年
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家强大,民富力强,整个国家呈现出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局面,生活在这样的国家,我感觉非常幸福!
㈣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堪称人类世界上最伟大的世界。修改病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堪称人类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就。
㈤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知识竞赛70题答案
70.南水北调
㈥ 改革开放40年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改革开放年,其主要发生以下主要大事:
1978-2018年,共40年。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8月1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是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办好出口特区。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定名为“经济特区”。
3.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4.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是当前中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1986年12月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规定》提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
6.1987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