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经销商和厂商的法律责任

经销商和厂商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26 10:06:39

⑴ 急!!!关于经销商和厂家发生的纠纷该怎么处理

有开票的话那还来不简单,自但是不知道你和他们是怎么签的合同、你的货进了多长时间,根据合同约定和开具的发票可以和他们理论,公了私了要看你们怎么解决了!如果量少的话就算了,不够官司钱!多往他们厂长那跑两趟应该也可以解决,跟他们说话要硬点,不要说是小经销商就比他们矮多少,这世界上做房门的多了去了!不过,我估计你所合作的也不是什么正规的厂家,与厂家合作你考察他们厂的信誉了吗?这个决定是自己做出的,要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很简单!

⑵ 经销商如何处理好与厂家的关系

作者: 唐江华 许多经销商在与厂家打交道时往往不知道怎样讨好厂家,给人的感觉整个就是一个弱势群体。就算这个经销商身家上千万、过亿元有时也得忍气吞声来自厂家的“欺压”,更有许多经销商前期辛苦打市场,待市场稍有好转,经销权却易帜换人了。 气就气在许多经销商并没有弄明白个中的缘由,还在年年上演“苦情戏”,把自己搞得很受伤。那么,经销商究竟怎样跟厂家打交道才能得到厂家的青睐,不至于让自己受伤呢? 一、协助厂家做好市场规划并每年取得预期目标 只有对自己的市场不了解,对厂家的产品不了解的经销商才会被厂家忽悠,盲目接产品,然后又莫名其妙被更换,成为厂家的开路先锋却并不能享受丰收后的果实。经销商接产品时一定要先了解市场,看看厂家这个产品在自己所在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好是带着厂家的这款产品走访一下自己关系好的二批商或生意伙伴,听听来自市场一线最真实的声音;也可以让一些同行的厂家驻地代表帮助自己参考,或者到临近已经有运做该款产品的经销商处去拜访、考察,总之,了解得越多越好。 真正做市场的厂家是很喜欢经销商这样做的,对市场负责就是对厂家负责,没有哪个厂家愿意自己的产品像流星,莫名其妙起来又莫名其妙消失。一旦了解清楚所接产品就要协助厂家拿出具体的市场开发规划,分阶段做,越详细越好。厂家一般也有自己的市场开发规划,但他的这个规划是共性的,是针对厂家的全国市场或者重点市场做的,有时并不适应你所在市场的需要,如果你照搬执行,市场的起势可能就没有那么快,或者根本就不可能会起来。更何况你的规划与厂家有冲突时,把矛盾摆在前面就避免了以后合作过程中再来扯这些事要好得多,也更能得到厂家的理解,还树立了一个非常懂市场的经销商形象。 规划做得好就要实现规划中的预期目标。很多经销商在忽悠厂家投入时吹得天花乱坠,一旦厂家照其所说投入后却又没有让市场冒出半点水花,根本不是他事先所忽悠的描绘,这样的经销商就算市场最后被厂家强行运做起来了也难逃被更换的命运。你的规划和你的最终预期目标实现总是八九不离十,厂家才会认可你是真正懂这个市场、懂这个产品情况的经销商。 二、保持与厂家高层的定期沟通和汇报 许多经销商因为经常与驻地经理打交道,一年也难得见上一次厂家高层的面,也就忽视了与厂家高层打交道这个环节。如果你这个市场能够有非常多的亮点,也许会让高层更多地来拜访你、更多地关注你,但你前期的运做支持又怎么得到高层的重视呢?全国市场那么大,真正非常有亮点的市场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保持与厂家的高层定期沟通和汇报就显得很有必要。怎么沟通? 1、学会用电子邮件。把你对市场的看法、市场的现状形成文字发给厂家高层;如果市场上存在问题,就要拿出你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供高层参考,而不是问高层领导怎么解决问题; 2、学会发信息。年节期间的祝贺信息要发,平时的市场信息更要发; 3、偶尔打打电话。这种电话就不要提问题了,因为电话里面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非常少,你的电话就是经常邀请高层到自己的市场走走、看看,他来不来是他的事,你的邀请很重要,会让他觉得你很需要他,有一种被满足的感觉。同时,他真正有时间来你的市场时,你还怕你的一些问题不会得到解决? 有些经销商认为与高层打交道就是要送礼、要送红包,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思想。如果你与高层形成了这种关系,实际上是给自己上了一道紧箍咒,是很不划算的,除非你想做短期经营,在这个厂家捞两笔就收手,否则,你难保不掉入陷阱出不来。 因此,我们提倡的是一种健康的交往方式。 三、力争成为厂家的年度重点市场和重点产品代理商 成为厂家的重点市场才会有机会成为当地品类经营的前三名,打牢自己的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赢得厂家更多的市场支持。厂家的支持毕竟是有限的,以中国市场的物大地博,指望所有的市场都能够起效,无异于痴人说梦。成为厂家的重点市场有哪些条件呢? 1、你的市场容量够大,厂家的投入有足够的产出回报; 2、你有专业的团队配合厂家的投入。关投入没有人去执行,这种投入很轻易就打了水漂,而依赖厂家临时组建团队来执行,因为磨合问题,市场的启动就没有那么快; 3、驻地经理是厂家认为能够担当重点市场操盘的理想人选; 4、你的网络资源很好,有一个较好的平台。譬如自己的直控酒店较多,自己的下线网络、支持自己的核心网络较多,能够一声召唤就愿意跟随自己走的,愿意帮助自己接货的饿分销客户较多等; 5、你的信誉度很好。与其他的厂家合作时没有什么不愉快,现在的其它品类合作厂家给予你的评价较好等。 一旦有机会成为重点市场就要把握机会,给到厂家理想的回报,这样,你接下来再度成为重点市场才有可能。年年都是厂家的重点市场你就是想不赚钱都不行,这个时候你不赚钱就意味着厂家没有回报,是两厢情不愿的事了。 而成为重点产品代理商主要是基于市场起来后厂家的分产品经销策略来说的。市场未起来前,厂家一般不会动这个心思,市场一旦起来,基于市场风险和进一步整合市场优质经销资源的需要,厂家一般会拿出新的产品招募新的合作经销商。这种事情,你不要去阻拦,更不要背后使拌去搅和这种事情,市场不是一个人可以独吞的,有人帮你一起来守这个市场,你要感谢人家才对。你需要把握的就是尽可能成为厂家在该市场的重点产品代理商,每年需要重点运做和投入的产品要想办法牢牢抓在手里,市场的大头在你这里,又有这么多经销商朋友帮助你一起运做这个市场,你还担心什么呢?难道你想让那些优质经销商资源去经销竞争品牌与你发生正面冲突? 这个问题想得通的经销商才有机会做大,也才能够真正得到厂家的喜欢和支持。 四、处理好与厂家驻地经理的合作关系 这个问题许多经销商都想得到,也是这么做的。但处理好与驻地经理的关系不是你请他吃两餐饭、送两条烟就能处理好的。怎么办? 1、帮助驻地经理每年完成厂家下达的任务是最重要的。没有哪个驻地经理任务没完成会有好脸色给经销商看的。 2、多在厂家领导面前表扬驻地经理的勤奋、能干、会做市场。驻地经理在厂家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越高,你得到的支持和好处就越多,你就是要帮助驻地经理在厂家面前讲得起话。 3、驻地经理的一些小费用主动帮助其承担。每个驻地经理都有一些难言之隐,有些费用可能自己开口说做了,结果到厂家领导那里时又不能报批,这个时候的经销商就不要逼迫他,还可以主动帮助他承担,只要有机会,驻地经理就会还你这个人情。 4、形成定期沟通机制,帮助驻地经理解决市场问题以及与自己公司的协调。 驻地经理一心一意帮助自己做市场能够赚钱的还是自己,驻地经理最多得到的就是一个发展,如加薪、晋级等,因此,双方的合作越好对双方的利益就越大,而彼此之间的冲突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但对于某些不做市场、贪得无厌的驻地经理经销商也绝对不能姑息,要积极向厂家举报并收集证据进行检举,除非你不想做这个产品了,否则你就不要与自己的经销权和直接利益过不去。 五、帮助厂家做好售后服务,配合厂家处理好当地职能部门的关系 经销商如果认为服务只是厂家的事情,那问题就大了。做服务一是可以直接树立在消费者心目中良好的经销形象,一是可以增加回头客,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另一个就是帮助厂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在厂家的印象分大增,自己谋得利益的机会也大增。 优秀的经销商还有自己独立的售后服务部,尤其是家电行业。那种出了问题就往厂家身上推的经销商是最愚蠢的。 我认识的一个经销商在一次职能部门抽检产品时被告知产品存在一点小问题,要按照要求罚款。这个经销商当时立即就把这个问题往厂家身上推,也没有出面去协调,结果等到厂家来出面处理时,被相关职能部门狮子大开口开罚单,虽然后面几经协调,厂家在这件事上还是处于被动,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如果这个经销商当时主动一点,以自己的身份积极协调,就不可能让厂家受到很大的损失,因为职能部门对经销商的处罚和对厂家的处罚是截然不一样的,这已经是一个“潜规则”。近段时间,厂家找了个理由把这个经销商给更换了,我估计这个经销商到现在还没弄明白自己被更换的真正原因。 六、理顺与厂家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 厂家的职能部门也很多,譬如广告部、策划部、市场督导部、财务部、计划部、物流部等,经销商如果不注意这些职能部门的协调,表面上来看,关系不大,实际上关系大得很。随便说几点大家就明白了: 1、财务部的协调不好,你那些可松可紧的费用也许就没有没有了; 2、广告部的预算是有限的,他可以投放在你这个市场,也可以投放在别的市场,广告拉销的道理你不可能不明白吧? 3、市场有了倒货,督导部说没空过来,就算过来了他说查不出来是哪里的货?你去看着别人赚钱吧; 4、物流部说车子紧张,汽油加不到,你急需的货被别的市场发走了;你不急需时,你的仓库又被塞得满满的; 5、你报的计划被计划部告知货物没有了,因为他把你的计划调配给其他的经销商和市场了; 6、策划部的方案里你需要分摊的费用总是多些,因为你的市场特别。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说你要向厂家领导投诉,你拿证据出来啊,领导不可能认为自己的团队就都是这样不可救药了,那不是打他的耳光吗?因此理顺与厂家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怎么做? 1、抽时间拜访。去厂家办事时顺便到相关职能部门走动走动; 2、配合驻地经理协调这些职能部门的关系。驻地经理知道这些职能部门的嗜好,不妨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投其所好; 3、职能部门来自己的市场公干时再忙也要抽时间陪陪以显重视,最好一起吃餐饭,聚聚,顺便了解一些厂家其它市场的情况。因为从这些人嘴巴讲出来的东西有时比驻地经理讲出来的还真实可靠; 4、多协助这些职能部门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七、做厂家的独家代理 我这里所说的独家代理不是说独家代理厂家的所有产品,事实上这样的厂家还是很少的,也是不现实的。我说的独家代理是指自己经销的行业品类就只做这个厂家的,没有竞争厂家的产品。譬如,经销商经销的白酒就只有一个厂家的,也许这个厂家在这个市场上还有其他的经销商,但你经销的白酒就只有这个厂家的。 经销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集中精力把自己经销的品类做成所在市场前三名,在获得市场影响力、赚取足够利润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厂家更多的支持。对这样的经销商厂家一般都会倾力支持,扶持经销商做大做强,因为厂家没有后顾之忧,不担心资源被竞争品牌借用。之所以许多经销商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因为赌了一口气,认为厂家可以找多个经销商,我就可以接多个产品。当然,也有经销商是自身认识不清楚,认为多接产品就能够多得到资源,这种小聪明在正规厂家那里是不受用的。 八、不贪污、截留厂家的市场费用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销商贪污厂家费用好象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其实,真正靠贪污厂家费用做大的经销商实在是太少了。经销商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你的市场如果没有费用也能够运做好,这样的好事可能就不会轮到你了,尤其是市场启动和发展阶段,贪污的费用越多,市场成功的可能性越小,市场不成功,你能得到的好处又有多少呢?弄请了这个道理,经销商不要贪污、截留费用就好理解了。 当然,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大力度的促销往往对市场是一种伤害,这个时候经销商能够多争取一点费用支持,会做的经销商就会把多余的费用转化成自己的利润,同时也能够按照厂家要求完成期初的市场任务。 举个例子,娃哈哈在某市场已经是高度成熟的产品了,这个经销商为了迎接春节旺销向厂家申请一次5%的渠道促销力度,预计做300万销售。按照厂家理解,5%的促销力度可能属于正常,因为其它市场也是这么做的,所以就批复了。经销商拿到批复后,把这种力度进行了转换和截留,一是5%的促销品用自己经销的其它产品替代,采购价加上返利就已经赚了一笔;二是自己所在的市场因为高度成熟,为了价格体系稳定,经销商把力度缩减到3%或4%,力度缩减后市场照样可以实现300万的销售,而且市场情况更稳定;经销商节约下来的1~2%就成了自己的利润。对于这种贪污、截留厂家一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⑶ 厂家产品生产出了问题,各经销商需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按照产品质量法,这个事情经销商和厂家都有责任

⑷ 法律:食品安全主要承担责任人,是经销商还是生产商

1、食品安全的主要责任人即包括经销商,也包括生产商。
2、食品安全责任内在生产容阶段的责任人是生产商,在销售阶段的主要责任人是销售商和生产商。
3、具体责任划分为:在商品销售阶段,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由销售商和生产商承担责任。经查明,安全问题是生产阶段责任的,由生产商承担责任;安全问题是销售阶段责任的,由销售商承担责任。

⑸ 经销厂商的产品,如果厂商的产品有侵权了,那经销商是否也要负法律责任

经销商经销假冒产品的法律责任分两种:一是民事责任,因为产品的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失的,销售商应负责赔偿;二是刑事责任,这要分应知、明知或不知,不知者没有刑事责任。

《产品质量法》第四十条规定: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1)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2)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3)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其他销售者(以下简称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销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规定给予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生产者之间,销售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有不同约定的,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司法解释: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⑹ 经销商的法律问题

一、客户第一次选门后的法律问题。
首先,客户向你买门,选择了样式和颜色,并向你支付了订金,你和客户之间形成了买卖合同法律关系。你根据客户的选择向生产商订门,你和生产商之间形成了承揽合同法律关系。客户和生产商之间没有任何法律关系。(关于承揽合同的问题你可以查询合同法第251条-268条的规定)
其次,由于你没有按照客户的选择给客户提供他想要的门,因此你需要向客户承担退还订金、减少价金、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客户不同意你支付500元的赔偿请求,你可以向其退还订金,请求解除合同。因此你的做法是正确的。
再次,由于生产商的过失导致将门做错,其违反了承揽合同中的义务,生产商需承担重做、减少价金、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你可以向生产商请求重做、请求让其赔偿你向客户赔偿的损失(当然你如果没有赔偿这个就不必了)、请求让其承担你的可得利益损失(就是这单生意如果做成了你能获得的利润)。
最后总结一句,客户向你寻求赔偿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你赔偿之后可以向生产商请求赔偿。
二、客户第二次选门的法律问题。
首先,你已经将客户支付的订金退还,而且你通过生产商也赔偿了客户300元的损失,因此即便你有违约情形你也已经完全承担了违约责任(我不清楚整个门买下来要多少钱,如果300元的损失以经足够弥补客户的损失的话,你的违约责任已经完全承担过了)。由于客户重新选择了门的样式和颜色,因此你和客户之间的买卖合同发生了变更。
其次,因为客户是和生产商直接联系并商定了定做后门的质量、定做期限、定做不合格的赔付等问题,并未将这些详细情形告知于你,你只需要按照客户选择的样式和颜色将门交付给客户就完成了买卖合同的义务。
再次,客户如果认为第二次做的门他还不满意,那么你也无需承担违约责任,因为你们的约定中根本就没说做成什么样的标准,他是给生产商说的,又没告诉你,你只需要按照通常的标准向他交门就行了。因此该客户向你闹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最后总结一句,你和客户之间的买卖合同已经发生了变更,具体门做成什么样子他没告诉你,你只要达到行业内通常标准或者能够满足这个门通常的使用用途就可以了,你无需再承担其他责任,客户的行为属于无理取闹。
三、对解决此事的几点建议。
第一、不要向客户说你无权对门的质量做任何解释,要跟他讲他第二次选门的时候并没有给你说门要做成什么样子,而你给他的门已经达到了行业内的通常标准或者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客户使用的目的了,因此你已经完全履行了义务,客户的行为和要求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第二、如果客户不服,建议客户向法院起诉,不要让他打扰你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第三、如果你实在忍无可忍,可以向铁岭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客户支付买门款,然后等他答辩,看他怎么说,就他答辩的意见你再让律师给你出出主意。
四、关于生产商可否作为共同被告的问题。
生产商和你不能作为共同被告。你和客户之间是买卖合同法律关系,生产商和客户之间不存在任何法律关系(虽然客户和生产商之间商定了定做后门的质量、定做期限、定做不合格的赔付等事项,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约定定做费用,因此客户和生产商之间并没有承揽合同法律关系,其他的更谈不上),诉讼标的(就是法律关系)既不相同,也不属于同一种类,因此不能作为共同被告。
虽然你和生产商不能作为共同被告,但是你可以另案起诉生产商,请求生产商赔偿客户第一次买门时你承担的损失(包括可得利益损失),请求生产商赔偿客户第二次买门时你承担的损失(这个是在你和客户之间的诉讼你败诉的情况下你可以请求的,但是你要证明生产商第二次做门时有过失导致门的质量不合格)。
如果你起诉生产商的话,那么应当到沈阳当地(即生产商的住所地)法院起诉(如果生产商是把门做好后给你送到铁岭,然后在铁岭付款的话,你也可以在你当地起诉,但法院受理的可能性不大)。
(河南元慧律师事务所)

⑺ 汽车套公告厂家跟经销商应付什么法律责任

对于汽车卖广告的情形,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在汽车上卖广告符合法律规定,并不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⑻ 求助:对于有奖销售,经销商和厂商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你可以去找消协,关于法律责任,统一公司没有任何责任,超市就要付相对的责任,这个你应该跟他们调解解决,也可以上诉(只要你舍得花钱)

⑼ 经销商和厂家谁的责任

什么情况啊?具体点

⑽ 厂商的产品有侵权了,那经销商是否也要负法律责任

厂家产品侵权,经销商也是要服法律责任的。涉嫌品牌仿冒有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被仿冒的产品是非注册商标产品,则构成混淆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范畴,应按《反不正当竞争法》承担责任。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六条规定实施混淆行为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并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种情形是被仿冒的产品标识为注册商标,则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应该《商标法》承担责任。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第六十条规定,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十三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费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三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10)经销商和厂商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案例:金华查处6起伪造阿克苏产地苹果销售案

近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市场监管局根据市局稽查支队的统一部署,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商标权利人在辖区4个冷库内查处6起伪造产地的苹果销售案。

据调查,2017年12月期间,徐某等6名水果经销商。分别在陕西、甘肃、山西等地收购当地产的苹果,装进印有“阿克苏糖心苹果”和“产地:新疆阿克苏”等字样的纸箱,运往金华,存放在不同冷库,以待春节前旺季销售。

至案发时,当事人共购进此类苹果9100余箱,计5万余公斤,案值30万元,经商标权利人鉴定均为假冒“阿克苏糖心苹果”。

金东区市场监管局认为,当事人的行为违反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相关条款,涉嫌虚假宣传。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热点内容
张洪峰律师 发布:2025-10-05 17:19:01 浏览:51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和三十八条如何适用 发布:2025-10-05 17:17:21 浏览:66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山西 发布:2025-10-05 17:16:48 浏览:772
规章制度修订必要性 发布:2025-10-05 16:55:15 浏览:944
婚姻法限定离婚次数 发布:2025-10-05 16:55:14 浏览:534
乐清市法院院长 发布:2025-10-05 16:43:19 浏览:814
上海崇明律师 发布:2025-10-05 16:42:39 浏览:429
新婚姻法夫妻性生活规定 发布:2025-10-05 16:42:26 浏览:312
劳动法第三版 发布:2025-10-05 16:41:06 浏览:788
浙江舟山法院 发布:2025-10-05 16:35:03 浏览: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