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追够法律责任

追够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27 06:16:39

『壹』 当事人要求不追究法律责任,被告人会不会判刑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当事人不追究法律责任,被告不会判刑。是民不告管不究,原告是当事人。刑事案件就不是了,不管当事人是否追究,被告人够上犯罪的,都要追究刑事责任,原告是公诉人,即检察院。

『贰』 网上传播诋毁他人隐私够500条 追究刑事责任 具体适用法律法规是什么 应该如何处理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专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属释》。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实施了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主观上故意,客观上造成实际损害,情节恶劣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名誉造成一定的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罪。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即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叁』 经常说的"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是什么意思

暂时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追究责任,但不排除以后可以提起诉讼追究责任的权利。这句话并不内属于法容律专业术语,也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行为人现在所实施的行为,不意味自己已经放弃对被开除者继续追究刑事责任或者民事责任的权利。

法律责任,有广、狭两义。广义指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所负有的遵守法律,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的义务。狭义指违法者对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上的责任。法律责任同违法行为紧密相连,只有实施某种违法行为的人(包括法人),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追够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法律责任的特点:

1、法律责任首先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包括违约等)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它是以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的。

2、法律责任还表示为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不利后果。

3、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

4、法律责任的追究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

『肆』 农村干部贪污受惠多少钱够追纠法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6年3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80次会议、2016年3月25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4月18日起施行。第一条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一)贪污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二)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的;
(三)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
(四)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
(五)拒不交待赃款赃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缴工作,致使无法追缴的;
(六)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伍』 我可以追究法律责任吗

不构成诽谤罪。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版损他人人格,破坏权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你的情况可能难以认定为情节严重。
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侵犯名誉权的案件诉讼费为100元至500元(各地不等),由你先缴纳。对方败诉的话,则由对方缴纳,你原来缴纳的退回给你。
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但是不一定会得到支持。
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要以造成严重后果为前提,普通的是不会支持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条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陆』 网上传播诋毁他人隐私够500条 是否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具体法律法规是什么

你好!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因为其构成了毁谤罪,侵犯了你的名誉权,因为网络传播快涉及广,就像谣言一样能够很快的传播出去,极大地损害了当事人的尊严,形象,名誉。

『柒』 我国公民可以依据宪法追究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吗

不可以。
在我国,不能在具体案件中援引宪法相关条文进行维权。追究侵权行为可以依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合同法》、《劳动法》……等具体的法律法规进行维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1.权力作用
(1)巩固和维护国家权力
(2)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
2.法制作用
(1)为法制的统一奠定基础
(2)为法制的完善奠定基础
3.政体作用
(1)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2)改革国家政治体制
4.经济作用
(1)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
(2)促进经济的发展
5.必备条件
(1)宪法的充分实施
(2)法制的健全和完备
内容
1.审查法律、法规及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
2.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的合宪性
3.审查各政党、团体、企业事业等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热点内容
歌颂道德的诗 发布:2025-10-05 09:49:15 浏览:846
劳动法上陪产假天数 发布:2025-10-05 09:38:15 浏览:81
委托代理道德风险 发布:2025-10-05 09:23:16 浏览:792
收据视频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05 09:17:01 浏览:301
会计中级经济法重点 发布:2025-10-05 09:09:09 浏览:479
经济法对个人生活影响 发布:2025-10-05 09:00:44 浏览:266
2017微商法律法规最新 发布:2025-10-05 08:41:17 浏览:129
隐瞒部分事实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05 08:40:35 浏览:72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站方案 发布:2025-10-05 08:27:20 浏览:934
合同法硕士论文 发布:2025-10-05 08:22:19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