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致死的法律责任
❶ 夫妻吵架到制一方死亡法律上怎么判
夫妻吵架致一方抄死亡,如果有侮辱等情节,后果严重,涉嫌侮辱罪、诽谤罪,要负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❷ 吵架后对方死亡 承担多少责任
需要承担责任的,具体要承担多少责任要根据因果关系的性质和法理以及双方的过错程度来判定,需要经过法院的审理来决定承担责任的多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十八条: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单位,该单位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单位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侵权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但侵权人已支付该费用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2)吵架致死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
吵架过程中一方倒地身亡另一方为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王女士与段某均是在重庆市永川区某学校大门外摆摊卖小吃的商贩。2013年9月,两人因双方小吃摊的摆放位置发生争吵,不久后,王女士的前夫郭某前来送豆腐干,听闻前妻与段某争吵,郭某便来到段某摊位质问段某继而发生争吵。
争吵过程中,郭某突然倒地不起,医院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经医生检查郭某已经死亡。次日,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物证鉴定所对郭某进行了尸检。
鉴定结论为:郭某系小脑、大脑组织蛛网膜下腔脑血管畸形、血管破裂致小脑大脑大面积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颅脑功能障碍死亡。后经司法鉴定,郭某的死亡与段某之间的争吵存在因果关系,争吵为其死亡的诱因,参与度以5%~10%为宜。
法院生效判决认定,郭某因情绪激动导致自身疾病发作死亡负主要责任,段某的吵架行为存在过错应承担40%的民事赔偿责任,判决段某赔偿郭某家属各项损失共计2.2万元。
❸ 吵架致人死亡案例使用民事法条
【案情简要】
被告何某文、朱某英与原告何某志及其母亲朱某日因互换土地引起纠纷。2013年9月22日,双方在当地村民委员会的主持调解下,已经达成调解协议。2013年9月28日,被告何某文、朱某英反悔认为该协议不公平,就到原告何某志家找朱某日论理并引起争吵,争吵中朱某日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经送医院抢救后无效死亡。2013年9月30日,原告何某志与被告何某文、朱某英在当地派出所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由何某文、朱某英垫支赔偿款3万元,待法院判决确定赔偿款项后,多还少补。原告为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被告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合计约17多万元,扣除被告已支付的赔偿款3万元,仍须赔偿14多万元。被告提出反诉,请求原告返还其预支的赔偿款3万元。
【法院判决】
八步区法院审理认为,原告何某建、何某志、何某林以被告何某文、朱某英侵权提起诉讼,根据法律的规定,构成侵权民事责任有四个要件,缺一不可。一是损害事实客观存在,这是民事责任的前提和依据;二是侵权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三是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损害事实必须是侵权行为造成的;四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本案造成朱某日的死亡,损害事实存在。两被告的行为是否违法呢?本来两被告与朱某日、原告何某志在当地村委会的调解下,已达成调解协议,问题已获解决,但两被告违反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再次到原告家并与朱某日发生争吵,被告朱某英、何某文行为违法,主观上也有过错。对朱某日的死亡与两被告的行为是否有因果关系,是确定本案被告朱某英、何某文是否应当赔偿的关键。法院认为,朱某日的死亡主要与其本身存在的疾病或其特殊体质有关,两被告与朱某日的争吵,不会必然导致朱某日死亡的结果。但当时如果没有两被告与朱某日的争吵,朱某日未必一定死亡。被告朱某英、何某文与朱某日的争吵,造成朱某日死亡的结果,争吵是朱某日死亡的诱因,朱某日本身的疾病或其特殊体质是主要原因。因此,对朱某日的死亡,被告朱某英、何某文承担次要的责任。
关于原告请求的赔偿项目及赔偿数额,参照《2013年广西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项目计算标准》的规定确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八步区法院确认原告请求各项赔偿数额符合法律规定的损失合计107375.7元,由被告朱某英、何某文赔偿3万元。被告朱某英、何某文已对原告预付赔偿款3万元,被告朱某英、何某文无需再向原告支付赔偿款。本案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不服提起上诉,贺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评析】
本案是一起因侵权人与受害人没有共同的故意或过失的情况下,但其分别实施的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的后果,应当根据过失的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本案受害人朱某日的过错程度显然要比被告何某文、朱某英的过错程度要小,为什么不依据各自的过错程度来判决承担责任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二人以上没有共同的故意或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受害人朱某日死亡的原因,一是其自身的疾病或其特殊的体质,二是被告与其发生争吵外因的刺激,由于上述二个原因的结合发生朱某日死亡的结果。本案八步区法院认为受害人朱某日的死亡,其自身的疾病或其特殊的体质是主要的原因,争吵外因的刺激是次要的原因。因此,作出被告何某文、朱某英承担次要责任的判决。对于原因力比例大小的判断应当注意,一般是直接原因的原因力大于间接原因的原因力,主要原告的原因力大于次要原因的原因力,与损害结果距离近的原因的原因力大于距离较远的原因的原因力。
❹ 双方吵架导致,一方由于急性病死亡,另一方有责任吗
需要先清楚这个急性病是由于死亡方本身原因还是由于另一方吵架原因,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版另一方不负责权;但如果是第二种即使死者有病,死亡的诱因也是因为吵架所引起的,二者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双方吵架造成一方死亡的,另一方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但不是全部。
❺ 因为争吵致人死亡请问要负刑事责任吗谢谢!
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民事赔偿的侵权要件为1、行为违法;2、侵权故意或过失;3、造成损害结果;4、因果关系
❻ 如果吵架的时候对方心脏病发作导致死亡会判刑吗
如果事先不知道对方有心脏病且吵架时没有侵犯对方人身的行为,不需要付刑事责任;如果事先知道对方有心脏病且主观上有利用对方患有心脏病这一条件企图侵犯对方的人身权就会考虑判刑。
❼ 在酒桌上争吵当场致人死亡责任划分
需要承担责任的,具体要承担多少责任要根据因果关系的性质和法理以及双方的过错程度来判定,需要经过法院的审理来决定承担责任的多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十八条: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单位,该单位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单位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侵权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但侵权人已支付该费用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7)吵架致死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
吵架过程中一方倒地身亡另一方为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王女士与段某均是在重庆市永川区某学校大门外摆摊卖小吃的商贩。2013年9月,两人因双方小吃摊的摆放位置发生争吵,不久后,王女士的前夫郭某前来送豆腐干,听闻前妻与段某争吵,郭某便来到段某摊位质问段某继而发生争吵。
争吵过程中,郭某突然倒地不起,医院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经医生检查郭某已经死亡。次日,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物证鉴定所对郭某进行了尸检。
鉴定结论为:郭某系小脑、大脑组织蛛网膜下腔脑血管畸形、血管破裂致小脑大脑大面积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颅脑功能障碍死亡。后经司法鉴定,郭某的死亡与段某之间的争吵存在因果关系,争吵为其死亡的诱因,参与度以5%~10%为宜。
法院生效判决认定,郭某因情绪激动导致自身疾病发作死亡负主要责任,段某的吵架行为存在过错应承担40%的民事赔偿责任,判决段某赔偿郭某家属各项损失共计2.2万元。
❽ 因双方矛盾发生言语冲突导致一方突发死亡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这个需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及吵架导致猝死的情况,来确版定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权。
1、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任何恶意,很正常说话,因为对方比较激动导致死亡。主观上既没有杀人、害人的故意,客观上也没有实施杀人、害人的行为,因此对死者不承担任何责任。
2、双方在主观上都有过错,吵架、斗嘴的环境、用语的激烈程度不同,行为人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另外,双方在公众场合,用语激烈,对受害人进行侮辱、诽谤,受害人无法承受人格上的凌辱,气绝身亡的,行为人要负刑事责任。
❾ 跟别人吵架不小心推了他一下导致死亡责任大不大
双方口角因推揉导致一方死亡要根据具体情节确定承担的法律责内任。根据生活常容理,轻微推揉并不会致人死亡,死者患有心脏病或重大疾病的概率很大,当吵架与引发疾病致死有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时,当事人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明知对方患有重大疾病或除有辱骂被害人,还有肢体上的推搡而导致对方死亡的,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就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一、民事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六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十六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二、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❿ 在我国法律法规两个人吵架导致一方死亡的另一方会受到法律吗
吵架导致一方死亡要根据具体情节确定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根据生活常理,一般性的谩骂并不会致人死亡,“吵架导致对方死亡”案件中,死者患有心脏病或重大疾病的概率很大,当吵架与引发疾病致死有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时,当事人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二、如果明知对方患有重大疾病或除有辱骂被害人,还有肢体上的推搡而导致对方死亡的,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就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1、民事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六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十六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2、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10)吵架致死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返还财产、支付违约金等。
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处罚如罚款、行政拘留等,以及行政处分如警告、记过、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公职等。对于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来说,则要求承担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因此,应受刑罚处罚也是犯罪的一个基本特征。
犯罪的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的。这三个基本特征是任何犯罪都必然具有的。而其他违法行为则不具备这样三个基本特征。
对其他违法行为来说,社会危害性虽然也有一些,但没有达到像犯罪这样严重的程度;它们并不触犯刑律;也不应受刑罚处罚。所以,这三个基本特征也就把犯罪与不犯罪、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区别开来了。
构成犯罪需要具备法律所规定的一系列主客观要件,这些要件称之为犯罪构成要件,这些要件的有机统一就叫做犯罪构成。比如,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构成抢劫罪必须是:
(1)使用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
(2)抢了公私财物;
(3)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主观上有抢劫的故意。这几个要件综合在一起,就是抢劫罪的犯罪构成。
又比如,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的玩忽职守罪,它的构成要件是:
(1)行为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该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3)由此而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4)主观上对造成这种重大损失不是故意的,而是出于过失。这几个要件综合在一起,就是玩忽职守罪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分则规定有十类犯罪,每类犯罪又分为多寡不等的具体罪,现行刑法总共有414种具体罪,每种罪都有它自己的犯罪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