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银行卡盗刷的法律关系及其责任的确定

银行卡盗刷的法律关系及其责任的确定

发布时间: 2021-01-27 13:51:46

❶ 分分钟倾家荡产,银行卡被轻易盗刷,银行有多大责

近年来,不少人遭遇“卡在身边里面的钱却没了”的情况。持卡人遇到银行卡盗刷一般会打电话报警,最好能追回盗刷款。但如果追不回来,便起诉银行全额赔付,此类案件的判决结果不尽相同。
如2011年,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刘先生银行卡里的6.3万余元存款“莫名被转走”,盗贼被抓后仅能返还797元。而与刘先生家相距数十公里的常女士,同样是银行卡被盗刷,结果却得到银行全额赔付。
最新案例 异地遭盗刷2.4万 银行被判担九成责任
2016年7月6日一早,谭某醒来发现某银行系统发来短信,告知其银行卡内24749元存款于昨晚先后分13次被人转走。谭某意识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立即到派出所报案,并到被告银行处告知。
经该银行工作人员核实,谭某银行卡发生的支取存款情形属实,交易地点位于广西贺州钟山县某ATM机上。事后,谭某要求银行赔偿自己被盗刷的2万余元存款,但一直未果。谭某只好以违约为由将银行诉至法院
仁化法院经审理认为,谭某在某银行开办了借记卡,双方即形成储蓄合同关系。对于涉案银行卡是否属于盗刷的问题,双方当事人对此均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予以证明,但对于银行存款及妥善保管款项义务这种特殊情况,被告对其主张的真卡取款应提供更具体、翔实的证据。即在被告未能举证证明原告涉案借记卡现支行为是原告本人或者授权他人所为的情形下,应认定谭某的涉案银行卡系被他人盗刷。
法院认为,被告对原告的涉案银行卡被他人盗刷未尽到安全保障及谨慎审查、正确识别银行卡的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法院不排除原告主动、被动或在使用过程中无意泄露账户信息、密码的可能,根据公平原则,法院最终确定银行对谭某的资金损失承担90%的赔偿责任,依法判决银行赔偿谭某22274.1元。
判决各异 全赔、分摊、自己承担 主要看证据情况
据记者了解,此类案件中全国各地都常有发生,而当储户将银行告上法庭之后,其处理结果却不尽相同。有的是储户担全责,有的是银行担全责,有的是各担50%责任,还有的是银行承担主要责任。
邱某在某行开通了一张银行卡,后来在3天内在外省被转账并取现了8万多,邱某遂将该行告上法院要求全额赔偿,法院认为根据银行监控录像显示,邱某不存在人卡分离的情况,8万元的操作属伪卡交易,而银行无法证明是持卡人过失问题,判决支持邱某的诉讼请求。
王某点开显示为内含孩子成绩单链接的短信,发现点开后什么都没有就退出了,第二天王某才发现银行卡当日已被盗刷近3000元,王某将银行告上法庭,因为王某未妥善保管个人信息承担60%责任,而银行则是因对其已开通但未履行短信通知的义务承担40%的过错责任。
魏某在ATM机上操作时发现银行卡的钱少了4万多,随机去柜台打印明细,对账单显示是当日凌晨3点半左右在外省发生的交易,后来起诉至法院要求银行赔付被驳回。
法院方面认为,交易至发现相隔12个小时,不排除真卡异地使用的可能,由于此交易不能证明是否为伪卡,也没有得到公安机关的认定,无法判定盗刷。
由这三个案例可见,证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银行能否证明持卡人有过失、持卡人能否证明是被伪卡盗刷,都是处理案件的关键要素。
程序适用 判断是否“先刑后民” 将影响诉讼程序
为什么判决结果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审理前述常女士索赔案的北京市通州区法院的张法官表示,这是因为此类案件在审理中存在一些争议,主要集中在程序上是否“先刑后民”,举证责任如何分配与双方过错认定等方面。
“先刑后民”是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发现涉嫌刑事犯罪时,应当在侦查机关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事实查清后,由法院先对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在此之前,法院不应单独就其中的民事责任予以审理判决。
张法官认为,若“民事”纠纷本身是涉嫌犯罪行为,则应当适用“先刑后民”原则;若“民事”纠纷是由犯罪行为派生出来的行为,则可不适用“先刑后民”原则。
而陕西XX律师事务所的马xx律师曾表示,银行卡盗刷案件属于典型的“民刑交叉”案件,在实践中是否应当“先刑后民”,法律界看法不一。
此类案件呈现团伙作案、跨地区、跨境作案的特点,侦破难度较大,若等待刑事案件侦破则时限过长,不利于持卡人的合法权益保护。马方平律师认为,此类案件的民事案件虽与伪造银行卡的犯罪行为有一定牵连,但与犯罪行为不属同一法律关系,民事案件的审理不会影响刑事犯罪的处理,应分开审理。银行承担责任后,可向相关主体追偿。
举证责任 盗刷真实性最难认定 证明人卡两地很关键
浙江XX律师事务所的潘XX表示,在民事诉讼部分,最难认定的就是储户是否真正被盗刷的事实,持卡人要追讨损失,就要证明盗刷发生时本人不在现场,并且相关银行卡由自己妥善保管。如果持卡人没有保管好银行卡和密码,则可能需要承担盗刷带来的全部损失。
曾有法官建议,储户一旦发现被盗刷,应当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一旦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即可证明储户的被盗刷事实。另外,记者发现,人卡两地、伪卡操作以及密码泄露等,都是需要证明的问题。
对于举证责任,张法官认为,储蓄合同纠纷虽不属于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但银行与持卡人在技术与信息的掌握上差别很大,应根据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保障储户的存款安全、提供安全的交易设备和技术平台、为储户的信息保密等均为银行的重要义务。银行应当承担识别伪卡或模拟卡的义务。”张法官说。
此外,银行卡密码具有唯一性和私密性,密码泄露的过错在于发卡行还是持卡人,决定着双方责任的承担问题。律师将密码泄露过错的举证责任分配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将举证责任分配给持卡人,如持卡人无证据证明发卡行有泄露其密码的行为,则推定持卡人泄露了密码;二是将举证责任分配给发卡行,如银行无证据证明持卡人对密码泄露存在过失,则推定持卡人尽到了妥善保管密码的义务;三是在将举证责任分配给发卡行时,在一定情形下推定持卡人未尽妥善保管密码的义务,如银行有证据证明或持卡人自述曾经将密码告知他人、委托他人办理相关业务等导致密码被泄露或加大密码泄露可能性的事实,则认定持卡人有泄露密码的行为。
责任承担 格式条款注明持卡风险 银行不能因此免责
储户合同纠纷案,对银行的赔偿责任较难认定,因为证明银行操作存在相关过错比较困难。但据记者梳理案例发现,在实践中,如银行接受了非法复制的伪卡刷卡交易,可认定银行未尽谨慎审查银行卡的义务,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持卡人起诉银行后会取得一定比例的胜诉率,关键在于银行自身的技术避免不了复制卡的产生,“这是银行需要承担起大部分责任的法理基础”。
若储户既没有恶意串通作案,又没有故意泄露密码等信息,在此情况下,就需考虑银行有无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另外,银行在办卡时会和储户签订相应的协议,上面注明持卡人所需承担的持卡风险。与此同时,在ATM机插卡口也有相应的安全提示。银行认为,其已经尽到了足够的安全提醒义务,起到了安全保障责任,并以此试图免责。那么,银行的相关格式条款,是否真的能让其免责呢?对此,不少法官和律师都认为,银行仅凭单方的规定章程或者提醒来证明自己起到了保障安全的义务是不能免责,且得不到法院支持的。
维权建议 短信提醒掌握自己资金动态 尽早留证报警
在已审理的案件中,个人起诉银行获胜的案例并非绝无仅有,并且在证据充足的情况下,银行通常被要求对储户的经济损失进行全额赔付。
不过在举证方面,储户往往处在弱势。发现后第一时间报警,这很重要。及时报警便于警方及时介入调查取证,同时也证明了当事人履行了审慎义务。
基于同样的原因,建议银行卡用户开通短信通知功能,随时掌握有关资金的动态信息。
储户自己必须要保留短信通知、银行对账单等证据,并交给警方进行调查。此外,发现银行卡被盗刷之后,及时联系银行,告知相关情况并要求止付、冻结,这不仅可以控制账户资金损失,也是证明“他人盗刷”的有力证据。

❷ 银行卡被别人盗刷我要负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回过失答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而共同违法行为是指2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其构成要件有:(1)共同违法行为的主体必须是2人以上;(2)共同违法主体客观上必须具有共同的行政违法行为。即各行为人为追求同一违法结果,完成同一违法事实而实施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违法行为,这一违法行为与违法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现别人使用您开的银行卡犯法,而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您未参与也未通谋,主观不存在故意或者过失且客观也未实施该违法行为的话,是不会受到牵连的。建议以后自己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不要轻易给到他人。以上建议供您参考。

❸ 银行卡被人盗刷了银行有责任吗

卡被别人盗刷向银行索赔的话,需要提供不是本人交易和卡等信息没有被泄露,卡在本人身上的相关证据。

❹ 卡未离身男子5天被盗刷27万谁该承担责任

卡未离身男子5天被盗刷27万 银行被判赔偿21万

银行卡和身份证都在身上,卡里27万却不翼而飞。类似的银行卡被盗刷的事情,屡见不鲜,然而,这次成都市民吕先生的遭遇,却有些蹊跷——他的银行卡并没有被复制,所有交易都是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可开通了余额变动短信提醒的吕先生,为何一直不知情?


利用第三方交易平台“转手” 成功盗走27万余元

经查,案外人利用其在鹿邑支行办理的新卡以及更改的验证手机号码,通过电子银行进行的盗刷行为,没有在具体商户处的刷卡行为。“都是先将吕先生卡上的钱,转入第三方交易平台,然而从第三方交易平台,转入到新卡上。”本案一审承办法官罗良华说。

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后,吕先生从第三方交易平台追回部分转出资金,实际被盗刷走的资金为新卡所支出的277035.83元。目前,公安机关已控制并询问了该案的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黄某,其余环节的犯罪嫌疑人尚未控制,该案尚在侦查中。

法院认定吕先生承担30%责任

对于如何担责?法院认为银行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原告应当承担次要责任。

首先,在本案盗刷过程中,银行未履行严格审查义务,系导致后续盗刷发生的前提性原因。

其次,原告对于损失的扩大存在一定过失。同时,考虑到发生盗刷的周期相对较短,而且原告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后及时采取了措施并追回了部分资金,使卡内尚余的几十万元资金未被继续盗刷。因此需要结合原告的及时止损行为、主观态度以及过失行为合理确定与过失程度相适应的责任比例。

最后,考虑几个时间节点和金额,对于扩大的损失205221.83元,法院综合考虑,酌情确定原告自行承担30%责任,被告应当赔偿原告215469.28元及相应存款利息损失。

银行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一审法院判决被告某银行成都南华北路支行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吕某支付215469.28元及利息。银行不服该判决,向成都中院提起上诉。

成都中院经审理认为,原审被告系吕某银行卡的开户经办机构,其作为某银行的分支机构,其财产隶属于该银行,本身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即使其作为诉讼主体承担了民事责任,最终也是由该银行承担。其次,本案系借记卡纠纷,吕某选择基于储蓄存款合同法律关系起诉原审被告,一审法院并未混淆储蓄存款合同法律关系与侵权责任法律关系,即使某银行鹿邑支行存在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形,也不属于本案的审理范围。

最终,成都中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提醒

余额变动未通知应及时查询并取证、挂失

本案一审承办法官罗良华告诉记者,本起银行卡盗刷案的盗刷模式非常新颖,但如果受害者有足够的警惕意识,还是能及时避免损失的,“在余额变动后收不到短信提醒时,就应该有所重视重视。”

罗良华提醒,作为持卡人本身,应妥善保管银行卡及密码,当出现异常,应提高警惕,及时查询卡内资金情况,并进行必要取证操作(如立即取现并保留凭证等),挂失银行卡并报警,以防止损失的扩大。

❺ 银行卡放在家里 被人盗刷30000元 银行该承担什么责任

银行卡盗刷银行承担一半责任



原告
卡不离身被盗刷38万元
2008年7月7日,胡先生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古镇支行处开立银行理财卡(借记卡),并开通“银信通”功能。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胡先生曾授权陈某、陈某可持该银行卡到某银行办理付款及转账业务。
2011年7月22日22时左右,胡先生外出回家后发现手机短信显示,当晚20时57分,这张银行卡在澳门刷卡消费折合人民币381591.5元,同日23时41分至44分,又被人在珠海的柜员机上先后四次提取现金,共计人民币9800元。
胡先生称,发现银行卡被盗刷之后随即报警并向银行申请挂失,被提取的现金就发生在自己报警挂失期间。
事发后,胡先生前往银行打印交易明细并要求赔偿损失,但银行一直未付。胡先生认为,被告作为商业银行,负有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义务,因被告未尽上述义务导致原告的银行卡被盗刷、取现。请求法院判令银行赔偿391481.9元及利息损失。
银行
卡主未妥善保护个人信息
被告某银行辩称,银行卡被盗刷涉及刑事犯罪,损失由犯罪行为所致,原告应向犯罪分子进行追讨;另外,依据《银行借记卡章程》等相关规定,凭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本人的行为,由于本案涉及的交易均是输入正确的密码后完成,因此无论犯罪分子是否使用伪卡,由此产生的后果应由原告自行承担。
银行认为,胡先生多次将银行卡和密码交付第三人办理转账、取款业务,导致银行卡信息和密码被多人知悉。原告对借记卡及密码保管不善,应对银行卡信息和密码泄露负全部责任。
更重要的是,银行认为,胡先生已开通“银信通”服务,但胡先生从短信中得知银行卡在澳门被盗刷后,未及时采取挂失措施,导致该卡在珠海被取现9886.4元。银行不应对扩大损失的9886.4元承担任何责任。
经法院核实,古镇警方提供的报警回执显示,胡先生于2011年7月23日0时报警,银行卡交易记录资料显示原告于2011年7月23日办理挂失,而罪犯所进行的查询、刷卡和取现均发生在胡先生报警之前。
法院
卡主银行
各承担一半责任
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认为:原告在被告处开设借记卡,双方成立储蓄合同关系。本案中涉案消费及提取现金并非胡先生本人,也非他授权的邵某章持银行卡所为,而是邵某章使用的“克隆卡”所为。银行作为发卡行,未能正确识别真卡与伪卡,并接受了非法复制的银行卡进行的消费交易,从原告账户中支取相应款项,对此,被告未能尽到谨慎审查义务,应对其过错行为承担违约责任。
然而,卡主对于密码如何泄露的事实负有举证责任,胡先生未能举证证明其银行卡密码是如何被他人获知,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且原告曾多次将银行卡交由第三人进行使用,故法院认定原告未尽到妥善保管密码的责任,导致密码被他人得知,对其自身损失亦有过错。另外,涉案银行卡已开通短信服务,而原告在获取该卡的查询信息时,未能及时发现,发现后又未能即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并避免损失扩大,因此,原告对其银行卡内资金被盗刷、取现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鉴于银行与卡主对自身的责任均疏于履行,故法院认为双方对已造成的391481.9元损失各承担50%责任。法院遂判决某银行向原告胡某峰赔偿存款损失195740.95元及利息。该案一审宣判后,原被告均不服该判决,提起上诉,近日,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后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盗刷人被判七年徒刑
■链接
胡先生向中山市古镇警方报案后,经公安机关侦查并移送中山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邵某章非法获得胡先生银行卡复制卡后,于2011年7月22日晚6时许使用个人普通护照从珠海市拱北口岸出境到澳门特别行政区,并于当日20时29分持上述复制卡到“香港银通”一柜员机上查询余额(扣除查询费4元),后于20时57分到澳门广州街一珠宝行使用该银行卡以虚构交易的方式刷卡套现港币450000元(交易金额为澳门币473850元,折合人民币381591.5元)。当晚11时许,邵某章从拱北口岸入境后于11时41分至44分,又持复制银行卡到珠海市粤海中路某银行珠海分行凉粉桥柜员机处分四次取款共计人民币9800元(扣除手续费人民币86.4元)。
2012年2月7日,邵某章被公安机关抓获,赃款未能缴回。2012年9月11日,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作出刑事判决,认定邵某章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并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❻ 盗刷别人的银行卡,应承担“刑事责任”吗

盗刷别人的银行卡肯定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呀,因为这一方面是盗窃,另一方面也是诈骗

❼ 银行卡被盗刷银行有责任吗

那赶紧通知银行查证事实,如果是银行系统或者ATM机出问题那就有责任!

❽ 信用卡盗刷损失责任在中国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

目前法律上并没有规定。

被害人发现可疑交易时,要迅速通知银行,并办理挂失。同时,要询问银行可疑交易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金额等基本情况,并记录银行客服人员的编号和姓名,以便后期的取证。如果是涉及网络第三方支付的盗刷,要及时联系第三方支付公司。

发现信用卡被盗刷后,还可以就近找机器进行操作,并在摄像头处停留一段时间,以供摄像取证是本人操作,证明卡片与持卡人不在盗刷现场。操作后,保留好交易的凭条。

被害人还应该及时报警,积极向警方提供线索。报警时,要详细、逐一地还原被盗刷的全过程,努力回忆信用卡的使用历史、可能掌握信用卡信息的人员,同时也可以向警方提供能证明自身清白的证人。

(8)银行卡盗刷的法律关系及其责任的确定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七、非本人授权交易的处理

持卡人提出伪卡交易和账户盗用等非本人授权交易时,发卡机构应及时引导持卡人留存证据,按照相关规则进行差错争议处理,并定期向持卡人反馈处理进度。鼓励发卡机构通过商业保险合作和计提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依法对持卡人损失予以合理补偿,切实保障持卡人合法权益。

热点内容
会计中级经济法重点 发布:2025-10-05 09:09:09 浏览:479
经济法对个人生活影响 发布:2025-10-05 09:00:44 浏览:266
2017微商法律法规最新 发布:2025-10-05 08:41:17 浏览:129
隐瞒部分事实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05 08:40:35 浏览:72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站方案 发布:2025-10-05 08:27:20 浏览:934
合同法硕士论文 发布:2025-10-05 08:22:19 浏览:606
孤证不能定案原则刑事诉讼法 发布:2025-10-05 08:17:25 浏览:714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构成要件 发布:2025-10-05 08:16:07 浏览:492
法律知识竞赛观后感 发布:2025-10-05 08:15:56 浏览:918
婚姻法代的计算 发布:2025-10-05 08:10:38 浏览: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