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交易套取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责任人
『壹』 收到一张假的银行承兑汇票,拒收了,这种情况我们单位有权利销毁吗
直接给9,因为9已经去银行托收了,他已经盖了委托收款的章了,别人谁也入不了。把所有的证明及汇票全部记给9,他在去银行托收。没关系,这种事很常见。
『贰』 向银行申请,无真实贸易交易行为,但具有足额保证金的银行承兑汇票,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是的,目前法院判复决和银监会制的复函都支付这种行为构成犯罪
2009年江苏有法院的判决案例认为被告人构成非法经营罪,被告人王某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先后注册成立了多个有限公司,其通过网络广告等多种途径积极宣传自己可以办理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侦查机关查明,被告人王某先后以自己的多个公司的名义,出具交易合同和交易发票,将他人未到期的承兑汇票,拿到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的银行办理贴现,贴现金额达10亿人民币,个人获取好处费6万余元。法院为了慎重审理,函请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出具了对该行为的性质认定函,认为采用虚假交易合同发票办理承兑汇票贴现的行为属于“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 最后法院宣判判决认定,被告人王某采用虚假的交易合同和发票办理承兑汇票贴现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并处罚金二十五万元,没收违法所得。
『叁』 急!!!私下买卖银行承兑汇票是否违法
对无真实的交易关系,套取银行资金一经审计核实,经济处罚,如果后果严重,以扰乱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论处。
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规定,不允许个人和单位之间买卖银行承兑汇票和从事所谓的“承兑”和“贴现”活动。对票据的善意取得和占有应以无重大过失为条件。
2、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具备的条件:
(1)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2)与承兑银行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
(3)能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合同及其增值税发票。
(4)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良好的结算记录和结算信誉。
(5)与银行信贷关系良好,无贷款逾期记录。
(6)能提供相应的担保,或按要求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7)出票人有良好的信用保证。
(3)虚假交易套取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责任人扩展阅读: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
1、第十条
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
2、第十一条
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但是,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的权利。前手是指在票据签章人或者持票人之前签章的其他票据债务人。
3、第十二条
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本法规定的票据的,也不得享有票据权利。
参考资料:
票据法-网络
银行承兑汇票-网络
票据诈骗罪-网络
买卖汇票的法律保护-中新网
『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买卖银行承兑汇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意见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13年10月9日《关于买卖银行承兑汇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意见》【高检函字(2013)58号】如下: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你院《关于买卖银行承兑汇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闽检[2013]25号)收悉。经研究认为,根据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以及票据法关于汇票可背书转让的规定,汇票买卖行为不同于支付结算行为,将二者等同可能会造成司法实践的混乱。
实践中,买卖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比较复杂,对于单纯买卖银行承兑汇票的行为不宜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
请示所涉及的案件,建议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处理。
(4)虚假交易套取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责任人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检察院以高检研函字[2013]58号《关于买卖银行承兑汇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意见》明确答复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对于单纯买卖银行承兑汇票的行为不宜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
这虽然不能与正式的司法解释比较效力,但是它表明了最高检的基本态度。非法经营罪罪名在基层被执行的一塌糊涂,成了不法商人打击竞争对手的工具、官方打击异己的工具。
因此要明确买卖银行承兑汇票的行为性质及法律适用,在增加资金流动性的同时,确保交易安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伍』 伪造银行承兑汇票,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伪造银行复承兑汇票是一种违反《制民法》或者《刑法》的行为,伪造人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或者刑事责任。
伪造银行承兑汇票构成犯罪的,要根据犯罪的主体、主观、客体、客观四个方面要素,来区分划分责任承担方式的。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伪造金融票证罪指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以及伪造信用卡等金融票证的行为。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陆』 银行承兑汇票私下买卖的法律后果
对无真实的交易关系,套取银行资金一经审计核实,经济处罚,如果后果严重,以扰乱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论处。
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规定,不允许个人和单位之间买卖银行承兑汇票和从事所谓的“承兑”和“贴现”活动。对票据的善意取得和占有应以无重大过失为条件。
2、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具备的条件:
(1)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2)与承兑银行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
(3)能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合同及其增值税发票。
(4)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良好的结算记录和结算信誉。
(5)与银行信贷关系良好,无贷款逾期记录。
(6)能提供相应的担保,或按要求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7)出票人有良好的信用保证。
(6)虚假交易套取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责任人扩展阅读: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
1、第十条 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
2、第十一条 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但是,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的权利。前手是指在票据签章人或者持票人之前签章的其他票据债务人。
3、第十二条 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本法规定的票据的,也不得享有票据权利。
票据法-网络
银行承兑汇票-网络
票据诈骗罪-网络
买卖汇票的法律保护-中新网
『柒』 倒卖伪造的银行承兑汇票应如何定性
先说下,倒卖比较难界定,银票本身就可以在市场上流动的。至于伪造,现在普及电票,电票被伪造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规定,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2.单位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刑法第194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二)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三)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五)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
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才构成本罪。
最高人民法院为了贯彻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于1996年12月16日发布施行了《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本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规定:个人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单位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单位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单位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立案标准第1项规定,“个人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这里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支票。所谓汇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所谓本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面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所谓支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资料来源网页链接
『捌』 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银行工作人员要承担什么责任
这个看参与了没有的,或者有失误。
不然就没事
『玖』 企业虚构经济业务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很肯定是刑事责任,建议不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