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送监察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⑴ 涉嫌职务犯罪的案件监察机关一般怎么处理
涉嫌职务犯罪来的案件监察机关依法调源查处置,调查完后,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移交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负责批捕、审查起诉、提起公诉,由法院进行审判。
监察机关是反腐败工作机构,反腐败所涉及的职务犯罪不同于一般的刑事犯罪。监察机关调查的职务犯罪案件主体身份特殊,犯罪手段隐蔽,案件内容还可能涉及大量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监察机关调查职务违法犯罪案件是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一种方式,监察机关在调查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的被调查人其他违法犯罪案件时,需要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其他机关协助的,其应当给予协助。
(1)移送监察机关追究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监察法》第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审计机关等国家机关在工作中发现公职人员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应当移送监察机关,由监察机关依法调查处置。
被调查人既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又涉嫌其他违法犯罪的,一般应当由监察机关为主调查,其他机关予以协助。
⑵ 什么是监察机关移送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监察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监察机关在办理监察事项中,发现所调查的事项不属于监察机关职责范围内的,应当移送有处理权的单位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接受移送的单位或者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监察机关。“
所谓监察机关的移送制度,是指监察机关在办理监察事项中,将发现的不属于监察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移送有处理权的单位或者机关处理的制度。监察机关移送制度建立的基本根据是监察机关在政府内部与其他部门的职能分工,以及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分工与协作。规定监察机关移送制度有利于加强监察机关与有关的主管部门在工作中的协调配合,保证及时有效地查处各种违法违纪以至于犯罪行为,维护法律和纪律的严肃性、统一性。
依照本条规定,监察机关的移送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一、监察机关在办理监察事项中,发现所调查的事项不属于监察机关职责范围内的,应当移送有处理权的单位处理。这里包括三种情况:一是监察机关在办理监察事项中,发现所调查的事项涉及的是监察对象范围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的,应当移送有处理权的单位处理;二是监察机关在办理监察事项中,发现所调查的事项涉及到监察对象范围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违法违纪的,应当移送有处理权的单位处理;三是监察机关在办理监察事项中,发现所调查的事项虽然涉及的是监察对象,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只须由有关单位处理而同时不须由监察机关处理的,应当移送有处理权的单位处理;四是监察机关在办理监察事项中,发现所调查的事项须由监察机关处理而同时又须由有关单位处理的,监察机关一般应当在处理完后再移送有处理权的单位处理。
二、监察机关在办理监察事项中,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接受移送的单位或者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监察机关。
⑶ 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是移送纪委还是移送监察部门能否直接移送检察机关所有移送的条件是什么
都可以直接移送,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一般先移送纪委,如果是非党人员一般先移送监察部门。如果查出的证据足以直接认定犯罪的,可以直接移送检察机关。
移送条件的一般标准是查明的问题需要给予相关责任人员党纪或政纪处分的,或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因为审计只有查的权力,没有直接处理人的权力)。
根据《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在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相互提供有关案件材料的通知 》第二条、要严格按规定移送案件材料:
纪检监察机关在案件检查过程中,发现被查对象的行为构成犯罪,需由司法机关和公安机关依法受理和查处的案件,或在党纪、政纪处理之后,还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及时将案件有关材料移送同级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处理。
(3)移送监察机关追究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审计的本质
其一是指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其二是指审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所在。审计与经济管理活动、非经济监督活动以及其他专业性经济监督活动相比较,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
独立性特征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国内外审计实践经验表明,审计在组织上、人员上、工作上、 经费上均具有独立性。为确保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审 计机构必须是独立的专职机构,应单独设置,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
为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实事求是地检查、客观 公正地评价与报告,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应当不存在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如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审计人员依法行使审计职权应当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必须按照规定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并严格地遵循审计准则、审计标准的要求,进行证明资料的收集,做出审计判断,表达审计意见,提出审计报告。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保持职业中精神上的独立性,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的干涉。审计机构应有自己专门的经费来源或一定的经济收入,以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独立自主地进行审计工作,不受被审计单位的牵制。
审计对象或审计监督的内容,一般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资料。着眼点在于评价经济责任。
⑷ 纪检委调查案件,什么情况下会移送
以下情况会移送:
1、纪检监察机关在案件检查过程中,发现被查对象的行为构成犯罪,需由司法机关和公安机关依法受理和查处的案件,或在党纪、政纪处理之后,还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及时将案件有关材料移送同级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处理。
2、由县级以上纪律检查机关或党委(党组)立案检查的案件,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需由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查处的违法犯罪案件,或在党纪处理之后,还需追究刑事责任的,把立案材料、处分决定、调查报告、主要证据和本人交待材料)移送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
3、纪检监察机关、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相互移送涉及党员、干部案件的有关材料,要坚持同级移送,分级查处的原则。互相交接有关案件材料,必须正式办理移送手续。
(4)移送监察机关追究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1、行政执法机关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指定2名或者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
2、行政执法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3日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决定不批准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
3、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附有下列材料:
(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二)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涉案物品清单;
(四)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五)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⑸ 纪检监察移送司法机关后,司法机关还需取证吗
纪检监察部分的处分主要是行政处分,司法机关主要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执法目的不同,所以需要相应的调查取证工作。
⑹ 哪些交通违法行为应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都可以直接移送。如果查出的证据足以直接认定犯罪的,可以直接移送检察机关。1、纪检监察机关在案件检查过程中,发现被查对象的行为构成犯罪,需由司法机关和公安机关依法受理和查处的案件,或在党纪、政纪处理之后,还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及时将案件有关材料移送同级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处理。2、纪检监察机关、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相互移送涉及党员、干部案件的有关材料,要坚持同级移送,分级查处的原则。互相交接有关案件材料,必须正式办理移送手续。收到移送材料后,要积极受理,详细登记,及时审查处理。决定立案查处的,应在结案后及时将处理结果告知移送机关。决定不予立案的,应说明原因,并将材料退回或函告移送单位。二、事实上,实践中,由纪委自己决定:出于政绩考虑等原因,有些案件,纪委是不想移送的。加上受部门保护主义和利益驱动因素影响,致使应该移送的案件没有移送,有的领导或办案人员对党纪国法的学习不够,认为纪检处理过,就不必移送检察机关了;有的,被人找了,想将大事化了,小事化无,最多也只是一个党纪、政纪处理。办案中存在着办“人情案”、“关系案”。当然,客观上也存在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在案件的立案标准、认定事实和证据等执法认识不统一,也使得有些案件不能及时移送。
⑺ 监察机关经调查对违法取得的财物依法予以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涉嫌犯罪取得的财物,应随案移送何机关
人民检察院。
监察法第四十六条监察机关经调查,对违法取得的财物,依法予以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涉嫌犯罪取得的财物,应当随案移送人民检察院。
本条是关于涉案财物如何处置的规定,规定本条的目的是规范监察机关对涉案财物的处理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后,检察机关应将未认定的涉案财物退回监察机关,监察机关应当视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对违法取得的财物,可以依法予以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调查人的合法财物,将原财物予以归还,原财物被消耗、毁损的,用与之价值相当的财物予以赔偿。
(7)移送监察机关追究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本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调查人违法取得的财物,监察机关可以依法予以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目的是防止职务违法的公职人员在经济上获得不正当利益,挽回职务违法行为给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造成的损失。“没收”,是指将违法取得的财物强制收归国有的行为,没收的财物一律上缴国库。
“追缴”,是指将违法取得的财物予以追回的行为,追缴的财物退回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依法不应退回的,上缴国库。“责令退赔”,是指责令违法的公职人员将违法取得的财物予以归还,或者违法取得的财物已经被消耗、毁损的,用与之价值相当的财物予以赔偿的行为。责令退赔的财物直接退赔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无法退赔的,应当上缴国库。
二是随案移送。对被调查人涉嫌犯罪取得的财物,监察机关应当在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时随案移送,以保证检察机关顺利开展审查起诉工作。对随案移送检察机关的财物,监察机关要制作移送登记表。与检察机关办理交接手续时,双方应当逐笔核对财物情况以及相对应的犯罪事实,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资料:中国监察委员会-涉案财物如何处置的规定
⑻ 什么情形监察机关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
有自动投案,真诚悔罪悔过的;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如实供述监察机关还未掌握的违法犯罪行为等情形的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三十一条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主动认罪认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察机关经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一)自动投案,真诚悔罪悔过的;
(二)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如实供述监察机关还未掌握的违法犯罪行为的;
(三)积极退赃,减少损失的;
(四)具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等情形的。
第三十二条职务违法犯罪的涉案人员揭发有关被调查人职务违法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有助于调查其他案件的,监察机关经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8)移送监察机关追究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四十六条监察机关经调查,对违法取得的财物,依法予以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涉嫌犯罪取得的财物,应当随案移送人民检察院。
第四十七条对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被调查人采取强制措施。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应当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自行补充侦查。对于补充调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补充调查完毕。补充调查以二次为限。人民检察院对于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的情形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监察机关认为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议。
⑼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对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发生什么的,不可从宽处罚
自动投案,真诚悔罪悔过的;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如实供述监察机关还未掌握版的违法犯罪行为权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主动认罪认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察机关经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自动投案,真诚悔罪悔过的;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如实供述监察机关还未掌握的违法犯罪行为的;积极退赃,减少损失的;具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等情形的。
(9)移送监察机关追究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职务犯罪的相关要求规定:
1、职务违法犯罪的涉案人员揭发有关被调查人职务违法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有助于调查其他案件的,监察机关经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审计机关等国家机关在工作中发现公职人员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应当移送监察机关,由监察机关依法调查处置。
⑽ 纪检委把什么样的案件移交检察院
纪检委在审查案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被查对象的行为构成犯罪会移交给检察院。
根据《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在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相互提供有关案件材料的通知》
第二条:要严格按规定移送案件材料
纪检监察机关在案件检查过程中,发现被查对象的行为构成犯罪,需由司法机关和公安机关依法受理和查处的案件,或在党纪、政纪处理之后,还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及时将案件有关材料移送同级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处理。
检察院、公安机关对触犯法律的党员、干部,在依法作出的决定、裁决生效后,应及时特有关案件材料移送同级纪检监察机关作党纪、政纪处理。
法院对触犯法律的党员、干部作出生效判决后,由一审法院将裁判文书副本,移送给该党员、干部所在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和同级纪检监察机关。
纪检监察机关、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相互移送涉及党员、干部案件的有关材料,要坚持同级移送,分级查处的原则。互相交接有关案件材料,必须正式办理移送手续。
收到移送材料后,要积极受理,详细登记,及时审查处理。决定立案查处的,应在结案后及时将处理结果告知移送机关。决定不予立案的,应说明原因,并将材料退回或函告移送单位。
(10)移送监察机关追究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在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相互提供有关案件材料的通知》
三、要确保案件材料移送质量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之间相互移送案件材料均要填写《移送案件登记表》。移送的案件材料,要求违纪违法主体的政治面貌、身份准确,其主要违纪违法错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检察院、公安机关的违法犯罪被查对象的案卷材料是:正在检查的案件,提供主要证据;已处理的案件,要提供处分决定、调查报告、主要证据和本人交待材料。
法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的主要材料是:对党员、干部作出的已经生效的判决书或裁定书副本。
检察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的主要材料是:对党员、干部作出的撤案决定书、不起诉决定书。
公安机关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的主要材料是:对党员、干部作出的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书相依照新《刑法》规定管辖的案件中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人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