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责任认定所依据的法律

交通责任认定所依据的法律

发布时间: 2021-01-28 02:27:55

㈠ 依据什么法律确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
“交通事故(Traffic Accident)”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交通事故不仅是由不特定的人员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的;也可以是由于地震、台风、山洪、雷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
构成交通事故应当具备下列要素:
(1)必须是车辆造成的。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没有车辆就不能构成交通事故,例如行人与行人在行进中发生碰撞的就不构成交通事故;
(2)是在道路上发生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3)在运动中发生。是指车辆在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若车辆处于完全停止状态,行人主动去碰撞车辆或乘车人上下车的过程中发生的挤、摔、伤亡的事故,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4)有事态发生。是指有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其中的一种现象发生;
(5)造成事态的原因是人为的。是指发生事态是由于事故当事者(肇事者)的过错或者意外行为所致。如果是由于人无法抗拒的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均不属于交通事故;
(6)必须有损害后果的发生。损害后果仅指直接的损害后果,且是物质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7)当事人心理状态是过失或有其他意外因素。若当事人心理状态处于故意,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㈡ 交通事故认定书能否直接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

不一定。有例证:去年我家亲戚发生交通事故,交警说我亲戚驾驶没有年审的车辆,对方内没有避让正容在行驶的车辆,认定书中说双方承担同等责任。
我亲戚跑了几家律师所,得到的回复是:交警认定怎样就只能怎样的啦。
后来请了一位叫刘传根的律师。那律师说,驾驶没有年审的车辆并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亲戚一方无须承担民事责任,只须承担行政责任,说交通事故认定书只是作为交通事故处理中的证据之一,只要事故当事人有其它证据证明事故责任认定有错或有失公正的,该事故责任认定书就可能不被法院所采纳。
最后,就如那律师所说的一样,我亲戚赢了官司。交警认定的也不算,牛吧!
按律师的话说,就是,用不同的法律解读,案件会有不同的结果。亲,这样说,你明白了吧!

㈢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依据的法律法规

解答
交通事故认定的法律依据
一、全部责任与无责任

在交通事故中。一方当事人负全责任的话,另一方当事人则无责任。负全部责任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道路交通处理程序规定》第46条第1款之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负全部责任,他方无责任。

2、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9条第1款之规定: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当负全部责任,其他方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3、根据《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第92条、《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20条之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4、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1条第1款之规定: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5、根据《道路交通处理办法》第21条之规定: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事故以外的,各方均无责任。

二、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

一般而言,因两方当事人(或两方以上)有违章行为共同导致交通事故的,一方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较大的,承担主要责任,但在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较小的,是引发交通的事故的次要原因,承担次要责任。

1、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9条第2款、第3款之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若事故各方均存在违章行为,即根据各自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的大小来确定主要责任或次要责任。

2、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1条第2款之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机动车一方应当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

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后为立即停车,为保护现场,致使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实的,机动车一方承担主要责任。
三、同等责任

一般而言,因两方(或两方)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中均存在违章行为,且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相当的,负同等责任。

1、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9条第2款、第3款之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若事故各方均存在违章行为,即根据各自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基本相当;

2、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1条第2款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负同等责任。

3、发生交通事故后为立即停车,为保护现场,致使事故事实无法查实的,负同等责任

㈣ 道路交通事故划分责任依据那些法律法规

1、你说“事故组勘察了现场”:那么,交警是否给出了事故责任认定书?如果是报了警的话,应当有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你婶婶和司机的责任比例的,你婶婶应赔偿损失的比例,要根据事故责任认定书来确定。
2、假设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是你婶婶的全责:那么,你婶婶应当赔偿对方的全部损失;如果认定是你婶婶主要责任、对方次要责任,你婶婶应赔偿对方全部损失的60%_90%,一般是赔偿80%,对赔偿的比例和赔偿数额协商不成时,可以起诉到法院解决。
3、对方的损失包括:全部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费、适当的营养费等。
4、对于事故组的调解:如果认为合理,你家可以接受;如果认为不合理,你家也可以不接受而让对方到法院去起诉解决,也就是说:事故组的调解不具有强制力,你家可以接受调解也可以不接受调解。
5、对于对方的全部损失的数额:不要听对方要多少、也不要管事故组说要多少,你们应自己查看一下对方的证据和票据、自己核算一下全部损失数额,再查看一下事故责任认定书看你婶婶应赔偿百分之几,计算好后如果觉得对方所要的合理可以协商解决,如果不合理又无法协商的,就让对方去法院起诉解决。
6、费用中:医疗费以医院的正式票据准;交通费以入院出院时的票据为准;误工费要有受害人的工资证明x住院天数;护理费要有护理人员的收入证明x护理天数;住院伙食费以当地出差补助的标准计算。
7、“责任我们承担几成?”:那要看事故责任认定书中认定的你婶的责任比例。

㈤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法院判案的一个依据还是唯一标准

1、“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法院判案的一个依据还是唯一标准?”:用语不太准确:
(1)“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是法院判案的“依据”或“标准”,法院判案的依据是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
(2)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法院审理案件时,确定双方事故责任大小和比例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
(3)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国家公权力机关出具的文书,是证明力较高的书证,在没有相反证据证明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结论是错误的情况下,法院一般会直接采纳认定书的结论作为确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所以:说认定书是“重要”证据。
(4)但是,在当事人有确实证据证明责任认定书中的责任比例是错误的时:法院有权根据证据情况,重新确定事故中双方的责任比例和赔偿比例,也就是说:不再采纳事故责任认定书为确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2、“我只想知道,这个认定书在法院里的效力,它是只是一个依据还是是唯一的判案标准”:只是重要证据、不是“唯一”证据。

3、“法院可不可以不以此为标准而根据我所列的其它证据,根据事实来判案?”;可以。

4、但是,根据您所说的情况,我认为交警认定您负次要责任没有太大的错误,您的助力车没有牌照虽然不是导致事故的直接、重要原因,但也应是有一定过错,认定主次责任还可以。
您如果没有其他过错:我认为您在法院可以争取的是,赔偿比例是按四六开、三七开还是二八开、一九开(这些都属于主次责任范围),您没有其他过错,可以提供证据向法院争取二八开或一九开,也就是说您赔偿20%或10%。

热点内容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汇编 发布:2025-10-05 02:25:53 浏览:47
法院通告书 发布:2025-10-05 02:24:17 浏览:378
邮政职业道德 发布:2025-10-05 02:23:33 浏览:515
简述行政法主体6 发布:2025-10-05 02:15:43 浏览:426
2017民法热点案例 发布:2025-10-05 02:14:09 浏览:878
转继承司法解释 发布:2025-10-05 02:05:08 浏览:780
仿签名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05 02:03:33 浏览:78
公司设立律师法律意见书 发布:2025-10-05 01:57:41 浏览:624
消元法规律 发布:2025-10-05 01:57:09 浏览:328
民法的争点 发布:2025-10-05 01:43:39 浏览: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