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决书自签收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⑴ 为什么仲裁的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仲裁的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即发生法律效力,是因为仲裁是当事人的自愿选择,实行的是一裁终局制度。
《仲裁法》第九条规定: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
⑵ 根据《仲裁法》规定,仲裁裁决书自( )起发生法律效力。
D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核裁决书发生效力的时间。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适用一裁终局原则,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⑶ 仲裁裁决是作出之日还是送达之日起生效
1、《仲裁法》第五十七条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2、《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四十七条 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第四十八条 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3)裁决书自签收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仲裁裁决的效力
《仲裁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五十七条规定:“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可见,与多数国家一样,我国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
一裁终局制度是仲裁程序简便、迅捷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排除了一裁两审的可能性,同时也否定了一裁复议和两裁终局的制度。根据《仲裁法》的规定,我国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均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当事人必须履行生效的裁决,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仲裁不实行强制管辖而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和约定,使得一次裁决即为终局的制度有了坚实的基础。因为这种终局性不是外部力量的强加,而是当事人在订立仲裁协议时的约定。实践表明,当事人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除受仲裁的保密、迅速、费用低廉等特点所吸引外,最主要的就是期望获得一份终局裁决,以避免繁琐、漫长的诉讼程序。
这一制度所给当事人带来的潜在利益,为越来越多的当事人所认识,而且裁决为专家所作,裁决的质量有保障。法律应当对当事人这种谋求裁决终局性的合理期待予以保护。
⑷ 仲裁裁决书自双方当事人收到之日起的( )日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即发生法律效力
15日
望采纳,谢谢!
⑸ 9、仲裁裁决书自( )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D:作出
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仲裁法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 裁决书一经作出,与终审法院的判处一样,即发生法律效力。
⑹ 裁决书自作出什么时候起发生法律效力
裁决书内容有对生效时间进行书面确定,当事人可以根据裁决书内容核实生效时间。
⑺ 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时间
一、仲裁裁决书是仲裁庭对仲裁纠纷案件作出裁决的法律文书。裁决书是劳动争议仲裁机关根据已查明的事实依法对争议案件作出裁决的书面文书。制作裁决书应做到事实表述要清楚,引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准确适当[1]。
仲裁裁决书是指仲裁庭在认定证据、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对当事人提出的仲裁请求或反请求及其相关事项作出决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我国《仲裁法》第49条规定[1],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第51条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第55条规定,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这些都是制作仲裁裁决书的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随意变更和修改。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仲裁裁决书是仲裁庭行使仲裁权的集中体现,是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重要法律文件。仲裁裁决书既反映了仲裁庭审理案件的水平和公正性,又直接影响仲裁机构声誉和形象。一份好的裁决书,不但有利于当事人之间自觉地履行,而且可以迅速有效地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因此,制作好仲裁裁决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法律效力
仲裁裁决书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为:
(1)当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理由、就同一事实重新申请仲裁。我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规定:我国实行一次裁决制度,即生效后的裁决是解决当事人之间经济纠纷的最后决定,不得再争议。
(2)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裁决生效后,已是期满不诉的案件,当事人不得再争议。如当事人再起诉,法院可不受理。
(3)当事人必须遵照生效裁决的条款和规定的期限自动履行。一方如果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我国仲裁法第56条规定:对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者仲裁庭已经裁决但在裁决书中遗漏的事项,仲裁庭应当补正;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请求仲裁庭补正。据此,仲裁庭对仲裁裁决书的补正,限于三项:一是仲裁裁决书中的文字错误;二是仲裁裁决书中的计算错误;三是已经裁决但在仲裁裁决书中被遗漏的事项。补正可以由仲裁庭自行补正,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也可以请求仲裁庭予以补正。
⑻ 二审裁定:一审判决自本裁定书送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是否马上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需要所有的当事人都收到判决书,该一审判决才算是生效。
判决书生效后,专判决承担责任的 当事人属要根据判决确定的日期履行判决义务,一般是判决生效后十天。
因此建议先向二审法院核实送达日期,结合一审判决的履行期限,超期后未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⑼ 仲裁裁决书自什么时候起发生法律效力
商业仲裁,自裁决书作出之日起生效。双方当事人都不得提起诉讼。应当按照裁决书规定的时间去履行。如果到期不履行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⑽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是自送达之日起即发生法律效力吗
不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