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别人物品法律责任
① 故意破坏他人财物该负什么法律责任
故意破坏他人财产没有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违法者给予拘留或罚款处罚。
故意破坏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以毁坏公私财物罪追究刑事责任。《刑法》275条规定,故意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认定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情节为:
1、毁坏公私财物价值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
2、毁坏公私财物3次以上的;
3、纠集3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造成财物损失2000元以上不满2万元的。
② 在法律上破坏别人东西有什么罪
涉嫌构成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规定,版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权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
(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情节较轻的,是一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同时按规定责令行为人赔偿损失。
③ 故意破坏私人物品应当付什么要的法律责任
故意毁坏他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因此,是否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小、情节较轻的,则属一般违法行为,应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拘留或警告,单处或并处罚款,责令赔偿损失。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是指毁灭或损坏重要物品,损失严重的;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的手段特别恶劣的;出于嫁祸于人的动机等。
由于我国刑法对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数额未作出明确界定,“数额较大”一般为一万元以上不满五万元;“数额巨大”为五万元以上,犯故意破坏财物罪。
(1)数额较大(福建省数额标准1万元-5万元)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数额巨大(福建省数额标准5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特别严重”,是指毁坏个人财物,导致他人精神失常的;破坏生产、经营设备设施,造成停产或经营停止,引起重大损失;破坏手段极其恶劣的。
刑法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破坏别人物品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当前,在办理故意毁坏财物案件中,对于犯罪数额的认定存在多种观点,特别是当犯罪数额影响到罪与非罪、法定刑是否升格时,不正确的认定方式会对案件质量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会导致错案的发生。
司法实践中,犯罪数额的认定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计算公式分别为:犯罪数额=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所有费用总和;犯罪数额=财物损失价格=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所有费用总和(恢复原状所需主要材料费×综合成新率+恢复原状所需辅料费+工时费等合理费用)-残值;犯罪数额=原值-残值。
(1)第一种计算方式依据的是侵权责任法和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第19条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民法通则第117条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折价赔偿。
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这种观点认为,无论是刑事还是民事案件,都是权利救济的途径,两者的目的具有等同性。但笔者认为,此种计算方式在民事案件中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民事责任是一种填平式的责任,主要考量的是如何弥补受害人的损失,恢复原状是其承担责任的方式。
当然,恢复原状的所有费用要计算在财产损失里,甚至有时要将部分间接损失计算在内。但此处讨论的是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犯罪数额的认定,需要从刑事意义确定其范畴。
在犯罪过程中,犯罪数额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结果,衡量造成多大的社会危害性;“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所有费用总和”则是一个民事侵权意义上的概念,即便体现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也是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畴,最多能作为认定悔罪态度的一个方面。
所以,两者并非同等意义上的概念,不能简单地将恢复原状的所有费用作为认定犯罪数额的依据,当然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财物一经毁坏,损失大小即为客观事实,而“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所有费用总和”明显具有主观性、变动性的特征。所以,这种计算方式无法正确衡量犯罪数额,不能作为认定标准。
(2)第二种计算方式注意到了“恢复”与“毁坏”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考虑材料费的综合成新率与残值之差上,可以说已经倾向于从客观性的结果认定犯罪数额。
不过,该方式仅适用于被损害财物被更换为新商品的情形,而且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计算方式包了工时费、辅料费等为恢复原状所支付的合理费用,仍属于一种从恢复性角度判断的做法,未摆脱主观性、变动性的困扰。
另外,实践中存在“恢复原状所需要的费用”可能大于财物本身价值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按照这一公式计算,显然不合理,也不利于犯罪嫌疑人。因此从这一角度看,该计算方式存在着非客观性的问题。
特别是在涉及到罪与非罪、法定刑升降格时,不宜将这种计算方式作为办案依据,不能为了司法实践中操作的便利,而减损层面更高的刑法价值,使无罪的人受到追究或者使罪轻者处以重刑。
(3)第三种计算方式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观念上都没有争议。被毁坏的财物应分为有残值与无残值两种,在无残值的情况下,如何认定犯罪数额,在理论及实践中均无争议;在有残值的情况下,被毁坏财物的犯罪数额当然是原值减去残值。
但这种认定方法并未被司法实践及司法规范文件所确认适用,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这种计算方式被认为难以操作:一是财物已经被损坏,原值难以认定;二是残值的认定,是否要考虑财物价值的整体性。
其实这并非难点,从现行关于价格鉴定的相关规定看,原物是否存在并非能否进行鉴定的必要条件。对于残值的认定是否要考虑财物价值的整体性,笔者认为,既要关注被毁坏部分的直接价值减损,也要重视财物整体功能的下降或丧失。
不过,这种认定方式可能会被认为不利于被害人财产权的保护,即往往存在恢复被害人的财产所需费用要高于犯罪数额的问题。但笔者认为,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这类案件在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原告索要赔偿时所适用的是民事法律规定,并不以指控的犯罪数额为限,所以,不利于被害人财产保护的问题并不存在。
④ 使用别人物品搞破坏别人承担法律责任吗
不用,代金券发出去,你公司已经没有所有权,无法使用、管理,权利转移给接受者,接受者之后的处置行为于你无关,你公司也不可能干涉
⑤ 擅自破坏别人物品是犯法的么
1、故意毁坏公私财物,属于违法或犯罪行为,将会根据其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情形,追究相应的违法或犯罪行为的责任。
2、故意会毁坏公私财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会被公安机关依法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A)、故意毁坏公私财物,造成5000元以上损失的。
B)、多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
C)、纠集3人以上公然故意毁坏公私财物
D)、其他严重情形的
3、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4、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标准的,将会被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49条追究行政违法责任。
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5、无论违法或犯罪嫌疑人,承担的是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都必须依法承担受害人的合理的民事赔偿责任。
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75条
司法依据《最高检、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1》33条
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49条
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06条、117条
⑥ 故意损坏他人物品如何起诉,定罪
这个首先你要先报警。公安机关侦破后会移交到检察院,检察院会提起公诉回。然后定答罪是法院的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故意毁坏财物罪
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也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6条第1款的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了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当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⑦ 故意破坏别人家的物品属于犯法吗
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版节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权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