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经济法律责任略论

经济法律责任略论

发布时间: 2021-01-29 20:17:07

『壹』 经济法律责任主要有哪三种形式

经济法的法律责任的形式:民事责任形式、刑事责任形式、行政责任形式。

经济法的法律责任是指在国家干预和调控社会经济过程中因主体违反经济法律、法规而依法应强制承担的否定性、单向性、因果性经济义务。 经济法责任是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各种责任形式的总称。
经济法责任具有以下特征:
1. 责任目的的社会整体利益性。经济法律责任的社会整体利益性是经济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在经济法责任制度上的反映,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不受侵犯是经济法责任的第一目的,是经济法作为社会法的客观要求。
2. 归责原则的公平性。在过错、无过错和公平归责的选择中,经济法选择了以公平归责为重心的归责原则。区别于民法行政法侧重于过错归责和无过错归责的作法,体现了归责原则的公平性特征。它是经济法追求经济公平的反映。
3. 政府责任的突出性。政府作为调制主体,是与调制受体相对的一方经济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的经济法价值理念要求我们,要重视政府主体在履行调控或规制职能时对个体、群体、集体。国家和社会带来的不利后果,凸显政府责任。
4. 经济法责任具有明显的不对等性和不均衡性。经济法责任以社会整体利益、社会责任为本位,改变了原来法律责任中权利与义务对等,责任与义务对等性。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责任往往是单向义务,不存在对等性。
5. 责任形式的多样性。基于此,经济法的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应该是包括民事、刑事、行政责任在内的综合责任形式,

『贰』 经济法律责任的经济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主体的经济违法行为产生经济法律责任,而经济法律责任则是违法主体依法应承担内的容否定性经济义务,这种否定性经济义务应当是经济法律责任的内容。经济法律责任只能通过国家对违法主体实施一定的强制措施或者违法主体接受一定的法律制裁来实现或完成。经济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包括:经济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经济制裁是指对违反经济法律、法规并依法应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所采取的具有经济和财产权益内容的惩罚性措施。它是经济法律责任的主要实现方式,具有惩罚性和补偿性双重功能。经济制制裁不同于民事制裁中的财产性惩罚措施,不能把经济制裁与民事制裁划等号或者混同。同时经济制裁也具有独立性,而不是完全从属于行政制裁或其他制裁。经济制裁主要适用于管理受体的经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经济法律责任。至于管理主体即国家机关在干预经济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产生的经济法律责任也是存在的。对于前一种经济法律责任所适用的经济制裁措施主要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对于后一种经济法律责任所适用经济制裁措施主要是指行政侵权赔偿即国家赔偿

『叁』 经济责任制的意义浅论

国有企业改革中我国的经济改革的核心所在,是经济制度变迁中关键的存量变迁发展的实质性内容。经济责任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所在。
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落后是导致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之所以如此,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国有企业的自有资金不足是根本所在,其资产负债率过低,使得其依赖于银行的贷款和财政的救济,因而当国家的银根收紧时,就会导致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匮缺,从而使得其经济效益下降。从根本上说,国有企业多年以来一直处在资金投入不足的境地之中,因而实际上是一种低水平发展状况。那种认为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天然落后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质上就是旧有体制的转轨问题。既有制度下的政府、银行和企业的连带关系决定了企业改革的实际困难,中国的企业改革分别采取过“放权让利”、“承包租赁制”和股份制等形式,不可否认,产权改革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从经营权的思路走向法人财产权的思路是正确认识到了改革的问题所在。即实现国有企业的独立地位,实现法人制度同经营权的结合。法人财产权的实现,对于国家所有权中企业组织的独立性作出了制度的规范性规定,但是制度的变迁,是由制度事实和社会运动所决定的。“不可想象,在一个官僚主义和腐败盛行的国家,会存在高效率的、充满活力的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一套机构多而重叠,人浮于事、职责不明、缺乏科学和严格的考核,工作效率不高的管理制度,而且它在改革中没有受到多少触动,成为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的温床。在这种情况下,有关机关对于国有资产的责任包括持股责任、资本保值和增值责任、监督责任等不落实,微观的企业制度就是设计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不仅如此,部分国有企业依赖于良好管理取得经济效益的例子屡见不鲜,而同时众多企业出现的“斯密克现象”也表明了国有企业管理不善是其经济效益不高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我们认为,对于政府和企业关系的改造其目的同样是为了间接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
国有企业改革,使之与市场经济相兼容,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同样是与政府行为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良好的文官制度作为基础性的保证,没有完善的竞争市场对其实行有效的约束,任何单方面的改革都将是一相情愿的。正是如此,经济法及其经济责任制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令各种各级国家机关都做到责、权、利结合,科学地分工、合作,层层制约、相互制约。对任何一个机关或其首长、工作人员,都不允许存在职责不清-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的情况……完善的、制度化的监督机制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经济责任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一方面通过对经济管理主体的约束来要求其依法依照经济规律来进行经济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对国有竞争性组织的规定来实现其管理水平的提高。因而,它对于解决所有权代表人以及经营者之间的行为不规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责任制是实现经济法的经济自由与经济民主目标的基础性的制度,在公有国家内,没有有效的经济责任制制度约束,在既有社会和文化水平下,是难以实现劳动者的权利,难以实现积极的、昂扬的、充满活力和自由精神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
经济责任制实质上是国家加强经济纪律,实现有效经济秩序的有效途径。“正好相反,没有什么可以像民主化那样,对咄咄逼人的官僚主义化和进一步的异化如此有力的抵制作用。民主化不应仅仅理解为权利的民主化,而且应理解为义务、责任和一切物质后果的承担方面的民主化”,这正是经济责任制所要实现的目的。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由政府推动的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它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强制主导型制度变迁的色彩。而与此相关的法制改革,则采取了政府主导型的“变法'的特色。经济责任制的完善与发展对于制度变迁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中国的制度变迁是要实现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融合,市场经济的精髓是决策权的分散化,而市民社会和私有财产权的缺乏是我国经济改革和法制改革的历史和起点,而政府官僚行政机构的发达,国家本位和国家所有权在各个领域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中国法制的基调。在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的同时,认识到本土文化的特性及其缺陷所在,才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所在。z中国自1895年以来,试图通过法律的变革,采取德国法系的模式来实现依法治国的理想,这一思路从根本上忽略了中国社会和政治、经济生活的特色和根本缺陷,即管理水平的低下。
文官制度的不发达和管理水平的落后,以及由其控制的国有企业的庞大,使得国有企业的低效率、管理混乱极为突出,同时也使得文官制度难以适应制度变迁的要求。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责任的不确定所导致的,管理的提高有赖于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经济责任制通过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要求,实现对经济转轨的促进,它是进一步实现经济改革的必要前提。不仅如此,改革应当是通过主体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来实现的,认识到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由此可见,要是国民经济能够在它的内在动力-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富有效率和效果地灵活运转,必须改革经济体制……各个管理经济的国家行政组织要改变为实行经济核算的经济组织……各种经济组织应该具有统一领导下的独立性,真正成为独立的经济核算的主体,实行独立的全面的严格的经济核算,自负盈亏,这正是经济责任制的精髓所在。通过保护个体的利益来改革才能使改革有效地进行,“如果我们都能认识到这种利益的差异并尊重他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利,改革过程中的冲突可能会缓和一些,因为这是人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别人协商找到更可行的出路上,而不是放在相互攻击对方和阻挠改革上”。
经济责任制对于经济改革的重要性更表现在对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上,我国的经济增长中的经济效益问题一直极为突出,“粗放式”、“外延式增长”始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内涵式经济增”,提高经济效益式经济转轨的内在要求,“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资本利用效率过低……而这里的制度原因,就是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预算软预算,亏损了仍能生存下去,大家花国家的钱不心痛,资本损失无人承担责任,借钱可以不还”。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经济责任制的有效约束,经济责任制通过对经济利益的引导,通过经济核算,将经济法所追求的经济效益目标切实的体现在制度之中。
经济责任制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法律制度变迁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针对中国的具体弊端提出了有效的制度约束方式,在于从根本上是基于中国的实际的,在于它是中国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关键和基础所在。
对于走向新世纪的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增长,必须依赖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一个管理水平低下的国家,不可想象能够出现具有高效益的经济体制。

『肆』 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法律责任

经济法律关系作为许多法律关系的一种,除具有法律关系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回有其本答身的特征。
1.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相统一的法律关系。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之间尽管有差别,但它们又是有机联系,相互统一的,是统一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2.经济法律关系是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的。任何法律关系都是以当事人之间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内容。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则是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否则不是经济法律关系。这种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直接反映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体现了经济性。
3.经济法律关系除法律规定允许采用口头形式外,均应采用书面形式。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一般采用法定的书面形式来表示,以体现经济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并作为将来可能发生争议的处理依据。

『伍』 经济法律责任

目前还没有规范统一的概念和解释。

1、对经济法律责任从本质上进行规定,应该是:经济法律责任是特定经济关系通过经济法律对违背其要求的经济主体规定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孙皓晖主编:《经济法学原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15页。)

2、经济法律责任就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当事人违反经济法所规定的义务或者基于某种特定的法律事实而在经济法上承担的法律后果。

(杜飞进著:《论经济责任》,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第19页。)

3、经济法律责任,就是经济法主体不正确行使权利或违反义务时,依法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史文清主编:《新编经济法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第84页。)

4、经济法律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因实施了违反经济法律法规的行为而应承担的由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义务。

(李昌麒著:《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2页。)

5、经济法律责任是指人们违反经济法规定的义务所应付出的代价。

(漆多俊著:《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N年版,第187页。)

6、经济法律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因其进行了经济违法行为或未能完成经济义务时,所应承受的处罚的责任。

……

『陆』 经济法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三种责任
种类
具体责任

1.民事责任
10种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回产;恢复原答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2.行政责任
行政处分(内部制裁措施)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行政处罚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
主刑
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柒』 经济责任、经济法责任、经济法律责任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法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区别: 经济法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区别: 法律责任可以分为经济法律责任、民商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等,经 济法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一) 产生的依据不同 经济法律责任产生的直接依据是行为主体的经济违法行为。 经济违法行为是指经济法主 体在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的过程中故意或者过失地违反经济法律、 法规, 并依法应承担经济 法律责任的行为; 民商法律责任产生的直接依据是平等的民商事主体的民商事违法行为, 民 商事违法行为是指民事主体、 商事主体在民事、 商事活动中故意或者过失地违反民商事法律、 法规, 并依法应承担民商法律责任的行为; 行政法律责任产生于行政法主体的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是行为主体违反了国家行政法律、 法规的行为; 刑事法律责任产生于刑事违法 行为, 虽然有些经济违法行为具有经济违法和刑事违法双重属性, 但一般经济违法行为和严 重经济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界限应当是明确的,只有刑事违法行为才会产生刑事责 任。同时,刑事违法行为也并非只能产生于经济领域。 (二)产生的过程不同 经济法律责任产生于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过程中, 而在市场运行过程中由 于市场调节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不能归结为经济法律责任; 民商事法律责任则是产生于民商 主体在进行平等的民商事活动过程中, 两种活动过程的区别主要在于需不需要国家直接或间 接进行干预和调控; 刑事法律责任除了可以在此领域和过程产生之外, 还可以在其他非国家 干预经济的过程和领域内产生。只要发生严重侵犯国家、社会、个人权益,严重扰乱社会秩 序的行为,就可以产生刑事法律责任。 (三)内容不尽相同 虽然经济违法行为造成的后果具有多样性和非财产性, 虽然经济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也 并非都具有经济性, 但经济法律责任应主要是一种经济责任, 这是因为其产生的依据具有经 济性;民商法律责任虽然也具有经济性,但因民商事违法行为的多重性,也就决定了其法律 责任的内容必然具有多样性,其中,非经济性的人身责任就是重要的民事责任形式;虽然经 济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都是在国家机关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过程中产生的, 但其活动的 内容存在较大区别, 因而由此活动所产生的法律责任也必然存在很大差异。 经济法律责任主 要是一种经济责任,而行政法律责任则是非经济性或者说主要是非经济性的。 (四)实现的方式不同 经济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是经济制裁、 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 但以经济制裁和行政制裁 为主。民商事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是民事制裁和刑事制裁,但以民事制裁为主。行政法律责 任的实现方式包括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 但以行政制裁为主。 其中行政制裁又可以分为行政 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种。 刑事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包括刑罚处罚和非刑罚处罚, 但以刑罚处罚 为主。 (五)追究责任的程序不同 经济法律责任的追究程序主要是行政诉讼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此外还包括行政复议、 国家赔偿等程序。 民商事法律责任的追究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和仲裁程序等。 刑事法律责任 的追究程序主要是刑事诉讼。

『捌』 简述经济法律责任的形式有那些

行政抄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袭法律法规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责任是指因为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规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履行和承担的义务。
可分为惩罚性行政责任、强制性行政责任和补救性行政责任。惩罚性行政责任的 行政责任
主要形式有: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等;强制性行政责任包括强制划拨、执行罚等;补救性行政责任的形式较多,主要有:认错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撤销违法、纠正不当、返还权益、行政赔偿等。
希望采纳

『玖』 经济法律责任的形式有哪些

经济法律关系作为许多法律关系的一种,除具有法律关系的一般特点之外,还有其专本身的特属征。
1.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相统一的法律关系。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之间尽管有差别,但它们又是有机联系,相互统一的,是统一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2.经济法律关系是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的。任何法律关系都是以当事人之间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内容。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则是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否则不是经济法律关系。这种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直接反映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体现了经济性。
3.经济法律关系除法律规定允许采用口头形式外,均应采用书面形式。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一般采用法定的书面形式来表示,以体现经济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并作为将来可能发生争议的处理依据。

热点内容
司法部陈诚 发布:2025-10-04 11:44:23 浏览:523
道德王世昌 发布:2025-10-04 11:44:22 浏览:607
政府征用法规 发布:2025-10-04 11:23:32 浏览:497
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哪些责任 发布:2025-10-04 11:23:21 浏览:949
被聘为法律顾问 发布:2025-10-04 11:20:46 浏览:561
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银行 发布:2025-10-04 11:14:11 浏览:936
立法咨询专家发言 发布:2025-10-04 11:07:29 浏览:359
刑事诉讼法立案材料 发布:2025-10-04 11:02:33 浏览:179
劳动法第六十四条 发布:2025-10-04 11:02:30 浏览:101
法律硕士论文题目 发布:2025-10-04 10:58:48 浏览: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