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需担负的法律责任

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需担负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30 00:00:52

Ⅰ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后承担那些法律责任

第一条 为了使人民警察依法有效地执行公务,以及时制止犯罪行为,保护人民群众和采取正当防卫,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人民警察在执行逮捕、拘留、押解人犯和值勤、巡逻、处理治安事件等公务时,可以根据本规定,使用武器和警械。武器和警械是指:枪支、警棍、警笛、手铐、警绳和其它警械。
第三条 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可以开枪射击:
(一)逮捕、拘留、押解人犯,遇有以暴力抗拒、抢夺武器、行凶或脱逃等非常情况,非开枪不能制止时;
(二)犯罪分子以暴力破坏社会秩序,危及人民生命安全,非开枪不能制止时;
(三)人民警察保卫的对象、目标,受到暴力侵袭或者有受到暴力侵袭的紧迫危险,非开枪不能制止时;
(四)犯罪分子劫狱或在押人犯越狱、行凶、暴动、抢夺武器,非开枪不能制止时;
(五)人民警察的生命安全遭到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胁,非开枪不能自卫时。
第四条 人民警察依照第三条的规定对犯罪分子开枪时,除遇到特别紧迫的情况外,应当先进行口头警告或鸣枪警告,犯罪分子一有畏服表示,应当立即停止射击。开枪射击后,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第五条 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可以使用警棍:
(一)依法执行逮捕、拘留,遇到抗拒时;
(二)处理打砸抢、聚众骚乱和结伙斗殴事件,警告无效时;
(三)遭到犯罪分子袭击,需要使用警棍自卫时。
第六条 人民警察在使用警棍制止犯罪行为时,应当以制服对方为限度。当对方的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即停止使用。
第七条 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可以使用警笛:
(一)需要呼唤正在巡逻、值勤的军警共同制止犯罪时;
(二)需要动员群众协助追捕正在逃跑的人犯时;
(三)需要用以警告正在犯罪的分子停止犯罪行为时;
(四)需要用以制止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时。
前款第一、二、三项的笛声为连续短促音,第四项的笛声为持续长音。
第八条 人民警察在押解犯罪分子过程中,为防止逃跑、行凶,可以使用手铐、警绳。
第九条 人民警察在追捕人犯或者制止打砸抢行为时,为了避免伤亡,对被围困后仍进行抗拒的犯罪分子,可以使用其它警械。
第十条 人民警察正在执行公务的各种警车,可以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器和红色回转警灯。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器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它车辆应当避让。

Ⅱ 警察枪支被抢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公安民警违反公务用枪携带、保管规定,致使公务用枪丢失、被盗、被抢的回,给予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不答及时报告的,从重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公务用枪保管人员对应集中保管的公务用枪不及时督促收回,致使公务用枪丢失、被盗、被抢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大过直至撤职处分。公安民警非工作需要携枪进入宾馆、饭店、商场和歌舞厅等公共场所的,给予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公安民警携枪饮酒的,给予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

Ⅲ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1996年1月16日国务院令第191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内定:警械,是指人民容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人民警察不得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和武器。

Ⅳ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武器应负哪些法律责任

司法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使用武源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国务院1996年1月颁布的《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8条至第11条对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武器作了严格规定。
该条例第10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1)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2)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会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该条例第11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1)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2)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还于1983年9月联合下发了《关于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实行正当防卫的具体规定》,监狱法第45条、第46条对监狱管理过程中使用武器和警械的条件和程序也作了明确规定。

Ⅳ 什么样的行为构成违法使用武器、警械的行为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使用武器、警械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使用武器、警械的人,必须是法律、法规规定允许使用武器、警械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有权使用武器、警械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人民警察、海关工作人员和军事设施管理单位的值勤人员。其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无权使用武器或警械。

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所遇到的情形下,按规定的要求使用武器、警械,包括抢支、警棍、警笛、手铐、警绳和其他批准列装的武器和警械。根据《人民警察使用武器警械的规定》,人民警察在执行行政管理公务时。遇到规定的三种情况之一的才可以开枪射击,使用警棍、警笛时也必须遇确。规定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工作人员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海关工作人员执行缉私任务时,只有遇到规定的情形时,才可以开枪射击和使用警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的规定,军事设施管理单位的值勤人员在执行保卫军事设施安全任务时,遇到危及军事设施安全或值勤人员生命安全等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武器。

根据上述规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对违法犯罪分子开枪时,除遇到特定紧迫的情况外,应当先进行口头警告或鸣枪警告,违法犯罪分子一有畏服表示,应当立即停止射击。在使用警棍制止违法犯罪时,应当以制服对方为限度。当对方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即停止使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公务时,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或违反法律、法规有关使用武器、警械的规定使用武器、警械,并造成公民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结果的,行政机关应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Ⅵ 武警带枪进民区违法吗

看他当时的身份!若是正在执勤,无论当时是否出现突发情况,都属合法;若当时并未处回于执勤状态,则涉嫌违反《人民警察答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根据其第14条规定: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一、刑事法律责任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二、行政法律责任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三、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及追偿法律责任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对受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依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依据国家赔偿法第16条、第31条的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后,对于违法使用警械、武器的人民警察应依法承担追偿责任,由其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Ⅶ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使公民受到伤害的应当如何处理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对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武器作了严格规定。其中第10条规定人内民警察遇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①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②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会发生更为危险后果的除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①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 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②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的能力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逮捕、拘留、押解人 犯和执勤巡逻处理治安事件等公务时,可以依照有关规 定使用武器和警械,但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5条第(五) 项规定,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国家应当承担赔偿 责任。

Ⅷ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属于什么行为

1996年1月16日国务院令第191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警内械,是指人民容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人民警察不得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和武器。

Ⅸ 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什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

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版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权予行政处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九条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赔偿。

(9)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需担负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实行交通管制。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可以采取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经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可以根据情况实行现场管制。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可以采取必要手段强行驱散,并对拒不服从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热点内容
松原法院招聘 发布:2025-10-04 08:55:51 浏览:607
道德新玩法 发布:2025-10-04 08:45:02 浏览:697
企业管理法律法规 发布:2025-10-04 08:38:25 浏览:645
经济法哪条规定资金支付签字 发布:2025-10-04 08:32:32 浏览:557
法院上下级关系是 发布:2025-10-04 08:03:17 浏览:742
抓好民法典的实施 发布:2025-10-04 07:59:38 浏览:859
列对劳动法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发布:2025-10-04 07:57:22 浏览:706
云南德范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10-04 07:55:11 浏览:762
口头offer录音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04 07:55:11 浏览:754
江西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发布:2025-10-04 07:55:11 浏览: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