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参公
Ⅰ 我是公务员县级机改后原行政编制全变为事业编制我的公务员身份会有影响吗以后的工资我们按照什么调整
应该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吧。看看这些,也许有帮助:
下列人可以纳专入公务员管理和参属照公务员进行管理:
一是国家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政府机关、人大和政协机关;
二是法官、检察官纳入公务员范围的同时,根据其职务特点和公务员法第三条的规定,另行设置法官、检察官职务,与法官法、检察官法相衔接;
三是除工勤人员以外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与共产党机关工作人员一样纳入公务员范围,这是中国单一制国家管理体制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现实管理需求;
四是除工勤人员以外的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的机关工作人员,鉴于其性质虽然不同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在传统管理上历来属于干部范围,经批准对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五是根据一百零六条规定,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财政局是非常有前途的单位,是个很肥的缺。参照公务员管理也是公务员身份,只是你虽在的单位是事业单位。简单的说就是你在事业单位干活,工资跟人事档案又国家管理。
Ⅱ 法院的参公编制人员能入额法官吗
可以,只要符合《法官法》第十二条的条件,且不存在第十三条的情形,就可以专通过遴选属成为入额法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具体表现为法院在遴选时一般会排除非法官助理职,或者对非法官助理职的要求更严格。
Ⅲ 以下公务员具体做什么,哪个比较轻松 法院文秘 社保科科员(参公) 工商局科员 法院法官助理 高速巡警
文笔来不好首先法官文秘助理都要排自除,不然到了地方有你受的。
社保科员,还不限制专业,估计应该是前台接待,你办过保险吧?就他们。我个人感觉不轻松。
高速巡警,巡警,肯定一直在外面跑。
反正给你一句话吧!我是工商的,其他那几个职位你要是让我随便挑的话,我肯定不换,还干工商。
Ⅳ 法院的书记员是属于公务员吗
法院书记员是属于公务员。书记员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司法工作人员之一,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内担任办理案件的记录工作和有关事项的人员,并协助办理一系列司法辅助工作。大多数审判员(法官)都是从书记员做起。书记员(委任制)一般属于国家公务员(政法专编行政编制),但有些地区也有聘任制和聘用制的书记员。如果是公开考试招录进入岗位的,是属于公务员。
拓展资料
在中国,各级人民法院的书记员由本院院长任免,主要担任审判庭的记录工作、并办理有关审判的辅助性事项,如开庭的准备工作,保管证据、整理卷宗、处理文书工作,司法统计工作,接待来访、处理来信工作,协助审判人员进行调查以及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等。书记员也是人民检察院的辅助人员之一,由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任免,其职责与法院书记员相似。
书记员分类:
1、委任制书记员,也称书记员或书记官,是审判员(法官)的必经阶段,为政法专编的行政编制,一般在司法机构从事内务和司法辅助工作,纳入公务员考试;
2、聘任制书记员,纳入公务员考试,但会特别标注“聘任制”,在合同期内享有公务员身份,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通过司法考试后可以转任助理审判员;
3、聘用制书记员,不纳入公务员考试,由用人单位自行招聘,不占用任何编制。
4、速录员,严格来说不是书记员的一种,与聘用制书记员相似,但仅从事司法庭审等的速录工作。
Ⅳ 法学专业的公务员进,省考怎么选择职位
首先,要看自己想从事什么工作。是法官、检察官、公安等等。
其次,对编制是否版有考权虑,i近年来法学专业要招的人很多,有部分编制是参照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的身份不纯粹,如果介意尽量避开参公。
Ⅵ 国家规定的可以参公的单位有哪些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包括两大类:
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社团机关,比如团委、科协、妇联等人民团体,因其使用的行政编制,但没有具体行政职能,因此称作参公群团机关工作人员。
2、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多是党政机关的下属二级单位,比如档案局、渔政监察大队、城管执法局、劳动监察大队、文化市场执法大队、金融办、旅游局、关工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社保局、供销社等等,虽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但是此部分工作人员一般没有行政编制而使用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工资福利待遇和公务员没有区别。
申请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必须具备下列4项条件:
①法律法规授权;
②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③使用事业编制;
④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事业单位。
符合条件的单位经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列入参照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公务员的义务、权利和管理,适用本法。
法律对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的产生、任免、监督以及法官、检察官等的义务、权利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一百零六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拓展资料:
参公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与行政机关和一般事业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对于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来说,二者编制管理不同,但是实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务员制度。
原则上,我国公共部门根据不同的编制类型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行政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事业编制人员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然而,参公事业单位就是我国编制管理和人事制度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例外,也就是说,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编制仍然在事业编制序列,然而却按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第6条规定,实行参照管理的单位,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对人员进行登记、确定职务与级别、套改工资,并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对单位内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参照管理的单位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另外,虽然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都实行公务员制度,但是一般来说,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务员”,而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参公人员”。
Ⅶ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能当法官吗,如果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能变成公务员任命为法官吗
具体来说,应该也可以承办案件。但是,理论上,即使通过司考,也不能任命法官,不会转变为公务员。当然,你可以再次参加公务员考试。转换编制,只有通过考试这个途径。。。
Ⅷ 参照公务员管理和公务员在发展前景上有什么区别啊
参公的类似于事业单位 还是公务员好点 参公是参照公务员管理 编制跟事业单位差不多
Ⅸ 今年公务员有哪些单位
每年的招考单位都是在职位表中体现出来的,您的问题可以再具体一些,比如,201X年XX省公务员考试的职位表,这样可以给您参考的答案。
一、判定公务员身份的依据和条件是什么?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具有行政编制、有国家财政供养、行使管理国家职能,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毫无疑问,不具有行政编制的,都不是公务员
二、公务员的具体范围有哪些?
根据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界定和有关部门对公务范围的司法解释,我国公务员的具体范围大致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国家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各级政府机关、人大和政协机关工作人员;
2.法官、检察官。根据其职务特点和公务员法第三条的规定,另行设置法官、检察官职务,与法官法、检察官法相衔接
3. 民主党派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与**机关工作人员一样纳入公务员范围。这是中国单一制国家管理体制和**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现实管理需求;
4. 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鉴于其性质虽然不同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在传统管理上历来属于干部范围,对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5. 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对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三、参公有何历史渊源,与依公有何联系?
根据以前的公务员条例:国家行政机关里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为公务员,他们肯定是行政编制,比如某市市长;党的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是公务员,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也是行政编制,强某市市委书记;还有委托授权行使管理权的事业单位,如某市劳动局劳动监察大队。根据最新的《公务员法》凡有行政编制的都是公务员,也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党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定义为公务员,以前所说的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党的部门如市委、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的工作人员都由以前的参照管理变为公务员,因为他们都是行政编制。新的《公务员法》把除行政编制以外的委托行使管理权的事业单位统称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也就是说以前参照公务员管理现在就是公务员,而现在所称的依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却是以前所称的依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
四、公务员与参公有何不同?
公务员与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有区别的,公务员是行政编,参公和事业单位都是事业编,但公务员与参公待遇是一样的,事业编与前两者在身份与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是编制不同。参公人员还是事业编制人员,非行政,而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必须有行政编制。原本只有公务员和事业编两种编制,但由于一些事业单位具有行使政府相关权力的职能,但是其单位的职工却没有公务员身份,而编委会又不可能审批通过扩大行政编的编制,于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事业单位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间衍生产物就产生了,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编制是事业编,这点毋庸置疑,曾经看到过编办的批文,清楚的写着所有职工都是事业编,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二是名称不同。参公人员的名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从广义上讲具有公务员身份,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正式的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需具备2个条件,一必须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是具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能。具备了这2个条件后经过本单位申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报上一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经过批准后这个单位叫做参公单位,参公单位的人员符合登记条件的,经过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登记后才能享受公务员待遇。参公的叫单位,不叫机关
三是转任不同。从公务员单位调到参公单位,编制就由行政编变成了事业编,反之亦然,参公单位调到公务员单位,身份就由事业编变成了行政编,这也就解释了上面说的为什么事业编与公务员和参公在身份与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事业编不经过考试是不可能调入这两种单位的,而公务员和参公是可以互通的。参公人员要转任到行政机关有些省份是允许的(如山东省),但有些省份是不允许的,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山东省,参公人员想转任到机关当公务员要看这个单位有无多余的行政编,而公务员转任则无此限制,意思即参公人员想转任到行政机关当公务员不但要象公务员一样办理各种转任手续而且还要看对方有无多余的行政编制(一般行政机关编制有空都向社会公开招考了),因此参公人员转任比公务员转任有难度,另外如有多余的行政编制参公人员转行政也要进行考试。(对于这一条,我有不同的理解。根据《公务员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人员的人员交流”。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从法理上来说,公务员就是一个权利义务的集合体,既然履行了公务员义务,就应享受公务员的权利,参公单位公务员就能流动,不应该设立参公单位公务员不能流动到行政单位的界线。但这仅是从法理角度来理解,不能作为现实实践的标准)。
五、参公身份与公务员、普通事业单位人员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参公和公务员的职务晋升、工资待遇、住房等待遇完全按照公务员法来实施。参公与公务员的主要区别:不是行政编制不是公务员,到了退休后按事业退休人员处理。参公与普通事业编制人员的主要区别:可以参加公务员交流、有非领导职务、和公务员一样仅扣两金。可见,参公身份是介于行政编制和普通事业编制之间的一种特殊事业编制身份。
六、分配后参加了公务员登记,就一定是公务员了吗?
不一定。有些地市和系统的通常做法是,参公人员参加公务员登记,但只到地一级或者副省级,而不到省里去备案。这是为什么?因为参公人员是事业编制不是行政编制,省编制办不承认他们的公务员身份啊,没有行政编制,那还怎么备案?谁担得起责任啊!但人心需要安抚,工作需要开展,形式一下,大家能瞒则瞒。
七、事业编分哪几种?主要包括哪些单位和系统?
事业编除了参公外,分全额、差额、自筹自支。主要包括以下单位:国务院各监管委员会、专利局、统计系统、各城调大队、海事局系统、各所、各监管站、各协会等社团组织(凡“社会团体”、“协会”、“国务院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监管委员会”,一般均为参公;凡“其他单位”、“海事系统”、“机关辅助职位”、一般均为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省市一级中,各中心、站、协会、省垂管基层分局、大队等都是事业单位,不同的是有些是参公事业,有些是普通事业。
希望可以帮到您!
Ⅹ 基层法院的法官,如果有机会去省级参公管理单位,去不去
回14楼,省里就比基层好?哪儿都是围城自己幸福,小日子过得实在是最好的到了省直,没钱。而且家里没关系没后台不努力,同样也很悲剧。还不如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