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主动除斥期间

法院主动除斥期间

发布时间: 2021-02-06 07:24:08

⑴ 撤销权的除斥期间当事人未抗辩 法院是否有权主动审查

法院可以主动审查除斥期间,但是不能主动审查诉讼时效期间。

⑵ 除斥期间

就是说,法院在审来理案件的时候源,不管你当事人是否主张除斥期间,法院都要依职权主动审查当事人所提出的诉讼请求是否超过了除斥期间,也就是说关于是否过了除斥期间的审查一般是法院的事,而诉讼时效是由当事人主动提出,法院才会予以审查,诉讼时效的审查对法院来说大概就是“不告不理”

⑶ 除斥期间,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法院可依职权主动适用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 这句话什么意思

诉讼时效适用请求权 过了诉讼时效 实体权利仍在 只是失去了胜诉权 诉讼时效由对方主张 进行抗辩 通常法院不会直接采用。 除斥期间适用形成权 除斥期间经过 实体权利消失 法院可依职权主动适用 因为当事人实体权利消灭 没有权利 法院自然可以主张不予救济。
刚在法院实习完的法科学子为你作答 希望采纳 谢谢+_+

⑷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区别是什么

诉讼时效又称消灭时效,指对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的权利人,使其丧失在诉讼中的胜诉权的法律制度。除斥期间为法定的权利存续期间,因该期间经过而发生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二者的区别如下:

第一、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主要适用于形成权,也可适用于请求权,如《产品质量法》第45条第2款规定之10年期间。

第二、构成要件不同。诉讼时效须两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经过和权利继续不行使之事实状态;除斥期间只需一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经过。



第三、法律效力不同。诉讼时效并不使不行使权利本身消灭,而只是消灭附着于其上的胜诉权;而除斥期间则使权利本身消灭。

第四、期间起算点不同。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即权利人能行使权利之日起开始计算;而除斥期间自权利成立之时起算。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的20年期间,既非诉讼时效期间,又非除斥期间,而是权利的最长保护期限,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

第五、期间是否可变不同。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可以中止、中断、延长;而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不能中止、中断、延长。

第六、法院是否可依职权主动适用不同。诉讼时效之经过必须经享有时效利益之人为主张之后法院才可适用之;除斥期间之是否经过,法院应依职权主动调查而适用之。

⑸ 民法上的除斥期间具体指什么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
利,预定期间届满,即发生该项实体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例如我国《继承法》第25条第2款规
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
的,视为放弃受遗赠."这里的"两个月"即是除斥期间,该期间届满,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其受遗
赠权利即消灭.
除斥期间是法律规定的期间,如法律对形成权都规定一定的存续时间,该存续时间即是除斥
期间.如对因欺诈订立合同的撤销权,对无权代理的追认权等.

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一样,也是
法律后果,但这两种制度又存在很大的差别:
1.法律后果不同
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期间,而发生一定的
除斥期间届满的法律效力是某项实体权利消灭;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只消灭胜诉权,不消
灭实体权利.
2.适用的条件不同
除斥期间届满,法院可依职权主动适用有关规定,而无需当事人提出主张.义务人自愿履行
的,也可以请求法院追回;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人自愿履行的,则不能再要求返还.例如:按破
法规定,债权人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申报债权,逾期不报的,视为自动放弃债权.这里的
"三个月"是除斥期间,过期不申报的,其实体权利消灭.破产人不能对该债权人履行债务,否
则,人民法院有权追回.
3.期间不同
除斥期间是一个不变期间,法律规定多长时间,就固定为多长时间,不能变动;而诉讼时效则
可因各种原因而中止,中断甚至延长.

⑹ 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1、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

虽然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法律后果都表现为某种权利的专消灭,但是,诉讼时效所消属灭的是权利人享有的胜诉权,而除斥期间则消灭的是权利人享有的实体民事权利本身,如追认权、撤销权、解除权等。

2、两者的期间不同,

虽然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都以一定事实状态存续一定时间为内容。但是,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适用中止、中断或延长的规定,而除斥期间则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

3、两者的应用基础是不同的

行动的限制规定期限受害者索赔的法律保护,这只适用于如果侵犯了权利人不行使请求权,而排斥期规定的时间限制权利人行使权利,权利人不行使民事权利的实体作为适用的基础。

4、两者的应用条件是不同的

诉讼时效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请求时援引时效,而排除期间不论当事人是否请求,人民法院根据职权适用。

5、两者开始的时间不同

行动的限制从债权人的时候可以行使请求权(请求权形成时),以及中国的民法通则从时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犯了。排除期间自相应的实质性权利成立时起计算。

⑺ 由于法院立案审查导致除斥期间经过,如何处理

您好,这个可以在障碍消除10天内向法院申请延长时间,是否准许由法院规定。
法律依据回:
《民事诉讼法》答第八十三条 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⑻ 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有什么区别啊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除斥期间不使用诉讼时效的中断、中止。期间一旦确定即为不变,因此除斥期间也被称为“不变期间”

诉讼时效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权利,即丧失了该权利,不能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法律制度。权利人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就是诉讼时效期间,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请求法院保护其权利的权利消灭。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存在的预定期间。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即消灭。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法律后果不同。诉讼时效期间的届满并不消灭当事人的实体权利;除斥期间的届满则使权利人的该项实体权利消灭。
(2)制度目的不同。诉讼时效目的在于否定原来的关系,维护新的关系,除斥期间的目的在于维护原来的关系。
(3)适用条件不同。诉讼时效完成,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不消灭,债务人自愿履行的也受法律保护,其不依义务人主张,法院不能主动适用;除斥期间的适用不需要当事人提出主张,法院也可依职权主动适用。
(4)期间不同。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以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而且其可以适用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除斥期间则从权利成立时起算,且为不变期间,不能适用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
(5)法律条文表达不同。诉讼时效期间在立法中表述为“时效”,即规定某请求权因多长时间不行驶而消灭;除斥期间在立法上表述为权利存续期间。

⑼ 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求解实例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续的期间,债权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利,预版定期间权届满,便可发生该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例如,对于可撤销合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1)适用对象不同

①诉讼时效适用于债权请求权;

②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如追认权、解除权、撤销权等)。

(2)可以援用的主体不同

①诉讼时效必须由当事人主张后,人民法院才能审查,人民法院不能主动援用;

②除斥期间无论当事人是否主张,人民法院均应当主动审查。

(3)法律效力不同

①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只是导致胜诉权的消灭,实体权利并不消灭;

②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消灭。

(4)期间性质不同

①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可以因主客观原因中断、中止或者延长;

②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断、中止和延长的规定。

热点内容
劳动法计算月薪工资 发布:2025-08-20 15:25:34 浏览:224
劳动法那年实施 发布:2025-08-20 15:24:37 浏览:670
闽清法院 发布:2025-08-20 15:23:48 浏览:803
疫情的法治宣传 发布:2025-08-20 15:14:50 浏览:827
新劳动法对拖欠工资的处罚 发布:2025-08-20 14:58:29 浏览:119
底薪劳动法 发布:2025-08-20 14:58:22 浏览:174
2个月看中级会计还是经济法 发布:2025-08-20 14:57:37 浏览:6
行政法学章节测试和答案 发布:2025-08-20 14:51:21 浏览:61
行政法学和民商法学哪个好 发布:2025-08-20 14:51:19 浏览:452
一人独资公司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0 14:51:18 浏览: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