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外籍法官杜大卫
⑴ 香港的法官为什么由欧洲白人人担任,这让我想起了近代
白人也是香港公民啊。为什么不能当?
⑵ 现在香港的法院法官还是外国人
香港法院允许有外籍法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仍旧实施普通法制度,在判决时可以引用其他地区国家的法律,也可以聘请其他地区的法官。
现任香港终审法院的常任法官包致金法官就是巴基斯坦裔法官,但是首席大法官的出生地在香港。
(2)香港外籍法官杜大卫扩展阅读:
法官的委任
根据香港法例第484章《香港终审法院条例》第12条《法官的专业资格》,任何以下人士均有资格获委任为首席法官:
1、任何以下人士均有资格获委任为常任法官:高等法院首席法官、上诉法庭法官或原香港终审法院讼法庭法官;在香港以大律师或律师身份执业最少10年的大律师。
2、任何以下人士均有资格获委任为非常任香港法官,不论他是否通常居住于香港:已退休的高等法院首席法官;已退休的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已退休的终审法院常任法官;现职或已退休的上诉法庭法官;在香港以大律师或律师身份执业最少10年的大律师。
3、任何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士均有资格获委任为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法官:属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民事或刑事司法管辖权不设限的法院的现职或已退休法官者;通常居住于香港以外地方;从未在香港担任过高等法院法官、区域法院法官或常任裁判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香港终审法院
⑶ 香港法官有外国人是否彭定康港督时留下的
没有,1843年,来《英王制诰》颁布,宣布自设置香港殖民地。英王是香港的最高统治者,总督则是英王的全权代表,兼任驻香港三军总司令。总督权力极大,主持香港的行政机关行政局和立法机关立法局,并委任两局的议员。
直至1991年立法局才第一次以直选选出部份议员。在1985年前,港督除委任立法局所有议员外,局上所讨论的一切议案或法案最终需要得到总督同意并签署才可通过。换言之,总督在所有议案上也有“最终否决权”。
(3)香港外籍法官杜大卫扩展阅读: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⑷ 杜大卫是中国籍
杜大卫曾任美国陆军上校、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在 1991 至 1993 年间,他在兰州大学任版教;2001 年至今在北京权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贸学院任教。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美籍副主任、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织委员会专家团(组委会、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顾问、“问我计划” (Ask Me Proposal)创办者。
⑸ 香港法官杜大卫国籍
杜大卫(英语:David Tool,英籍)
⑹ 香港的法官为什么由欧洲白人人担任,这让我
有外籍人员担任,但不是全部
最近香港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⑺ 英国国籍的杜大卫为什么有资格在香港当法官
因为他已经在香港取得了律师资格,经过香港有关法律委员会的推荐,得到香港特首的允许,在香港担任法官。
其实香港有很多外籍法官,在基本法起草的时候早就讨论过,这里转载香港学者的在电台节目里被问及有关问题的说法
其实早在《基本法》草拟时法官的国籍问题已曾作深入讨论,一来香港保留普通法制度,须要深谙普通法的人才,二来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一直是百川汇聚,唯才任命,三来香港的司法界原来也有不少外籍法官,故当时《基本法》规定,除终审法院和高等法院的首席法官外,其他法官皆没有国籍的限制,法官的任命由一独立委员会推荐,法院仍可继续参考其他普通法地区的司法判例。终审法院设有外籍非常任法官,这些法官皆是普通法地区最顶尖的法官,包括有英国,澳洲和和新西兰等地最高法院的法官,他们精通普通法,享誉海内外。在过去十五年,他们丰富了香港终审法院的判词,对提高香港终审法院的声望与素质均有极大贡献,这制度行之有效,能够邀请这批优秀的法官出任香港终审法院的法官其实乃香港之福!
提出国籍限制的理由主要基於天真的民粹主义:美国联邦法院法官也有国籍限制,为何香港终审法院没有?但美国没有一国两制,它有大量熟悉普通法的法律人才,香港则首两任的终审法院首席法官皆要放弃英国国籍才能出任,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多少人有资历又愿意出任终审法院的法官?
诚然,法官多瞭解中国事务未尝不是好事,但毕竟终审法院主要处理的是来自普通法地区的案件,我们需要独立能干的法官,法官的责任是依法判案,而非依据国情投当权者所好而判案。在一国两制中,香港的司法制度可说是两制的最重大区别,一旦拆毁司法制度,两制也荡然无存,梁爱诗提到2047年香港法制也可改变,法律与法制截然不同,法律条文可以随社会转变而作出修改,但法律制度是建基於法治、人权、公义这些价值之上,若整个法律制度也改变,那还何来一国两制?
不管是民事诉讼,刑事检控或是司法覆核,我们深庆这些争端乃由公正无私不偏不倚的法官作出独立裁决,不管我们是否同意最後判决,但我们还是信任和尊重我们的法官,因为我们相信他们是独立无私,以法律为依归地作出客观判决。这是我们的制度,也是我们的人权自由和繁荣安定的基石。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院长陈文敏教授
⑻ 香港的法官是怎样产生的
根据香港特区《基本法》第九十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和回高等法院的首席法官,应由答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的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或免职,还须由行政长官徵得立法会同意,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香港终审法院条例规定,首席法官须由行政长官根据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的推荐委任。
⑼ 香港法官杜大卫是什么国籍
杜大卫法官是英国人。
杜大卫(David Tool)生于 1942 年,从 2001 年8 月 28 日在北京市居住起,曾任美国陆军上校、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在 1991 至 1993 年间,他在兰州大学任教;2001 年至今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贸学院任教。
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美籍副主任。是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织委员会专家团(组委会、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顾问、“问我计划” (Ask Me Proposal)创办者。
(9)香港外籍法官杜大卫扩展阅读:
个人佚事
越战让杜大卫这样认识生命及生命意义,他认为“生命由我儿女延续,思想由我学生传承”。教书,自然成为杜大卫生命意义的载体。他教授的课程针对中国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质疑能力、研究能力薄弱而对症下药。
杜大卫举起一瓶番茄酱要求学生“请你告诉我关于它的 25 个资讯”,当然学生未能达标。所以,他的教学尽力弥补中国教育缺陷导致上述能力的不足。
虽然他教授的是国际经济贸易,但授课中亦会顺带普及中国传统文化。读过两遍《红楼梦》的杜大卫曾问学生“你看过《红楼梦》吗?”答:“看过”。“书还是电视剧?”学生老实承认“是电视剧”。杜大卫要求“那请你读读原著”。
一次,京剧团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演出《三岔口》。杜大卫要求所有学生(200 多个)去看。他严肃阐明其理由“这是我考试内容”。最后四分之一学生从此被戏散吸引,又说“没想到这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