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专口
A. 台湾立委是干什么的
台湾立委就是立法委员会,台湾立法院等同于美国参议院,等同国会,立法院的职权。
立法院有议决法律案、预决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国家其他重要事项等职权。凡法、律、条例、通则均需经立法院通过、总统公布,方得施行。各机关发布之行政命令,则应送立法院查照,也得依法交付委员会审查。
(1)立法院专口扩展阅读:
若发现其中有违反、变更或牴触法律情形,或应以法律规定事项而以命令定之者,立法院均得议决通知原颁机关於二个月内更正或废止;逾期未更正或废止者,该命令失效。预算为政府施政之根本,审查、议决预算案,是立法院监督政府施政的最佳途径。
行政院於会计年度开始三个月前,应将下年度总预算案提出立法院审议;立法院应於会计年度开始一个月前议决;并於会计年度开始十五日前由总统公布。立法院对於行政院所提预算案,不得为增加支出之提议,亦不得就预算科目间予以增减移动。
至於总决算之审核报告则由审计长提出。立法院得经决议於会期中设调阅委员会或调阅专案小组,就特定议案涉及事项要求有关机关提供参考资料,或调阅文件原本,以作为处理该特定议案之依据。
其他如提出宪法修正案、领土变更案及弹劾总统、副总统等案,交由国民大会复决;提出罢免总统、副总统案,交由中华民国自由地区选举人民表决;
於副总统缺位时,补选副总统;对司法院院长、副院长、大法官,考试院院长、副院长、考试委员,监察院院长、副院长、审计长及监察委员任命之同意权;听取总统国情报告等,也都属立法院之职权。
B. 蒋介石以孙科的恩怨情仇
蒋介石的所有搭档中,“太子”孙科与他的关系是最微妙,也是最令他头疼的:作为孙中山的“接班人”,他表面上要维护与孙科的合作关系,私底下却在日记中狂骂以泄心头之恨;作为“党国领袖”,他对孙科的屡次“犯上作乱”咬牙切齿,却只能在合作与打压中寻求平衡。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1851156.htm
胡汉民曾形容孙科:“因为他是孙中山先生之子,所以有革命脾气;因为他在国外长大,所以有洋人脾气;因为他是独子,所以有少爷脾气。他有时只发一种脾气,有时两种同发,有时三种一起发。”
然而,在蒋介石面前,孙科却什么脾气都发作不出来。蒋介石对孙科的评价一向很差,骂他是“阿斗”、“总理的不肖子孙”,说他误党误国。他在日记里写道:
“把孙科叫来,大骂,骂得他低头,哑口无言。”“感叹:孙科之性行卑劣贪婪,寡廉鲜耻,令人痛心疾首。以总理如此伟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
解。”
有人写了一篇文章《替孙科测字》,描述孙科与蒋介石的关系:“科字仔细推敲就是禾与斗,一句话,孙科是欲斗无门,欲和无口。”
从1931年到1949年,蒋介石与孙科共事18年。蒋介石是“党国”领袖、国民政府主席、委员长,孙科先后出任内阁总理、行政院院长、立法院院长、国
民政府副主席等职,存乎两人之间的是政治搭档关系。然而,他们却纠葛不断,互相拆台,心存不满,有时甚至是你死我活的较量。
倒蒋:联汪逼宫,反被“掐脖子”
1930年11月,蒋介石准备制定“约法”当总统,却遭到胡汉民的激烈讽刺:“其实什么机关都可以不要,只要海陆空军总司令部便可以了,既简捷又经济!”蒋介石怒不可遏,于1931年2月28日晚将胡汉民扣留,软禁于汤山。
孙科早就对蒋介石的独裁行径不满。1927年,孙科公开谴责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1928年,孙科与蒋介石合作,但未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此
次胡汉民被扣留,令孙科“忍无可忍、望无可望”。他随即赶往广州,串联汪精卫等国民党元老形成反蒋大联合,成立了另一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同蒋介石唱
对台戏。
孙科等人联名通电全国,要求蒋介石在48小时内下野。他将对蒋介石多年的不满如大坝泄洪般全部释放出来。他用了许多诸如“专制魔
王”、“怙恶不悛的反革命”、“最鲜明的反革命东西”等词形容蒋介石。孙科甚至大骂蒋介石是一只“传染甚速的疫鼠”,呼吁全国“急扑杀之”。
就在国民党各派纠缠不清的时候,各省纷纷指责蒋介石政府,要求出兵抗日。在各方的压力下,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下令释放胡汉民,宣布下野。蒋
介石下野后,孙科出任内阁总理。但新内阁根本无法控制当时的内忧外患局势,孙科不得不于1932年1月2日郑重请求蒋介石马上返回南京。这样,蒋介石再次
复出,执掌军国大权,而孙科则被胡汉民等国民党元老推举为行政院院长,以钳制蒋介石。
孙科的存在让蒋介石备感担忧,因而与汪精卫联手,要整
垮孙科。蒋介石和汪精卫拒不参加中常会,致使大政方针无法制定,即使制定了也无法通畅执行。孙科的政府还是个穷政府,蒋介石在财政上“掐脖子”令国民政府
日常运转都难以维系。宋子文离开财政部长职位时,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带走了许多钱财。新财政部长接手时,国库几乎没有一分钱,而且还欠银行1000万,各
地的税收也不交给国民政府。
1933年1月28日,国民政府运转几近陷于瘫痪,孙科被迫辞职,不久改任立法院院长,而“太子派”就此一蹶不振。
拒蒋:联苏亲共,被“劫”回重庆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打败日本关东军。一时间,东北问题、中苏关系、中共问题等,都成为时局焦点所在,对苏政策变得更为重要。
孙科一再提醒蒋介石,“中苏接壤万里,苏联的最终目的是行共产主义,我们如果取反共立场,当然人家要当心我们,以为反共就是反苏”。他呼吁:“今后我们要建国,唯一的条件,是需要与我们的盟邦(苏联)亲善……国内问题只有用政治方法求解决,不能用武力解决。”
此举引起蒋介石的强烈不满,蒋介石在日记中指责孙科“诬蔑政府,与中共合作,以俄人为后盾,意图夺取国府主席”。
1945年11月,孙科在未得到批准的情况下离开重庆,准备前往上海。鉴于之前在一些问题上孙科与蒋介石之间政见不合,重庆已经出现谣言,说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部出现分裂。因此,蒋介石派遣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吴铁城乘专机赶赴南京,力劝孙科返回重庆,以堵悠悠之口。
吴铁城几经劝说,孙科就是不肯回重庆。收到吴铁城的电报后,蒋介石气得大骂孙科:“俄共对本党如此侮蔑逼迫之中,而孙科反噬我军人剿匪之非,是殊为总理家族忧悲也。”
孙科决绝的态度,令蒋介石睡不着觉。他在14日的日记中写道,“今晨3时醒后,不能安眠,辗转3小时”,考虑对东北、中共和苏联应采取什么策略。念至深处,忽又想起“孙科潜行与应取之道,更觉痛苦不堪矣”。
后来,吴铁城想了一个办法,让孙科搭乘的飞机改变航线,直飞重庆。吴铁城将想法写成电报发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在上面批了一个字“存”,实际上是默许了吴铁城的计划。
15日下午,吴铁城来向蒋介石报告,孙科已安然无恙地回到重庆,但是他“不平、不愿、不服”。蒋介石命其不予理睬。
拥蒋:欲回台湾,热捧蒋介石
1948年4月,中华民国举行第一届总统、副总统选举。在几名副总统候选人中,李宗仁的呼声最高。为阻止李宗仁当选,蒋介石转而支持孙科出马与李宗仁一
决高下。蒋介石请夫人宋美龄两次劝孙科参加副总统竞选,孙科有意竞选,但要求必须兼立法院院长才肯点头,另还需要竞选经费。
蒋介石颇感无奈,在日记中写道:“其要挟无礼至此,可叹,余唯听之。”结果,孙科却在竞选中败下阵来,令蒋介石恼怒不已。
1949年7月,孙科暂居香港,意气消沉,认为“大局已无法挽回”。蒋介石飞去台湾,不但没有通知孙科,还一再阻挠他赴台。1950年3月1日,蒋介石
在台北复任“总统”,此后,社会上又风传孙科将赴台湾出任“副总统”。但很快,台湾的报纸就出现了大量攻击孙科的报道,有关方面对他来台更是竭力防范。
孙科在香港居留期间,每天都有流寓在港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叩门拜访,向孙科借贷。孙科开始时每人给10元港币打发,后因人数日益增多改为5元,但前来借钱的人仍持续不断,孙科只好决定尽速离开香港。
但这时,孙科却被一件“绯闻”困住了:广东籍某女子声称与孙科有染,向台湾和香港两地法院同时控告孙科遗弃自己,要求他支付一笔数目不菲的款项。此女子
得到孙科政敌的支持,其目的是阻止孙科前往台湾。双方对簿公堂闹得沸沸扬扬,港英政府以诉讼未决不得离港为由,拒绝签发孙科的护照。直到1950年春,香
港法院判决孙科胜诉,他才得以离港。
1950年秋,孙科携夫人经印度、希腊赴法国,两年后转往美国,开始了流亡岁月。孙科在流亡美国期间,台湾的蒋介石对其不闻不问,国民党驻美外交机构与孙科也无任何往来。
无固定收入的孙科夫妇依靠子女的小额接济生活,甚至有一段时间只能吃番薯充饥。
十几年间,孙科从未回过台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台的愿望愈发强烈起来。1962年9月,孙科参加了第32届“中美文化基金委员会”会议。出席会议期
间,他接受了台北一家报社驻美记者的采访,言谈中尽力吹捧蒋介石,显露其“拥蒋反共”的政治倾向,表达了“我很想到台湾看看”的愿望。
台湾方面表示欢迎孙科回台。
1965年10月29日,孙科飞到台湾,在台北松山机场受到了蒋经国及2000余人的热烈欢迎,场面盛大令孙科潸然泪下。孙科抵达台湾的次日,即前往高雄蒋介石官邸拜谒。自1949年广州分手,16年后他们在台湾重逢,过往旧事已如昨日烟云一挥而去,彼此相见甚欢。
1966年,孙科出任“考试院”院长,得以再列“党国”要人之列。1973年8月26日,孙科因病去世,蒋介石深为悲恸,特颁治丧令,称孙科为“革命元勋,器量恢宏,才识远大,力行三民主义,学术造诣渊深”。
(来源/《43位战犯的后半生》、《蒋介石的文臣武将》、《环球人物》、《三联生活周刊》、《纵横》)
【花絮】蒋介石打电话
蒋介石经常为打电话生气,因为他拨号常常拨不到位就停止,自然是打不通。但他常常气得把话筒扔在地上。
蒋介石发脾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与接线的话务小姐们“语言难通”。当时电话局私下谈论一则趣闻:蒋介石的宁波话,碰到张发奎一口粤语,两人各说各的,谁都听不懂对方的话。蒋介石说完总要问:“听懂了吗?”张发奎照例回答“是”,回去后再细细琢磨蒋介石的意思。
淞沪抗战时,蒋介石每天要打长途电话至前线,亲自下达命令,要某师驻某地,有时连某炮兵团的命中率都要一一过问。有一次,战事正急,蒋介石对长途台小姐
说:“要顾总司令(顾祝同)电话。”接通时,却是朱总司令(朱绍良)。蒋介石当即怒气冲冲责问:“我要苏州总司令,怎么你来了?”一查原因,竟是南京的一
位话务小姐听错了,结果这位话务员第二天就丢了饭碗。
这样的情况屡屡出现,令蒋介石大为恼火,以后凡在电话中听到女话务员的声音,他二话不
说就将电话挂断。有一次在重庆,负责为蒋介石转接电话的值班人员上厕所去了,临时叫女话务员代看一下,不料正碰上蒋介石叫接电话,这个重庆姑娘张口一句:
“啥子吗?”蒋介石十分恼怒,马上挂断电话,责令立即追查责任。从此,蒋介石电话监听专人不得不轮流守候,片刻不敢马虎。
蒋介石对接话人的
称呼也颇为有趣。一般情况下,蒋介石在电话中都说“我是委员长”,即使是对非嫡系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也是如此。当上“总统”后,他仍是这样自称。但他不
是对所有人都是这样,有一次,蒋介石和程潜通长途电话时,因程潜有重听的毛病,蒋介石就在电话中使劲喊:“我是介石啊,我是介石啊!”
(来源/《湖北档案》、《人物周报》)
孙科代人受过
解放战争末期,蒋介石的军队在华北连连溃败,美国方面还不断地向他施加压力。蒋介石的智囊团出尽主意,最后还是决定用老办法:凭借外援“平匪”,同时反对苏联。
可是让谁来宣布这一主张呢?蒋介石绞尽脑汁,最后选择了孙科。孙科一向是蒋介石手中的一张“听用牌”,根本没有回绝的余地,只好点头答应。接下来几天,
孙科一口气发表了很多文章,如“英美领导西方各国立即援华,援助不但应包括军事供应及借贷,并应作有力的政治支持”、“美国现在就应该宣布态度”等等。
孙科的讲话措词激烈,弄得举世愕然,全国愤慨。反应传来,将孙科骂得一无是处:“孙氏以中华民国创造者的哲嗣,而发表这样违反中国人民意志的议论,实在使人痛惜!孙氏以现任的国民政府副主席,而发表这样放弃独立自主的议论,实在使人深恶!”
“先总理痛恨满清政府‘宁赠友邦,莫与家奴’,在遗嘱上首先就说‘国民革命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希望孙氏温习一下‘父训’!”
可怜的孙科,代蒋介石受过,当了一回替罪羊。
C. 台湾立法三读指什么
取自维基:
依据《中央法规标准法》,任何法律、条例都需经由立法院通过,并由总统公布后才有效力。
若要立法,首先必须进行“提案”,可由行政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立法委员或党团提出,预算案则仅限由行政院提出。草案提出后,会送交“程序委员会”进行审议。在程序委员会中,秘书长会排定要讨论案件的日期,委员会审核后会将草案送交印刷(复印),并列入议程中的报告事项。提案在议程中进行“一读”(朗读标题),之后可送交相关的委员会(例如: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交通委员会等)讨论审查,或经由院会决定后,直接送交“二读”。
委员会中会针对送交过来的提案,听取提案人的报告,有时还会邀请和法案内容相关的专业人士提出意见(有时也会举行“公听会”)。之后进行讨论,并修正提案的内容。达成决议后,会将议案送至二读程序。
在二读时,会先朗读提案的内容,并在院会中进行深入讨论。二读是立法过程中重要的步骤,在过程中,可以提出质疑、进行说明、修正等。最后决定是送交“三读”、撤销、或送回委员会重新审议。通过二读的议案,将在下次会议时进行三读的程序,但若有委员提议,并获得超过15名委员的附议,可以在当次会议就直接进入三读程序。
三读的过程仅能就文字进行修正,除非发现有违宪法或其他法律时,才可提出撤回或重新审议。在三读时,若有委员对于议案有不同的意见,仍然必须等议案表决后,再提出复议。三读程序后就要进行全体的表决,若是通过,则送请总统在十天内公布,并送交行政院执行办理。行政院方面在收到来自立法院的要求后,若认为法案难以执行,或有其他问题,在总统核准下可提出“覆议”的要求,将法案送回立法院重审。
立法院接受覆议案后,会召开全院的审查会议,必要时会要求行政院长到立法院说明覆议案的原因。覆议案必须在15天内进行投票表决是否维持原法案内容,如为休会期间,立法院应于七日内自行集会,并于开议十五日内作成决议。覆议案逾期未议决者,原决议失效。覆议时,如经全体立法委员二分之一以上决议维持原案,行政院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
D. 台湾教授邱毅当初为什么坐牢
原因:
2007年3月22日,邱毅因涉嫌于2004年总统大选后率众包围及指挥货车冲撞高雄地方法院一案,最高法院维持二审原判,依“首谋聚众滋扰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定谳,随后邱毅的照片即遭张贴各港口以防潜逃出境。
2007年4月20日,邱毅爆料指出319枪击案之时,总统府有数千万的不明资金流入并举出交易明细。总统府则回应邱毅所提明细之“分行别”和“科目别代号”等都是未使用的空号,指称此为假造的不实文件。4月26日入狱服刑,狱中编号为“3665”,服刑满七个月后出狱。
2007年11月20日,于早上提前出狱,并在2008年1月12日第七届立委选举中,以国民党身份于全国不分区第五顺位当选。后虽参选第八届立委选举高雄市第七选区之区域立委,但据2012年1月14日选举开票结果,该选区民进党参选人赵天麟获得最高票,邱毅因而落选。
邱毅,1956年5月8日出生,台湾高雄县人,1988年获台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8-1993年相继在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原大学企管研究所、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佛光大学任教授。1990-1993年任台湾大学国贸系及商研所教授。1991年任空中大学商学系教授。1992年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后并任该院财经策略中心首席顾问。
1997年任空中大学商学系教授。亲民党财经顾问团召集人,亲民党“立法院”党团副总召集人,劳工党部召集人。宋楚瑜竞选“总统”团队的重要幕僚。曾任台湾商业总会顾问兼委员,《独家报导》杂志专栏作家,电视台及电台节目主持人。
2001年12月当选第5届区域“立法委员”。 2004年12月当选第6届区域“立法委员”。2006年01月24日加入中国国民党。
2007年3月22日,邱毅因涉嫌于2004年“总统大选”后率众包围、冲撞高雄地方“法院”一案,“最高法院”维持二审原判,依首谋聚众滋扰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并于2007年4月26日入狱服刑,同年11月出狱。
(4)立法院专口扩展阅读
人物评价
邱毅行事风格颇受争议,曾袭警,甚至跟自己当时19岁的学生谢京睿发生婚外情等。在1993年遭原配夏女士以抓奸反控告邱和谢妨害家庭,而且在他与原配进行离婚官司中,谢还忍下心堕胎只为了不牵绊他。
当邱公开表示赵建铭是现代陈世美时,曾遭立委林重谟反讥为陈世美俱乐部的会长。2005年与第二任妻子谢京睿离婚,小孩抚养权归邱毅。
成也扁败也扁
邱毅因揭发陈水扁涉贪声名大噪,“打扁英雄”名号远播,大陆微博粉丝破百万,人气直逼艺人小S;但邱毅在这次“立委”选举中箭落马,又跟陈水扁儿子陈致中辩论“爆粗口”,更伤形象。10年“立委”生涯,“成也扁,败也扁 ”。
邱毅很自我,在橘营或蓝营,永远要当“舞台上最闪亮的那颗星”。虽然政治的朋友不多,但邱毅有很多“女粉丝”,每天近百通简讯是邱毅一天最大的“动能”。“我的女选民一定比马英九多”,邱毅对“很有女人缘”相当自豪。
E. 《雪豹》周卫国在历史上的原型是谁
周卫国的原型是黄国书
(1907-1987)中将,副军长。原名叶炎生,台湾新竹人。早年就读于台北师范,肄业于暨南大学。后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九期炮科和日本炮兵学校。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团及炮兵学校教官、教导师连长、营长、炮兵学校战术主任及研究委员。后去欧美考察军事,入德国炮兵学校、法国战术学院深造。抗日战争前夕回国。抗日战争期间,曾任炮兵第九团团长、第五军参谋长、混成旅旅长、新编第十三师师长、第七十八军第四十三师师长。
日本投降后,任第九十二军副军长。1946年2月去台湾,任台湾警备司令部中将参议兼高参室主任。后又任台湾铁道管理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台湾区域代表,并任大会主席团主席。1947年任立法委员。1950年12月任“立法院”第三届“副院长”。1951年10月16日至1952年3月11日任“代院长”。后任“立法院”第四届“副院长”,第五届“院长”。曾任中国国民党第八至第十二扁中央评议委员。1987年12月8日去世。1970年4月,黄国书因贪污事件(一说为遭台湾当局“行政院长”蒋经国整肃)辞去“立法院长”并遭没产。而此没收财产行动中,以圆山别庄周围腹地面积最为广阔。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曾亲赐战刀给一个中国军人,并希望他留在纳粹德国,但这个名叫黄国书的中国将军最终还是放弃了在德国担任军官的机会,毅然回国参加了抗战。(摘自网络)
F. 请问台湾的议会制度是怎么样的
立法院是中华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与前国民大会(现已废除)共同相当于其他民主国家中的国会。
根据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理论,政府的权利分为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 因此分设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而人民则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的权利, 设国民大会行使这些权力。中华民国目前所实施的宪法, 源于1946年通过,次年实施的《中华民国宪法》,历经六次修宪,而成为中华民国目前的宪法,因而中华民国目前的国会即立法院。国会议员即立法委员。
在1991年以前,政府始终以“沦陷区无法改选”为由,未曾对立法院全面进行改选,而仅开放部分的增补选,直到1992年才首次进行全面改选。
立法院是负责审议各项法案以及预算(或决算)的机关。
任何法律、条例都需经由立法院通过,并由总统公布后才有效力。
若要立法,首先必须进行“提案”,可由行政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立法委员或党团提出,预算案则仅限由行政院提出。草案提出后,会送交“程序委员会”进行审议。在程序委员会中,秘书长会排定要讨论案件的日期,委员会审核后会将草案送交印刷(付印),并列入议程中的报告事项。提案在议程中进行“一读”(朗读标题),之后可送交相关的委员会(例如: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交通委员会等)讨论审查,或经由院会决定后,直接送交“二读”。
委员会中会针对送交过来的提案,听取提案人的报告,有时还会邀请和法案内容相关的专业人士提出意见(有时也会举行“公听会”)。之后进行讨论,并修正提案的内容。达成决议后,会将议案送至二读程序。
在二读时,会先朗读提案的内容,并在院会中进深入的讨论。二读是立法过程中重要的步骤,在过程中,可以提出质疑、进行说明、修正等。最后决定是送交“三读”、撤销、或送回委员会重新审议。通过二读的议案,将在下次会议时进行三读的程序,但若有委员提议,并获得超过30名委员的附议,可以在当次会议就直接进入三读程序。
三读的过程仅会就文字进行修正,除非有发现有违宪法或其他法律,才可提出撤回或重新审议。在三读时,若有委员对于议案有不同的意见,仍然必须等议案表决后,再提出覆议。三读程序后就要进行全体的表决,若是通过,则送请总统在十天内公布,并送交行政院执行办理。行政院方面在收到离字立法院的要求后,若认为法案难以执行,或有其他问题,在总统核准下可提出“覆议”的要求,将法案送回立法院。
立法院接受覆议案后,会召开全院的审查会议,必要时会要求行政院长到立法院说明覆议案的原因。覆议案必须在15天内进行投票表决是否维持原法案内容,若是逾期未表决,则原本的法案就会失效。
目前立法院共有225席立法委员,实际现有221席,任期3年。区域立委168席,原住民8席,其中4席为平地原住民,另外4席为山地原住民,均为直选产生。41席为不分区立法委员,根据政党的得票率按比例分配(得票率须达到5%),8席为海外侨民代表,也根据各政党得票率而分配。
根据2005年6月7日复决通过的修宪案,自2007年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起,选制改为单一选区两票制并立制,立法委员席次减为113席,其中区域立委73席、原住民6席,均为直选产生;不分区及侨选立委34席,由单一选区两票制中的政党票得票比例来分配席次,任期延长为4年。
目前(2006年11月25日)立法院中各政党席位(共219席)如下:
中国国民党:89席(包含新党的5席)
民主进步党:84席
亲民党:22席
台湾团结联盟:12席
无党团结联盟:6席
无党籍:6席-李敖、林为洲、林进兴、何智辉、张丽善(属无盟党团)、杨宗哲(属无盟党团)
立法院内分成内政及民族委员会、外交及侨务委员会、科技及资讯委员会、国防委员会、经济及能源委员会、财政委员会、预算及决算委员会、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交通委员会、司法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卫生环境及社会福利委员会等12个常设委员会,负责审查各领域的政策法规。此外另有纪律、程序、修宪以及经费稽核等4个特种委员会。
常设委员会
内政及民族委员会
外交及侨务委员会
科技及资讯委员会
国防委员会
经济及能源委员会
财政委员会
预算及决算委员会
教育及文化委员会
交通委员会
司法委员会
法制委员会
卫生环境及社会福利委员会
特种委员会
程序委员会
程序委员会在委员会中是法律或预算提案要通过的第一关,必须先经过程序委员会的审定,才会付印并在议事堂中进行讨论。程序委员会的成员,是依照各个政党的席次比例所分类配,每一个政党至少都会有1名委员。
纪律委员会
修宪委员会
经费稽核委员会
历任立法院院长
行宪前
胡汉民 1928年10月
张继 1932年1月1日
孙科 1932年1月29日
孙科 1935年12月
孙科 1947年4月
行宪后
第一届,孙科,1948年5月17日~1948年12月24日
第一届,童冠贤,1948年12月24日~1950年12月1日
第一届,刘健群,1950年12月5日~1951年10月19日
(代理),黄国书,1951年10月19日~1952年3月11日
第一届,张道藩,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0日
第一届,黄国书,1961年2月28日~1972年2月22日
(代理),倪文亚,1972年2月22日~1972年4月28日
第一届,倪文亚,1972年5月2日~1988年12月20日
(代理),刘阔才,1988年10月18日~1989年2月24日
第一届,刘阔才,1989年2月24日~1990年2月12日
(代理),梁肃戎,1990年2月12日~1990年2月27日
第一届,梁肃戎,1990年2月27日~1992年1月17日
第一届,刘松藩,1992年1月17日~1993年1月31日
第二届,刘松藩,1993年2月1日~1995年1月31日
第三届,刘松藩,1995年2月1日~1998年1月31日
第四届,王金平,1999年2月1日~2002年1月31日
第五届,王金平,2002年2月1日~2005年1月31日
第六届,王金平,2005年2月1日~至今
美国是参众两院,台湾是一院制议会,这就是最大差别.目前台湾的政治体制与美国很相似,就是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制度.
G. 立法院与国民大会
国民大会与立法院是不同的机构
五权包含
行政~司法~立法~考试~监察~五院皆为独立机构互不干涉
五权分立~~没有大小之分
连总统府都没权力干涉五院运作
H. 台湾立法院是什么有行政院吗
有行政院..
行政院为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组织机关,对立法院负责。除广义的五院说法外,就狭义而言,1949年之后,迁徙至台湾的行政院亦称为中华民国政府,例如中华民国政府改革工程。1992年-2004年数度修宪后,中华民国总统权力增加。「中华民国政府」或指行政院(内政、财经)与总统府(国防、外交)两机关统称。
1957年启用的行政院官署场所,位於台北市中正区忠孝东路与中山北路交叉口,与监察院相隔。行政院大厦所在的建筑物原为日治时期的台北市役所(台北市政府)的所在地,目前被列为国定古迹。
历史
1928年,国民革命军完成北伐,东北张学良宣布支持南京政府后,於10月3日通过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0月8日通过任谭延闿为首任行政院长。当时的行政院设有内政、外交、军政、财政、农矿、工商、教育、交通、铁道、卫生等10部。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公布,定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1947年3月31日,行政院组织法公布,经六次修正,成为现在的八部二会。
中华民国的第一任行政院长是谭延闿,国民政府迁台时的行政院长是阎锡山,迁台后首位被新任命的行政院长是陈诚,现任行政院长为苏贞昌。
1949年,迁台后由阎锡山召开的首次行政院院会中决议总统府与行政院以「介寿馆」(今总统府现址)为办公地址,於是确定中华民国行政院与总统府共署。此共署情形直至1957年后行政院搬出为止。
==================================================
立法院是中华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与前国民大会(现在已废除)共同相当於其他民主国家中的国会。
根据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理论,政府的权利分为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 因此分设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而人民则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的权利, 设国民大会行使这些权力。中华民国目前所实施的宪法, 源於1946年通过,次年实施的《中华民国宪法》,历经六次修宪,而成为中华民国目前的宪法,因而中华民国目前的国会即立法院。国会议员即立法委员。
在1991年以前,政府始终以沦陷区无法改选为由,未曾对立法院全面进行改选,而仅开放部分的增补选,直到1992年才首次进行全面改选。
目前立法院共有225席立法委员,任期3年。区域立委168席,原住民8席,其中4席为平地原住民,另外4席为山地原住民,均为直选产生。41席为不分区立法委员,根据政党的得票率按比例分配(得票率须达到5%),8席为海外侨民代表,也根据各政党得票率而分配。
根据2005年6月7日复决通过的修宪案,自2007年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起,选制改为单一选区两票制并立制,立法委员席次减为113席,其中区域立委73席、原住民6席,均为直选产生;不分区及侨选立委34席,由单一选区两票制中的政党票得票比例来分配席次,任期延长为4年。
立法院内分成内政及民族委员会、外交及侨务委员会、科技及资讯委员会、国防委员会、经济及能源委员会、财政委员会、预算及决算委员会、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交通委员会、司法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卫生环境及社会福利委员会等12个常设委员会,负责审查各领域的政策法规。此外另有纪律、程序、修宪以及经费稽核等4个特种委员会。
I. 台湾立法院八个专业委员会是什么
内政委员会
外交及国防委员会
经济委员会
财政委员会
教育及文化委员会
交通委员会
司法及法制委员会
社会福利及环境卫生委员会
J. 立法院历届蓝绿席次
您好,我看到您的问题很久没有人来回答,但是问题过期无人回答会被扣专分的并且你的悬赏分也会属被没收!所以我给你提几条建议:
一,你可以选择在正确的分类下去提问,这样知道你问题答案的人才会多一些,回答的人也会多些。
二,您可以到与您问题相关专业网站论坛里去看看,那里聚集了许多专业人才,一定可以为你解决问题的。
三,你可以向你的网上好友问友打听,他们会更加真诚热心为你寻找答案的,甚至可以到相关网站直接搜索.
四,网上很多专业论坛以及知识平台,上面也有很多资料,我遇到专业性的问题总是上论坛求解决办法的。
五,将你的问题问的细一些,清楚一些!让人更加容易看懂明白是什么意思!
谢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