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美宣布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网易

美宣布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网易

发布时间: 2021-02-17 03:15:24

㈠ 中国为何不参加参加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规定了检察官执行调查权不仅赋予个人、专非政府组织、各种属机构指控国家公务员和军人的权利。中国对检察官执行调查权持有“严重保留”立场,认为检察官、法院因权力过大而可能成为干涉国家内政的工具,对国际刑事法院能否做到“真正的独立与公正”,中国表示担忧。
刑事辩护律师
王迎庆律师
纵横法律网 王迎庆律师

㈡ 国际刑事法院规定战争犯罪的分类

国际刑事法院将审理国家、检举人和联合国安理会委托它审理的案件。此法院版有权对种族权灭绝罪、战争罪、反人类罪和侵略罪进行审判,但是只追究个人的刑事责任,而且是在各个国家所属的法院不能自主审理的情况下才可介入。检察官将根据国际刑事法院预审法庭的同意,应某个国家或联合国安理会的请求对罪犯进行起诉。根据规定,国际刑事法院无权审理2002年7月1日以前发生的犯罪案件。

㈢ 特朗普威胁海牙国际刑事法院谁敢调查美国人,美国就制裁谁,您如何看待

6月11日,特朗普签署命令,美国进入紧急状态,海牙国际刑事法院(ICC)谁敢调查美国人,美国就制裁谁,包括他们的老婆、小孩,一个都不能逃。

如今法图·本苏达检察官已经被美国吊销了签证,这就是针对调查美国人战争罪最好的证明,美国此举就是要杀鸡儆猴;无论你是谁,纵然你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也不行。

要作者说,美国此举是典型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要想不遭受美国这种霸权主义的对待,就必须不断地壮大自身的实力,这样美国才会尊重你。

㈣ 关于国际刑事法院审理的案件!急求,高分!!!

一、乌干达

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2004年1月29日宣布,将对乌干达反政府武装“圣灵抵抗军”领导人犯下的反人类罪行进行调查。这将是该法院自2002年7月1日正式运转以来的第一次正式立案调查,这标志着国际刑事法院终于“开张”了。
国际刑事法院在当天发表的一份新闻公报中说,由于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去年12月决定把反政府武装“圣灵抵抗军”的案件提交国际刑事法院处理,法院首席检察官奥坎波认为法院已经有足够的基础来开始对这一案件进行调查。开始案件调查的正式决定将在未来几个月之内做出。
根据《罗马规约》的规定,首席检察官在决定正式开始调查时必须告知所有成员国。之后,首席检察官在进行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发出通缉令。
奥坎波与穆塞韦尼29日在英国伦敦就双方的未来合作进行了会谈,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找到并逮捕“圣灵抵抗军”领导人。在这方面,乌干达政府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
“圣灵抵抗军”是活动在乌干达北部的反政府武装,其领导人是号称拥有超能力的科尼。据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办公室收到的一些报告,总共有约2万名年龄在11岁至15岁之间的儿童被强迫参加“圣灵抵抗军”。数以千计的乌干达儿童为了躲避反政府武装的绑架变成了“夜游神”,他们常常在教堂或者慈善机构里一直躲到天亮。为了对公众进行恐吓,反政府武装曾砍下一些被他们认为是支持中央政府的村民的手足,割下他们的耳朵或嘴唇。
据在乌干达的国际援助机构估计,自1986年以来,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的冲突至少造成2.3万人死亡,给乌干达带来了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国际刑事法院是根据1998年在罗马签署的《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又称《罗马规约》)而设立的永久性国际刑事裁判机构。主要审理种族屠杀罪、战争罪、反人类罪和侵略罪等严重国际罪行。自2002年7月1日正式运转以来,法院已收到几百件案件的受理审请,其中大多数与伊拉克战争有关。但法院一直没有正式受理。

二、中非

国际刑事法院总检察长路易斯•莫雷诺-奥坎波(Luis Moreno-Ocampo)2007年5月22日表示,该法院将对中非共和国展开独立调查,调查近年来该国发生的对平民的杀戮、暴力和其他严重犯罪行为。
莫雷诺-奥坎波表示,等收集到充分的证据后,将在国际刑事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起诉,并最终将肇事者绳之以法。他还指出,这一案件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于案件中关于强奸的指控是关于杀人指控的四倍。
莫雷诺-奥坎波表示,根据对被控罪行的初步分析,中非共和国涉及此案的暴力和犯罪活动的高峰期在2002年到2003年。在政府和叛军武装交火的背景下,有许多平民被杀、被强奸,有许多房屋和商店被抢劫。
因为中非共和国的国家司法系统处理不了这个复杂的案件,所以该国政府把案件转交给国际刑事法院处理。

三、刚果(金)

国际刑事法院2007年1月29日决定受理对前刚果(金)地方军阀卢邦加提起的战争罪指控。此人曾是“刚果爱国者联盟”领导人。他被指控在部族冲突中通过绑架等暴力手段,迫使许多未满15岁的儿童参加血腥战斗。
时年46岁的卢邦加是刚果(金)东北部伊图里地区的军阀,2005年3月在金沙萨被捕,并被移交给国际刑事法院。他是目前国际刑事法院惟一在押的嫌犯。在国际刑事法院决定受理此案后,卢邦加成为首名接受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的嫌疑人。具体开庭日期尚未确定。
国际刑事法院法官约尔达29日表示,“有理由相信在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刚果(金)伊图里地区部族冲突期间,卢邦加因为其部队招募了不足十五岁的童兵入伍而犯下了战争罪,他要为此承担刑事责任。”一旦罪名成立,卢邦加有可能被判处终身监禁。
刚果(金)一人权组织的负责人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决定表示欢迎,认为对卢邦加的审判对伊图里地区冲突受害者来说,是一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事件。对卢邦加的审判也表明,在战争中招募童兵是一个不被国际社会容忍的行为。联合国估计,目前全世界各冲突地区大约有三十万童子军。
国际刑事法院曾在去年11月举行了首次庭审前听证会,以决定是否受理对卢邦加提起的战争罪指控。在听证会上,卢邦加被指控强行招募儿童入伍,并命令他们参加战斗。听证会认定有足够证据证明在伊图里地区部族冲突期间,卢邦加领导的部队在儿童上学的路上将儿童绑架,并强迫儿童入伍。这些儿童在战斗中担任了侦察、通讯、定位甚至充当诱饵等军事任务。这些儿童有时还被派往前线参加战斗。为了克服恐惧,这些儿童还经常被迫服用大麻。卢邦加起初否认全部指控,但随后卢邦加为减轻自己的罪责,仅承认是他领导的组织作出招募童兵的决定,而非他本人。但预审法庭认定卢邦加对招募童兵有最终决定权。
据人权组织估算,自1999年以来,刚果(金)伊图里地区因争抢金矿等自然资源而引发的部族冲突造成至少6万人丧生。但成立于2002年7月的国际刑事法院不受理其成立前发生的战争罪行。此次对卢邦加提出的指控,都发生在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

四、苏丹

2003年2月,达尔富尔地区黑人居民相继组成 “苏丹解放运动”(又称“苏丹解放军”)和“正义与平等运动”两支武装力量,以政府未能保护土著黑人的权益为由,要求实行地区自治,与政府分享权力与资源,并不断攻城掠地,展开反政府武装活动。尽管苏丹政府曾召集当地部族首领举行了一个千人大会,试图化解矛盾,但未能如愿。迄今,冲突已造成一万多人丧生,100多万人流离失所,其中约50余万人住进了难民营。
联合国安理会3月31日以11票赞成、4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第1593号决议,决定将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犯有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的嫌疑人交由国际刑事法院审理,并要求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地区冲突各方予以积极合作。2005年4月5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交了51名嫌疑人名单。2005年6月6日,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宣布,国际刑事法院将对达尔富尔地区战争罪嫌疑人展开调查取证工作。
2009年5月18日,苏丹达尔富尔叛军首领阿布加达在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首次出庭。他是法院2002年成立以来第一名主动接受传唤到庭的嫌疑人,也是涉及达尔富尔问题的首名出庭被告。

㈤ 卡扎菲儿子计划参加利比亚总统选举是真的吗

12月18日消息,利比亚部落首领、卡扎菲家族发言人巴塞姆·哈希米·索尔(Basem al-Hashimi al-Soul)透露,利比亚前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正在考虑自荐参加总统选举的可能性。

自2011年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被推翻和杀害以来,该国一直处于政治崩溃和安全体系混乱局势中。该国出现双重政权:一方是在东部图卜鲁格市经民选产生的议会,另一方是今年3月在联合国和欧洲支持下成立的由法耶兹·萨拉杰领导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总部设在的黎波里。两个机构均拒绝承认对方并进行合作。

哈夫塔尔领导忠于利比亚东部议会的武装力量。2016年在联合国支持下,组建于首都的黎波里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尚未获得哈夫塔尔和议员们的支持。

㈥ 菲律宾为什么宣布正式退出国际刑事法院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14日宣布,他受到联合国官员粗暴攻击的同时,国际刑事法院内的法律程序也遭到人为容践踏,菲律宾因而将退出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刑事法院上月宣布,对菲律宾律师祖德·萨维奥在国际刑事法院提起的诉-讼作初步审查。

萨维奥在诉状中指认,杜特尔特和菲律宾高级官员在扫毒行动中犯下反-人-类罪。

官大压死人。

㈦ 国际刑事法庭制裁了哪些显赫人物

1,前南联盟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米洛舍维奇是历史上第一个被送上国际刑事法庭的前国家元首。
1987年,米洛舍维奇挑动极端民族主义,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此举加剧了南联邦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主义倾向,导致了南联邦的解体和严重的民族冲突,最终引发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民族冲突期间,很多人被无辜杀害,酿成了斯雷布雷尼查大屠杀、库斯卡屠杀、波杜耶沃屠杀、维利卡库尔沙屠杀等多起屠杀事件。
1993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808号决议和第827号决议,决定成立“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ICTY),专门负责审判自 1991年以来在前南联盟境内违反国际人道主义的犯罪嫌疑人。该法庭将米洛舍维奇列为战犯,指控他在在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及科索沃三场战争中犯下了66项罪行。2001年6月,南斯拉夫将米洛舍维奇移交给“前南刑庭”接受审判。2006年3月,尚未完成审判程序的米洛舍维奇死于狱中。
2,卢旺达总理:康班达
1994年4月7日,卢旺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在接下来的约100天里,人口仅800万的卢旺达就有107万人惨死在弯刀,锄头,棍棒和火器之下,一半多的图西族人口被灭绝,其杀人的速度数倍于当年纳粹用毒气残杀犹太人的速度。国际社会(以美国、法国为主)因没有及时干预而倍受指责。
1994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955号决议,决定成立“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ICTR),专门负责审理1994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卢旺达境内种族灭绝主义和其它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的行为人,以及同时期邻国境内从事种族灭绝主义和其它此类违法行为的卢旺达公民。卢旺达刑庭运作以来,卢旺达前总理康班达、包括国防部长在内的14名前政府部长,以及其它高级军事将领和地方官员遭到了国际刑事法庭的正义审判。卢旺达总理康班达在“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主动供认了自己的罪行,但终因罪行过于严重,被“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
3,红色高棉:农谢、英沙里、乔森潘、康克由等
红色高棉又称柬埔寨共产党,该党自称共产主义组织,奉行极左政策。1975-1979年,该党成为柬埔寨执政党,建立民主柬埔寨。在柬共三年零八个月的统治期间,有近300万人因强制迁移、强迫劳动、政治清算、内部清洗、饥荒等原因非正常死亡,死亡人口占当时柬埔寨全国总人口的1/3。柬埔寨历史资料收集中心曾对全柬170个县中的81个县进行勘察,发现了9138个坑葬点,发掘出近150万个骷髅。
2003年6月,联合国与柬埔寨王国政府签署协议,决定成立“柬埔寨法院特别法庭”,专门就红色高棉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犯下的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及危害人类罪等罪行进行审判。2007年,特别法庭逮捕了前柬共副书记和前民柬全国人大委员长农谢、前民柬副总理和外交部长英沙里、前民柬总理乔森潘等人。2009年,柬埔寨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对已于1999年被捕的S-21集中营负责人康克由进行审判,2012年2月3日,特别法庭判处康克由无期徒刑。
4,印度尼西亚前武装部队总司令:维兰托
1999年8月,在联合国监督下,东帝汶举行全民公决,78.5%的人投票支持东帝汶脱离印度尼西亚长达23年的军事统治,实现独立。此举引发印度尼西亚和亲印度尼西亚的民兵组织的不满,引发激烈的流血冲突,造成1400人被杀,20人背井离乡,住宅、灌溉系统、供水系统、学校、电网等基础设施几乎100%被摧毁。
2004年5月,“东帝汶严重罪行特别法庭”向印度尼西亚前武装部队总司令维兰托发出逮捕令,指控他犯有“战争罪。“东帝汶严重罪行特别法庭”由联合国驻东帝汶过渡管理机构成立于2000年,专门审判1999年东帝汶内乱期间的种族灭绝、战争罪、反人道罪、谋杀、强奸、酷刑等严重犯罪。法庭明确规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会议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免除其刑事责任。
5,利比里亚前总统:查尔斯·泰勒
1991年3月,利比里亚总统查尔斯·泰勒支持的塞拉利昂革命统一战线发动反政府叛乱,杀害了10余万平民。2003年6月,查尔斯·泰勒被塞拉利昂特别法庭以侵犯人权的罪名起诉,他受到的指控包括煽动谋杀、强奸、招募童子军、性奴役、恐吓平民等。2006年3月,查尔斯·泰勒在尼日利亚被捕。2012年4月26日,查尔斯·泰勒被“塞拉利昂特别法庭”宣判有罪。
塞拉利昂特别法庭由联合国与塞拉利昂政府共同建立,设立于2002年,专门负责审判严重违反人道主义和塞拉利昂负有最大责任的人。根据法庭设立规约,特别法庭与塞拉利昂国外法庭具有并行管辖权,但特别法庭拥有优先权,在审理的任何阶段,国内法院应该服从特别法庭之管辖。
二、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刑事法院”(ICC)根据联合国《罗马规约》正式成立于2002年,专门负责起诉和审判种族灭绝罪、反人类罪、战争罪、侵略罪等四类犯罪。种族灭绝罪是指“蓄意全部或局部消灭某一民族、族裔、种族或宗教团体而实施的一系列被禁行为,诸如杀害或致使遭受严重伤害”。反人类罪包括“灭绝平民、奴役、酷刑、强奸、强迫怀孕,基于政治、种族、民族、族裔、文化、宗教或性别理由进行迫害和强迫失踪等犯罪”。战争罪包括“严重破坏日内瓦四公约的行为以及严重违反可适用于国际武装冲突和规约所列的‘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法规和惯例的其它行为,如果这些行为是作为一项计划或政策的一部分实施,或大规模实施”。目前对侵略罪的定义尚存在争议,现在国际刑事法院实际管辖的只是前三种罪名。
“国际法院”区别于“国际刑事法院”。前者是联合国的一个机构,负责处理国家之间的案件,国际刑事法院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专门负责追究犯罪者个人的刑事责任。国际刑事法院给人类带来了普遍正义的希望。任何个人不能再以其身份、地位对自己犯下的罪行享有豁免权,不能以上级命令、国家行为等理由开脱自己的罪责。“违反国际法的罪行,是由人、而不是由抽象的实体实施的,只有惩罚实施这种罪行的个人”,正义才能得到伸张。
国际刑事法院与国内法院并不冲突。国际刑事法院无意取代国内法院的权力,它只是在国内法院不能够或不愿意真正行使管辖权时才行使管辖权。众所周知,有时国内法院会因崩溃而无法运作,有的政府会宽容甚至参与某种暴行,而官员们不愿起诉权势显赫的人。国际刑事法院自2002年运作以来,已经向多名犯罪嫌疑人发出逮捕令,甚至进入审判程序。
1,“圣灵抵抗军”头目:约瑟夫·科尼
“圣灵抵抗军”是一支活跃在乌干达北部和苏丹部分地区的游击队,约瑟夫·科尼是其主要领导人之一。自该组织1987年创建以来,他们先后绑架了6.6万名儿童,其中很多儿童被打死或当作奴隶贩卖到邻国,还有一些儿童被训练成杀人不眨眼、敢于肢解同类的娃娃兵。他们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教室、水井旁抢走孩子,有些儿童甚至被命令杀死自己的父母和亲戚。截止到2012年,“圣灵抵抗军”已经在乌干达北部造成数万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2004年,国际刑事法院对乌干达北部的局势展开调查。2005年,国际刑事法院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向科尼和他的5名助手发出逮捕令。
2,苏丹总统:巴希尔
2008年7月,苏丹总统巴希尔在国际刑事法院被起诉。2009年3月,国际刑事法院对巴希尔总统发出逮捕令,指控他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犯有“反人类罪”和“战争罪”。这是国际刑事法院成立以后第一次起诉一个国家的现任总统。
3,苏丹国防部长:阿卜杜勒·拉希姆·穆罕默德·侯赛因
2012年3月,国际刑事法院对侯赛因发出逮捕令,指控他在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担任苏丹内政部长和苏丹政府派驻达尔富尔特别代表期间在达尔富尔地区犯下“反人类罪”和“战争罪”,包括迫害、强奸,谋杀和袭击平民等罪名。
4,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
2011年6月,国际刑事法院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发出逮捕令,指控他控制的利比亚安全部队对平民进行了“大范围的”和“系统性的”袭击,涉嫌“反人类罪”。这是国际刑事法院第二次对一个国家的现任元首发出逮捕令。
5,刚果前武装领导人:托马斯·卢班加
2006年2月,国际法院发出对托马斯·卢班加的逮捕令,指控他在刚果内战期间犯下10余项战争罪,包括“征募不满15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利用不满15周岁的未成年人积极参加敌对行动”。卢班加被移交国际刑事法院。2007年,卢班加案进入正式的审判程序,成为国际刑事法院第一宗进入“审判”程序的案件。2012年3月14日,国际刑事法院宣判托马斯·卢班加犯有战争罪。这是国际刑事法院成立以来的首例判决。
6,科特迪瓦前总统:洛朗·巴博
2010年11月,巴博竞选总统连任失败后,拒绝下台,导致该国陷入长达四个多月的动荡和冲突。2011年4月,效忠巴博的军队被效忠当选总统瓦塔拉的军队击败,巴博本人也遭到逮捕。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调查显示,这场内乱共导致至少3000人丧生,72人失踪,520人遭到任意逮捕和拘禁、100多例强奸案。
2011年11月,巴博被移交国际刑事法院,受到4项反人类罪指控,即谋杀、强奸及其它形式的性暴力、迫害和其它非人道行为。2011年12月,巴博首次出庭接受国际刑事法院预审,成为国际刑事法院自2002年成立以来首位被审判的前国家元首。国际刑事法庭将于2012年6月正式审判巴博。

㈧ 特朗普威国际刑事法庭,不让国际刑事法院对美国在阿富汗战争所犯的人道罪行进行调查,如果美国能制裁国际

特朗普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大损美国的国家信誉和国家形象,这一项也不例回外。
现在美国确实强,答在这个强力之下,它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所欲为,但这些也都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它的信誉和公信力。
一个国家如果惹毛了全世界,那它就只有死路一条,这一点解体的苏联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可以现身说法,这两个国家真的不是因为弱小才完蛋的。
联合国和国际法庭,在面对几个最强的国家的时候,它起到的作用就是这个。

㈨ 为什么中国没有加入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刑事法院是国际刑法直接执行模式建立的标志,通过建立这种常设性机构来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严重危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进行打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1997年6月12日在美国律师协会大会上的发言中指出:“国际刑事法院是我们的最高希望之和平与正义的统一体的象征,它是日益展现的国际人权保护系统的重要部分”。“国际刑事法院的前景取决于共同司法的保证,这是个淳朴和崇高愿望的幻想,我们已经接近这个梦想的实现,让我们付出我们的努力看到它的实现……”
中国从之处积极参与筹建到最后投反对票拒绝加入,其原因按照中国代表团在投票后作出的解释可归结为五点:(1)中国不能接受《罗马规约》所规定的国际刑事法院的普遍管辖权。(2)中国对于将国内武装冲突中的战争罪纳入法院的普遍管辖有严重保留。(3)中国代表团对规约中有关安理会的作用的规定持保留意见。(4)中国代表团对检察官自行调查权持严重保留态度。(5)中国代表团对“危害人类罪”的定义持保留立场。综合来说,中国未加入国际刑事法院的原因集中在普遍管辖权、检察官自行调查权、罪名争议三个方面。
1.普遍管辖权。根据《罗马规约》第12条第2款的规定,国际刑事法院对缔约国和接受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的非缔约国的下列情况可以行使管辖权:“(1)有关行为在其境内发生的国家;如果犯罪发生在船舶或飞行器上,该船舶或飞行器的注册国;(2)犯罪被告人的国籍国”。这种管辖权的规定,使得国际刑事法院对与案件相关的非缔约国也可以行使管辖权。比如,当非缔约国的公民在缔约国境内实施国际犯罪或者缔约国公民在非缔约国实施国际犯罪的情形,国际刑事法院也具有管辖权。中国代表团认为这种普遍管辖权的规定违反了《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第34条确认的“条约相对效力”的规则,对非缔约国来说非常不公平,将会对非缔约国司法主权的独立性造成冲击。
2.检察官自行调查权。《罗马规约》第13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本法院可以依照本规约的规定,就第五条所述的犯罪行使管辖权:(1)缔约国依照第十四条的规定,向检察官提交一项或多项犯罪已经发生的情势;(2)安全理事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行事,向检察官提交一项或多项犯罪已经发生的情势;(3)检察官依照第十五条开始调查一项犯罪。”,第十五条则详细规定了检察官自行调查的内容。中国认为这赋予了检察官过多权力,有可能使得国际法院成为大国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工具,对此持“严重保留”态度。
3.罪名争议。中国不加入国际刑事法院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对《罗马规约》规定的具体罪名有不同意见,这一点上在战争罪、侵略罪、反人类罪上都有体现。笔者认为在此方面,中国有异议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因素。如前者,将非国家间的武装冲突纳入战争罪的范围这一问题由来已久,许多国家不赞同这种适用范围扩大的做法,而对中国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台湾问题。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旦中国大陆决心武力实现国家统一,国际刑事法院极有可能被反华势力利用,审查中国台湾海峡战争,以种种借口予以干涉。再如危害人类罪的定义问题,《罗马规约》关于此罪的客观行为的描述有很多涉及人权的因素,而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分歧众所周知,故而中国代表团认为,国际社会要建立的不是人权法院,而是惩治国际上情节严重、恶劣的犯罪行为的刑事法院。而《罗马规约》中加入的有关人权的内容,与国际刑事法院的职责不相符合。

㈩ 针对当前国际形势发表看法

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动荡、格局调整、体系变革的新阶段。
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社会加强应对。美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挫伤了各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信心。危机由虚拟经济加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发达经济体普遍陷入衰退,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环比下降0.5%,为7年来的最大降幅。欧洲和日本成为金融危机连锁影响的重灾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受到殃及,亚洲、拉美、非洲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油价粮价大幅波动,原油价格跌破每桶40美元。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和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明显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危机也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社会问题突出,失业率普遍上升。美、欧、日、中、俄等多国政府纷纷出台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并在华盛顿举行首次20国集团金融峰会,国际社会表达出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强烈意愿,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日益升高。但危机尚未见底,其对国际体系及格局演变的影响值得高度重视。
二、地缘战略竞争激烈,大国合作大势所趋。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围绕南奥塞梯问题爆发武装冲突,表明国际关系中的传统地缘政治和军事安全因素依然突出。俄与美欧关系一度趋于紧张,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出现一些困难。此外,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乃至软实力方面的较量依然存在,围绕深海、极地和太空的争夺正在逐步展开,战略利益竞争日益突出。但金融危机的爆发客观上缓和了大国关系。面对严峻的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各大国普遍认识到加强合作、共渡时艰是唯一的共同选择。美、欧等传统发达国家加强彼此协调,并加大对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借重。大国关系的合作面回升。奥巴马顺应时势,以“变革”为口号当选美首位黑人总统,将着手调整美内外政策,可望重视大国合作和多边主义。美俄相互释放改善关系的信号,双方领导人在俄格冲突后首次聚首金融峰会。欧俄重启新伙伴关系计划,并将探讨建立新的欧洲安全机制。大国间既合作又竞争的总体框架得以维持。
三、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新兴大国崭露头角。世界各主要力量实力此消彼长,推动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深入调整演变。美对外战略受到伊拉克、阿富汗局势影响,不断加大对盟国和多边机制的借重。欧洲一体化推进遇到困难,日本政府更迭,内顾倾向加大。新兴发展中大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推手。俄罗斯战略进取态势明显,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妥善应对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备受瞩目。“金砖4国”、“展望5国”和“新钻11国”发展潜力巨大,彼此加强协调,在全球事务和国际体系调整变革中的影响迅速上升。新兴大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突显,在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上首次以平等姿态与传统发达国家共同讨论国际经济金融的核心问题。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为国际关系注入新的活力,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四、亚太合作蓄势推进,新问题新挑战不时涌现。亚太地区国家加强经济金融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紧迫感增强,合作步伐加快。APEC、上海合作组织等在加强宏观经济对话、开展能源、交通等务实合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以“10+3”合作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续有推进,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首次在10+3框架外举行,并实现机制化,开启了三国合作的新阶段。以《东盟宪章》的签署为标志,东盟一体化进程迈出实质性步伐。各主要力量继续深入参与地区事务,扩大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亚太地区形势复杂多变,动荡和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部分地区恐怖活动威胁上升,安全形势恶化。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导致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趋紧。东南亚、南亚等一些国家政局出现不稳,面临的经济风险和挑战增加,地区国家间围绕领土主权等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
五、热点问题一波三折,全球性问题牵动各方。中东局势再度恶化,哈马斯宣布同以色列停火结束,以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以巴冲突升级。朝核问题曲折发展。朝宣布重启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美宣布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并最终将朝从“支恐”国家名单中除名。但双方在验证等问题上分歧未解,成为进一步推进六方会谈进程的障碍。伊朗核问题僵持不下。欧等向伊递交复谈方案,欧伊间进行了一些接触,但双方未就复谈达成妥协。津巴布韦各派在权利分配问题上矛盾突出,美、欧等继续加大对津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起诉苏丹总统,使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更趋复杂化。刚果(金)、几内亚等国政局动荡不安。索马里海盗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各方纷纷采取联合打击行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发展援助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国际局势的重要因素。粮食危机引发多国骚乱,发展问题更显紧迫。落实“巴厘路线图”新一轮气候变化谈判启动。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化挑战,国际社会有效治理机制明显不足。

热点内容
摆脱道德绑架 发布:2025-08-18 18:49:18 浏览:947
司法确认收费 发布:2025-08-18 18:36:38 浏览:385
劳动法开除员工标准 发布:2025-08-18 18:26:57 浏览:887
法律顾问助理实习报告 发布:2025-08-18 18:26:52 浏览:378
中国公民劳动法 发布:2025-08-18 18:22:35 浏览:977
两什么一条例 发布:2025-08-18 18:14:51 浏览:6
民诉法条例 发布:2025-08-18 17:55:00 浏览:899
动物之森条例 发布:2025-08-18 17:45:46 浏览:466
劳动法周末出差算加班吗 发布:2025-08-18 17:39:19 浏览:283
大一经济法怎么答 发布:2025-08-18 17:38:37 浏览: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