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派法官
『壹』 英国的大法官是世袭还是选举产生
英国的大法官制度在2006年7月4日已经废除。它与许多国家现行的大法官意义不同版,他既是内阁部长,权也是英国议会上院(贵族院)议长,并负责管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庭。在这之前英国不仅是大法官,只要是上议院的贵族都是世袭的,这个制度也同时在7.4被废除。简单的说,英国的大法官都是世袭的。好了就回答到这里了,我相信这个答案你网上是绝对找不到的,把分数送给我这个有心人吧!
『贰』 英国大法官的作用和功能
英国大法官(英文:),通称大法官(英文:LordChancellor),是英国政府内一个高级和重要的官位。大版法官在一众重大国权务官员(GreatOfficersofState)中排行第二,有关任命都由首相提出意见,再由君主委任。在1707年英国成为联合王国以前,此职位曾分别为“英格兰大法官”(ChancellorofEngland)及“苏格兰大法官”(LordChancellorofScotland)执掌。
首相进行这一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使英国的司法体制适应现代化要求。撤销之前,大法官这一职位具有三种职责:他既是司法界的领袖,又是内阁部长,还是上议院议长。首相就是想改变这种情况,使行政工作与司法彻底分开。 按照大法官制度的规定,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各级法官都由大法官来任命,但是大法官同时又是政府的成员,这是不合适的。在现代民主社会,法官的任命应该独立于政府之外,此次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使法官的任命摆脱了政府的控制。
『叁』 大法官在英国的地位是什么
英国大法官(Lord Chancellor)一职自公元605年起就已设立,其历史比首相(Premier)职位更悠久,具有十分特殊和显要的地位。大法官作为大法官部(Department of Lord Chancellor)的长官,同时还兼任上议院(The House of Lords)的议长、内阁法律大臣(Lord Chancellor in Cabinet),负责任命上诉法院(The Supreme Court of Appeals)和高等法院(The High Court of Justice)的首席法官和全国的高级法官,管理全国的法院系统,参加上议院的辩论和投票,负责在女王(Queens)和议会(Parliament)之间传递情况和文件。在议会开会的第一天,如果女王缺席,由他代为宣读女王的演说词(as the Speaker of the House of Lords)。
2003年6月12日,英国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对内阁进行了重大改组:撤销大法官、苏格兰事务大臣和威尔士事务大臣三个内阁大臣的建制,调整包括卫生大臣、议会下院领袖在内的部分重要内阁成员职位。在撤消大法官部后,布莱尔宣布设立一个宪法事务部(Department of Constitutional Affairs),由他的大学同窗福尔克纳勋爵(Charles Falconer)任该部大臣,总揽原大法官所负责的大部分事务。62岁的大法官欧文勋爵(Derry Irvine)宣布退休,成为英国最后一任大法官。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31568
转自北大法律信息网
『肆』 英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人选标准
除了上面12席常任法官席位,最高法院院长亦可要求其他资深法官署任最高法院法官,但内人选必须从下列容两大类别中选取:
第一类是「资深地方法官」:即英格兰及韦尔斯上诉法院法官、北爱尔兰上诉法院法官、以及苏格兰高等民事法院内院的第一庭或第二庭法官。
第二类是「补充名单」:即已经退休,但年龄未过75岁的资深法官,这类法官获委任前,需先获得最高法院院长之书面许可。
『伍』 英美法系中法官在庭审中扮演的角色
英美法系尊崇的是判例法,“法官造法”。在英美,如果发生了案件,是参考从前版的判例权来判的,除此之外法官也可以考虑用成文法来判。法官做出的判决具有与国家法律一样的强制适用效力,可以同国家法律一样作为审理案件的标准和依据。
不同于大陆法系法官主动参与案件追查的”纠问者“角色,在英美法系法官扮演的是一个消极中立的角色,不参与辩论。(有点像主持人,下面管下面辩,陪审团管陪审团议,法官主持次序,最后宣读下判决书)。但是从法律渊源、司法体制与法官或法院的司法权威来看,英美法系都是超过大陆法系的。
在英美法系中,英美有点不同。如果法官认为陪审团的合议结果无法让自己接受,不符合法律,那么在英国通常法官会自行判决,而在美国则通常是尊重陪审团的意见。(虽然在很多州法官有不理睬陪审团结果的权利。)
『陆』 如果英国不再向香港派遣法官,那对香港有什么影响
英籍法官是对香港习惯法地位的确认象征,没有他们国际资本会有怀疑,资金安全不那么有利(模糊的空间更少),融资就没那么便利。就是跳板功能削弱。里德发表了所谓的“英国法官在香港终审法院中的作用”声明。他称英国法官为香港终审法院的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参与民事、商业,及所谓的“抗议和言论自由”案件。
欠的,早晚会让他们还得。从一八四零算起,瓜分走了多少,必须加倍偿还。他不派人来是好事,我们正好要赶他走呢?香港是中国的,要他做什么呢、留下的火跟总有一天会燃烧起来的,就这机会一个不留。大家理智看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另外,他说不派没有用,有很多私人自由大法官。来去自由当然也要看钱数的。这个不影响。看看《寒战》就知道大法官的威力啦。一个日薄西山的“日不落帝国”,还活在过去的幻想中了。
『柒』 英国上诉法院有几位法官
英国上诉法院建立于1966年,由原来的刑事上诉法院和专理民事上诉的上诉法院合并而成。分两个上诉庭,即民事上诉庭和刑事上诉庭。民事上诉庭受理不服郡法院判决的上诉案件;刑事上诉庭审理不服刑事法院判决的上诉案件。上诉法院由上诉法官、高等法院法官以及全国4名最高级的司法官员开庭审理。 对上诉法院的判决不服,还可再上诉至上议院。
『捌』 英国国籍的杜大卫为什么有资格在香港当法官
因为他已经在香港取得了律师资格,经过香港有关法律委员会的推荐,得到香港特首的允许,在香港担任法官。
其实香港有很多外籍法官,在基本法起草的时候早就讨论过,这里转载香港学者的在电台节目里被问及有关问题的说法
其实早在《基本法》草拟时法官的国籍问题已曾作深入讨论,一来香港保留普通法制度,须要深谙普通法的人才,二来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一直是百川汇聚,唯才任命,三来香港的司法界原来也有不少外籍法官,故当时《基本法》规定,除终审法院和高等法院的首席法官外,其他法官皆没有国籍的限制,法官的任命由一独立委员会推荐,法院仍可继续参考其他普通法地区的司法判例。终审法院设有外籍非常任法官,这些法官皆是普通法地区最顶尖的法官,包括有英国,澳洲和和新西兰等地最高法院的法官,他们精通普通法,享誉海内外。在过去十五年,他们丰富了香港终审法院的判词,对提高香港终审法院的声望与素质均有极大贡献,这制度行之有效,能够邀请这批优秀的法官出任香港终审法院的法官其实乃香港之福!
提出国籍限制的理由主要基於天真的民粹主义:美国联邦法院法官也有国籍限制,为何香港终审法院没有?但美国没有一国两制,它有大量熟悉普通法的法律人才,香港则首两任的终审法院首席法官皆要放弃英国国籍才能出任,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多少人有资历又愿意出任终审法院的法官?
诚然,法官多瞭解中国事务未尝不是好事,但毕竟终审法院主要处理的是来自普通法地区的案件,我们需要独立能干的法官,法官的责任是依法判案,而非依据国情投当权者所好而判案。在一国两制中,香港的司法制度可说是两制的最重大区别,一旦拆毁司法制度,两制也荡然无存,梁爱诗提到2047年香港法制也可改变,法律与法制截然不同,法律条文可以随社会转变而作出修改,但法律制度是建基於法治、人权、公义这些价值之上,若整个法律制度也改变,那还何来一国两制?
不管是民事诉讼,刑事检控或是司法覆核,我们深庆这些争端乃由公正无私不偏不倚的法官作出独立裁决,不管我们是否同意最後判决,但我们还是信任和尊重我们的法官,因为我们相信他们是独立无私,以法律为依归地作出客观判决。这是我们的制度,也是我们的人权自由和繁荣安定的基石。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院长陈文敏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