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王维宇
㈠ 真正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是谁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由部分原东北军、中共抗日游击队、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七十六万日军,消灭日本关东军十八万。
1、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于1936年7月改编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2、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前身是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于1936年3月改编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3、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前身是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于1936年8月改编成立。赵尚志任军长,张寿篯(李兆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师。
4、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前身是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于1936年3月改编成立。李延禄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3个游击团。
5、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前身是原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于1936年2月改编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
(1)法官王维宇扩展阅读
1、东北抗日联军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他们在非常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中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2、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3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㈡ 东北抗日联军的杰出代表有哪些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我们首先要知道,东北抗日联军是什么部队。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陆军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是抗日爱国的高级将领,他对推动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有杰出贡献。1928年6月4日,自皇姑屯事件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继任为东北保安总司令。但他不是东北抗日联军成员。
过去,我们从电影、电视、小说等有关故事中,零星的了解一些东北抗日联军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比较熟悉的如: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他们的确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杰出代表。东北抗日联军的队伍也很大,杰出代表就远不止几个人。
下面,列出东北抗日联军部队及其艰苦抗日斗争的情况,作为对所提问题的回答。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1936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7月末,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编成。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由原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改编成立,李延禄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3个游击团。
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由原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
1936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改编成立,陈荣久任军长,崔石泉任参谋长。下辖3个师。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由原东北民众救国军改编成立,谢文东(后叛变)任军长,滕松柏(后叛变)任副军长,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个师。
1936年冬,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改编成立,汪雅臣任军长,张忠喜任副军长,王维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团。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成立,由东北抗日联军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路军编成。周保中任总指挥,赵尚志任副总指挥(1940年2月任),崔石泉任参谋长。
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成立,赵尚志任军长,张寿篯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师。(赵一曼是第三军二团政委)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改编成立,夏云杰任军长,张寿篯任政治部主任(代)。下辖4个师。
1937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由原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队改编成立,李华堂(后叛变)任军长。下辖3个师。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由原东北山林义勇军改编成立,祁致中任军长,金正国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个师。
1939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路军编成。张寿篯任总指挥,冯仲云(1940年4月任)任政治委员,许亨植任总参谋长。
1942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军组成。周保中任旅长,张寿篯任政治副旅长,崔石泉任副参谋长。下辖4个教导营。
1936年2月至1937年12月是东北抗日联军组成,东北游击战争的新高潮期。
1938年1月至1939年1月是东北抗日联军配合全国抗战,坚持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时期。
1939年1月至1940年是东北抗日联军陷入敌人重重包围的极端苦斗时期。
1941年至1945年是东北抗日联军开展小型游击战和转入苏联整训时期。
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之后,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动摇了侵略者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调集大批部队一次又一次进行疯狂地“讨伐”,实施“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加之抗日联军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地方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山上密营损失殆尽,粮食、药品、盐等给养完全断绝,许多优秀的指战员壮烈牺牲,部队损失惨重。从1939年到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转入极端艰苦的斗争阶段。但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意志没有被打垮,抗联部队缩编,开展小型游击战争,保存了一部分精华和骨干力量,进入苏联境内整训。在苏联整训期间不断派小部队深入中国抗联游击区进行游击战,直到1945年8月,他们配合苏军重新进入东北,在解放东北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苏联有意将抗联并入苏军时,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抗联党的领导,始终不弃中国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牢牢地掌握着这支部队。当跟随苏军打回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之后,迅速与关内的党中央联系,使抗联部队回到了党中央的怀抱。东北抗日联军中有不少朝鲜人。战后,在苏联帮助下,他们组建了朝鲜劳动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崔庸健)多为东北抗日联军中层军官。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伟大的人民战争,全国人民在艰苦的斗争中付出了崇高的代价,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中国人民会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㈢ 王维宇什么
我喜欢的人也叫王维宇!
㈣ 东北抗日联军的负责人到底是谁是赵尚志还是杨靖宇
赵尚志和杨靖宇都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负责人之一。
赵尚志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
(4)法官王维宇扩展阅读: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由部分原东北军、中共抗日游击队、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
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七十六万日军,消灭日本关东军十八万,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成立,赵尚志任军长,张寿篯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师。
1936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㈤ 王维宇什么号什么
维 字 这里解释为维护不大好 我认为该是 纲维 中 维的意思
宇 字 可以解释为 宇宙 环宇
维宇 可以解释为 环宇秩序 世界秩序
㈥ 东北抗联的将领有哪些.
1、史忠恒
史忠恒(1906—1936),吉林永吉人,1926年入东北军服役。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任吉林抗日救国军连长。吉林抗日救国军溃散后,在吉林东部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任团长、旅长。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率部编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二师师长,同年10月在黑龙江宁安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2、夏云杰
夏云杰(1903—1936),山东沂水人。1926年3月,夏云杰因家乡军阀混战,连年灾荒,背井离乡逃荒到关东,辗转来到黑龙江省汤原县。1931年9月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冯仲云来汤原巡视工作,经冯仲云介绍,夏云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1 0 月10日,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军汤原反日游击队建立。夏云杰在建立这支抗日武装过程中,四处奔波,筹集枪支、弹药、给养。1933年8月2日,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夏云阶当选为县委委员,负责军事工作。
夏云杰 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创始人,曾先后担任汤原反日游击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是汤原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夏云杰,活动于松花江两岸,被日寇视为“北部国防线上的心腹之患”。
3、王德泰
王德泰(1907—1936),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杨靖宇同志的亲密战友,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的创始人。他为东南满抗日武装力量的联合,坚持和发展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祖国的光复和人民的解放,他出生入死、英勇奋战,把满腔热血洒在了长白山的土地上。
4、陈荣久
陈荣久(1904—1937),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东京城镇三家子村人。1931年参加抗日救国军,任新编五连连长。1933年2月参加抗日救国游击军第四军,任军副官。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去苏联东方大学学习。
1936年秋回国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1937年3月,率150余名战士在饶河大顶子山后天津班屏岭山下阻击300余人的日伪军讨伐队,为掩护部队转移,不幸中弹牺牲。
5、王光宇
王光宇(1911-1938),原名王兴。满族,吉林德惠人。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副军长。1938年5月,率第四军主力西征,转成于苇河县境内,同年秋进入珠河一面坡地活动。同年12月,部队陷入日伪军包围受到严重挫折,不久他在五常县九十五顶山同伪军激战时英勇牺牲。
㈦ 抗联出身的开国将军有哪些少将以上的
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授少将军衔的有:
1、彭施鲁少将,1935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李荆璞少将,1935年2月,李荆璞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军长是周保中)第一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王效明少将,抗日战争时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4、王明贵少将,1936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王明贵在第6军3师任连长、第8团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5、朱光少将,1932年年参加东北抗日救国军,曾任东北抗日联军副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㈧ 东北抗日联军的最高领导是谁
东北抗日联军
创建人——李兆麟 最高领导应该是党中央.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活动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人民抗日武装。1935年驻华日军发动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停止内战,成立国防政府,组织抗日联军,一致抗日。当时,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反日武装统一战线的策略精神,在东北各地已相继建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六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东北反日联军第五军等六个军。1936年2月2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中共党员杨靖宇等人联名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将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反日联合军、东北抗日同盟军以及各反日游击队,一律改称东北抗日联军,实行统一建
制。从这时起至次年11月,先后改编组成以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夏云杰、陈荣久、谢文东(后投敌)、李华堂(后投敌)、汪雅臣、祁致中为军长的东北抗日联军十一个军,并先后分编为三路军;以第一、二军为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任叫司令,以第四、五、七、八、十军及救世军、义勇军各一部为第二路军,由周保中任总指挥;以第三、六、九、十一军为第三路军,由张寿篯(李兆麟)任总指挥。至1937年,抗联队伍发展到三万余人,先后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三大游击区,对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为巩固其侵华战争的后方基地,调集八个师团和数万伪军、警察部队,采用“部落集团”与“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对抗日联军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抗联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顽强战斗,战绩卓著,但自身损失也甚为惨重。因此,1940年11月至1941年12月,在苏联远东军的援助下,第一,第二路军和第三路军大部相继转移至苏联境内,在双城子(即沃罗什诺夫,今乌苏里斯克)附近和亚斯克农庄附近建立南、北野营(也称B、A野营),进行整训;第三路军两支小部队,在中共北满书记金策和第三路军参谋长许亨植领导下,继续在黑嫩平原开展游击战争。1942年8月1日,进入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组成以周保中为旅长、张寿篯(李兆麟)为政治委员(后改任政治副旅长)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也称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八十八旅),一面集中整训,一面陆续派出小部队,返回祖国东北进行游击活动。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抗日联军配合苏军大举反攻,迅速占领了长春、哈尔滨、沈阳、吉林、佳木斯等七十余座大中城市和县镇,并在苏军配合下,摧毁敌伪势力,积极维护社会秩序。194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东北抗日联军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全并为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东北抗日联军为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6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7月末,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编成。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由原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改编成立,李延禄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3个游击团。
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由原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
1936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改编成立,陈荣久任军长,崔石泉任参谋长。下辖3个师。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由原东北民众救国军改编成立,谢文东(后叛变)任军长,滕松柏(后叛变)任副军长,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个师。
1936年冬,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改编成立,汪雅臣任军长,张忠喜任副军长,王维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团。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成立,由东北抗日联军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路军编成。周保中任总指挥,赵尚志任副总指挥(1940年2月任),崔石泉任参谋长。
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成立,赵尚志任军长,张寿篯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师。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改编成立,夏云杰任军长,张寿篯任政治部主任(代)。下辖4个师。
1937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由原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队改编成立,李华堂(后叛变)任军长。下辖3个师。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由原东北山林义勇军改编成立,祁致中任军长,金正国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个师。
1939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路军编成。张寿篯任总指挥,冯仲云(1940年4月任)任政治委员,许亨植任总参谋长。
1942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军组成。周保中任旅长,张寿篯任政治副旅长,崔石泉任副参谋长。下辖4个教导营。
1936年2月至1937年12月是东北抗日联军组成,东北游击战争的新高潮期。
1938年1月至1939年1月是东北抗日联军配合全国抗战,坚持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时期。
1939年1月至1940年是东北抗日联军陷入敌人重重包围的极端苦斗时期。
1941年至1945年是东北抗日联军开展小型游击战和转入苏联整训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