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起诉控式
『壹』 控告式诉讼与纠问式诉讼的概念以及区别是什么
纠问式诉讼其对称为“控诉式诉讼”,又称“审问式诉讼”。发端于罗马帝国时期,盛行于中世纪后期欧洲大陆国家的君主专制时期和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社会。亦曾是欧洲宗教裁判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1)审判官集侦查、控诉、审判职能于一身。不论是否有被害人或其他控告,根据职权主动追究犯罪。(2)司法机关负责调查事实,侦查和审判秘密进行。(3)被害人只是告发人。被告人只是诉讼客体,没有任何诉讼权利,只是被审问,受追诉的对象,(4)被告人口供为最佳证据。刑讯逼供合法化、制度化。最典型的纠问式程序见于德国1532年的《加洛林纳法典》。
控诉式诉讼又称“弹劾式诉讼”。主要实行于奴隶制民主共和国和封建制初期一些国家的一种诉讼形式。其基本特征是:(1)控诉与审判职能分立,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2)案件一般均由被害人或法定代理人提起诉讼,由法院直接受理。公众起诉作为私人起诉的一种补充形式。(3)诉讼当事人双方地位平等,对各自的诉讼主张负举证责任。法官只能根据控告的内容和范围进行审理,不主动追究犯罪。在听取原、被告双方提出的诉讼主张和证据后作出判决。(4)审判实行公开原则、言词辩论原则和陪审原则。
纠问式诉讼和控诉式诉讼二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1)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不同。纠问式诉讼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而控诉式诉讼则是奴隶制民主共和和封建制初期的产物。(2)审判官的职能不同。纠问式诉讼实行的是集侦、控、审三权于法官一身;而控诉式诉讼则实行控、审分立的原则。(3)被告人的法律地位不同。在纠问式诉讼中,被告人只是诉讼的客体,只能被迫究,被处罚,没有任何诉讼地位;而在控诉式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各自都有控辩的权利。(4)审讯的形式不同。纠问式诉讼是采取秘密的,刑讯逼供合法化;而控诉式诉讼则是实行审判公开、“不告不理’的诉讼原则。
『贰』 法院控诉流程
法律诉讼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以民事诉讼为例,民事诉讼流程:
1、 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 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 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5、 宣判
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
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叁』 弹劾式和纠问式诉讼形式的特点各有哪些
弹劾式诉讼又称“控诉式诉讼”。
其基本特征是:
(1)控诉与审判职能分立,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
(2)案件一般均由被害人或法定代理人提起诉讼,由法院直接受理。公众起诉作为私人起诉的一种补充形式。
(3)诉讼当事人双方地位平等,对各自的诉讼主张负举证责任。法官只能根据控告的内容和范围进行审理,不主动追究犯罪。在听取原、被告双方提出的诉讼主张和证据后作出判决。
(4)审判实行公开原则、言词辩论原则和陪审原则。
纠问式诉讼可称为“控诉式诉讼”,又称“审问式诉讼”。
其主要特点是:
(1)审判官集侦查、控诉、审判职能于一身。不论是否有被害人或其他控告,根据职权主动追究犯罪。
(2)司法机关负责调查事实,侦查和审判秘密进行。
(3)被害人只是告发人。被告人只是诉讼客体,没有任何诉讼权利,只是被审问,受追诉的对象,
(4)被告人口供为最佳证据。刑讯逼供合法化、制度化。
最典型的纠问式程序见于德国1532年的《加洛林纳法典》。
『肆』 请列出弹劾式诉讼模式和纠问式诉讼模式的异同
刑事诉讼模式经历了奴隶制时期的弹劾式,封建制时期的纠问式,资本主义时期的当事人式和职权式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型诉讼模式。
一、弹劾式诉讼,又称控告式诉讼,主要在奴隶制和封建制早期的国家中实行。该诉讼模式实行控审分离、私人追诉,推行神示证据制度。
(1)控诉与审判职能分立,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
(2)案件一般均由被害人或法定代理人提起诉讼,由法院直接受理。公众起诉作为私人起诉的一种补充形式。
(3)诉讼当事人双方地位平等,对各自的诉讼主张负举证责任。法官只能根据控告的内容和范围进行审理,不主动追究犯罪。在听取原、被告双方提出的诉讼主张和证据后作出判决。
(4)审判实行公开原则、言词辩论原则和陪审原则。
二、“纠问式诉讼,又称“审问式诉讼”。是国家极权统治日益强化的产物,在纠问式诉讼模式中,控审不分、国家主动追诉,审判秘密进行,刑讯逼供合法化,被告基本上没有任何诉讼权利可言。
(1)审判官集侦查、控诉、审判职能于一身。不论是否有被害人或其他控告,根据职权主动追究犯罪。
(2)司法机关负责调查事实,侦查和审判秘密进行。
(3)被害人只是告发人。被告人只是诉讼客体,没有任何诉讼权利,只是被审问,受追诉的对象,
(4)被告人口供为最佳证据。刑讯逼供合法化、制度化。
『伍』 法院起诉流程
法院起诉程序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提交相应的材料;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当事人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
(5)法院起诉控式扩展阅读:
刑事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对被告人定罪判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追究被告人的经济赔偿责任。起诉必须是有起诉权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
在中国,刑事案件的起诉,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只有对告诉才处理和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才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起自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可以是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可以是人民检察院和受侵害的法人单位。
『陆』 法院起诉的格式
民事起诉书
原告: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职务版、电话、家庭权住址、邮政编码。 被告: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职务、电话、家庭住址、邮政编码
案由:(追索欠款)
起诉的事实与理由: 诉讼请求:
判令被告一返还XXX元现金及利息,被告二承担连带责任。
2. 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3.。。。。 此 致
×××人民法院 原告(本人签字)
『柒』 法院起诉申请格式是怎样的
具体格式如下图,来根据自源身诉讼内容进行阐述即可。
『捌』 请问控告式诉讼与纠问式诉讼的概念以及区别是什么
纠问式诉讼其对称为“控诉式诉讼”,又称“审问式诉讼”。发端于罗马帝国时期,盛行于中世纪后期欧洲大陆国家的君主专制时期和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社会。亦曾是欧洲宗教裁判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1)审判官集侦查、控诉、审判职能于一身。不论是否有被害人或其他控告,根据职权主动追究犯罪。(2)司法机关负责调查事实,侦查和审判秘密进行。(3)被害人只是告发人。被告人只是诉讼客体,没有任何诉讼权利,只是被审问,受追诉的对象,(4)被告人口供为最佳证据。刑讯逼供合法化、制度化。最典型的纠问式程序见于德国1532年的《加洛林纳法典》。
控诉式诉讼又称“弹劾式诉讼”。主要实行于奴隶制民主共和国和封建制初期一些国家的一种诉讼形式。其基本特征是:(1)控诉与审判职能分立,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2)案件一般均由被害人或法定代理人提起诉讼,由法院直接受理。公众起诉作为私人起诉的一种补充形式。(3)诉讼当事人双方地位平等,对各自的诉讼主张负举证责任。法官只能根据控告的内容和范围进行审理,不主动追究犯罪。在听取原、被告双方提出的诉讼主张和证据后作出判决。(4)审判实行公开原则、言词辩论原则和陪审原则。
纠问式诉讼和控诉式诉讼二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1)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不同。纠问式诉讼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而控诉式诉讼则是奴隶制民主共和和封建制初期的产物。(2)审判官的职能不同。纠问式诉讼实行的是集侦、控、审三权于法官一身;而控诉式诉讼则实行控、审分立的原则。(3)被告人的法律地位不同。在纠问式诉讼中,被告人只是诉讼的客体,只能被迫究,被处罚,没有任何诉讼地位;而在控诉式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各自都有控辩的权利。(4)审讯的形式不同。纠问式诉讼是采取秘密的,刑讯逼供合法化;而控诉式诉讼则是实行审判公开、“不告不理’的诉讼原则。参考资料:
『玖』 纠问式诉讼结构控诉与审判分离吗
姐姐你搞错了,封建时代才是纠问式诉讼,到了近代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是控辩式诉讼模式了。控辩式诉讼模式的特点就是控审分离,即有检察院的存在。检察院负责起诉和组织侦查,法院负责审判。而纠问式诉讼模式则是侦查与审判不分,就像古代时候的官府,又抓人又审判。
与英美法系的对抗制(即当事人主义)诉讼相对应的应该是大陆法系的调查制(即职权主义)
『拾』 法院布控是什么意思
法院通过公安信息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布控,根据被执行人活动情况、案件难易程内度等对案件进容行分类排查,将被执行人长期外出、活动地点难以确定等案件列入布控对象,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只要一出现,布控系统便能随时发现其行踪。
拓展资料;
布控
布控,是海关对出入境货物实施随机抽查的一种方式。布控,建立职务犯罪预防年度报告制度,及时研究职务犯罪发案态势和预防对策,每年形成综合报告提交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参考。全国检察机关已全面推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制度,将检察机关预防工作融入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总体工作格局中,促进社会矛盾防范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
实施布控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快速反应原则。接警单位接报重大警情后,对符合实施布控堵截条件的,立即请求或直接组织实施布控堵截。
(二)范围适度原则。根据案件的发生时间、紧急程度、犯罪嫌疑人(车辆)逃跑路线和可控性等条件,合理确定布控堵截范围。
(三)协作配合原则。各级公安机关及其警种、部门和民警在实施布控堵截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整体作战。邻近地区公安机关之间、公安机关与武警部队之间应当建立快速堵控协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