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诉讼
㈠ 人民法院的判决与裁定有什么不同
判决书是指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种应用写作文体版,包括民事判决书、权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裁定书是审判机关为处理诉讼程序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而依法制作的诉讼文书。
判决书和裁定书是法院出据最多的法律文书。
一、数量不同
一个案件只能有一个判决书,而可以有数个裁定书。判决书即最后案件结果的判决书,但也有是以裁定书结案的。
二、性质不同
判决书只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而裁定书既可解决实体问题,也可解决程序问题。
三、上诉期间不同
判决书必须以书面形式下发,而裁定书可以以口头形式下发。不服判决书和裁定书可以上诉 ,但是判决书皆可上诉,上诉期限为15天。而裁定书除了部分可,上诉外,其余均不可上诉,上诉期限为10天。
㈡ 法院判决与裁决的区别
1、适用的事项不同。裁定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目的是使人民法院有效地指内挥诉容讼,清除诉讼中的障碍,推进诉讼进程。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即实体法律关系,目的是解决民事权益纠纷,使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得以解决。2、作出的依据不同。裁定根据的事实是程序性事实、依据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法,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的任何阶段作出。判决根据的事实是人民法院认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依据的法律是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等实体法,判决只能在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3、形式、上诉范围、上诉期限和法律效力不同,裁定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而判决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裁定只有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和驳回起诉的裁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准许当事人在裁定后10日内上诉,其他裁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而判决允许上诉的范围比较广泛,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在判决作出后15日内准许上诉。裁定的效力可以相应改变,如对中止诉讼的裁定,在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作出恢复诉讼程序的新裁定;而判决的效力及于实体,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㈢ 法院判决是否超出诉讼请求
我认为应该算是超出了诉讼请求。诉请数额也是诉讼请求的一部分呀。超出诉讼请求数额当然也属于超出诉讼请求了。
1民事案件是“不告不理”,对于原告没有主张的那部分权益,即使实际损失确实比原告主张的要高,也应当认为是原告已经自愿放弃该部分权益,法院不能依职权去多判。
2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十二)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所以,超出诉请裁判肯定是错误的。其他还有没有相关规定就不大清楚了,不好意思哈。
3我在中级人民法院实习的时候,就碰到过这样的案子,我的指导法官二审给改判了,但是具体依据忘掉了。呵呵
个人愚见,祝您顺利。
㈣ 人民法院如何判决行政诉讼案件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判决维持。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为认定的事实清楚,提供的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处理程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的,应当判决维持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应当判决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部分违法,则判决撤销违法部分,维持正确部分。
.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间履行法定职责。这主要是指:
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人民法院可判决其颁发许可证和执照。如某个体户要开一家副食品店,现条件具备,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颁发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拒绝颁发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对这类案件,法院经审理后,应判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一定期限内,发给该个体户营业执照。
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如公安机关接到被拐骗儿童的家长的报告后,明确表示拒绝,或者迟迟没有采取措施,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立即在一定时间内履行。
.判决变更具体行政行为。判决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是指人民法院以判决的方式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人民法院判决变更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必须是行政处罚,而不是其他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是指行政机关给予违法行为人的行政处罚与过错极不相称,畸轻或畸重。如甲、乙、丙进行输赢额不超过1元的赌博,被公安机关查获,分别给予行政拘留15天,罚款2000元的处罚。这种处罚就显失公正,对此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
㈤ 起诉后要多久法院才会判决
民事案件纠纷自立案之日起三到六个月内审结。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5)法院判决诉讼扩展阅读:
起诉,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民事案件,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不动产案件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纠纷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由于管辖方面的法律规定较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您如需要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有关法律规定。
行政案件,一般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对经过复议的案件,如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刑事自诉案件,由犯罪地所在的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应当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一般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对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延付或者拒付租金及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对于经过复议程序的,应当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
网络-民事诉讼法
㈥ 一般法院判决书要多久才能下来
民事诉讼一审普通程序审限一般不超过六个月,复杂的可以延长六个月,一审简易程序审限为三个月;案件的审判程序一般要经过多次开庭审理,查清案件事实,查清案件事实并有相关证据证明后,法院才可以宣判,当庭宣判时,法院不能立即作出判决书,所以一个案件定期宣判的,会在十日内发判决书,定期宣判的,立即发判决书。
(6)法院判决诉讼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资料链接: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㈦ 对法院判决不服,如何上诉讼
民事案件的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判决的上诉期是15天,应当向原审人民法院提交递交上诉状,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法院会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二审法院会开庭或者不开庭审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五条: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六条: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刑事案件的上诉:
被告人、自诉人和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第一审法院的刑事判决,有权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向上一级法院上诉,上诉期为10日,当事人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开庭审理,也可以不开庭审理。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第一款: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条: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交原审人民法院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㈧ 法院判决对方承担诉讼费
诉讼中,败诉方承担。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第二十九条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
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㈨ 对法院判决不服,如何上诉讼
第三百七十二条 向人民法院申诉,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诉状。应当写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以及申诉的事实与理由;
(二)原一、二审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 经过人民法院复查或者再审的,应当附有驳回通知书、再审决定书、再审判决书、裁定书;
(三)其他相关材料。以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 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为由申诉的,应当同时附有相关证据材料;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的,应当附有相关线索或者材料.申诉不符合前款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申诉人补充材料;申诉人对必要材料拒绝补充且无正当理由的,不予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