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立法院党团
① 国民党主席大还是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大
国民党主席大,但是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可以提出罢免党主席的提案。提案是否能通过,最终是否能罢免党主席,还要看党内集体投票结果。
② 党的四大决定在国民党及其他重要政治团体中组织党团,并决定正式成立中央组织部。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陈潭秋、张太雷、周恩来、彭述之、李立三、罗章龙等20人(其中有表决权者14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国共合作建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国内的革命形势出现了热气腾腾的新局面。二七大罢工失败后低落的工人运动逐步恢复,广东的农民运动得到发展,革命军队因黄埔军校的创办建立起来,国民党的各级组织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内左右派的分化日趋明显,统一战线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也日趋尖锐。为了总结国共合作建立后的工作经验,制定新的工作方针和政策,为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作准备,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
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做了工作报告。维经斯基、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先后在会上作了有关的报告或发言。大会经过讨论,通过了《对于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代表报告之议决案》、《对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之议决案》、《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报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状况之议决案》、《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以及对于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党的组织、宣传工作等11个决议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这次大会对党在当时要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阐述和回答,而最具历史意义的是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不是以附属于资产阶级的身份,而是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和目的参加的。在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虽还幼稚,但因为它最受压迫,所以最有革命性,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无产阶级的有力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取得胜利。
大会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若不去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
大会还在总结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党同国民党关系的新政策,基本方针是:打击右派,争取中派,扩大左派。大会强调指出,共产党要在国民党内和党外,坚持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为适应革命大发展的需要,大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并决定将原党章中有5人以上方可组织小组的规定,改为“有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
最后,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彭述之、李大钊、谭平山、李维汉、项英9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邓培、王荷波、张太雷、罗章龙、朱锦堂5人为候补委员。会后,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
党的“四大”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的阐述,表明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③ 中国国民党的组织架构
中国国民党的组织机构有一个变化过程。早期设总理1人,代表本党,总揽党务;设党本部,管理全党事务;下设总务部、党务部、财务部、宣传部、交际部、政治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农工委员会、妇女委员会。1924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调整中央机构,由总理、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分掌党务。孙中山去世后,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恢复党魁制,保留总理一职,以纪念孙中山,另设总裁代理总理职务。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党务机关,中央常务委员会在执行委员会闭会期间执行党务,中央政治委员会为最高政治指导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为最高监察机关。国民党机关迁到台湾后,蒋介石根据“一党专制”和“以党领政”的原则,把大陆时期的国民党组织建制和构架搬到台湾。1952年“七大”通过《中央委员会组织大纲》,设总裁1人,成立中央委员会,下设1个处、7个组和5个委员会,分掌党务。1972年国民党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修改《中央委员会组织条例》,对国民党组织系统作了调整,分设中央、地方、军队、产业、职业、知识青年、海外、“敌后”、机关9个党部,将原中央委员会下设的组、会扩编为1个处,7个工作委员会和5个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执行国民党代表大会的决议,对外代表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为党的最高决策机构,下设中央党部秘书长、中央秘书处、组织工作会、大陆工作会、海外工作会、文化工作会、社会工作会、青年工作会、妇女工作会、财务委员会、党史委员会、考核纪律委员会、政策委员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和革命实践研究院。地方党部分设台湾省、台北市和高雄市党部委员会。台湾省党部下设县、市党部委员会。另按事业、行业设立各种专业党部。每4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选举总裁(后总裁一职保留、另设主席职)和中央委员会,总裁(主席)连选连任。党报《中央日报》,1928年创办。
国民党的党务组织架构主要分中央、县市(包括直辖市)、区级党部三级。国民党以“全国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行使职权,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常务委员会执行职权。2000年3月下台,国民党为“浴火重生、从零开始”,于2000年6月后开启了党务改造工作,改造后的组织架构主要为: 中央委员会置委员210人,候补委员105人,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4年。中央委员会主要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并对外代表该党,讨论及处理党务与政治事项,选举中央常务委员等等。中央委员会设有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3人,主要党主席提名、中央委员会通过任命。秘书长直接掌管中央委员会属下的各个机关,在国民党的决策机构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中央委员会下面设置政策、组织发展、文化传播、行政管理4个委员会及“国家发展研究院”、投资事业管理委员会、考核纪委委员会三个直属运作单位。
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常务委员会执行职务,是国民党的最高决策机关,举凡党政的重大决策和决议,均在此会议中决定。中央常务委员会置常务委员31人,下台后改由党主席指定为中央委员会委员互相票选产生,并随着“立法院”党团在党内决策地位的提高,“立委”在中常委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占半数左右。 国民党由于历史悠久,加之长期执政,在各地都设立了绵密的地方党部与基层组织。
④ 台湾的立法院的党团是什么意思
在台湾的立法院,若是同一政党取得3席以上的立法委员席次,就可以成立党团,党团的主要功能是依据所属政党的主张提出法案,代表所属政党和政府机构/其他党团进行协商,以及立法院的表决动员。
在立法院当中,每个党团都会有一间的办公室,供党团日常运作,党团办公室面积空间比立法委员个人的办公室大上许多。
各政党因立法委员人数不同,组织架构也不同,立委席次较多的党团一般设有党团总召集人/副总召集人,党团干事长/副干事长,党团书记长/副书记,辖下有各政策小组召集人/副召集人。
另外,不足3席的小党和无党籍委员也可另组与党团资格相当的「政团」或参加其他党团。
⑤ 国民党立委相当共产党什么职务
立法委员是由人民选出、于议会等各级民意机关代表民意的委员。他们执行对同级行政机关的预算审核权、听取报告及质询,有些议会有立法权及人事同意权。有些国家或地方的行政机关首长由该级议会的议员选举产生。
⑥ 国民党的立法院党团是个什么机构
只是一个团体而已。如果能够组成党团,就能够参与“台湾立法院”的一些具体机构的组建和对相应机构负责人的选举
⑦ 国民党党团是什么机构
国民党党团是个党建的组织机构,负责日常的党建工作,了解民风民情,实行政治决策和对外联络工作,还有参加选举等事务,除总部外,各个县市都有其分部机构,类似于我们这边的某某党委员会。需要强调的是党团不属于政府机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的政治组织机构或者团体。
⑧ 国民党帮一共有谁
保守派(主流派)
当前以马英九、吴敦义路线为主的主流派,部分有外省背景。倾向宪法一中,主张维持台海现状、一中各表,推动与中国大陆进行经贸合作,同时与美国和日本保持友好关系。
本土派
当前以王金平为首组成的派系,多数有本省背景。争取本土派为票源,在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和台湾地方派系中颇具影响力。
早年本土派以李登辉为首。1999年王金平获李登辉提名及支持出任立法院院长,此后成为立法院内国民党本土派的龙头。2013年,国民党内马英九与王金平的矛盾造成九月政争,削弱了国民党的执政声望。
非主流派/统派
1990年起反对李登辉等本土派组成的派系,多数有外省背景。现成为统派的主流,在国民党中较少影响力,但其成员多为黄复兴党部而具有一定的势力。
早年非主流派随着国民党党内矛盾的发展,依序出现立法院的新国民党连线(后退出国民党另组新党)、许历农领导的新同盟会等。
⑨ 台湾立法院的“党团总召”就是“党鞭”吗那干事长呢台立法院的“多/少数党领袖”称作什么
党团
简单来说(细部当然还有很多规定),每届立法委员选举当选席次达3席且席次较多之5个政党得各组成党团。党团有资格作朝野协商(法案),协商破裂就等院会表决。
党鞭
首先要有个概念,每个党作风不同,所以立院党团的运作方式也不一。某些党团的党鞭还蛮明确,例如国民党书记长这个职务就是党鞭。相反,也有的即便看似所在职位是党鞭,实际上是个挂名,党鞭另有其人。
其次,党鞭往往不只一个,就有所谓的大小党鞭们、其他党鞭们。谁大谁小,谁能当最大的那个,更多时候是看资历威望、手腕身段和影响力。於是,与其说民进党立院党团总召是党鞭,倒不如说民进党不分区立委柯建铭是民进党的党鞭。
甲级动员令
有重大法案表决时,党团/党鞭通常会发出甲级动员令,要求党团立委遵照党团指示(不一定要投票 有时可能会选择退席)。不遵守者,罚款、公布媒体、开除党籍都有可能。刚刚上面提到了,每个党团运作方式不同,国民党有内规,所以很多时候是罚钱;民进党则是将之公布媒体。
立院龙头
每届立委大选後,紧接著就是立院内部的立法院正副院长之争。立法院长既是五院首长之一更是民意的最高机关,素有立院龙头宝座之称。拿下立院最多席次的党派具有人数投票上的优势,立法院长之位就是他们的囊中物。按此来看立院多数党领袖也就可以说是立法院长、立院龙头。党鞭和立院龙头是不同的角色,立法院长不能蛮干,更多时後要作调合,和其他党派立委的关系不能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