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法院前可以
A. 民事案件在法院开庭前应该走哪些程序
法院开庭到审判需要的步骤是:
1、宣布所审理的案件,查明当事人的姓名、年龄、内籍贯、住址和职业;
2、如容果当事人、证人、鉴定人有未到庭的,法庭在听取到庭当事人的意见后,即酌情决定案件是进行审理或者延期审理。决定延期审理的案件,应当酌情确定开庭日期、时间和地点,并再送达传票或通知书。决定进行审理的,即查明已到庭的证人、鉴定人的姓名、年龄、籍贯、住址和职业,及其与当事人的关系,告知作证和鉴定在法律上应负的责任;
3、接着审判员告知当事人应有的诉讼权利,宣布法庭组成人员和担任法庭记录的书记员的名单,并讯问当事人要不要声请回避,当事人声请审判人员回避的,由院长裁定;声请书记员回避的,由法庭裁定。驳回声请回避的裁定不准上诉。为了使审理案件工作顺利进行,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和书记员如果认为自己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而有回避必要的时候,应当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分别由院长或法庭裁定。
B. 民事上诉状已经上交法院,可否在开庭前进行修改和补充
可以。但要注意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修改和补充,并且将已修改的上诉状按被告人数加以一份重新送达法院。
《民事诉讼法》
第八十二条 期间
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第八十四条 送达
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2)上法院前可以扩展阅读:
民事上诉书范文
上诉人(一审被告):魏某某,女,1964年3月17日出生,汉族,个体,住滨州市**区**办事处**村63号
被上诉人(一审原告):李某某,女,1978年5月29日出生,汉族,住**市**区渤海五路622号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高某某,男,1973年4月7日出生,汉族,个体,住**市**区新华街建行宿舍
上诉人因***一案,不服**区人民法院2008年7月4日做出的(2008)*民二初字第422号民事判决,现提起上诉。
上诉请求
1、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法,请求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依法改判或将本案发回重审
2、一二审诉讼费用全部由被上诉人承担
上诉理由
一、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故意偏袒被上诉人一方
(一)、2007年7月9日,被上诉人李某某与上诉人魏某某签订房屋出租合同,约定由上诉人魏某某出租渤海国际广场A1-C59房屋给被上诉人李某某使用,租赁期限为2007年7月10日起至2008年7月9日止
C. 上法院起诉前和起诉后法院的说法改变很大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咨询前估计有些细节没说清楚,法院最终是以证据来裁判的。
D. 诉讼前法院可以来家拍照吗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如果需要的情况下,法院就会来家里拍照,如果不需要,法院不会的,谢谢
E. 告对方上法院之前是不是要先到司法局备案
你好,没有这个要求,写好诉状直接去法院就可以了。
F. 法院开庭前,可以要求法官回避吗
可以在开庭前向法院提出一起法官回避的申请。
《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四条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G. 请问上法院告人 我应该先怎么做
先?先法律咨询,法院和律师都可以,最好都去,先去法院,看看你可以不可以起诉,别起诉错了法院不受理。
第二,写起诉书,递交法院
再开庭前,取证,并于庭审前提交,同样,被告的证据也需要庭审前提交,审理期间再提交证据,则可能认定无效,对方也可能要求申请答辩时间,法院是会许可的,所以突然袭击没用。
第三步,就是开庭了,之后就是诉讼,由你的律师帮你完成
最后,就是判决,判决结果不服,可以上诉
报警?只有涉及刑事案件才会报警,而且报警后,除了轻微刑事案件可以自诉外,其他的重大刑事案件直接移交检察院,检察院公诉,你无法参与。但是涉及同案件民事赔偿的,再刑事部分审结后,可以附带提出民事赔偿的民事诉讼。
H. 开庭前可以申请法院调解吗
一般民事纠纷,现在都进行调解。不仅起诉前调解,起诉后开庭前调解,开庭后还可以专调解。即使到执行阶段,也属能进行执行和解。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进入再审程序,还可以调解。简单说,调解贯穿民事纠纷的始终。诉讼中间的调解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进行的诉讼行为,调解协议一旦双方签字,并经法院依法确认,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效力。针对案件的难易程度和不同情况,在实践中,人民法院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调解:1、诉前调解。2、立案调解。立案调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时,及早介入,对案件进行调解,是对诉前调解的一种有效补充。3、庭前调解。庭前调解指在诉讼程序启动后,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组织纠纷当事人进行和解,并促使当事人达成合意从而解决纷争的诉讼活动。4、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5、社会化调解。6、开庭调解。开庭调解是指在开庭审理时,对当事人进行调解,是开庭审理的组成部分。7、庭后调解。庭后调解是指庭审结束后,判决下发前法院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I. 原告与被告上法庭之前可以见面吗
当然可以,法院会主持双方质证的
J. 上法院起诉前应做些什么
当然是准备好足够的证据,能够支持诉求的证据经得起质证的证据;然后按要求写好起诉书,就可以去法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