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判决书不服

法院判决书不服

发布时间: 2021-03-14 21:53:19

㈠ 不服法院判决可以找什么部门投诉

上诉期内上诉,如果生效的,生效之日起6个月内可以申请再审。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一百六十五条
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

第一百六十六条 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第一百六十七条
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第二百零五条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㈡ 受害人对法院判决书不服怎么办

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法律充分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如果诉讼当事人认为法院的判决不公平的,有权依法提出上诉,或者申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审和再审程序。

法规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第二百二十八条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上诉以及申诉,都是针对被告人,自诉人以及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而言的。那么,如果受害者一方认为法院的判决不公平,或者具有偏袒性的,又怎么办呢?毕竟,受害人也应该属于诉讼的当事人。

其实,就这一问题,法律也是有明确规定的。受害者一方的维权渠道是,依法提出抗诉。

法规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如果检察院做出不予抗诉的决定,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当事人如果不服检察院做出的不予抗诉决定,完全可以依据《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启动信访程序,要求上一级检察院启动监督权,或者全面复查案件。

㈢ 不服一审判决怎么办

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要根据该一审判决是否已经生效来处理:
1、如果一审判决未生效的,可以在上诉期内(民事案件的上诉期为15天,刑事案件为10天)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由上级法院重新审理和判决。
2、如果判决业已生效的,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抗诉,也可由当事人自行向法院申请再审或进行申诉。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一百九十九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二百零八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六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第二百四十一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㈣ 对法院判决不服怎么办

按照法律规定,当事人对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上诉,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不服的可以申请再审,也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

案件上诉后,上级法院必须审理。

但再审只是法院纠正错误裁判的一种救济程序,当事人的申诉并不必然启动再审程序,检察机关受理申诉后认为原判确有错误的将向法院提出抗诉,法院必须再审。

向法院提出的申诉,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诉成立的则进入再审。检察机关和法院认为申诉不成立的将作不予抗诉决定和驳回申诉。

应当强调的是,申诉成立进入再审也仅仅是一种程序上的审查,实体处理方面的问题必须通过再审审理,案件进入再审不必然的会导致案件改判,如果案件经过再审查明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实体处理恰当的话,再审就会维持原判。

当事人只有在有充足的证据证实原判决确实错误或有新证据、新情况出现的时候,申诉或申请再审才会有一定的意义。

(4)法院判决书不服扩展阅读:

具体可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处理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申诉的暂行规定:

第一百七十七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第一百七十八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一百七十九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 (八)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九)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十)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一)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二)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参考资料:法律教育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处理民事和经济纠纷案

㈤ 对法院判决书不服怎么办

不服法院判决的,在接到一审判决书后十五天内上诉,不服二审判决的可以在接到二审判决书后六个月内申请再审,再审被驳回的可以申请检察院抗诉。

㈥ 对法院判决结果不服,可以上诉吗多长时间内有效

按照法律规定,如果你对一审判决不服,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如果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法院可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抚养权的分配: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是贯穿于婚姻家庭的基本原则。只有在此前提下,再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决定由父或母直接抚养。
1、2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有几种情况亦可随父方生活:
一、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二、母方没有抚养能力,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
三、哺乳期未满,母方坚持不抚养,父方积极要求抚养且抚养条件较好;
四、在不危害子女身心健康的条件下双方协议子女随父生活;
五、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如母方的经济能力、生活环境明显对抚养子女不利,母方品行欠佳或违法犯罪不利于抚养子女,子女从出生后一直由父方喂养,等等。
2、2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抚养问题,应以维护子女利益为前提,综合考虑父母双方的思想品德、生活作风、文化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父母双方对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的子女随父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如子女作出愿随一方生活的表示,应尊重其意见,作为优先考虑的情节
抚育费:抚养费你们自己协商,如果协商不成的,也可以要求法院判决.
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热点内容
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7-29 21:49:52 浏览:124
产科相关法律责任与医疗纠纷课件 发布:2025-07-29 21:39:13 浏览:969
法律民法典法律常识 发布:2025-07-29 21:35:29 浏览:327
司法改革执行局 发布:2025-07-29 21:34:06 浏览:773
民法典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发布:2025-07-29 21:33:26 浏览:858
考试国际经济法概论 发布:2025-07-29 21:21:18 浏览:260
加拿大婚姻法和继承法 发布:2025-07-29 21:18:57 浏览:402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 发布:2025-07-29 21:18:43 浏览:749
有道德之人 发布:2025-07-29 21:12:52 浏览:15
刑事诉讼法变更强制措施的条款 发布:2025-07-29 20:51:56 浏览: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