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息诉率
❶ 二审判决不服,申述成功率能多大
原则上,不能直接向最高法申诉,应当按级申请再审。
一、《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同时规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人民法院对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申请,予以驳回。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处理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申诉的暂行规定》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负责审查处理的申诉有下列几种:
(一)不服本院(含原大区分院)判决、裁定的;
(二)不服高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申诉,经高级人民法院审查处理后,申诉人仍不服,以新的事实和理由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诉的;
(三)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申诉,本院认为需要直接审查处理的。
从规定可以看出,原则上,你应当先向省高院申请再审,当然你也是有权利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能否受理,关键还是你申诉理由是否有满足《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个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如果,申诉经人民法院审查,认为原判决、裁定正确,法院一般会说服申诉人服判息诉,撤回申诉。对其中坚持无理申诉的,针对申诉理由,依法书面通知驳回。如果发现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由审查处理该案的人民法院的院长依法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你的案子如果没有新的证据、事实和理由,最高人民法院一般是不会受理的。
❷ 怎么直接从网上起诉
随着网络技术的越来越发达,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向法院起诉别人。通过网络起诉别人可以减少往返法院的次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现在手机越来越发达,但是要起诉别人,最好还是需要一台电脑通过电脑平台来提交诉状,这样能够准备得更加充分。有人曾说,律师不是在开庭,就是在开庭的路上,饱尝舟车劳顿之苦。但现在,案件到了杭州互联网法院,坐在家里或者律所就能参加庭审。诉讼平台广泛植入了智能应用。此前,杭州互联网法院通过在线庭前会议的方式提前梳理案件证据、归纳争议焦点、确定无争议事实,将疑难复杂案件的开庭审理简单化,通过在线庭审的方式完成了案件开庭审理。自2017年5月1日试点开始至2017年12月31日,杭州互联网法院累计立案受理4825件,审结3422件,网上立案率85%,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8.5%,平均审理天数48天。
网上向法院起诉可登录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网 提交立案申请。办理流程如下:
1、在互联网搜索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网,点击并进入。
2、在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网有账号的直接点击当事人登录。
3、点击当事人登录后依次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然后点击登录。
4、提交网上立案申请,法官审查,审查不通过,重新提交申请。审查通过,邮寄纸质材料,法官立案。
5、没有账号的点击右上角的我要注册,注册后按照上面的步骤办理即可。
通过网上起诉,当事人信息分秒可查,一键引入网上交易过程及表单数据证据,法律案例智能推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法院的案件全程留痕,随时可查,不用担心“托关系”“走后门”的事情发生。
❸ 百度和360的官司能不能打赢
这种官司不管是法院还是双方本质都是希望最终以调解结案的。
谁也没想真的把谁告倒,只不过是想争取更大的利益和机会。
对于法院,息诉率或调解率也直接影响到法官的绩效指标
❹ 中级法院裁定息诉能否去高院再申诉吗
中级法院裁定吸塑还可以去高院再次的申诉因为这是你的一项正常的权利。
❺ 与法院签署的息诉罢访承诺有法律效率吗
人民法院制作的生效的调解书,与法院的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方不履专行义务,对方属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判决书,是指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种应用写作文体,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而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争议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的活动和结案方式。法院调解,是法院审结案件的一种方式。但调解书不能上诉,判决书则可以在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法院上诉。
❻ 二审推翻一审的概率是多少
二审推翻一审的概率,要看具体的案件事实,如果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二审改判机率是很大的。
一、二审推翻一审的判决,对一审法院意味着什么?
发回重审和改判,对于一审法院(官)来说都是一种负面评价,直接体现就是对他们的经费、绩效、晋升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一审会追求“息诉服判”,甚至有的法官孜孜不倦地给双方调解,为的就是消除二审的风险。如果一审判决注定要被推翻,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上下两级法院都会倾向于选择发回重审,而不是改判。甚至从上诉人的角度出发,发回重审也通常比改判更有利。
二、两审终审制
我国法院审判奉行的是两审终审制。即一个案件要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宣判后方可宣告终结并发生法律效力。当然,经过一审后各方当事人或者被告人不上诉、检察机关不抗诉的,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一审法院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来确定的,除了基层县区人民法院外,其他上级人民法院可能是一审法院,也可能是二审法院。司法制度规定了两审终审制度,而二审就负有纠错一审的职责。
三、成功翻盘应当做好的事项
二审上诉要想取得理想的结果,既要抓住要点,又不能偏离靶心。首先,注意二审的诉求要与一审一致,不要随意改变诉求(不同种类)。其次,针对性强,针对一审判决存在的不当反驳,有理有据。第三,努力发现和收集新的证据,并及时提交。最后,向法官表明,太长时间的拖延判决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减少可以发回重审或改判重审的案件数量。
总而言之,民事案件二审的改判率一般来说也是不高的,但如果确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上诉改判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❼ 什么叫服判息诉率
指的就是服从法院的判决,不再上诉的案件
占所有案件的比例
❽ 法院结案率怎样计算的
计算公式:
在特定的地区范围(如全国、各省、市、区、县)和一定时期内结案数占发案数的比重。其算式是:结案率=报告期内的结案总数/同期发案总数×100%。
结案不同于破案,破案由侦察部门执行,并只要求采取强制措施,而结案由预审部门执行,并要制作侦查终结报告、制作起诉、免诉意见书等。
结案部分依赖于破案,是破案的继续,而另一部分独立于破案可自行完成。结案率主要反映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效果。
(8)法院息诉率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曾要求取消不合理的年终结案率考评,当时基层法官干警拍手称快,然而好景不长,近年又死灰复燃,一些地方甚至变本加厉,要求结案率达到92%以上。下面笔者就“结案率”这一顽疾之弊略作分析:
其一、结案率要求90%以上违背司法规律。法院收案每个月基本上是均衡的,要求年底很高的结案率,必然导致来年开始几个月结案率非常低,人为破坏收结案平衡,是典型的用行政思维方式管理司法工作。
其二、人民群众不满意。由于高结案率的压力,基层法院一般从每年的11月开始控制收案,岁末“立案难”现象愈演愈烈;为加快结案速度,法官要求当事人撤诉,找理由驳回起诉;要求快速结案,必然会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严重影响案件质量。
其三、法官干警不满意。为了追求高结案率,法官干警不得不加班加点,在案多人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法院,法官干警已经疲惫不堪,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其四、错误的政绩观。要求高结案率,无非是领导觉得向上级汇报工作、给人大作报告时能显示成绩。其实,法律明确规定了审限,与其汇报年结案率90%以上,还不如汇报审限内结案率99%以上更能让人满意。
❾ 浅析如何提高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
在司法统计中,一审案件结案方式包括调解结案和裁判结案。按照法律规定,原则上调解结案的案件不存在上诉一说,可见上诉案件产生于裁判结案的案件中。上诉案件占一审结案案件的百分比即为上诉率,反之则表现为服判息诉率。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司法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法院一审案件的上诉率为9.39%,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0.61%。服判息诉率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办案法官的办案能力,特别是做诉讼当事人工作的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断提高一审案件的服判息诉率至关重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诉讼当事人对法院裁判的认可度、满意度和接受度。 提高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的必要性。服判息诉率高意味着上诉率低,表明一审判决能被诉讼当事人广泛接受和认可,反之则表明,一审案件的判决不能满足诉讼当事人的期望和需求,引起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的不服,提起上诉。案件裁判之后,当事人不服,提起上诉是否意味着一审主审法官的错判,裁判能力差呢?显然不是。服判息诉率低、上诉率高虽然不能说明一审法官办案能力差,但至少说明一审法官工作能力、特别是做调解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司法中,作人民群众调解工作的能力至关重要。 一审法院法官一定要重视服判息诉工作的重要性,不能不善于做群众工作、调解工作,更不能有只要自己在裁判中没有枉法,就算被上级法院改判也没什么的不良想法。在裁判中必须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在追求公平、正义裁判的同时,顾及诉讼当事人的心理预期和感受,努力提高一审判决的服判息诉率。怎么样才能提高一审案件的服判息诉率呢?我认为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识到调解结案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调撤率。调解结案对降低上诉率,提高服判息诉率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高调撤率是提高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的不二法宝。一方面,调撤率高需要法官作出裁判的案件数就变少,裁判的案件少,错判率和枉法裁判的案件就会减少,诉讼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接受度就提高。另一方面,调解结案的案件不存在上诉的情况,上诉的案件又全部来自于裁判的案件,裁判的案件少,相应的上诉案件数就会减少。上诉案件数减少,在结案总数一定的情况下,上诉率就降低,就表现在服判息诉率的提高。调解结案数上升,裁判结案的案件数减少,能降低上诉率,提高服判息诉率。 二是不断提高司法能力,保证裁判的公平、公正性。各法院要重视审判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法官的办案能力,不断提高裁判的无差错率。司法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裁判的公平、公正,影响当事人的服判息诉。一个追求公平、正义,在裁判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公正裁决的法官,一个法学功底深厚,业务能力强的法官,作出的判决当事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高,服判的意愿强,上诉的可能性就大为减少。 三是适时修正和降低诉讼当事人的胜诉心理预期。双方当事人一旦将争议提交到法院,进入诉讼程序,在心理上肯定都认为真理在自己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胜诉预期。法官在一审中,应当根据查明的情况,不断修正当事人的胜诉预期,让当事人对案件的胜诉预期维持在一个合理和适当的程度,一定程度上就强化当事人对裁判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服判息诉。 四是积极到位的判后释法答疑。判后释法答疑是人民法院在宣判后,通过向当事人及当事人的亲属进行释法明理,让其认识到法院判决的公正性、合法性。一审判决后主办法官要主动、及时与当事人沟通,获悉当事人对判决的意见和看法,了解其有什么疑问,对判决有哪些不理解,针对不同的情况,一一予以解答。在一定程度上平复当事人败诉后的不满情绪,避免当事人在没有任何新证据,没有胜诉可能的情况下,仅仅因为对判决的不理解而上诉,降低上诉率,提高服判息诉率。 (作者单位:广西岑溪市人民法院)
❿ 互联网法院成立有什么好处
杭州互联网法院运行近半年,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8.5%,平均审理天数48天。
走进互联网法院,处处可见互联网元素:在线咨询机可以实时联通法官、导诉台前自助设备能帮助当事人扫描各类材料、法庭内法官能通过大屏幕和远方的当事人在线开庭……
“我们将设计一整套适应互联网模式的司法规则和诉讼流程,帮助老百姓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新型纠纷;对网络平台制定自治性规则进行规范化指引,整合、创设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诉讼规则,防范化解网上各类交易的法律风险,净化网络空间,降低网上维权成本;对现有诉讼进行全流程再造,制定一套标准化、结构化的新型互联网审判方式,为全国法院互联网审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杜前说。
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成立,是司法领域里程碑式的事件,但并非终点。运行5个月的经验表明,把握时代的脉搏,切中群众的需求,适应中国的国情,司法领域标志性的新事物就会越来越多,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就能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