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发问书
1. 庭审过程中什么时候法官可以发问
庭审过程中什么时候法官可以发问
现在不是法官主导的审判方式了,审判方式早就已经改革
现在是当事人当庭举证质证辩论。
2. 开庭前接到法院通知说法官要问话,是什么情况,是庭前调解吗
有可能是进行庭前调解。分析如下:
1、法官问话,应当是进行庭前调解。另外,可以了解一下你们双方的态度和事实情况,为开庭做准备。
2、调解时,你可以不接受调解,要求法官依法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
3、如实回答法官的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另外,判决是否胜诉,关键是看证据。与法官对你的印象关系不大。
(2)法官发问书扩展阅读:
1、首先,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
2、其次,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3、第三,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四)宣读鉴定意见;
(五)宣读勘验笔录。其间,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4、第四,进行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后,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5、第五,评议和宣判。法庭辩论或被告人最后陈述结束后,法官进入评议室评议,做出裁判。
3. 法官向当事人发问是否违反辩论原则
辩论原则在英美法系最重要,但我国庭审是一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是严格受辩论原则约束的。事务操作中法官发文的情况非常常见,几乎就没一个案子法官是不发问的。
4. 在法庭上原告如何陈述法官的提问答辩文书如何写
仅供参考:
答辩状是与对方针锋相对的文书,所以写作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不能无的放矢,应从事实和证据、
法律关系、法律适用、逻辑推理和诉讼程序等方面找出错误之处,反驳的具体技巧可以参见本章关于代理词写作的相应部分。在反驳过程中,应当注意紧扣事实和证
据,用语冷静和简洁,切忌语气过激。例如:“明明是原告违约在先,现在反而恶人先告状,捏造事实,诬陷好人。简直就是颠倒黑白,血口喷人”,此段文字除了
泄愤和容易引起法官反感外别无用处,是失败的写作。
【范本:如何写好答辩状】
以下是关于某一加工承揽合同质量纠纷案件的答辩状。
答辩状
答辩人(本案被告):××市××机械厂。
住所:××市××路××号。
法定代表人:×××,职务:厂长。
被答辩人(本案原告):××公司。
住所:××市××路××号。
法定代表人:×××,职务:总经理。
答辩人现就本案原告诉本案被告加工承揽合同质量纠纷一案,答辩如下:
××××年7月16日,被告与原告签定了本案诉争合同(见原告的证据一和被告的证据一)。合同规定,由原告提供铸铝毛坯5000件,由被告按约加工,原告收货后即向被告支付加工款人民币60万元。
××××年8月1日,原告两次向被告提供铸铝毛坯2800件,经被告加工后,于××××年8月
1日向原告交回成品2600件,其余毛坯已作废品退回给原告。交货时,原告办理了验收手续并收妥入库(见被告的证据二),但原告并无即时向被告支付加工
款。20日后,原告却口头通知被告,说明发现被告加工的零件全部不合格,要求被告按协议赔偿并以被告违约为由单方宣布解除诉争合同。被告本着友好协商的态
度,曾要求原告提供不合格成品的检验数据和相应的分析报告(见被告的证据三),如果确系被告过错造成的,被告愿意按照合同规定进行赔偿,但原告至今未有提
供。
据此,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要求被告赔偿的理据不足,请求法院依法予以驳回其诉讼请求。
此致
××市××区人民法院
答辩人:××市××机械厂
××××年××月××日
上文写法简练,紧扣事实和证据,阅读起来非常流畅。其次是在陈述上注意紧扣合同规定,突出双方
行动的对比,一是合同履行情形的对比,被告依约向原告移交了成品,原告验收了成品而未付货款,此段足以证明被告已经履行义务而原告存在违约的情形;二是双
方解决合同诚意的对比,原告仅要求赔偿而不告知理由,而被告是主动询问原因而表态愿意按照合同规定分清责任后赔偿,被告有理有节的态度足见一斑。
5. 我要告法官,告状书怎麼写
这么说吧,你所谓的告,是起诉,还是去纪委申诉?如果是起诉,你最好委托律师写起诉书,这个有专门的格式,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告诉你,而且要看你要提起刑事诉讼或者单纯的民事纠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者是这位法官在处理你的案件时候有徇私舞弊的行为,那只要申请回避就可以,如果去纪委申诉,那用不着书面形式,你去纪委直接检举就可以了。
6. 开庭法官讲些什么
刑事案件审理中,审判人员会问被告人的犯罪过程和认罪态度等与案版件有关的重权要细节、与量刑有关的重要情节,审判人员都要进行核实的,而具体问什么问题,则需根据案情复杂程度等来定。审判人员在庭审开始时,会核对被告人的身份信息,看是不是被告人本人,之后公诉人读起诉书,审判人员会询问被告人“起诉书中指控事实是否存在?指控罪名是否成立?是否自愿认罪?” 之后公诉人会对就案件有关的事情向被告人进行讯问,之后辩护人就是律师会再向被告人询问,到庭审的最后阶段,是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比如是否认罪悔罪等。
7. 法庭上法官应当提问被告哪些问题
法官更多的是庭审程序的指挥者,也会按程序询问有关事实不清楚、证据有疑问的地方问题。
8. 公民向法官提出书面提问怎么写
什么执行裁定书?违反程序的当然不合法.
《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九条 当事人对先内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容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第二百零二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 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六个月,即视为送达。
9. 民事案件法官会如何提问证人,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其一,询问证人过程的效率。诉讼双方处于对立地位,对证人的发问有很强的竞争性,为争取最大利益,必然会从证人口中努力找寻有利于自己的证言,甚至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导致证人作证过程拖沓,影响庭审程序正常开展。法官应注意引导当事人紧密结合案情向证人发问,保证庭审过程顺畅。
其二,证人作证的实际效果。英国著名大法官丹宁指出:“每个法庭都必须依靠证人。证人应自由地、无所顾忌地作证,这对执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否充分发挥证人作证功能,对证人的询问至关重要。但实践中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案件比较复杂或一时疏忽,当事人在询问过程中遗漏了可能影响事实认定的重要问题,证人出庭的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样的情况下,法官作出补充发问就显得尤为必要。
其三,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衡。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参与诉讼的能力有所增强。但总体来看,当事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实现自身权利的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一方委托了律师,律师施展其专业技巧询问证人,获取最有利证言,而另一方由于种种原因未委托律师,自己亦不懂得如何向证人发问,则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对于这样一种事实上的不公平,法官显然不能熟视无睹。
其四,法官中立地位的保持。法官对证人的发问必然是根据自己的某种认识和判断进行的,这种发问难免会先入为主,也会令当事人产生法官偏袒某一方的感觉,有损法官的中立形象。作为居中裁判者,法官在庭审中主要应担当起庭审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庭审被动地查明案件事实,不宜对涉及案件事实的问题作过多询问。
10. 法官可以在原告宣读完起诉状以后提问问题吗
法官主持审理
自然可以发问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