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法官猝死
A. 电梯劝烟猝死案的一审法官有处罚吗
二审改判的情况时有发生,二审改判不会处罚一审法官,除非查明一审法官在报案过程中存在违纪违法行为。
B. 男子入职2小时猝死是怎么回事
2020年10月,上海金山竹井的一家防护设备公司通过在松江的中介人,迅速招募了一名河南出生的操作员李某。李某当晚完成手续后,正式上任,但两个小时后,李某突然昏倒在地,立即昏迷。
事发后,家属要求公司一次性赔偿140万元。该公司认为,李刚当班仅工作了2个小时,仍处于“审判阶段”,只能从人道主义角度给予适当的补偿。最终在调解员的调解下,死者家属愿积极协助公司申请工伤认定,同时公司也一次性支付人道主义补偿款。
(2)重庆法官猝死扩展阅读
类似事件——员工加班后猝死宿舍:
公司员工被安排加班至凌晨,下班后猝死于职工宿舍,在不构成工亡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是否需要赔偿?近日,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二审认定用人单位昆山某电子公司无特殊原因延长加班时间构成侵权,应对员工李某猝死承担40%的责任,判其支付李某父母死亡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共计23万余元。
2013年4月1日,李某入职昆山某电子公司。同年12月12日,李某被安排加班至凌晨1点多,下班后就回到宿舍休息。12日23点许,室友发现李某还躺在床上,没去上班,感觉有些蹊跷,便过去提醒李某上班时间到了,却发现其已不省人事,室友随后打电话报警。经医疗机构诊断,李某为现场猝死。
事后,李某的父母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电子公司依法赔偿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丧葬费等合计86万余元。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下班后在公司宿舍内死亡,死亡原因无法查明,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这种情形不构成工亡;根据现有证据也无法证明电子公司对李某的死亡存在过错,故一审法院判决驳回了李某父母的诉讼请求。李某父母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苏州中院。
苏州中院经审理查明,2013年12月11日,即李某猝死前一日,李某的上班时间为16点至24点,另外电子公司还安排延时加班1.5小时。事发后,公安机关的调查笔录显示,李某在12日凌晨1点半下班后直接回宿舍休息,中途未至其他场所参加可能有损于健康的活动。经过公安机关调查,李某之死已被排除刑事案件及他杀可能,且经医疗机构初步诊断为现场猝死。而李某于2013年6月体检的报告显示,其平时不存在疾病,身体健康。
“李某猝死前一日上班至凌晨24点,该工作时间与一般自然人的规律作息时间存有冲突,此时再安排李某加班本就欠妥,且延时加班时间超过1小时。”该案二审主审法官包刚介绍说,按照我国劳动法规定,除有特殊原因外,用人单位每日安排加班一般不超过1小时。
本案中,电子公司未举证证明当日安排李某超过1小时加班存在特殊原因,亦未举证证明其对李某提供了健康保障措施。虽然李某父母经法院释明后明确表示不申请司法鉴定,但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以及不健康的作息时间有损身体健康,是一般人均知晓的生活和医学常识。
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电子公司严重忽视对李某身体健康的保护,侵犯了李某的合法权益,应认定存在侵权行为,且主观上存在过错。根据本案现有证据虽无法得出电子公司凌晨安排李某超时加班与李某猝死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结论,但根据李某上班及下班回到宿舍睡觉后猝死这一过程的时间紧密度,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该因果关系亦同样无法排除。
最终,考虑到引发猝死的原因亦与李某个人身体素质、个人身心调整等多重因素有关,具有多因一果性和一定的偶然性,在本案因果关系参与度无法查明确定的情况下,二审法院根据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和公平合理原则,酌定由电子公司对李某死亡造成的损失承担40%的赔偿责任。苏州中院遂依法对一审作出改判,判令电子公司支付李某父母死亡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共计23万余元。
C. 偷鸡蛋被拦猝死家属索赔38万被驳,你对这个判决结果满意吗
满意,因为法律基于公平正义,不能为不正义的事情而判决。
D. 在家加班猝死,是否算工伤
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书认定员工回家加班突发疾病死亡视为工伤,部分要点如下:
1、突发疾病来不及抢救死亡,以及发病时没有人员在场丧失抢救机会死亡,依然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即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2、回家加班工作期间,属于“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
最高院认为,职工为了单位的利益,在家加班工作期间,也应当属于“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主要理由是:
(1)理解“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首先应当要看职工是否为了单位的利益从事本职工作。在单位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地点突发疾病死亡视为工伤,为了单位的利益,将工作带回家,占用个人时间继续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死亡,其权利更应当受到保护,只有这样理解,才符合倾斜保护职工权利的工伤认定立法目的。(2)《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认定工伤条件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而第十五条视为工伤时使用的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相对于“工作场所”而言,“工作岗位”强调更多的不是工作的处所和位置,而是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工在家加班工作,就是为了完成岗位职责,当然应当属于第十五条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3)第十五条将“工作场所”替换为“工作岗位”,本身就是法律规范对工作地点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将“工作岗位”理解为包括在家加班工作,是对法律条文正常理解,不是扩大解释。
3、在突发疾病是否发生于工作时间、工作岗位上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应当作出有利于职工的肯定性事实推定。
4、职工是否存在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不是工伤认定应当考虑的因素。
E. 老人超市拿鸡蛋被拦猝死一案,法院最终是怎么判的
我们的日常生活永远离不开食物,而到超市购买食物、日用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常态行为,毕竟在超市里面物品齐全,而且挑选的种类也多,自然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年轻人其实也钟情于逛超市,能在没有阻碍的情况下随意闲逛,而一部分老人到超市闲逛其实是为了蹭空调,但大部分群众都知道,在超市内部选购好物品以后,到收银台结账即可,可就有这么一位老人家,在超市选购了以后发生的事情也是让群众认为不可理喻的行为,让大家都愤恨这样的做法。
F. 重庆男子为何刑释后杀狱警
因为重庆男子曾川在报复侦办他案子法官田某的过程中,田某被刺伤后呼救,狱警刘彦以为是抢劫就帮助追捕,后刘彦被刺伤,抢救无效死亡。
2018年11月11日,曾川刑满释放后,多次寻找侦办上述寻衅滋事案的民警和检察官、法官,伺机报复。2018年11月22日12时2分许,曾川随身携带单刃尖刀来到南川区人民法院门口。12时17分许,南川区人民法院承办曾川犯寻衅滋事罪一案的法官田某(被害人,女,时年53岁)下班走出法院。曾川在南川区西城街道南大街距法院约100米处发现田某,在确认田某身份后,持刀将田某双腿刺伤。
驾车经过此处的重庆市南川监狱民警刘彦(被害人,男,殁年30岁)等人听见呼叫声,看到田某倒地、曾川拿着包逃跑,以为发生抢劫犯罪,随即驱车追捕。追至中国银行南川西大街支行处后,三人下车追捕。
12时21分许,跑在最前面的刘彦在南川博爱医院门外人行道处,上前抓捕曾川。曾川为抗拒抓捕,持尖刀捅刺刘彦胸部、腹部,后逃离现场。刘彦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次日因失血性休克、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田某的损伤程度构成轻伤二级。
(6)重庆法官猝死扩展阅读
曾川被判死刑
2019年6月20日,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认定曾川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宣判后,曾川提出上诉。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复核,裁定核准曾川死刑。
2020年8月13日上午,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执行死刑命令,对曾川执行死刑。
G. 国内首例马拉松替跑者猝死案开庭后情况如何
2016年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发生“替跑者”猝死事件,死者家属将赛事运营方和转让号码布者告上法庭,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7日公开开庭审理这一国内首例马拉松“替跑者”猝死索赔案件。
被告李某某认为,其与尤某某系情谊关系,与吴某某素未谋面,将自己参赛名额转让给尤某某是好意施惠行为,不属于侵权行为,不具有故意和重大过失,不存在过错,且与吴某某猝死之间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不应承担相应的分担损失或补偿的责任。赛事运营方未尽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
第三人尤某某认为,其与吴某某是同事,且同为马拉松运动爱好者,能体会吴某某渴望参赛的心情,主观上出于同事之谊、朋友间的帮忙,没有转让号码布获利的动机和行为。赛事运营方对比赛现场疏于监管,或有默许行为,管理存在重大疏忽,应承担责任。
由于本案系国内首例马拉松“替跑者”猝死索赔案件,本案裁判将为此类事件的责任认定提供可参考的裁判标准,以进一步明确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各方主体义务和责任,规范各方行为,减少乃至杜绝事故的发生,将对我国体育赛事组织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适用由三位法官加四位人民陪审员的“大合议庭模式”进行审理。
H. 6旬老人偷鸡蛋被拦猝死家属索赔38万,法官怎么看
此案已经已经做出判决,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院认为,超市作为经营性的,在其合理限度范围内可以对顾客的不当行为进行劝导
I. 铁面法官办案中突发疾病辞世有多尽职
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何齐工作中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辞世
“有一种信念,可以统一意志,凝聚力量;有一种追求,可以锻造灵魂,改变历史。”——摘自何齐笔记本扉页
1月10日,何齐走后第49天。一大早,法官杨垚推开了何齐生前所在的办公室,这间被称为“巴中法院最热闹的办公室”,如今静得能听见时钟走过的声音。杨垚拿出一条崭新的毛巾,他照例要给老师办公桌擦擦灰,给4株植物浇浇水。
“老师,放心走吧,再也不用被病痛折磨了。”杨垚一边擦桌子,一边低声念叨。恍惚中,他看到桌上显示去向的牌子亮起来,“那一瞬间,我出现了一种错觉,感觉老师只是出趟差,很快就会回来。”
然而,何齐再也回不来了。他在工作中突然倒下,送医后不救辞世,桌上的工作笔记永远停在了2017年11月23日。下午的律师会谈,他缺席了;次日的省高院开会,他缺席了;和女儿约定的旅行、女儿未来的婚礼,他统统都缺席了……
老父亲对何齐的离去悲痛不已。
女儿怀念父亲
“我再也无法触碰到他了”
何齐走之前,在北京工作的女儿何佳阳也得到了消息。
一连接到三个电话,她意识到了严重性。用手机订机票的时候,眼泪已不受控制。当她接到第四个电话时,妈妈告诉她,爸爸走了!此时,她正在过安检,突然哭得失控,“安检的小姐姐,示意我走快速通道。”
赶回家的时候,何齐已经躺在冰棺里。“最后一次握他的手是在去年过年的时候,如今不想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自此以后,我再也无法触碰到他了。”何佳阳说,与父亲最后的交流,是在前一天晚上,父亲在微信中给她发了个“花一千万都看不到的视频”。何佳阳回复:“你女儿在视频行业,哪有看不到的视频哦。”之前,父女有过约定,等何齐退休了,一起出去旅游。“突然觉得自己坚持的很多东西都没有意义,很多事情自己都没有珍惜。”何佳阳说,爸爸在那边再也没有病痛折磨了。
前不久,巴中下了场雪。何佳阳在一篇纪念父亲的文中写道:“巴中下雪了,山河一层一层,裹上羽毛,用壮美掩饰哀伤,飘落的不是雪,是凋零的花絮,也是来年再生的种子。我知道无论你在哪,你都依然爱我。如同你知道无论我在哪,我都时刻想你。”
活得更长才能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