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

发布时间: 2025-10-06 04:18:00

⑴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的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使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程序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或者批准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第三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民族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例。第二章制定法规议案的提出第四条省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期间,省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各专门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一个代表团或者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议案。第五条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议案。第六条纤念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请批准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议案。
成都市、重庆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请批准由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议案。第七条制定和提请批准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议案,按照《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和《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办理,决定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应列入立法计划。第三章法规草案的拟定第八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年编制年度的立法计划。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室会同省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和省政府法制局以及有关机关、单位根据五年立法规划和各方面提出的立法议案、立法建议对需要列入当年立法计划的立法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论证,由法制工作室综合协调汇总,编制全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年度计划草案,经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认可。第九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按地方立法计划执行,需要调整变更的由主任会议决定。第十条列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计划的项目,按其性质、内容和职责范围,分别由下列单位负责起草:
(一)有关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工作方面的,由省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成立起草小组负责起草;
(二)有关省人民政府工作方面的,由省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成立起草小组负责起草;
(三)有关审判、检察工作方面的,由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成立起草小组负责起草;
(四)有关社会团体工作方面的,由有关社会团体成立起草小组负责起草;
以上(二)(三)(四)项的地方性法规草案,也可以由省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组织起草小组负责起草;或者委托有关院校、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负责起草。第橡竖侍十一条草拟地方性法规草案,应与其他地方性法规相衔接,做到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用语准确,文字简明。第十二条草拟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单位和有关方面的意见。第四章法规草案议案的审议第十三条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议案,必须由提出议案的梁吵机关主要负责人签署。第十四条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议案,应于会议举行前三十日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附法规草案文本、说明以及有关资料。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应于会议举行之前,将法规草案文本和说明,以及有关资料送常委员会组成人员。第十五条主任会议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议案,交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议案,经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本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省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本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⑵ 地方立法的步骤

地方性法规草案由负责统一审议的机构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草案修改稿。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地方立法的步骤,希望大家喜欢!

地方立法的步骤

提出、审议和表决

地方性法规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案的提出、审议和表决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五节的规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规定。

地方性法规草案由负责统一审议的机构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草案修改稿。

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大会主席团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经批准后,由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经批准后,分别由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地方性法规、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公布后,及时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

在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登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文本为标准文本。

实施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规定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地方立法的步骤严格要求

第三章、第四章分别规定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这是该法规的核心内容。地方立法工作必须严格遵循立法程序规定,法定的程序每一步都不能少。归纳起来,地方立法程序大致可分为法规案的提出、审议、表决通过、批准、公布五个步骤。

一是关于法规案的提出。提出法规案是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第一步。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一个代表团或者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需要注意的是,提出法规案,应当同时提出法规草案文本及其说明,并提供必要的参阅资料,这就明确了提案人是法规草案起草工作的责任主体。

二是关于法规案的审议。审议是立法程序的核心,也是保证立法质量的关键。审议主要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和市人大会的审议。市人大会审议一般采用三审通过制;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可以采用二审通过制;调整事项较为单一或者部分修改,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可以采用一审通过制。市人大会审议后,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限的事项、规定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事项,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为了提高立法质量,协助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把好立法质量关,市人大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法制委员会也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对法规草案进行审议。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主要就法规制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相关的专业技术问题进行审议,负责把好法规案的“进口关”。法制委员会主要是根据市人大代表、会组成人员、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进行统一审议,重点审议合法性、适当性、协调性,负责把好法规案的“出口关”。

三是关于法规案的表决通过。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法规案,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进行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市人大会审议的法规案,由主任会议提请会全体会议表决,由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四是关于法规的报批。市人大及其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由市人大会报请省人大会批准。此外,市人大及其会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应当在审议表决一个月前向省人大法制委和会法工委征询意见。上述规定目的是为了防止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法制化,有效维护法制的统一。

五是关于法规的公布。地方性法规经批准后,由市人大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实施。同时,要及时在市人大会公报和有关媒体上刊载。

⑶ 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程序主要有

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程序主要有: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主要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法律体系,立法机关的名称和构成可能有所不同。

立法倡议可以来自不同的方面,如公民个人、政府机构、利益相关方组织等。倡议人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建议或要求。

草案审议过程中,立法机关的成员、专家、利益相关方等都参与讨论和修改工作。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多轮审议和讨论,以确保法案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公众的参与是民主立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可以通过就法案提出意见、建议或反对意见,参加听证会或其他形式的公众参与活动。

立法机关进行法律审查的目的是确保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符合宪法和上位法律的规定。审查过程包括宪法合规性审查和法律适用性审查。

⑷ 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1、提出立法议案。

2、审议立法议案。

3、表决和通过立法议案。

4、公布法律。

(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扩展阅读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程序是: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有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的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本级人民政府和代表(3人以上附议),由主席团提请大会讨论,并经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

通过的地方性法规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立法原则的指导和规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立法工作,是一项规模巨大的社会工程。

如何保证不同种类、不同立法部门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在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在调整范围方面互相配合协调,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法规系统,充分发挥其系统的整体功能。

如何避免各级各部门的立法机构或参与立法的机构为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利益而争夺权利,逃避义务,如何保证立法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具有预测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有一些指导思想和普遍遵循的原则是必要的。

一些学者曾从理论上对此进行过探讨和研究。

例如有人认为中国的立法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五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各立法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法律的贯彻实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有的学者认为,立法的原则应包括民主、公开、公正、权力义务相一致等。

也有的学者认为,立法原则还应包括中央和地方分工负责、配合协调、新法优于旧法、上级法优于下级法、立法监督等。

但是目前这些讨论还限于研究阶段,到作为普遍遵循的原则还有相当的距离,还需要作大量的工作。

⑸ 我国人大的立法程序

(1)提案。全国人大主席团、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各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事项的议案。
(2)审议。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是否列入议程,由大会主席团决定,或者先交有关委员会审议后再根据审查意见决定是否列入议程。由人大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其他中央国家机关提出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交各代表团审议,或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后提出报告,再由主席团决定交大会表决。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或先交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是否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经法定程序审议后决定提交全国人大会议审议的法案,应当在会议举行前一个月将法律草案发给代表,必须由人大常委会或提案人向人大全体会议作说明。在各代表团审议过程中,提案人应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有关组织和机关应当根据代表的要求介绍情况。
(3) 通过。全国人大审议的议案,凡未在审议过程被提案人撤回或经主席团决定停止审议的,都要进行表决,“由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宪法和宪法修正案须经全体代表2/3赞成方为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议案,由它的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4)公布。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案,皆以国家主席令形式公布,并同时宣布生效时间。

⑹ 地方性法规立法程序流程图

地方性法规立法程序流程图主要包括草案起草、征求意见、审议通过、公布实施等环节,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过程。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按照宪法、法律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用于规范本地区特定领域的行为。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程序流程如下:1. 草案起草:地方政府或专门机构制定草案,经过初步审查后上报地方人大常委会。2. 征求意见:地方人大常委会根据需要,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专题听证。3. 审议通过: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草案进行逐条审议和修改,最终形成通过的地方性法规。4. 公布实施:地方政府应当在法定媒体上公布地方性法规,并下发实施意见。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过程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地方人大常委会规定的程序。草案起草时,应当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尊重民意;审议时应当认真对待每一条规定,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公布实施后应当加强宣传和执行,确保其有效性和权威性。

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程序有哪些特点? 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程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相对于中央法规制定手续简单,常委会可直接制定并公布实施;第二,对于某些重大事项或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征求各方面意见,提高民主程度;第三,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受到本地区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反映出地方特色和需要。

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程序流程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方性法规的制定过程,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遵守地方性法规,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运扒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⑺ 人大立法流程

法律分析:人大的立法程序包括: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议案的审议、法律议案的表决的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十四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第十五条 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热点内容
银川市法律援助热线 发布:2025-10-06 06:38:19 浏览:436
民事诉讼法54条规定 发布:2025-10-06 06:37:36 浏览:500
咨询工程师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06 06:17:57 浏览:948
2019考前八套题经济法电子版 发布:2025-10-06 05:49:18 浏览:130
天津工业大学法律硕士难吗分数线 发布:2025-10-06 05:49:10 浏览:800
劳动法诉讼时效问题 发布:2025-10-06 05:45:42 浏览:893
贵州台江法院 发布:2025-10-06 05:44:54 浏览:779
无效民事行为经济法 发布:2025-10-06 05:40:45 浏览:899
公安治安管理条例txt 发布:2025-10-06 05:37:47 浏览:893
泰安东岳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10-06 05:31:31 浏览: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