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庭审时法官

庭审时法官

发布时间: 2021-11-19 18:58:19

⑴ 庭审时法官有违法的地方,可以起诉法官吗

不可以起诉法官。
首先在庭审过程中一旦法官出现违规或违法的行为,你可以不服从判决,申请上诉,让上一级法院重新裁定。 在你上诉时,上诉的原因可以包含一审法官的违法或违规行为。

⑵ 开庭时法官问有什么诉求什么意思

在人民法院民事案件的开庭审理时,主审法官问原告有什么诉求的,就是让原告将《诉讼状专》中的“属诉讼请求”一一当庭读出来,告知审理法官、被告人。其中审理法官会对一些重复的、无意义、非本案件有关的诉讼请求予以告知原告,并在原告同意的条件下予以撤销。

⑶ 开庭时法官可以嚼着口香糖吗

当然不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三十条规定,法官在庭审期间要遵守一下行为:
(一) 坐姿端正,杜绝各种不雅动作;
(二) 集中精力,专注庭审,不做与庭审活动无关的事;
(三) 不得在审判席上吸烟、闲聊或者打瞌睡,不得接打电话,不得随意离开审判席;
(四) 平等对待与庭审活动有关的人员,不与诉讼中的任何一方有亲近的表示;
(五) 礼貌示意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发言;
(六) 不得用带有倾向性的语言进行提问,不得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争吵;
(七) 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法槌,敲击法槌的轻重应当以旁听区能够听见为宜。

嚼口香糖违反了第二款。

⑷ 庭审时法官是否有权搜当事人的资料袋

证据提供是当事人的义务也是责任,但未当面承交明示的东西,不是必须要交的东西,法官在当事人未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是无权搜东西的,我也相信法官不会去搜寻的,如果真有未经同意交递给法官的属于不妥的,也更是非法的

⑸ 庭审时法官带被告离庭是违法吗

如果是中间休庭,由法警带被告离庭,是合法的。如果是开庭过程中,法官私自带离被告,并与被告单独接触,是不合法的。

⑹ 庭审中审判长和主审法官职责

审判长的职责是:
(1)担任案件承办人,或指定合议庭其他成员担任案件承办版人;
(2)组织合议庭权成员和有关人员做好庭审准备及相关工作;
(3)主持庭审活动;
(4)主持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作出裁判;
(5)对重大疑难案件和合议庭意见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规定程序报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6)依照规定权限审核、签发诉讼文书;
(7)依法完成其他审判工作。
主审法官制度是山东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改革实行的,由主审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审判合一的审判制度。
主审法官制度实质是审判权的下放,把审判合一的权利交给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高的法官,实现主审法官权责利的统一。主审法官制度将实行当庭结案,极大地提高了审判效率。由于主审法官的职责是坐堂问案,居中裁判,从而保证案件的裁判质量。

⑺ 在法庭开庭审理时法官应在什么时候落法槌

在法庭开庭抄审理时法槌使用:袭
《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规定(试行)》
第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使用法槌:
(一)宣布开庭、继续开庭;
(二)宣布休庭、闭庭;
(三)宣布判决、裁定。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法槌:
(一)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妨害审判活动,扰乱法庭秩序的;
(二)诉讼参与人的陈述与本案无关或者重复陈述的;
(三)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认为有必要使用法槌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 法槌应当放置在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的法台前方。
第五条 审判长、独任审判员使用法槌的程序如下:
(一)宣布开庭、继续开庭时,先敲击法槌,后宣布开庭、继续开庭;
(二)宣布休庭、闭庭时,先宣布休庭、闭庭,后敲击法槌;
(三)宣布判决、裁定时,先宣布判决、裁定,后敲击法槌;
(四)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时,应当先敲击法槌,后对庭审进程作出指令。
审判长、独任审判员在使用法槌时,一般敲击一次。

⑻ 庭审时回答法官应注意什么

依照庭审程序,为查明案件事实,法官及对方律师均可以向当事人发问。面对法官及对方律师精心准备的、难以预测的各种问题,当事人应如何来应对?这里面大有学问,稍不注意就会进入对方圈套,落下败诉的命运。当然,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无非有五种处置方式,即承认、否认、不知道、沉默和拒绝回答。下面,我们对这五种处置方式逐一进行分析,供当事人在庭审回答问题时进行选择。一、承认。当然,承认对方提出的法律问题是最简单的一种回答方式,但是这种处置方式对已方来说也最凶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当事人庭审时承认对方主张事实的法律后果,将直接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进而可能导致已方败诉的风险。参加过庭审的人都知道,法庭上不容讲错一句话,有经验的人在诉讼时都会请律师讲话,自己能不讲就不讲,不多说一句话。即便法官发问自己必须要讲的时候,也要先征求一下律师的意见。因为,非法律专业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吐出话可能带来什么法律后果,信口开河一说,自己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甚至感觉自己很诚实,可是到判决时讲错话的不利后果就显现出来了。二、否认。否认一个事实和承认一个事实一样直接了当。否认一个事实并不能免除对方的举证责任,因此,在法庭上对法官征求意见的询问一般都采取否认回答。但是,需要注意的,如果对方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的事实,你就没有必要再否认了,否则将给法官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三、不知道。当事人在作“不知道”回答时,首先要想好一个不知道的合理解释,如果有证据证明你明明知道仍偏偏说不知道,不仅给法官留下一个不诚实的印象不说,法官有可能直接适用“自认规则”认定该事实客观存在。四、沉默。当然,在诉讼过程中,沉默是当事人的权利,无论是法官还是对方当事人均不能逼迫一个人说话。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因此,诉讼时,有时未必“沉默是金”,反而等于自己放弃了法律规定答辩的权利。五、拒绝回答。在法庭上,针对法官的提问,回答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是可以拒绝回答的。如法官提出的问题和本案没有关联性。在这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适用此理由拒绝回答法官的问题是要冒一定的风险的。因为你首先要判断法官的问题和本案是否真的没有关联。毕竟法官是本案的审判者,具有深厚的专业文化知识和审判经验,在法庭上一般不会问一些无聊的问题。其次,直接拒绝回答法官的问题,可能导致法官“面子”丧失,得罪了法官。再如在有容隐权的情况下,也可以拒绝回答法官的问题。如职业要求必须保密,包括律师和委托人、牧师和教民。

⑼ 开庭法官讲些什么

刑事案件审理中,审判人员会问被告人的犯罪过程和认罪态度等与案版件有关的重权要细节、与量刑有关的重要情节,审判人员都要进行核实的,而具体问什么问题,则需根据案情复杂程度等来定。审判人员在庭审开始时,会核对被告人的身份信息,看是不是被告人本人,之后公诉人读起诉书,审判人员会询问被告人“起诉书中指控事实是否存在?指控罪名是否成立?是否自愿认罪?” 之后公诉人会对就案件有关的事情向被告人进行讯问,之后辩护人就是律师会再向被告人询问,到庭审的最后阶段,是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比如是否认罪悔罪等。

热点内容
警方去法院 发布:2025-07-27 16:10:05 浏览:385
行政法律责任的风险 发布:2025-07-27 16:08:28 浏览:379
公安执法规范细则2017 发布:2025-07-27 16:08:24 浏览:177
加油吧乔麦社会与法 发布:2025-07-27 16:02:50 浏览:479
北京大学劳动法作业 发布:2025-07-27 15:41:06 浏览:95
药事法规新 发布:2025-07-27 15:34:20 浏览:116
2017会修改劳动法吗 发布:2025-07-27 15:28:23 浏览:12
刑法竞合形态 发布:2025-07-27 15:19:46 浏览:611
瓷砖销售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7 15:10:54 浏览:342
法律法规规章的关系 发布:2025-07-27 15:09:54 浏览: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