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提审要求

法院提审要求

发布时间: 2021-11-28 05:48:10

⑴ 哪些情况属于上级法院提审

属于提审。因为是检察院通过自己的上级检察院向同级法院抗诉,所以因级别形成提审。

⑵ 民事诉讼提审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民事案件基于审判监督权提起再审的人或机关是: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及审判委员会、上级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机关和公职人员不同,相应地,提起的具体程序也就不尽相同。

(一)本院院长及审判委员会提起再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作出判决,一经宣告或送达,就具有约束力,不得随意撤销、变更。如果裁判确有错误,则只能通过再审程序进行纠正。在本院行使审判监督权的是本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他们对本院审判人员和合议庭的审判工作进行监督。因此,本院院长发现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决定再审的,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二)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最高人民法院提审的,应通知下级法院,调取案卷进行审理;指令下级法院再审的,指令到达法院之时,为再审提起之日。下级法院接到指令后,再审的审理即应开始,审理后作出的裁判,应报送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自己作出裁定,中止原裁判的执行;指令下级法院再审的案件,由下级法院作出裁定,进行再审。至于哪些案件适用提审,哪些案件适用指令下级法院再审,民事诉讼法未做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

(三)上级人民法院提起再审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上级法院决定提审的,通过下级法院,提取全部案件材料,作出裁定,由自己进行再审;指令下级法院再审的,说明情况指出理由,并告知下级法院。下级法院接到上级法院的通知后,应根据通知进行再审,并将再审结果上报发出指令的上级法院。

对案件再审的程序

基于审判监督权的再审案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本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的案件,一种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或上级法院指令下级法院再审或者自己提审的案件。案件不同,再审的程序也不同。

(一)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的程序

决定再审的,由原审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中止原裁判的执行,同时另行组成合议庭,按照原审程序对再审案件进行审理。原来是第一审法院审结的,再审时仍按第一审程序进行审理,审理后作出的裁判属于未确定的裁判,当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原来是第二审法院审结的,再审时仍按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审理后作出的裁判为终审裁判,当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诉。

再审案件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时,人民法院必须开庭审理,对方当事人应该出庭。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但是,对于原告经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却不能按撤诉处理。因为提起再审与起诉、上诉不同,基于审判监督权的再审程序不是基于原告提起诉讼或上诉开始的,而是由法律规定的机关和公职人员提起的,因而不能适用按撤诉处理的规定。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对再审案件的审理。

原来是第二审法院审理的案件,按照第二审程序再审时,发现事实不清的,不应发回第一审法院重审,而应由第二审法院自己纠正。

(二)上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提审和指令再审的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决定提审或者指令再审的,作出裁定,中止原裁判的执行。

1.指令再审的案件。对再审案件指令再审,只限于上级人民法院对其下级人民法院所审理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对下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第二审裁判,不应指令第一审法院再审。

2.提审的案件。提审是指对下级法院已经审结但裁判确有错误的案件,上级法院认为不宜由下级法院再行审理,因而提归自己审判。提审制度建立的基础,一是审判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的原则,二是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审判活动有审判监督权。

提审主要发生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对已经审结的案件,如果裁判确有错误,就应该进行再审。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某些案件的裁判是否确有错误,各级法院的认识并不一致。比如,一有的案件的裁判确有错误,但原来审结该案的法院却认识不到,或认为没有错误,此时,上级法院可把案件提归自己审判。
第二,由于上级法院和下级法院之间并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所以,当上级法院指令下级法院再审而下级法院不再审时,上级法院就可以自己提审。
第三,上级法院和最高法院认为自己对案件进行审理为宜,就不一定指令下级法院再审,而可以自己提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再审案件原来是一审法院审理终结的,再审时适用第一审程序;原来是二审法院审理终结的,再审时适用第二审程序。但上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提审的再审案件,即使原来是一审法院审理终结的,也要按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

⑶ 提审及指令再审的方式和条件有哪些

(一)提审和指令再审适用的情形
发现下级法院生效的裁判确有错误,上级法院是决定提审还是决定指令再审呢?现行刑事诉讼法没有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05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对于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正确,但是在适用法律上有错误,或者案情疑难、复杂、重大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的情况的案件,也可以提审。”但是,这样的规定并不具体。
按照人民法院审理审判监督程序的审理规定,从再审案件判决、裁定的不同错误形式,来确定提审的形式或指令再审的形式。如果原审裁判是二审裁判,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提审,也可以指令原二审法院再审。如果原审裁判是一审裁判,应指令再审而不宜提审。因为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案件,如果原来是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理,所做的判决和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和裁定,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刘涌涉黑案件”,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生效裁判后,最高人民法院以对刘涌的判决不当为由,采取了提审的方式,所作出的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二)决定提审和指令再审的主体
此问题现行法律没有作出规定,理论界对此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先由承办人员调卷审查,然后提出意见提交合议庭研究。认为原裁判确有错误,则提出提审改判或指令再审的具体意见,报经院长同意。如院长认为必要,再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第二种观点认为,由合议庭审查,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才能提起。理由是,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审查,是行使审判监督权,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并必须经过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才能提审或指令再审。
人民法院是决定提审和指令再审的主体,在具体的运作中先由院长提起,交审判委员会决定,最终形成代表法院意见的,以法院的名义决定提审和指令再审。理由如下:
1、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院长不是行使审判权力的审判组织,不能以个人名义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因而院长决定提审和指令再审是不符合立法规定的。
另外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是把提审或者指令再审的权利赋予作为一个整体的最高人民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并未给予院长个人。
2、这是由人民法院实行集体领导的性质所决定的。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是否需要变更,是由上级人民法院直接纠正,还是交由下级人民法院再审,应当由对审判工作实行集体领导的审判委员会代表人民法院的整体利益来讨论决定,以人民法院的名义作出最终决定。

⑷ 法院提审什么意思

提审的意思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提级审判的诉讼活动。

提审其有三层含义,一是提审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二是针对生效裁判;三是认为生效的裁判确有错误。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4)法院提审要求扩展阅读:

法院提审意味着上级人民法院认为当地法院的终审判决存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有违反法定程序等情形存在,中止终审判决的执行,由上级人民法院重新进行审理的情形。接下来,上级人民法院将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如上述情形确实存在,将有可能撤消原审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零五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对于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正确,但是在适用法律上有错误,或者案情疑难、复杂、重大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的情况的案件,也可以提审。

因此,“提审”的方式是极少适用的,在案件情节严重,所属刑事犯罪范围,才有可能法由高级人民法院提审结案。

⑸ 民事诉讼中上级人民法院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提审

想提就提?你觉得法院是闲得慌还是怎么的?
一般就是下级法院的案件在审理过程过发现了疑难解决不了/或者是情况严重,必须上报上级法院的
再或者就是一种几乎没有的情况:所有的法官都得回避,没人审了
或者是严重错判

建议你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⑹ 你好.法院提审案件用一审.还是二审程序

不论是一审生效的案件,还是经过二审的案件,上级人民法院提审,一律按二审程序审理.

⑺ 刑诉中法院提审的案件适用的程序是一律用二审还是原审是什么按什么程序审

你说的是再审吧。 提审一律二审程序 指令再审可一审可二审。

⑻ 法院的提审程序

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3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6个月。 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抗诉的案件,审理期限适用前款,对需要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应自接受抗诉之日起1个月以内作出决定。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提审裁定有什么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01条的规定,按版审判权监督程序决定再审或提审的案件,由再审或提审的人民法院在作出新的判决、裁定中确定是否撤销、改变或者维持原判决、裁定;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书送达后,原判决、裁定即视为撤销。从该条可以看出,法院发现案件确实存在错误而提起再审之后,是可以维持原判的。笔者认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改判:1、原判程序上面存在瑕疵,但在事实认定、理由阐述、适用法律方面正确的;2、原判结果的误差在法官自由裁量幅度范围内的;3、原判有漏证或错引、漏引法条情况,但并不影响原判结果的;4、原判应当一并审理,但未审理部分可以另案解决的;总而言之,一审审判实践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审理过程及生效裁判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再审中对于原审案件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刻意护短,要弥补原审不足,努力确保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实现。

热点内容
法院拾荒者 发布:2025-07-18 20:06:21 浏览:200
经济法律法规试卷 发布:2025-07-18 19:59:37 浏览:653
微信造谣刑法 发布:2025-07-18 19:55:48 浏览:574
学前教育有关的法规 发布:2025-07-18 19:48:14 浏览:881
经济危机和劳动合同法 发布:2025-07-18 19:30:07 浏览:604
船舶停靠法规 发布:2025-07-18 19:03:05 浏览:745
新劳动法辞退赔偿基本工资 发布:2025-07-18 18:34:37 浏览:228
二审调解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18 18:34:30 浏览: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英文对照 发布:2025-07-18 18:34:23 浏览:278
期刊论文造假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8 18:27:35 浏览: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