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张鹤龄书法官网

张鹤龄书法官网

发布时间: 2021-12-07 01:43:31

① 哪一位太监精通书法和音律,堪称艺术家

提起来明朝的太监,一般都是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弄权的太监。

这些阉人贪污腐化,打击忠贞之辈,自然可恨至极。但是太监也并不都是这样的,在这些污浊之辈中也有一股清流。

例如明孝宗的时候,宦官何鼎就性格耿直,有一次寿宁侯张鹤龄张延龄兄弟来宫里吃饭。

这哥俩可了不得,明孝宗朱祐樘身为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张皇后,这哥俩就是张皇后的亲弟弟。

这哥俩仗着姐姐的势力,就难免有点张狂。

这是在说促织,更是说太监的人生,这一辈子离开草莽登堂入室,在这如瓮的皇宫内兢兢业业,但是这一生奔波,功成之后,谁管你死活?

不管怎样,这都说明太监文化功底不错。

最后再说一下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他在1987年85岁时写一首诗,叹息自己这一生:

残躯雪耻入深宫,险峻人生白发翁。

养心殿里怀逊帝,储秀宫中忆旧容。

浪迹江湖云游道,面壁山林苦行僧。

百年沧桑皆一脉,好即了时了即空。

② 搜集有关翁卷,张志和,范成大这三人的小故事

翁卷 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布衣终身。在"永嘉四灵"中年事最高。

刘克庄批评"四灵"说:"永嘉诗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对翁卷却另有评价,他在《赠翁卷》中说:"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如《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酬友人》等,酷肖《文选》中的汉魏五言诗,但缺乏个人特色。更多的还是近体诗。七绝中有几首颇为灵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火,忽于水底见青山。"《乡村四月》一首更为人所熟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颇有清新淡远的意趣。

著有《西岩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苇碧轩集》,有《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从江西派人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左亻右窘)。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烟波钓徒”张志和

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2〕。其词多描写隐逸生活,写景明丽生动,是早期文人词中的著名作品。特别是《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 质朴、清新、淡泊而又寄意高远,以极其自然的手法把诗与画的美融为一体,使人读后只感到自然的美给人带来的愉悦,却连美本身的存在都忘了,不愧为千古传诵的词中精品。除诗词外,他对书画、音乐也无一不精。唐代朱景玄编撰《唐朝名画录》时,把他和另外两个人的画定为“逸品”。按照明代董其昌《画旨》的说法,“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可见“逸品”比“神品”还高,是至高无上的极品了。但董其昌认为“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把“逸品”画家定为只有张志和一个人。〔5〕

张志和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曾经有过一个梦,梦见一棵松树长在自己腹部,后来生下张志和〔3〕。张志和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向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任命为待诏翰林,并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为南浦尉。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因常以扁舟垂钓,超然不在尘世中,自称“烟波钓徒”。后世称其“兴趣高远,人不能及”。〔2〕〔3〕〔5〕《全唐诗》中存有他五首《渔父》词,都是写他隐居生活的优秀作品,但因为第一首(见上引)写得太好,其余四首便被它的光辉所掩盖,显得不那样突出了。〔1〕

张志和的哥哥张鹤龄怕他遁世而去,便在越州东城外给他修了几间茅草房,周围花竹掩映,环境优美,让他在那里沿溪垂钓。当时的观察使陈少游经常前往问候他。皇上还曾经赐给他一奴一婢,专门侍候他,供他驱遣。而他却把他们配为夫妻,取名“渔童”和“憔青”。鲁国公颜真卿(唐代大书法家、诗人)在湖州作刺史时,他和隐逸诗人陆羽是颜家的常客。颜真卿初来时看到他的船破旧了,想给他换一只,他谢绝了,说是“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雨言〕间足矣”。〔2〕

一次,颜真卿与众门客会饮,以渔父为题互相唱和。首唱的便是张志和的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一起共和了二十五首。他们传递欣赏并互相赞美。张志和则让人拿来丹青、剪下白绢,为词配画。不一会儿就画了五本。花木禽鱼,山水景象,古今奇绝,无与伦比。画在颜真卿和客人们之间传观、欣赏,大家都叹为观止。〔5〕 《唐才子传》称其“善画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就,曲尽天真”〔2〕。可见其不但“酒酣”以后有作画的兴致,“击鼓吹笛”也能激起他施展作画的绝技,并且他作起画来非常神速,所画景物饱含天真自然的神态。

唐宪宗听到了这些传闻之后,下诏书让人画了他的画像,拿着画像“访之江湖间”,到处找他,但是没找到,最后人们只好把他的诗歌收集起来呈献给皇上。〔2〕〔3〕他的另一个哥哥张松龄怕他“放浪而不返”,会惹麻烦,特地针对他的《渔父》词写了一首和作《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1〕〔3〕

他修炼的情况在《续仙传》中有零星的披露,说他是个“守真养气”的人,可以“饮酒三斗不醉”,“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游览”。在常人看来,躺在雪中不冷、跳进水里不湿,已经很了不起了,但那还只是道家修炼中显现出来的某些术类功夫而已。〔5〕

张志和的修炼方法很特别。他经常“沿溪垂钓”,但却“每不投饵”,因其“志不在鱼也”〔2〕。那他坐在那里干甚么呢?借垂钓之名、行修炼之实!溪流在他面前就像一面镜子,他从那里面看到世间万物,看到超越世间的诸神并与之勾通交流,再一直看到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及其构成万物的运动方式。他长期“阅读”这面镜子,而镜中景像则随着他修炼层次的提高而一层层地深化,没完没了。他将自己的修炼心得记录下来,辑为一书,取名《玄真子》,并且把“玄真子”作为自己的道号。该书原有十二卷,总共三万言,但在南宋时已残缺不全,只剩下三卷,被收入《道藏》“太玄部”〔6〕〔7〕。后人称其“著作玄妙,为神仙中人”。〔5〕

就从这残存的三卷来看,其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但因其义理深奥,不但常人难懂,就是修炼人,不到某一层次,也是很难明白的。《全唐诗》中所存张志和的《空洞歌》即是该书第一卷中的一小段〔1〕。其中“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就隐含了全部读懂《玄真子》的关键:你首先得打通自己的天眼!因为他是在记录自己从另外时空中看到的现象和法理,你如果甚么也看不见,就不明白他在说甚么,就会越读越糊涂。对于道家理论,特别是《道德经》有一定了解的人,可能模糊地懂得其中一些内容,但会感到和《道德经》一样地不可捉摸。其实,《道德经》和《玄真子》的关系,也就一个是纲领、一个是细则;一个是抽象、一个是具体而已。如果把《玄真子》当作《道德经》的一个具体释例,则对两书都能获得更深的理解。

后来颜真卿东游平望驿,张志和喝酒喝到酣畅时,为大家表演水上游戏:他把坐席铺在水面上,独自坐在上面饮酒、谈笑和吟唱。那张坐席在水上一来一去、时快时慢,发出水上行舟一样的声音。接着又有云中飞来仙鹤跟随在他的头顶上。颜真卿等在岸上观看的人们,没有一个不惊异的。不多时,张志和在水上挥手,向颜真卿表示谢意,然后便上升飞去。〔5〕另一说法则称“后传一旦忽乘云鹤而去”,说他是乘着云鹤飞走了。〔2〕

历来修成“白日飞升”的人就少之又少,因此才不被人们普遍地承认。像他这样当着许多人的面,其中包括像颜真卿这种颇有名望的一代名臣、历代的大书法家,就悠悠然飞升而去,实在是古往今来历史上罕见的奇观!

③ 苗兴林山水画价值多少钱一平尺

以下是书画界著名和比较著名的作者名单。其实,根据知名度,价格还会有很大的浮动,比如有政界背景的,价格浮动比纯属书画界的要高得多。
苗兴林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20000元人民币
A:安茂水 山东省人,书法每平方尺7000元人民币,国画每平方尺18000元人民币
B:白景义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5000元人民币
C:蔡材填 湖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5000元人民币
曹雪芹 河北省人,国画每平方尺10000元人民币
曹春芳 辽宁省人,国画每平方尺4500元人民币,书法每平方尺3500元人民币
陈 昌 江苏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500元人民币
陈新华 山西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500元人民币
陈富贤 甘肃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陈福康 甘肃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陈修远 山东省人,书法每平方尺5000元人民币
陈海松 安徽省人,国画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陈洪明 辽宁省人,国画每平方尺7000元人民币,书法每平方尺2500元人民币
陈双全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6500元人民币
篆刻每字150元人民币
程 沫 河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元4500-5000元人民币
崔砚广 北京省人,国画每平方尺18000-20000元人民币
常光武 黑龙江人,国画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D:董志霜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国画每平方尺5000元人民币
董明德 辽宁省人,国画每平方尺4500元人民币,书法每平方尺2000元人民币
段银太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500元人民币
戴吾馨 湖北省人,国画每平方尺20000元人民币,书法每平方尺6500元人民币
F:付 林 安徽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500元人民币,国画每平方尺4000元人民币
冯茂斌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500元人民币
冯守旺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5000元人民币
冯复加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4500元,国画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
方有法 浙江省人,书法每平方尺4700元人民币
房恒勃 黑龙江人,国画每平方尺20000元人民币,人物油画每平方米20万元人民币
G:管 仲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4000元人民币
怪夫子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0元人民币
高权壮 广东省人,国画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
高元和 辽宁省人,油画每平方尺20000元人民币
高在成 山东省人,国画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郭天红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3500元人民币
郭根会 河北省人,国画每平方尺10000元人民币
郭建友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顾春利 四川省人,国画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
H:滑增跃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4000元人民币
何凤来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5600元人民币
胡庆国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
韩 东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元,篆刻每字1000元人民币
韩 明 湖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霍宝廷 河北省人,国画每平方尺3000-6000元人民币
华 赞 美籍波斯人,书法每平方尺11000元人民币
恒 源 河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10000元人民币,国画每平方尺20000元人民币
阚宝光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
黄佳君 山东省人,书法每平方尺9000员人民币
J:金山梓辛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5000元人民币,国画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蒋克学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4500元人民币
江永前 甘肃省人,镌刻字画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
贾晓林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4000元人民币
蒋国峰 山东省人,国画每平方尺3600元人民币,书法每平方尺3200元人人民币
晋心愿 河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6500元人民币
L:柳国庆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11000元人民币
柳俊谦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4000元人民币
李 文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0元人民币
李秀贵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5000元人民币
李芳庆 陕西省人,书法每平方尺7000元人民币
李同军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9000元人民币
李平安 甘肃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李国岩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国画每平方尺9000元人民币
李克贵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李振君 北京市人,人物画每平方尺5000元,山水画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
李保民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15000元人民币
李 霖 内蒙古人,国画每平方尺10000元人民币
李 军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4000元人民币
李凤梅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6500元人民币
李锦斌 山西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李同义 河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800元人民币
梁荐铭 山西省人,国画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
刘冬颖 天津市人,国画每平方尺3600元人民币
刘雷音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13000元人民币
刘永虎 甘肃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刘广源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10000元人民币,国画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
刘振宇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800元人民币
刘恒巨 黑龙江省人,书法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
路文仲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16000元人民币
卢俊辉 陕西省人,剪纸每平方尺200元人民币
缪泽华 河北省人,国画每平方尺10000元人民币
吕 哲 内蒙古人,书法每平方尺13000元人民币
黎炽华 广东省人,书法每平方尺4500元人民币
林正权 浙江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林子良 山东省人,国画每平方尺4500元人民币,书法每平方尺1600元人民币
M:苗兴林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20000元人民币
马满昌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国画每平方尺20000元人民币
莽东怀 吉林省人,国画每平方尺15000元人民币
马松林 辽宁省人,国画每平方尺2000元人民币,剪纸每平尺500元人民币
孟合生 甘肃省人,书法每平方尺800元人民币
P:潘 飞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国画每平方尺4000元人民币
q:钱开寿 安徽省人,书法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
钱 江 安徽省人,国画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
乔永宏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4500元人民币
秦现军 河北省人,国画每平方尺16000元人民币
R:任玉岭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8000-10000元人民币
阮成森 河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国画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
S:苏大年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5000元人民币,篆刻每字200元人民币
苏建国 湖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
苏 林 陕西省人,书法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国画每平方尺7000元人民币
石 同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
宋守友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
宋芳卿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5000元人民币
宋鑫媛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4700元人民币
孙洪兴 黑龙江人,国画每平方尺10000元人民币
孙书诚 甘肃省人,书法吗平方尺3500元人民币
史德辉 山东省人,书法每平方尺5000元人民币
史贵仁 辽宁省人,国画每平方尺26000元人民币
T:田 新 河北省人,国画每平方尺4500元人民币
佟宝兴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3600元人民币,篆刻每字500元人民币
W:王梦之 山东省人,国画每平方尺3600元人民币,书法每平方尺2000元人民币
王柏儒 山东省人,书法每平方尺5500元人民币
王小羽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6000-8000元人民币。国画每平方尺12000元人民币
王梦河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7500元人民币
王 健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元,工笔画每平方尺20000元人民币
王殿卿 山西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王玉书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9000元,篆刻每字2500元人民币
王云仙 河南省人,国画每平方尺3860元人民币
王 军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10000元人民币,书法每平方尺5000元人民币
王 斌 山西省人,书法每平方尺18000元人民币
王永香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9000元人民币,国画每平方尺10000元人民币
王建亭 山东省人,书法每平方尺1800元人民币
王德仁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20000元人民币
王绍忠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
王天林 山西省人,书法每平方尺20000元人民币,篆刻每字200元人民币
王万仓 辽宁省人,国画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书法每平方尺2500元人民币
王佑萌 江西省人,书法每平方尺2800元人民币
王 凯 河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2000元人民币
武华兴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4500-5000元人民币
魏先桂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
文毓珣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20000元人民币
吴达云 浙江省人,书法每平方尺10000元人民币
吴 珊 江苏省人,国画每平方尺1000元人民币
吴 山 河北省人,国画每平方尺12000元人民币
X:薛於鑫 山西省人,书法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
薛广余 辽宁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500元人民币
谢纪昌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篆刻每字600元人民币
谢均儒 甘肃省人,国画每平方尺8000元,书法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
谢树春 安徽省人,书法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
邢立文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5000-8000元人民币
许国立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5000元人民币,国画每平方尺16000元人民币
肖作彪 湖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
熊 波 四川省人,国画每平方尺4000元人民币
徐明录 山东省人,国画每平方尺1700元人民币
Y:杨玉旺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
杨中山 山西省人,树皮画每平方尺5000元人民币
杨逸夫 安徽省人,国画每平方尺10000元人民币
杨建臣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1.1万元人民币,国画、油画每平方尺3万元人民币
杨宗霖 辽宁省人,书法每平方尺26000元人民币
阎广林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
阎幼林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1500元,篆刻每字100元人民币
闫 峰 山东省人,书法每平方尺4500元人民币
袁彦鹏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8000元人民币
袁一春 四川省人,国画每平方尺6600元人民币
于伯渊 北京市人,工笔虎画每平方尺2.8万元人民币,小写意画每平方尺2万元人民币
于吉峰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23000元人民币,书法每平方尺18000元人民币
余楚正 重庆市人,书法每平方尺800元人民币
Z:张鹤龄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5600元人民币
张起金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1800元,书法每平方尺1500元人民币
张振山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1500元,篆刻每字100元人民币
张振生 河北省人,国画每平方尺8000-10000元人民币
张学洪 北京市人,山水画每平方尺5000元,人物画每平方尺3000元,
禅宗印象画每平方尺20000元人民币。
张书增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10000元人民币
张美凤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2000元,国画每平方尺7000元人民币
张福荣 甘肃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张锦镜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5000元人民币
张 平 安徽省人,书法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
张永海 北京市人,书法每平方尺9000元人民币,国画每平方尺15000人民币
张顺义 吉林省人,油画每平方尺26000元人民币
张真山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11000元人民币
张渔樵 山东省人,国画每平方尺10000元人民币
张建新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3600元人民币,篆刻每字400元人民币
张国政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000元人民币
张培明 安徽省人,书法每平方尺3500元人民币
张德茂 内蒙古人,国画每平方尺25000元人民币,书法每平方尺13000元人民币
赵 颖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15000元人民币
朱同义 北京市人,国画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
朱玉昆 河北省人,书法每平方尺12000元人民币
朱祖义 河南省人,国画每平方尺6000元人民币,书法每平方尺2000元人民币

④ 张氏的由来发源地

张姓起源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

1、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4、其它姓氏改姓张。据《三国志·魏志》所载,三国时,曹魏名将张辽,改聂姓为张姓。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鲜卑、匈奴、契丹等众多少数民族改姓张姓。

得姓始祖

张挥。张姓的诞生很古老,约有五千年历史。在人文初祖黄帝时代,黄帝有一子叫少昊清阳氏,少昊之子挥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一次,他观看夜空,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经过研究,发明了弓。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迁徙分布

张是一个象形字,整个样子像一个张弓欲射之人.

张,繁体字作眼,由弓和长左右相合而成,张姓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都说成“弯弓张”,可见他们是十分看重其姓氏构件中的“弓”的。从文字学上来看,“弓”对于“张”字实在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在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张字,但金文及石刻文中却有很多,其写法也各不相同。这些张字虽然写法各异,但却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与弓、矢、长,尤其是与弓分不开,可以说没有弓就没有张。从字形的演变来看,张最早是弓与矢的联合体。弓矢是自然而然联用的,有弓就必然会有矢,不必再强调,因此后来矢就渐渐退出,而让位于长,最后稳定为长弓的联合体。长弓则表示这弓比一般的弓还要厉害,更有威力。

张字的意义很多,新版的《汉语大字典》计有21个义项,一般的字典皆作十余种,如夸张、张开、强、盛、张贴、看、望、扩大、布置等等,但这大多是后人引申而来的,最早的字书所记义项不多。《说文解字》说:“张,施弓弦也。从弓,长声。”《广雅·释诂三》:“张,施也。”另外还有一层意思,见于《周礼·秋官》:“罗取鸟兽曰张。”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汉明帝水平七年》中“劳勤张捕,非优恤之本也”时也说:“张,设也,设为机阱,以伺鸟兽曰张。”

张氏还有一支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的。春秋时晋国有解张,字张侯,其后以祖父字为姓,从此晋国世代有张姓。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后,张姓人口也随之分散於三个诸侯国。

这两种说法都为张姓的起源、繁衍以至成为今天第三大姓作了说明。一是张姓历史久远,为中国最早产生的姓氏之一,而且相当受重视。在原始氏族社会,狩猎为人们谋生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弓矢的地位与作用可想而知。而且在当时,少的东夷部族宗支繁衍很盛,遍及今山东半岛、苏北与江淮之间广大地区;相传商朝部族就是它的直接后裔。

二是张姓分布很广,晋国有此姓,随着三家分晋又遍及赵、韩、魏三国,即今华北、中原广大地区。

还有不少人被赐姓改姓张;如三国时诸葛亮就赐龙佑那为张姓;曹魏大将张辽,原生聂,后改姓张。非汉族人改姓张的也不少。金朝特嘉氏,因世代居住在张皇堡,便以张为姓。元代蒙古、色目人有不少改姓汉姓者,往往择汉人大姓改之,也为张姓扩充了人口。

据记载,晋代有中原张氏迁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后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居古田梅溪,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挢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张氏以北方人居多,主是汉族,但在多次民族大融合中也有不少人融入少数民族。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张姓公认的血缘亲祖黄帝是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以德经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选贤任能,严惩顽凶,开创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

郡望堂号

1、郡望

清河郡:汉时置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省清河东南)。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属河北省)。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京兆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敦煌郡:汉武帝从酒泉郡分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治河西走廊西端。

安定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东晋移至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北)。这支张氏为西汉赵王张耳之后。

襄阳郡:汉始置襄阳县,东汉末始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其后襄阳历为郡、州、道、府之治所。此支张氏始祖为张安之。

洛阳郡:秦始终置县,东魏置郡。汉、魏时治所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洛水北岸;隋、唐代移治汉城西十八里。

河东郡:秦时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治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始兴郡:三国吴由桂阳郡分置,治所在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南)。治辖相当于今广东省连江、曲江、韶关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为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

吴 郡:东汉末年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治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一带。

平原郡:西汉初置,治所在平原(今平原县西南)。治辖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河间郡:原为战国时赵地。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东南)。治辖在今河北省中部河间县一带。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汉高帝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治辖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地区。

魏 郡:汉高帝初置。相当于今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治所在邺县(今河北省临漳西南)。

蜀 郡:战国时秦置,治所在成都(今属四川省)。治辖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武威郡:西汉置。相当于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地区。治所在武威(今甘肃省民勤县东北)。

犍为郡:西汉建元六年置。属益州,在今四川省宜宾县西南。治所在敝邑县(今贵州省遵义市西)。

沛 郡:汉高帝将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治所在相县(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

梁 郡:汉高帝置梁国,南朝宋改为梁郡。相当于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治所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南)。

汲 郡:西晋泰始二年置,不久即废。治所在汲县(今河南省汲县西南)。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

高平郡:西晋泰始元年将原山阳郡改为高平郡,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治所在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上谷郡:战国燕设置,秦时治所在沮阳(今河北省怀来东南)。

2、堂号

百忍堂: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此外,张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清河堂”、“金鉴堂”、“孝友堂”、“亲睦堂”、“冠英堂”、“燕贻堂”、“敦睦堂”、“宗岳堂”、“敬谊堂”、“源流堂”等。

张氏名人

张仪 (前?~309)

战国时魏人。相秦惠王,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使六国背叛纵约以事秦。惠王卒,六国复合纵以背秦,群臣谗之,乃去秦而为魏相,一年后卒。

张良 (前 ? - 前 186)

字子房。汉初名臣。本是韩国公子,秦灭韩,良欲为觊齁仇,乃使人击始皇于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隐于下邳,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后为高祖策画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黄老,学辟谷之术。卒谥文成。

张道陵 (34~155)

道教的真正创教者,本名陵,东汉沛国(今安徽省宿县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从学者须出五斗米,故世称五斗米道。亦称为张天师。

张飞 (?~271)

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国蜀汉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与关羽俱事刘备,号万人敌。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刘备伐吴,飞率兵会合,出兵前为部下所杀。谥桓。

张丽华

南朝陈后主妃,神采艳丽,聪慧强记,后主常抱置膝上,共商军国大事。国亡,与后主俱入井,隋军擒而斩之。后祀奉为十月芙蓉花神。

张居正(1525~1582)

字叔大,号太岳,明江陵人。穆宗时入阁,神宗时为首辅,综核名实,信赏必罚,整饬纪纲,推行一条鞭法,为相十年,海内称治。卒谥文忠。着有太岳集、帝鉴图说等。

张骞 (?~前114)

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张旭

字伯高,唐代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为著名书法家,以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其书法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新风格。与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并称三绝。相传他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挥洒落笔,有时以发濡墨而书,故世称为张颠、书颠。

张士诚 (1321~1367)

小字九四,元朝泰州(今江苏省泰县)人。元末群雄之一。本从事运盐业,后据吴中,自称吴王,后为明将徐达、常遇春所擒,自杀身亡。

张三丰

生卒年不详。宋武当道士,所创太极拳术,闻名当时,其法传于后世,称内家拳,又称武当派。或作张三峰。(2) 名全,一名君宝,号三丰,明朝辽东懿州(今黑山县境)人,生卒年不详。因其不修边幅,又称张邋遢。史称其辟谷数月不饥,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时赠为通微显化真人。

张作霖(1875~1928)

字雨亭,奉天海城人。民国官至东三省巡阅使,握三省军政大权,为奉系领袖。两次直奉战争,先败后胜。民国十六年称大元帅,在北京组政府。十七年因国民革命军进抵河北,军事失利,退回关外,至皇姑屯被日军炸伤,未几伤重而亡。

宗族特征

1、得姓较早,源远流长。

2、张氏一族,枝繁叶茂,各郡望 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年间张允选等修《张氏族谱》,有山东黄县一支字行为:“基业可久,名望堂昭,衍庆为志,肇锡永超。”张绶青刊修《张氏族谱》,有江苏润城张姓一支字行为:“好学用典,有文斯远,积庆之家,儒宗以衍,运际昌明,时乘光显。”据民国一九三五年张勉西所修《张氏族谱》,广西桂林张姓一支字行为:“增其心性学,器宇自温纯,积厚垂麻远,国恩申锡频。”

张姓宗祠通用对联

〖张姓宗祠门楣题辞〗

金鉴家风 百忍传家“金鉴家风”出自唐朝著名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玄宗为求治国安邦这策,长治久安之计,谕张九龄总结列代治国之经验,张洞察秋毫,明断事理,以犀利之笔综述列朝兴衰存亡之理,成书五卷,玄宗御览,甚为赏识,赐为《千秋金鉴》,作为治国铭言珍藏。"金鉴家风"本此。张九龄任宰相时期群贤依赖,天下仰重,文章风度,冠绝一时。今江西大余通往广东的梅岭古驿道即为张九龄颁令凿通,使中原与岭外一线贯通,即此一端,功不可没。
“百忍传家”则是张公艺的事迹。张公艺,字千禄,是张氏第一百一十一世祖。公艺为人急公好义,乐以助人,修身养性,胸襟坦荡,待人处世,宽宏大量,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哲理。因而告谕后裔当忍则忍,忍者有益。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妻不忍多争竞,能忍贫亦富,能忍寿亦永,古来创业人,谁个不知忍,不忍百祸皆云涌,一忍百祸皆灰烬。但公艺提倡之忍,并非不讲是非原则,明言不当忍则忍,忍者有害。公艺家教有方,道德高尚,故而能九世同堂,唐高宗旌为义门。
-----------------------------------------------------------------
〖张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九居世泽;
百忍家声。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时封禅泰山,还过其宅,问本末,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
西都十策;
金鉴千秋。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初曹州冤句人张齐贤,字师亮,少年时孤贫而勤学,有远大志向。宋太祖到西都,他以布衣身份上十策。太宗时中进士,历官大理评事、左拾遗、江南西路转运使、代州知州、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下联典指唐代大臣、诗人张中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长安年间进士,任右拾遗,开元年间议设十道采访使,玄宗殆于政治,他常评论得失,后因李林甫谗言罢相。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著有《千秋金鉴录》、《曲江集》。
图传百忍;
鉴著千秋。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了典指唐·张公艺事。下联典指唐·张九龄著《千秋金鉴录》。
轮奂善颂;
孝友传芳。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献文子成室,张老颂曰:“美哉轮哉!美哉奂焉!”下联典指周·张仲,性孝,与尹吉甫为友,流芳百世。
烟波徒钓;
横渠理学。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张氏宗祠太原堂联。上联典指唐张志和隐于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下联典指北宋张载,居郿县横渠镇,精研理学,世称“横渠先生”。
齐家公艺;
治国子房。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名人张公艺,寿张人。善于治家,九世同居。高宗封泰山,还幸其宅,问本末。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帝善之。下联典指汉初大臣张良,字子房,城父人。为复韩国,狙击秦始皇,未遂,逃匿于一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后为刘邦谋士,佐其灭秦楚。汉朝建立,封留侯。
横渠理学;
烟波钓徒。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张载事。下联典指唐·张志和事。
渔阳惠政;
江左清才。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东汉渔阳太守张堪,字君游,宛人,少年时被称为“圣童”。光武初年拜郎中,任渔阳太守时,功课农桑,捕击奸猾,受百姓爱戴。在郡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百姓歌之。下联典指晋代文学家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性至孝,有清才而善写文章,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齐王司马囧执政时,被任为大司马东曹掾。因预料齐王将改,又因秋风起而思念故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便辞职离开洛阳返吴。
紫光烛剑;
黄石授书。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大臣、文学家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三国魏时,官佐著作郎、中书郎等,入西晋,官至中书令(宰相),加散骑常侍。排除异议,力劝武帝定灭吴之计。惠帝时,历官侍中、司空,封壮武郡公。诗作委婉艳丽,也有感慨忧时之作,另著有《博物志》。据说晋武帝时,斗、牛(星座名)间常有紫气,张华曾问通纬象的雷焕,雷焕说:“宝剑之气冲到天上了。”又说在丰城县。后来,果然掘得龙泉、太阿二剑。下联典指汉初大臣张良,字子房,祖与父曾在战国末任韩国五世之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结交刺客,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未中,传说逃至下邳,遇黄公石,被授予《太公兵法》。楚汉战争中归刘邦,为重要谋士,汉朝建立,封留侯。
簪缨七叶;
邦友千秋。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大臣张安世,字子孺,杜陵人。昭帝时任右将军、光禄勋,封富平侯;昭帝死,他与大将军霍光定策立宣帝,为大司马。子孙七代官侍中。下联典指周代贤臣张仲,以孝养父母、友爱兄弟闻名,与尹吉甫为友。《诗经·小雅·六月》(尹吉甫北伐猃狁获胜时的诗)有句:“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
〖张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阀阅传京兆;
声名重曲江。——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张姓郡望,“京兆”,指襄阳郡,旧治在今湖北襄阳西。为张姓望族所在地之一。下联典指唐代诗人张九龄,曲江县(今广东省韶关)人。
梧雨凤苞润;
松风鹤韵高。
——张问陶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诗人张问陶(1764-1814)自题联。张问陶,字钟冶,号船山,善书画。四川遂宁人。
泉源在庭户;
世界接人天。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陕西省留坝庙紫柏山张良庙联。
八德忠列上;
百忍孝为先。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郓州寿张(今属山东东平)人张公艺,九世同堂。麟德(公元664-665年)中,高宗祀泰山,路过郓州,至其宅,问其义由。公艺请以纸笔,但书百余“忍”字。(见《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后张姓常以“百忍”为堂名,本此。成语“百忍成金”(形容忍耐可贵),亦本此。
-----------------------------------------------------------------
〖张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落日平原纵马;
秋风古道题诗。
——张大千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现代国画家张大千1981年撰书联。
宴列琼林之首;
胪传鼎用之中。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张信、张异、张怵、张懋修、张以诚五状元。下联典指明代张显宗、张春、张修嗣三榜眼等。
世守百忍之训;
家垂两铭之风。——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张氏宗祠“百忍堂”联。关于张氏宗祠“百忍堂”的典故,据《南平县志》里有一个记载,就是张氏张元洛这家人,当时在闽南当官,一天要审案,案子的被告是一个女的,由于这个女的平时泼,结果升堂的时候她就把口水吐在张元洛身上,张元洛都忍了,用手把脸上的口水擦了,然后坐下来再慢慢审,最后使她服理。由于张家世守百忍家训,所以出了很多人才。祠堂门口门楼上的砖雕便是一门三进士,只见三个骑马的人,前面是鸣锣开道的,后面则是撑伞的,显得栩栩如生。大门左右就是这副对联,堂内绿草凄凄,红柱画栋。
-----------------------------------------------------------------
〖张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弓力千钧东风劲;
长空万里北斗明。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鹤顶格析“张”姓拆字联,上下联句首嵌入“弓”、“长”,合而为张。
一林松月多诗兴;
千里云烟入画图。
——张子祥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词画家张子祥撰书联。
将军更解神谶字;
太史合书大有年。
——张廷济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诗人张廷济(1768-1848)自题联。张延济,字叔未,浙江嘉兴人。
诗成掷笔仰天笑;
酒醋拔剑斫地歌。
——张大千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现代国画家张大千自题联。
独爱诗篇超物象;
只因山水与精神。
——张耒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宋代诗人张耒诗句联。张耒熙宁进士,有《张右史文集》。
拣茶为款同心友;
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廷济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诗人张廷济自题联。
文名旧许高清汉;
仙籍新题近赤松。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旧题张氏切张姓联语。
九居世泽传名远;
百忍家声播惠长。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郓州寿张(今属山东东平)人张公艺,九世同堂。麟德(公元664-665年)中,高宗祀泰山,路过郓州,至其宅,问其义由。公艺请以纸笔,但书百余“忍”字。(见《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后张姓常以“百忍”为堂名,本此。成语“百忍成金”(形容忍耐可贵),亦本此。
二酉发祥登北榜;
三公接武振淮滨。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阜阳市张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族中张鹤鸣、张鹤腾兄弟先后在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及第。下联典指张鹤鸣官至兵部尚书,二弟张鹤腾官刑部主事、云贵副使,三弟张鹤龄官至户部员外郎。
九世居后添吉庆;
百忍堂前古泰和。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台前县张氏宗族联。联说该族唐代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封泰山返京时,路过他家,问他是如何理家的,他书写一百多个“忍”字进呈高宗,受到高宗肯定和赏赐。
功成百雉留怀远;
泽溥三农乐凤翔。
——张溶川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张氏宗祠联。上联典出该族中张谨,字慎之,号敬轩,明代天顺年间进士,官工部郎中时,因修筑怀远县城有功升科道。下联典指该族中张国纪,字崇礼,号立斋,明代正德年间解元,官至凤翊知府,有善政。
南轩负公辅之望;
西铭为理学之宗。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学者张栻,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人,迁居衡阳,曾任吏部侍郎兼侍讲,官至右文殿修撰。和朱熹、吕祖谦齐名,当时称“东南三贤”。极力主张抗金,指斥时弊。著作有《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集》。下联典指北宋哲学家张载,字子厚,凤翔郿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理学创始人之一。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讲学关中,其学派被称为“关学”,其思想对宋明理学影响很大。著作有《正蒙》、《西铭》、《易说》等。
鲲岛累迁昭祀典;
清河长出尚高风。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义溪口张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本支张氏在台湾的迁徙。“鲲岛”,指台湾省,因台湾有七鲲身海口。下联典指张氏郡望为清河郡。
兵书三卷桥边授;
忍字百篇家内藏。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张良事。下联典指唐·张公艺事。
气味梅花馨此日;
风神杨柳忆当年。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朝齐·张绪事。
-----------------------------------------------------------------
〖张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玉燕投怀,姓生燕国;
出尘慧眼,相赏风尘。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张说之母梦玉燕入怀,乃生张说。后张说被封为燕国公。下联典指隋·杨素的侍妓张出尘,与李靖、张仲坚结为兄妹,号“风尘三侠”。
正色立朝,声重千秋金鉴;
懿文华国,名高万选青钱。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诗人张中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长安年间进士,任右拾遗,开元年间议设十道采访使,玄宗殆于政治,他常评论得失,后因李林甫谗言罢相。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著有《千秋金鉴录》、《曲江集》。下联典指唐代名人张旌,著有《万选青钱》。
出使穷源,槎泛斗牛之畔;
劝农致富,民兴麦秀之歌。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外交家张骞(?-公元前114年)汉中人。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秦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大宛、康居和大夏等中亚国家。途中两次被匈奴拘留,积十一年。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始脱身归汉。下联典指东汉渔阳太守张堪,字君游,宛人。光武中拜郎中。任渔阳太守时,功课农桑,捕击奸猾,在郡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百姓歌之。
千秋鉴、百忍箴,常留古训;
万先钱、两京赋,当读遗书。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张九龄、张公艺。下联典指张鷟、张衡。张鷟,字文成,自号浮休子,唐代文学家,深州陆泽人。上元年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处州司仓、司门员外郎等。作品文字通俗,当时颇风行,有笔记《朝野佥载》、传奇小说《游仙窟》等。万选钱”,即青钱万选,比喻文辞出众。据《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称张鷟的文辞如青铜钱,万选万中,当时人称“青钱学士”。张衡,字平子,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省南阳人。曾在京城洛阳太学读书,研究文学和科学。两任掌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和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求进入地影而产生。天文著作有《灵宪》,文学作品有《二京赋》、《归田赋》、《四愁诗》等。
报国精忠,赫赫英灵光俎豆;
传家至孝,绵绵世德衍蒸尝。
——佚名撰浙江省天台县民主路(中段)张氏宗祠联
祠祀民族英雄张世杰,南宋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是与文天祥、陆秀夫齐名的民族英雄。他在守室危如累卵的情况下坚持抗元。景炎三年(1278年),他在广东雷州湾一个岛上与陆秀夫等立赵 为帝,不久移师崖山,任少傅、枢密副使。翌年,联结千余艘大船与元军殊死决战。兵败,带着十余艘战船突围而出,遇到飓风舟覆,与长子舜德一起壮烈殉国。张世杰妻子叶氏是主战派丞相叶梦鼎之女,老家在台州宁海县。刚战年的次子舜功(1260-1347)抢着“兄死则宋有臣,吾生则母有子”的

⑤ 张鹤龄的简介

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1987年参加了十位女画家作品联展。有多种报刊作了介绍,并由山东省电视台录制了《别具风姿别有情》专题片。1987年参加了第一届中日女画家水墨画联展,同年在北京举办了张鹤龄画展,其中水彩画《山东大蒜》及《暮林》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水彩画《海岛之晨》、《正月里》、《蜂窝煤之歌》先后发表在北京晚报;其作品《北国风光》于1989年参加第四届亚洲国际水彩画展,并获荣誉奖;《太湖夕照》、《劲风》及《古城》先后在1990年及1991年发表在韩国《仁川与山东水彩画交流展全集》中;《渔村》于1991年参加世界水彩画大展并发表在国际水彩画联盟出版的《世界水彩画大全》集中;(雨后)及《泰山姊妹松》于1992年发表在韩国出版的《中国水彩画精选百人画集》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曾将其水彩画《瓜叶菊》印成图片寄赠世界各国听众,日语部将其书法龙字印成卡片,赠送广大日本听众;其国画《墨竹》及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际联展和被收藏;1989年墨竹两幅参加鲁、港、台国画联展;1989年墨竹参加在日本展出的中国现代美术展;1990年墨竹一幅进京参加俯仰神州书画展;1990年墨竹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山东书画展;1993年书法作品参加中华逸吟神霞诗书画国际展览赴菲律宾展出,获国际文化交流精英奖;1993年墨竹参加在澳门举办的东方国际名家书画展并被聘为名誉顾问,1993年作品发表于《世界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并被授予《世界书画名人》荣誉称号。1991年出版《张鹤龄画集》。其传略已被载人《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现代美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及《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等多部辞书。1996年及1997年两次赴韩国举办个人画展,1996年国画墨竹为人民大会堂及毛泽东纪念堂收藏。主要作品山东大蒜、墨竹。

⑥ 张鹤龄书法每平尺多少钱

2.3万一平尺

⑦ 有谁知道张姓金鉴堂的来历

张姓宗祠通用对联

〖张姓宗祠门楣题辞〗

金鉴家风 百忍传家
“金鉴家风”出自唐朝著名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玄宗为求治国安邦这策,长治久安之计,谕张九龄总结列代治国之经验,张洞察秋毫,明断事理,以犀利之笔综述列朝兴衰存亡之理,成书五卷,玄宗御览,甚为赏识,赐为《千秋金鉴》,作为治国铭言珍藏。"金鉴家风"本此。张九龄任宰相时期群贤依赖,天下仰重,文章风度,冠绝一时。今江西大余通往广东的梅岭古驿道即为张九龄颁令凿通,使中原与岭外一线贯通,即此一端,功不可没。
“百忍传家”则是张公艺的事迹。张公艺,字千禄,是张氏第一百一十一世祖。公艺为人急公好义,乐以助人,修身养性,胸襟坦荡,待人处世,宽宏大量,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哲理。因而告谕后裔当忍则忍,忍者有益。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妻不忍多争竞,能忍贫亦富,能忍寿亦永,古来创业人,谁个不知忍,不忍百祸皆云涌,一忍百祸皆灰烬。但公艺提倡之忍,并非不讲是非原则,明言不当忍则忍,忍者有害。公艺家教有方,道德高尚,故而能九世同堂,唐高宗旌为义门。
-----------------------------------------------------------------
〖张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九居世泽;
百忍家声。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时封禅泰山,还过其宅,问本末,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
西都十策;
金鉴千秋。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初曹州冤句人张齐贤,字师亮,少年时孤贫而勤学,有远大志向。宋太祖到西都,他以布衣身份上十策。太宗时中进士,历官大理评事、左拾遗、江南西路转运使、代州知州、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下联典指唐代大臣、诗人张中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长安年间进士,任右拾遗,开元年间议设十道采访使,玄宗殆于政治,他常评论得失,后因李林甫谗言罢相。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著有《千秋金鉴录》、《曲江集》。
图传百忍;
鉴著千秋。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了典指唐·张公艺事。下联典指唐·张九龄著《千秋金鉴录》。
轮奂善颂;
孝友传芳。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献文子成室,张老颂曰:“美哉轮哉!美哉奂焉!”下联典指周·张仲,性孝,与尹吉甫为友,流芳百世。
烟波徒钓;
横渠理学。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张氏宗祠太原堂联。上联典指唐张志和隐于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下联典指北宋张载,居郿县横渠镇,精研理学,世称“横渠先生”。
齐家公艺;
治国子房。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名人张公艺,寿张人。善于治家,九世同居。高宗封泰山,还幸其宅,问本末。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帝善之。下联典指汉初大臣张良,字子房,城父人。为复韩国,狙击秦始皇,未遂,逃匿于一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后为刘邦谋士,佐其灭秦楚。汉朝建立,封留侯。
横渠理学;
烟波钓徒。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张载事。下联典指唐·张志和事。
渔阳惠政;
江左清才。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东汉渔阳太守张堪,字君游,宛人,少年时被称为“圣童”。光武初年拜郎中,任渔阳太守时,功课农桑,捕击奸猾,受百姓爱戴。在郡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百姓歌之。下联典指晋代文学家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性至孝,有清才而善写文章,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齐王司马囧执政时,被任为大司马东曹掾。因预料齐王将改,又因秋风起而思念故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便辞职离开洛阳返吴。
紫光烛剑;
黄石授书。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大臣、文学家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三国魏时,官佐著作郎、中书郎等,入西晋,官至中书令(宰相),加散骑常侍。排除异议,力劝武帝定灭吴之计。惠帝时,历官侍中、司空,封壮武郡公。诗作委婉艳丽,也有感慨忧时之作,另著有《博物志》。据说晋武帝时,斗、牛(星座名)间常有紫气,张华曾问通纬象的雷焕,雷焕说:“宝剑之气冲到天上了。”又说在丰城县。后来,果然掘得龙泉、太阿二剑。下联典指汉初大臣张良,字子房,祖与父曾在战国末任韩国五世之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结交刺客,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未中,传说逃至下邳,遇黄公石,被授予《太公兵法》。楚汉战争中归刘邦,为重要谋士,汉朝建立,封留侯。
簪缨七叶;
邦友千秋。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大臣张安世,字子孺,杜陵人。昭帝时任右将军、光禄勋,封富平侯;昭帝死,他与大将军霍光定策立宣帝,为大司马。子孙七代官侍中。下联典指周代贤臣张仲,以孝养父母、友爱兄弟闻名,与尹吉甫为友。《诗经·小雅·六月》(尹吉甫北伐猃狁获胜时的诗)有句:“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
〖张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阀阅传京兆;
声名重曲江。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张姓郡望,“京兆”,指襄阳郡,旧治在今湖北襄阳西。为张姓望族所在地之一。下联典指唐代诗人张九龄,曲江县(今广东省韶关)人。
梧雨凤苞润;
松风鹤韵高。
——张问陶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诗人张问陶(1764-1814)自题联。张问陶,字钟冶,号船山,善书画。四川遂宁人。
泉源在庭户;
世界接人天。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陕西省留坝庙紫柏山张良庙联。
八德忠列上;
百忍孝为先。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郓州寿张(今属山东东平)人张公艺,九世同堂。麟德(公元664-665年)中,高宗祀泰山,路过郓州,至其宅,问其义由。公艺请以纸笔,但书百余“忍”字。(见《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后张姓常以“百忍”为堂名,本此。成语“百忍成金”(形容忍耐可贵),亦本此。
-----------------------------------------------------------------
〖张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落日平原纵马;
秋风古道题诗。
——张大千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现代国画家张大千1981年撰书联。
宴列琼林之首;
胪传鼎用之中。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张信、张异、张怵、张懋修、张以诚五状元。下联典指明代张显宗、张春、张修嗣三榜眼等。
世守百忍之训;
家垂两铭之风。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张氏宗祠“百忍堂”联。关于张氏宗祠“百忍堂”的典故,据《南平县志》里有一个记载,就是张氏张元洛这家人,当时在闽南当官,一天要审案,案子的被告是一个女的,由于这个女的平时泼,结果升堂的时候她就把口水吐在张元洛身上,张元洛都忍了,用手把脸上的口水擦了,然后坐下来再慢慢审,最后使她服理。由于张家世守百忍家训,所以出了很多人才。祠堂门口门楼上的砖雕便是一门三进士,只见三个骑马的人,前面是鸣锣开道的,后面则是撑伞的,显得栩栩如生。大门左右就是这副对联,堂内绿草凄凄,红柱画栋。
-----------------------------------------------------------------
〖张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弓力千钧东风劲;
长空万里北斗明。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鹤顶格析“张”姓拆字联,上下联句首嵌入“弓”、“长”,合而为张。
一林松月多诗兴;
千里云烟入画图。
——张子祥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词画家张子祥撰书联。
将军更解神谶字;
太史合书大有年。
——张廷济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诗人张廷济(1768-1848)自题联。张延济,字叔未,浙江嘉兴人。
诗成掷笔仰天笑;
酒醋拔剑斫地歌。
——张大千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现代国画家张大千自题联。
独爱诗篇超物象;
只因山水与精神。
——张耒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宋代诗人张耒诗句联。张耒熙宁进士,有《张右史文集》。
拣茶为款同心友;
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廷济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诗人张廷济自题联。
文名旧许高清汉;
仙籍新题近赤松。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旧题张氏切张姓联语。
九居世泽传名远;
百忍家声播惠长。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郓州寿张(今属山东东平)人张公艺,九世同堂。麟德(公元664-665年)中,高宗祀泰山,路过郓州,至其宅,问其义由。公艺请以纸笔,但书百余“忍”字。(见《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后张姓常以“百忍”为堂名,本此。成语“百忍成金”(形容忍耐可贵),亦本此。
二酉发祥登北榜;
三公接武振淮滨。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阜阳市张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族中张鹤鸣、张鹤腾兄弟先后在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及第。下联典指张鹤鸣官至兵部尚书,二弟张鹤腾官刑部主事、云贵副使,三弟张鹤龄官至户部员外郎。
九世居后添吉庆;
百忍堂前古泰和。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台前县张氏宗族联。联说该族唐代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封泰山返京时,路过他家,问他是如何理家的,他书写一百多个“忍”字进呈高宗,受到高宗肯定和赏赐。
功成百雉留怀远;
泽溥三农乐凤翔。
——张溶川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张氏宗祠联。上联典出该族中张谨,字慎之,号敬轩,明代天顺年间进士,官工部郎中时,因修筑怀远县城有功升科道。下联典指该族中张国纪,字崇礼,号立斋,明代正德年间解元,官至凤翊知府,有善政。
南轩负公辅之望;
西铭为理学之宗。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学者张栻,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人,迁居衡阳,曾任吏部侍郎兼侍讲,官至右文殿修撰。和朱熹、吕祖谦齐名,当时称“东南三贤”。极力主张抗金,指斥时弊。著作有《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集》。下联典指北宋哲学家张载,字子厚,凤翔郿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理学创始人之一。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讲学关中,其学派被称为“关学”,其思想对宋明理学影响很大。著作有《正蒙》、《西铭》、《易说》等。
鲲岛累迁昭祀典;
清河长出尚高风。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义溪口张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本支张氏在台湾的迁徙。“鲲岛”,指台湾省,因台湾有七鲲身海口。下联典指张氏郡望为清河郡。
兵书三卷桥边授;
忍字百篇家内藏。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张良事。下联典指唐·张公艺事。
气味梅花馨此日;
风神杨柳忆当年。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朝齐·张绪事。
-----------------------------------------------------------------
〖张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玉燕投怀,姓生燕国;
出尘慧眼,相赏风尘。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张说之母梦玉燕入怀,乃生张说。后张说被封为燕国公。下联典指隋·杨素的侍妓张出尘,与李靖、张仲坚结为兄妹,号“风尘三侠”。
正色立朝,声重千秋金鉴;
懿文华国,名高万选青钱。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诗人张中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长安年间进士,任右拾遗,开元年间议设十道采访使,玄宗殆于政治,他常评论得失,后因李林甫谗言罢相。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著有《千秋金鉴录》、《曲江集》。下联典指唐代名人张旌,著有《万选青钱》。
出使穷源,槎泛斗牛之畔;
劝农致富,民兴麦秀之歌。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外交家张骞(?-公元前114年)汉中人。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秦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大宛、康居和大夏等中亚国家。途中两次被匈奴拘留,积十一年。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始脱身归汉。下联典指东汉渔阳太守张堪,字君游,宛人。光武中拜郎中。任渔阳太守时,功课农桑,捕击奸猾,在郡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百姓歌之。
千秋鉴、百忍箴,常留古训;
万先钱、两京赋,当读遗书。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张九龄、张公艺。下联典指张鷟、张衡。张鷟,字文成,自号浮休子,唐代文学家,深州陆泽人。上元年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处州司仓、司门员外郎等。作品文字通俗,当时颇风行,有笔记《朝野佥载》、传奇小说《游仙窟》等。万选钱”,即青钱万选,比喻文辞出众。据《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称张鷟的文辞如青铜钱,万选万中,当时人称“青钱学士”。张衡,字平子,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省南阳人。曾在京城洛阳太学读书,研究文学和科学。两任掌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和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求进入地影而产生。天文著作有《灵宪》,文学作品有《二京赋》、《归田赋》、《四愁诗》等。
报国精忠,赫赫英灵光俎豆;
传家至孝,绵绵世德衍蒸尝。
——佚名撰浙江省天台县民主路(中段)张氏宗祠联
祠祀民族英雄张世杰,南宋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是与文天祥、陆秀夫齐名的民族英雄。他在守室危如累卵的情况下坚持抗元。景炎三年(1278年),他在广东雷州湾一个岛上与陆秀夫等立赵 为帝,不久移师崖山,任少傅、枢密副使。翌年,联结千余艘大船与元军殊死决战。兵败,带着十余艘战船突围而出,遇到飓风舟覆,与长子舜德一起壮烈殉国。张世杰妻子叶氏是主战派丞相叶梦鼎之女,老家在台州宁海县。刚战年的次子舜功(1260-1347)抢着“兄死则宋有臣,吾生则母有子”的忠孝两?

热点内容
刑法学李涛 发布:2025-07-10 06:59:46 浏览:819
工伤鉴定律师 发布:2025-07-10 06:57:01 浏览:46
国旗下演讲稿法治200 发布:2025-07-10 06:46:29 浏览:131
回家的路法治频道 发布:2025-07-10 06:46:26 浏览:775
昆山法院沈 发布:2025-07-10 06:25:53 浏览:117
劳动法一除名 发布:2025-07-10 06:02:32 浏览:442
法学三大本 发布:2025-07-10 05:56:47 浏览:821
我国当前经济法 发布:2025-07-10 05:56:01 浏览:519
印刷企业法规培训试卷答案 发布:2025-07-10 05:45:55 浏览:815
50天注会经济法能过吗 发布:2025-07-10 05:44:35 浏览: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