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公安法院
⑴ 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三者有什么联系
是司法系统的三抄大组袭成,公安局还担负着维护社会治安,社会服务的职能。
把这三者联系起来的是刑事案件,一个刑事案件,在公安机关立案后公安机关进行侦查,侦查完毕后移送检察院,检察院进行审查,然后移送法院起诉,法院进行审判
⑵ 法院 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分工是什么
《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刑事诉讼法也作出同样的规定。这是一项重的宪法原则。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分工负责主要表现在:除人民检察院依法自行侦查的案件及当事人自诉案件外,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公安机关负责对案件的侦查、预审、执行逮捕、依法执行判决;人民检察院负责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和出庭公诉、抗诉;人民法院负责审判。刑事诉讼法对三机关各自的工作分工作出详细的规定,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避免了互相推诿扯皮和争夺管辖权的问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互相配合主要表现在:第一机关的工作依法完成后移交下一个环节的工作机关时,都能依法顺利接受并开始新环节的工作。每一个机关在工作上需要另一机关协助时,能依法在职权范围内协助。例如,人民法院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或对罪犯执行某些刑罚要由公安机关执行,人民法院执行死刑可要求公安机关派警察维护秩序等等。互相配合要求把三机关的工作看成一个整体,经过各自工作而完成共同的打击刑事犯罪、预防犯罪、减少犯罪的任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互相制约主要表现在:三机关通过各自的工作发现另外机关的工作问题,可提出建议要求其纠正:通过下一阶段的工作审查前一阶段工作是否存在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具体表现在: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时要经过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对不予批准的,公安机关认为有错误的可以要求复议以及向上级人民检察院要求复核。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起诉。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或自行侦查。在办理案件中发现公安机关有违法情况,即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要求复议,以及要求上一级检察机关复核。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经审判,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作出有罪、无罪的判决。人民检察院认为判决有错误的,可以提出抗诉。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人民检察院认为有错误的,可以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通过抗诉引起再审。通过互相制约,可以纠正错误,避免冤假错案,避免放纵罪犯。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三者密切相关。只有分工负责,才能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只有互相制约才能保证办案质量。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才能发挥三机关的整体功能,防止主观片面和滥用权力,保证准确有效地适用法律,以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⑶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的主要职责、主要区别是什么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的主要职责是: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责是公共安全,回执法机构答负责具体违法行为;检察院是法律的监督机构,监督法律的执行;器官是对犯罪和犯罪等行为作出法律决定的机关。他们在责任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具体的区别是:
1.该机构的性质不同。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是国家的政治和法律机关。公安机关是国家公安机关,负责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2.责任不同。公安机关负责公共安全,但不能起诉和审判罪犯。检察院可以公开上诉公安机关移交的钥匙。法院将作出判决。没有检察院和法院的决定,就不可能直接逮捕嫌疑人。
3.功能上的差异。公安机关是中国法律的具体执法机构;检察院是法律监督的行政机关;人民法院是法的司法机关,三者的责任是不同的。
⑷ 公安机关,检查院,法院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宪法第13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公、检、法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对调整司法机关之间的基本关系具有宪法指导意义。
1.分工负责是前提。所谓的分工负责,是指三机关根据法律规定的责任,依照法定程序,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既不越权代办和干涉,也不互相推诿和不履行职责。具体在办理刑事案件时的分工体现为:公安机关负责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执行逮捕,依法执行判决,除了由人民检察院依法自行侦查的案件外;人民检察院负责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和出庭支持公诉、抗诉;人民法院负责审判。
2.互相配合是基于三机关在工作目的和任务上的一致性。所谓互相配合是,指三机关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依法办理刑事案件。
在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上,公安机关按照法律的规定完成自己的职责及时移交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在完成自己的职责后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对该案件进行审判,公安机关执行经人民法院审判需要执行的刑罚。三机关的具体配合还体现在,如逮捕犯罪嫌疑人必须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3.互相制约是监督原则的体现,也是国家权力依法行使的重要保障。所谓互相制约,是指三机关在分工配合的基础上,依照法律的规定,互相监督,防止错案的发生,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时要经过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对不予批准,公安机关认为有错误的可以要求复议以及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
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起诉。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或者自行侦查。在办理案件中发现公安机关有违法情况,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
公安机关认为人民检察院的决定有错误的,可以要求复议以及向人民检察院要求复核。
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作出有罪、无罪的判决。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起诉的案件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有违法情况时,可以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或者通知人民检察院纠正。人民检察院认为判决有错误的,可以提出抗诉。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人民检察院认为有错误的,可以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抗诉引起再审
⑸ 公安,检察院,法院是怎样的一个办案流程
1、犯罪嫌疑人被拘留后,公安机关一般应在3日内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延长至30日;
2、人民检察院应当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7日内作出决定是否批准逮捕;
3、逮捕后应当在2个月内侦查终结,提起审查起诉;对于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
对于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可以经省、治区、直辖市检察院批准再延长2个月;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以经省、治区、直辖市检察院批准再延长2个月;
4、对于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查清其身份之日起算;
5、对于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6、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内作出是否提起公诉的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在此期间内,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以两次为限,每次不得超过1个月,补充侦查期限不计算在审查起诉期限内),每次公安机关将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审查起诉期限均可延长半个月;
7、一审法院受理公诉案件后一般应在1个月内宣判,最迟不超过1个半月;对于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可以经省、治区、直辖市法院批准再延长1个月(在此期间内,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补充侦查期限不计算在内)。
(5)检察院公安法院扩展阅读: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一百五十四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第二百零二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⑹ 公安,检察,法院的职责分别是什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人民法院是国家抄审袭判机关,主要负责对案件审理和宣判等;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主要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办案,处理刑事案件及违法行为的起诉等;公安是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公众的安全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理等。
公安、检察和法院都是我国重要的法律执行的组成部分,来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保障社会公共秩序。它们的区别为:
1、机关性质不同。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公安是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2、职责不同。人民法院是对违法行为的审判;人民检察院是对违法行为提起诉讼和检查监督;而公安机关则是打击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实行强制措施来进行制止。
3、工作负责方面不同。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相互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的执行法律。”
⑺ 法院 检察院 公安局的关系
举例说,出了案子,死人了。公安局破案,抓到了凶手。
公安局的作用,是负责公共安全,有责任抓到罪犯。抓到罪犯后,材料从派出所送到到分局再送到市局,然后经过初步审理(行话叫预审),将预审的材料,犯罪证据等交到检察院。公安局基本就没什么事了。
检察院其实就是一个代表公众出面打官司的角色。一般象刑事案子,或者是原告不明确的案子(比如贪污腐败),都由检察院代表公众向法院提起公诉(如果有人欠你钱,你要打官司的话就得自己跑腿到法院去告,惊动不了检察院,因为检察院是替“公众”打官司的)。检察院接到公安局的材料后,再整理整理,根据有关法律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院就是原告。
法院就是审判机关,让检察院坐到原告席上,凶手坐到被告席上,双方都有律师和证人。有时参加侦破案件的警察也要出庭作证。一声铃响,就审判起来。
三者的关系其实很微妙,既有一致的利益,又有工作上的矛盾。有时候公安局费了半天劲把人捉到,法院却认为证据不足,无法定罪。或者检察院认为侦破工作有问题,还要重新提取材料。
多看看海岩的小说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