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读典
① 要当法官 检察官 哪些大学的哪些专业好啊 还有翻译 请大家帮帮忙
首先我本人是东莞人民法院的法官,硕士研究生学历。对你的问题回答如下:
一、要当法官、检察官,当然首选专业是法学专业,而我国目前法学最强的几所大学当然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浙江大学,次强的是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苏州大学、厦门大学和吉林大学。这些大学的法学专业在国内目前来说无疑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要当法官、检察官也不一定要法学科班出身,如果当年的公务员考试有录取其他专业的话,非法律专业人士也一样可以进入法院、检察院,继而有机会晋升为法官、检察官。
二、大学里选取适合的专业是成为法官、检察官最基本的前提,但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在我国要成为一名法官、检察官至少要通过两个被誉为全国最难的考试——国家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是获取法律职业资格的唯一途径,而获得法律职业资格是成为法官、检察官的一个极其重要且基本的要求,而通过公务员考试则是迈出成为法官、检察官最为关键的一步。我国的情况比较特殊,法官、检察官是国家公务员的身份,所以要成为以上两官必须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
三、通过两个至为重要的考试后,如果你是本科毕业生且入职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的法院的话,还需要等两年方可提为助审,研究生的话一年即可;如果是入职高级人民法院及以上的法院的话,本科三年、研究生两年后方可提为助审。助审即为助理审判员,也是法官最初级的阶段,一年后可转为正式的审判员,可以独立执业了。
四、作为一名法官,我对你有志报考法官、检察官这个行业感到高兴。但同时也提醒你,法院、检院工作是一项高危行业,基本上是容不得一点的错误,一方面是我们的工作要肩负巨大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媒体的风气不是很好,容易将法院的一些工作失误过分放大,继而炒作,法院、法官就会显得非常被动。另外,实话实说,法院、检察院的工资并不是外界想像的那么高的,除了稳定外,或许你还需要时刻拥有一颗正义的心,才能有说服自己的理由继续充满拼劲地投入工作了。
至于你的其他问题,因为我是东莞人,不了解你们当地的情况,回答不了,抱歉。
② 当法官宣读判决书时书记员是应该坐着还是站着
除书记员外,其他人全部起立,因为书记员需要做法庭记录,所以只有书记员是坐着的
③ 法官应该读些什么书
在法院系统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这是一个非常英明和睿智的决策。作为一名法院工作人员,更有责任参与其中,不论是从职业的角度,还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都有很好的滋养和校正作用。 作为从事审判和执行工作的法院干警要具有过硬的法律专业知识,深刻领会立法原则和精神,在法律滯后和法律有空白的情況下,要善于運用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以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去正确运用法律原则、正确运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弥补法律空白,做出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的公正裁判,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所以说法官不可能天生就是法官,而要成为明辨是非的法官,就必须坚持不断的学习。 美国著名法官和法学家汉德曾经给法官开出了一个应读书目的作品和作者名单,其中不仅包括法律专业的书,还包括许多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学名著。对这些著作的阅读,会让一个法官充实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深化对人性的理解,进而提升人格魅力和道德水平。所以,法官必须树立全面学习的观念。通过全面学习,做到博而专、精而深。此外,法官的知识与技能的修养更是终身性的。 因此,作为法官,我认为首先需要阅读的是法律专业的书籍和报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报》、《人民司法》以及它的(案例)和(应用)、《司法文件选》等,深刻领会法律的真谛。随时掌握各种法律规定在不同时期的解释以及适时地补充规定;其次,还要读时政方面的书,如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选、讲话,国家政策解读,了解时政新闻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再次,读经济的书,尤其对于从事民商审判的法官而言,此项内容决不可或缺,当前尤其要关注后金融、经济危机的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动向。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不妨重读《资本论》,从中学习市场经济中资本的作用、雇佣劳动、剥削与贫困、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世界历史和阶级斗争等等,都有精彩论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时期法官,很有必要重读《资本论》,从中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吸取营养、获取经验;第四,应读文学方面的书籍,对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人性,了解民生有很大的帮助.。四大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的珍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认为,陕西作家的作品如:《平凡的世界》、《人生》、《白鹿原》、《废都》、《秦腔》等都值得一读。 因此,我们法院干警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要挤出时间,静下心来,阅读书籍。古人言“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书籍中、在传统文化的经典论述中可以找到很多的灵感与启悟,吸取古代廉政文化的精髓。以便是我们更加明理增智、防腐养德。培根曾言;“读书是为了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能。其娱乐方面的主要用途在于独处和隐退之时;其装饰方面的主要用途在于言说之中;其增长才能方面的主要用途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作者:隆德县人民法院 杨涛)
④ 法官宣读判案结果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是不得上述么是什么意思
如不服本院判决,原、被告任意一方,执判决书复本。请在十五日内向上(市、省)级法院提出申诉。现在退庭!
⑤ 法典法就是指法官法嘛
不是。两者分别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普通法系的主要法律形式。
世界主要三大法系包括大陆法系、普通法系和伊斯兰法系。
大陆法系主要是法典形式的成文法,即法典法,如拿破仑的《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普通法系主要是判例法的形式,即以法官先前的判例为依据,所以又称法官法。
⑥ 英语中的法官怎么读(有音标最好)
judge [dʒʌdʒ] 驾机
⑦ 十二铜表法是怎么来的
古罗马时期,其政体实行贵族共和制度。为了表示“民主”,专门设有十位法官处理案件。只有当10位法官的意见基本一致时,才能了结一桩案子。
“肃静,肃静!”罗马法庭首席大法官用木锤重重地敲了三声桌子高声叫道。于是过了好一会儿,法庭才安静下来。原来,这是一桩有争议的案子。
一位老汉状告一位青年侵吞了他侄女的财产,那青年反驳说,根本不是财产,而是女人的陪嫁。原来,一个姑娘在父母双亡之后,带着变卖家产的所有钱财嫁给了他的未婚夫。婚后,姑娘发现丈夫另有所爱从此夫妻不合。凑巧姑娘的叔叔想巴结一个有钱的贵族,打算把侄女嫁给那个贵族的儿子。经过劝说,姑娘提出与丈夫离婚,当女方索要陪嫁的财产时,男方却执意不给。于是,就女方钱财的归属问题,法庭上下发生了争执,就连参加审案的10个法官也意见不一。
图拉真(公元98~117年)时期,罗马帝国的版图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张。“根据以前的惯例,女方主动提出离婚,其陪嫁财产应归男方所有。”一个法官大声说道。
这时,贵族席上站起一位中年男子,大声说道:“可是,这位姑娘的财产并非是她的陪嫁,而是她父母的遗产啊!”
一听这话,听众席上一片嘘声。原来,这个贵族男人是那位姑娘准备改嫁给的另一个男人的哥哥。
贵族席上有人倾向女方,法官们立刻交头接耳起来。不一会儿,就听首席大法官宣布,女方胜诉。原来,当时罗马的法律多偏袒贵族阶层。
谁知刚刚宣布完了,法庭中的平民大哗起来,人们议论纷纷,都说法官不公。
像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因为在罗马共和制的初期,许多法律都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纵在贵族法官手里。有时贵族法官在判案时,往往凭其握有的解释权任意曲解法律,迫害平民。时间一久,平民怨声大起,纷纷要求国家制定统一的法律。
公元前461年的一天,罗马上千平民涌到保民官阿萨家门前,强烈要求阿萨为民做主。阿萨好不容易说服了这些平民,然后数次上言共和政府,要求编定成文法律,以便平息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但此问题又拖了数年没有结果。直到公元前454年,罗马政府才派出3名使者到希腊考察法律,着手编订法典。
卡拉卡拉(公元212~217年)是古罗马著名皇帝,其大理石胸出土于罗马,现存梵蒂冈博物馆。编订法典的工作由大法官克劳狄乌斯主持,首先编出十表。第二年又成立了新的十人委员会,续编二表。总计十二表。法典的内容虽然沿袭了传统的法律习惯,仍以保护贵族利益和私有制为主,但它毕竟有章可循,多少限制了贵族的横行不法行为,所以平民还是接受了它。不久,罗马人民异口同声地提出请求:
“把法律公布于众!”
“把新法刻在石头上,让它永存于世!”
“把新法刻在铜板上,让它昭示天下!”
经过元老院表决,罗马政府决定,用12块铜板把这些法律刻上去。因为当时人们认为,铜是最坚硬耐久、又能把文字刻上去的东西。
公元前450年的春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罗马广场上万人涌动,12块金光闪亮的铜表立在广场的一边,人们争相观看和阅读。
“十二铜表法”条文明确,量刑定罪以条文为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不法行为,为罗马的强大提供了法律保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随着罗马帝国的强大,以及它的势力范围的扩大,“十二铜表法”在广大欧洲地区推行,影响相当深远,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⑧ 法官英语怎么读
你好!
法官
judge 英[dʒʌdʒ] 美[dʒʌdʒ]
vt. 审判,评判; 断定;
vt. 评价; 估计; (尤指) 批评; 想,认为;
n. 法官; 裁判员回答; 评判员; 鉴定人;
[例句]A panel of judges is now selecting the finalists.
评判小组现在正选拔参加决赛的选手。
⑨ 法官是否应该认可《民法典》第六百五十条的规定
法律是法官司法行为的依据和规范,法官应当遵守与执行每一条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