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网络侵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网络侵权

发布时间: 2025-07-04 05:16:10

A.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条,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判断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知道”可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9条,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以人工或自动方式对侵权网络信息进行推荐、排名、选择、编辑等处理;
  2. 其管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所提供服务的性质、方式及其引发侵权的可能性大小;
  3. 网络信息侵害人身权益的类型及明显程度;
  4. 网络信息的社会影响程度或一定时间内的浏览量;
  5. 采取预防侵权措施的技术可能性及是否采取了相应合理措施;
  6. 是否针对同一网络用户的重复侵权行为或同一侵权信息采取了相应合理措施;
  7. 本案相关的其他因素。

当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时,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二者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若协商不成,被侵权人可通过仲裁或诉讼的方式处理侵权纠纷。

B. 法律规定在互联网上对涉及个人信息发布后转发量达到多少个就构成名誉侵权

在互联网上,对涉及个人信息的帖子进行转发,如果转发量达到五百次以上,就可能构成名誉侵权。这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来判定的。当转发量超过这个数目,会被视为“情节严重”,从而可能构成名誉侵权。如果构成名誉侵权,侵权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所以,大家在互联网上发布或转发信息时,一定要谨慎行事,避免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C. 怎么认定网络侵犯名誉权网络侵犯名誉权怎么维权

网络侵犯名誉权的认定需满足以下条件

  1. 行为定义:通过网络登载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作品,侵犯公民或法人的名誉,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或贬损。
  2. 法律规定:依据我国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公民和法人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
  3. 表现形式:主要形式为在网站主页、聊天室、网络公告牌上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散布、传播虚假事实,或对事实随意评论,败坏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

网络侵犯名誉权的维权方式如下

  1. 保存证据:拷贝网上对当事人攻击诋毁的图片或网页,并注意时间的连续性。
  2. 提供侵权者资料:提供侵权者的真实资料,因法院不受理网络名字,可申请当地公安机关查出此人。
  3. 起诉:掌握一段时间的证据后,向公安机关出示证据查出此人,并到其住所处法院起诉。
  4. 上诉权利:被侵权者在两年内都有对侵权者提出上诉的权利。

在维权过程中,如名誉受损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可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同时也可要求侵权人赔偿因名誉受损导致的财产损失。

热点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几几年 发布:2025-10-16 12:05:03 浏览:148
广东省盐业管理条例 发布:2025-10-16 11:55:36 浏览:722
北京市城乡划条例 发布:2025-10-16 11:25:28 浏览:257
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原因 发布:2025-10-16 11:17:56 浏览:544
承担法律援助责任的主体是什么 发布:2025-10-16 11:10:03 浏览:775
人民的名义女法官演员 发布:2025-10-16 11:10:02 浏览:350
加强公司法律培训 发布:2025-10-16 11:08:34 浏览:617
依照民法通则规定 发布:2025-10-16 10:56:40 浏览:846
依法治国的实例 发布:2025-10-16 10:38:19 浏览:593
法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发布:2025-10-16 10:35:50 浏览: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