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律诗赞法院

律诗赞法院

发布时间: 2021-12-21 08:52:14

⑴ 寻一首赞美无私奉献七言律诗

无负无担赴诗海
私心一团亦未改
奉天承运唏嘘之
献己时光愿出彩

⑵ 歌颂母亲的七言律诗哪八句

1、《岁末到家》

【清代】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

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

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2)律诗赞法院扩展阅读

其它类型歌颂母亲的诗句。

1、《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

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聚,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4、《诗经·凯风》

【先秦】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

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

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

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

⑶ 赞美国家强大的七言律诗

一、厉害了我的祖国(一)(平水韵)杨秀实

茫茫宇宙显辉煌,一箭双星华夏光。

北斗导航增密度,国人惊世拓新章。

长空渺渺银龙舞,大地翩翩快鉄翔。

筑梦蓝天多壮志,神州崛起势难当。

二、厉害了我的祖国(二) -(新韵)杨秀实

全球石墨烯独创,快到无形想象中。

高鉄速提三百五,磁悬车列四千程。

上天机客成功舞,下海航空母舰通。

量子技能超跨跃,世人轰动举国腾。

三、戊戌年国庆节前有感 米之高山

六秩九来非老迈,东方华夏正晨曦。

青山隐隐如屏画,碧水遥遥展娆姿。

勤奋哪虚难又至,坚强敢敌霸环欺。

精心做好当前事,楼顶长飘国庆旗。

四、七律•迎国庆赏景感怀 潇湘夜雨

晨起舒心秋色好,闻风悦目赏微寒。

临窗桂树花香郁,入水云霞彩锦宽。

蝶恋芳丛双绕舞,鹭飞湖面众翔欢。

祯祥美景人间醉,莫忘和平寸土安。

五、七律:写在国庆 常华

金秋十月颂歌扬,华诞来临德政彰。

国泰应思他日痛,家安难忘旧时伤。

戍边惩寇精磨剑,守岛驱顽细擦枪。

盛世和谐求共治,江山稳固永平康。

六、七言律诗国庆抒怀(押二萧韵)琪琪

今逢华诞意如潮,放眼中华尽舜尧。

北斗神舟天际显,脱贫除恶战旗飘。

繁荣富裕民心悦,舒畅和谐积弊消。

国阜政廉家运畅,复兴大梦看今朝。

⑷ 求帮忙写一首律诗,赞美一个人的

窈窕淑女学子求,娉婷处子同窗游。
十年台下右军帖,一朝纸上左思求。
仰眉岳王千古恨,俯首伯牙万重愁。
从来俏书薛涛笺,几见美姿芙蓉楼?

⑸ 赞美诗歌的五言律诗 急急急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⑹ 求一首赞扬十八大的律诗或绝句。要压韵,很急!谢谢啦

(一)
革新再绿万木青
新届领导有豪情
日新月异十八载
再发四愿佑安民

(二)
中华崛起有笑颜
此届既往复开来
四言囊括万民愿
万家共寄皆安泰

⑺ 求首较出名的七言律诗

《登高》—杜甫夔州诗的三个情结
刘厚政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遣悲怀三首之二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过零丁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苏武庙》
作者: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贫女》
作者: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⑻ 求赞美母亲的七言律诗,最好八句 四句也可以有没有直

1、《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 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诗又名《将母》
这是一首描写母爱的古诗,大意是母亲在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
邗沟应该是地名,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

⑼ 关于律诗的韵律

律诗用韵,有古韵和新韵的区别。
我们先来看一下古韵。
古诗用韵,自古以来直到隋朝以前都是凭感觉押韵的,并没有韵谱可以依据。隋朝出现了两部韵书,一部是陆法言编的《切韵》,另一部是李舟编的《切韵》。后来李舟编的《切韵》失传了。唐朝时出现了孙偭编的《唐韵》和陈彭年编的《广韵》,这两部韵书都是在陆法言的《切韵》基础上增加韵目和韵字形成的。
到宋、金时期,出现了官韵书“平水韵”。据《辞海》:“平水韵”,为金代官韵书,供科举考试之用。平水是旧平阳府城(今山西临汾市。)别称(《辞源》称“江北平水”),因刊行于此,故名。有两种:一种是金王文郁《礼部韵略》,共106韵,沿用至今。又一种是宋末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共107韵,今不传。
王文郁的韵书全称叫《平水新刊礼部韵略》(《辞海》,《辞源》作《新刊平水礼部韵略》),因为这部韵书的刊行地别称“平水”,因以“平水”二字冠于书名,所以世称“平水韵”。经朝廷批准,这部韵书作为作诗用韵的标准官韵推行全国。科举考试作诗稍一违背这个标准,叫出韵,就不能录取,可见这部韵书的重要性。到了清朝康熙时把“平水韵”编入《佩文韵府》。“佩文”是康熙皇帝书斋的名称,由此可知这部韵书的地位。这部韵书规定106个韵部,平声30个韵部,上平声、下平声,各15个韵部,只是因为平声字多,分为两部分,别无它意;上声30个韵部;去声29个韵部;入声17个韵部。意思是每个韵部的字,都是押韵的。
《平水韵》在历史上曾经起过巨大的作用。它大体上统一了全国文字的声(平仄)韵,对诗的发展和科举考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平水韵》不是完全合理的,至少今天看来是这样。
《平水韵》在编辑的当时或许是合理的,或许当时就有不完全合理,我倾向于后者。但按现在普通话读音来看,这部韵书的韵部设置就很不合理。单就平声韵部来说问题就不少。首先是同韵字,却分散在不同的韵部里,一首诗里是不得用不同韵部的字押韵的。如设置了“东”“冬”两韵部;“鱼”“虞”两韵部;“江”“阳”两韵部;“真”“文”两韵部;“元”“寒”“删”“先”“覃”“盐”“咸七韵部;“萧”“肴”“豪”三韵部;“庚”“青”“蒸”三韵部等等,这样,同韵的字却分散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里,本来可以在一首诗里押韵的字,就不可以押韵了。这不是很没有道理吗?
这部韵书有的同一韵部的字并不全押韵。如“六鱼”部,把“鱼、渔、初、舒、书、锄”等很多不同韵字都编在一起了。“十三元”部把“元、原、园、尊、昏、痕”等很多不同韵字读编在一起了。本来不押韵的字,因为编在一个韵部,用在一首诗的韵脚,却非得把它看作押韵不可,真是毫无道理。如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尊”,这首诗按“平水韵”押韵,韵脚字“妍”“园”“昏”“魂”“尊”,是上平声“十三元”部的,现在读起来是不全押韵的;编“平水韵”的时候,可能也是不押韵的,只不过认为押韵罢了。再如毛主席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用了“平水韵”,“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这首诗里押韵的字是“雷”“堆”“灾”“埃”“来”,是上平声“十灰”同一韵部的,现在读起来并不全押韵,这样的情形有很多。由此我们明白了有些古诗现在读起来为什么不押韵了,也知道了现在用《平水韵》作律诗,是不完全押韵的。所以,“平水韵”尽管在历史上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今天作诗并不完全适用。但用惯了“平水韵”的人有的继续使用,有的改用新韵;没有用过“平水韵”的人们都用新韵。
现在再来说新韵。
新韵就是依照普通话用韵,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为准的声韵体系。现在已经有人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声韵为准编出一些韵书,手上没有专门的韵书,只要用《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就可以了。用韵时,查意义恰当的同韵字或近韵字,用作韵脚。同韵字,只要看韵腹和韵尾相同就可以了,韵头是不用管的。近韵字,如韵母是ing、ong、eng应该看作是近韵字。这倒不是谁主观决定的,而是古已有之,诗例是不少的。
古韵和新韵的关系。
古韵和新韵是交叉关系,有很大部分押韵的字是相同的,字的声调也相同,也有很多是各有彼此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初编的韵谱就不尽合理;二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语音发生了变化。如古音有入声字,现在入声字分化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中去了。这样,“平水韵”与新韵相比,也就不完全适于今天作律诗,所以现在作律诗虽是新韵与“平水韵”并行,但使用新韵的多起来。毛泽东大半生生活在“平水韵”流行的时代,可毛泽东的律诗有的用“平水韵”,如《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有的打破了“平水韵”,如《七律?长征》的韵脚“难”是“十四寒”韵,“闲”是“十五删”韵,“丸”“寒”是“十四寒”韵,“颜”是“十五删”韵,这后一种情形正合于新韵。总之,“平水韵”没有什么神秘,不要被它吓住,它也不是不可打破的。诗韵也应该与时俱进。随着时间推移,相对年轻的人们都使用新韵。“平水韵”早晚会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代之以新韵。
格律诗的韵律,就是律诗押韵的规则:
一,律诗只押平声韵。律诗押韵与词曲不同,词曲有的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有的可以平仄韵转换。戏曲有的用韵稀疏,有的用韵稠密,密韵中有的句句押韵。句句押韵的有的是隔句押平声韵,隔句押仄声韵,极有规律,唱起来抑扬顿挫,和谐美妙。古代的律诗却不同,以押平声韵为多,押仄声韵的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仄声字发音短促低沉,平声字发音响亮悠长,而二者相比,平声韵更优美动听。现在,律诗就只押平声韵了。我们说的律诗都是指押平声韵的。在押平声韵中,即可以都押阴平韵,也可以都押阳平韵,还可以阴平、阳平交错押韵。同调押韵具有和谐美, 交错押韵具有变化美。
二,对句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律诗要求隔句押韵,即对句押韵。律诗包括绝句、八句的律诗、十句及十句以上的长律(排律)。律诗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奇数句),第二句叫对句(偶数句)。对句必须押韵,每首诗的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第一句以平声结尾的必须押韵,其余的出句都是仄声结尾,是不押韵的,即使结尾的字与对句押韵的字是同韵字,也不是押韵的。具体说来,绝句,第二句、第四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八句律诗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长律也是这样,除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外,其余各对句必须押韵。
押韵,就是押韵句的句末用同韵字或近韵字。
押韵是为了整首律诗诵读时音韵回环动听。押韵,即押韵字韵母相同的,如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中的难(nán)、闲(xián)、丸(wán)、寒(hán)、颜(yán),这五个字都押“an”韵,且声调都是第二声,和谐动听。
押韵字韵母相近的,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中的荣、生、城、情是韵脚 ,韵母分别是ong、 eng、eng 、ing,这四个押韵字用了三个韵母,虽不同,但相近,所以也是押韵的。如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腊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中的韵脚风、东、通、红、蓬,其韵母一次是eng、ong、ong、ong、eng,韵母不同,是近韵字。可见,近韵字押韵,自古而然。所以,我们今天作律诗,也可以用近韵字押韵。
押韵,一般说来,以同韵同调为好。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的韵脚就是同调的,更为和谐动听。
三,不得重韵。一首律诗中,一般说来是不得有重字的,这已经包含了不得重韵的意思。但还必须特别强调一下,律诗押韵,在一首律诗中不得重韵,即在一首律诗中押韵的字不得重复。这是一条规则,也是一条常识,是万万不能违背的。古代的律诗没有一首是重韵的。我们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大家都见过两首犯重韵的现代“七律”。一首是《失足》,“人生孰料几穷通,失足只缘一念中。学艺岂知身趔趄,取经那顾老龙钟。金鸡独立难行步,困鸟思飞徒望中。杂念消除蒲垫坐,期修正果过隆冬”(《阜新诗词》2003年第1期第4页“佳作选萃”),诗中第二句、第六句的韵脚字都是“中”字,重韵。如果把第六句的“中”改成“空”,就避免了重韵的毛病。另一首是《赞玉雕?长生殿》,“玛瑙玲珑作帝宫,长生殿在眼前呈。崇楼高耸瑶台丽,半月空悬玉宇明。绿柳垂丝含雅意,丹阶连袂诉衷情。皇妃爱恋海山誓,道士蓬莱知隐情”(《阜新诗词》2006年第3期第27页),此诗印成的文字与原文对照有些变化,且第八句的韵脚字“情”与第六句的韵脚字“情”重韵。这两首诗都违背了律诗不得重韵的规则。初学作律诗的诗友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要因重韵而致失误,造成败笔。
押平声韵、对句押韵、不得重韵,这三点十二字,即为律诗押韵规则,务须严格遵守。

⑽ 一首八句律诗鉴赏(急)

《锦瑟》赏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还有人把“锦瑟”猜想做一个女子的幻化,疑为“令狐家青衣”……此外,许多人倾向于悼亡一说,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悼矣!

这首诗虽然在理性方面难于加以确切的解说,但在感性方面却极易于引起读者的感动和喜爱。诗很具感性,是因为它的形象;诗又很难懂,也是因为它只绘形象,扑朔迷离。要读懂这首诗,我以为主要应去分析诗的形象,看它给予我们的感发、感动及联想是些什么,而不必去比附事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以“锦瑟”起兴,既写瑟之华美,又写弦之细密繁复,“锦瑟”二字,给了读者一个美好而又幽怨的直觉。《汉书·郊祀志》记载:“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为二十五弦”,谁曾想“五十弦”之“锦瑟” 比之琴、筝,原来竟附着有如此悲切的情愁。无端,莫之为而为,莫之治而治的意思,“无端”一词使锦瑟一下子就有了生命,这抑郁的感叹像是在说并非瑟自己情愿有这五十根弦,而是天生这么多,无可奈何呀。“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瑟上的每一条弦、每一根柱都牵引着诗人藏埋心底的一段伤痛。“弦”、“柱”承上一句“五十弦”而来,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每一弦每一柱的抚弄都会引起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华年”二字与前面的“锦瑟”相应,既见“华年”之美好,更见今日回思时的惆怅哀怨。诗人以瑟之华美暗喻自己才华出众,又以瑟之“无端五十弦”暗示华年悄然流逝,伤痛之情,悲愤之意,隐隐含于“无端”之感叹中,这两句可以说是这一首诗的总起。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颔、颈两联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对于李商隐来说,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颔联寄情于物,将“晓梦”、“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鹃”之物来表现。颈联借景生情,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神话里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无人赏识。

李商隐的用典有他自己的特色。有时用其本义,例如《安定城楼》中,他以“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言说自己不得施展怀抱的悲愤。有时他又将典故当作一个特殊的形象来使用,并加以创造性的引申。“晓梦”、“春心”便是后一种用典的写法。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本意在于阐述一种“均物我,外形骸”的道家哲理,而李商隐却借“蝶梦”之形象为自己所用,抒写了自己对于仕宦之途的追求梦想以及此梦想失败落空后的无尽感慨。“晓”字所暗示了梦境的短暂,“迷”字暗示了梦者的痴迷。这种痴迷沉醉、怅然若失的情意才应该是诗人所欲表达的本意。“望帝春心托杜鹃”,用了望帝去国怀乡,魂化杜鹃,悲鸣寄恨的典故,李商隐又加以引申。什么是“春心”?春心就是追求、向往、执着之心。多么痴迷的梦境,多么深挚的情志!此诗的幽婉即在于诗人对自己的情意完全不做明白的叙述,而只是用种种不同的美丽且繁复的形象和曲折宛转的章法来给予读者一种直感和暗示,使读者可以因之而产生无数的感动和联想。

晓梦”与“春心”,多情易感也;“蝴蝶”与“杜鹃”,引起翩飞、悲啼的联想;“月明”与“日暖”,引人入苍凉寥阔、温丽凄迷的情境。诗人化实为虚,连用四个典故,以四幅清丽、静谧、迷离而又含带凄切的景象,寓托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意绪,使人既难以指实言明却又有所感知,从而吟咏于口而思索于心,那是一种富于感动兴发之作用的诗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 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一曲《锦瑟》弹罢,一个憔悴的背影消逝于凄婉的琴韵,留给读者的是那无尽的怅惘。

热点内容
台湾民法研究 发布:2025-07-04 12:32:14 浏览:913
劳动法社保条款 发布:2025-07-04 12:27:29 浏览:377
天津知名律师 发布:2025-07-04 12:18:40 浏览:900
法院的诉讼义务 发布:2025-07-04 12:17:02 浏览:662
什么是经济法主体 发布:2025-07-04 11:58:51 浏览:166
cpa经济法突击 发布:2025-07-04 11:50:06 浏览:939
新会法院电话 发布:2025-07-04 11:49:50 浏览:689
依法治理编 发布:2025-07-04 11:49:03 浏览:173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发布:2025-07-04 11:46:24 浏览:661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考试案例分析有几道啊 发布:2025-07-04 11:45:45 浏览: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