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级法官刘敬一
㈠ 台湾被日本统治的历史
清治台湾时期
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日本强索台湾,中国只能将其割让给对方。从此,日本占领台湾50年之久。日本将台湾建设成一个供给粮食的基地,也是南进太平洋的前哨站。日本这50年的治理,将刚刚踏入近代的清领台湾,发展成了一个几乎完全被日本同化的殖民地。日本治理台湾的时间长度,只有清代治理台湾的四分之一;但是,日本在台湾留下的烙印,却是非常深刻。
回头看看,清领的两百年,清政府是从郑氏政权手上,接下了台湾岛屿。清朝治理台湾,官员将来台服务视为畏途,不愿久留。一拨一拨的移民进入台湾,从南到北,将台湾转化为一个闽、粤两系汉人的垦拓地区。
台湾大部分的民众从福建和广东迁移到台湾,带来的文化遗产并不丰厚。台湾的上、下阶层,在文化的发展上,并没有作过十分的努力;剩下来的,就只有在民俗宗教和戏剧歌曲方面有一些中国文化的底子,通过信仰的仪式、戏曲和说故事,传递于民间。
日据台湾初期,官民的抵抗
日本占领台湾,台湾的官民曾经有过非常短暂的抵抗。许多富豪内渡大陆,一些地方上有功名的举人秀才之辈,也都纷纷离去,回归福建原籍。台湾原本单薄的上层文化土壤,更因此流失殆尽。在这个基础上,日本用现代教育和经济建设,同化台湾的人民,其实等于是在一片空地上建筑楼台,并不需要花多少时间,就铲除了原有的建筑物。
不过,至少在初期,台湾对日本殖民者的抵抗,还是非常激烈的。甲午割台,乙未抗战,台湾的民众,至少死了五六万人,而日本军队也折损不下万人。
除了正式抵抗以外,还有许多日本警察以强压的手段,随时拘捕他们认为靠不住的分子。如后藤新平(1857-1929,甲午战争后任台湾民政长官、代行台湾总督。因其对中国台湾及东北的野蛮统治,可以称得上是日本侵华的罪魁之一),这个为人熟知的人物,就在1898年制定匪徒刑罚令,将他们认为靠不住的台民都当作土匪惩处,成群地屠杀,有时数百人被聚集在一起,用机枪扫射,集体处死。这种恐怖的统治,也有强烈的震慑作用,使台民不敢再有抗日想法。
日本初占台湾时候,有许多日本的政治人物认为,这个疫疠流行的热带岛屿不是日本人能够居住的。有人甚至建议,何不把台湾卖给西方国家,赚一笔现金算了。可是也有人认为,应当把台湾建设成为一个为日本生产粮食和工业原料的供给地。后藤新平这一批人,就是执行第二种选择的人物,将台湾建设成一个为日本供给米粮、食糖、果蔬、建筑木材,还有硫黄和樟脑的殖民地。日本本国的农夫遂从农田释放,转化为日本建设的大军,提供了日本工业化需要的大量劳力。因此,台湾岛的建设从殖民地的功能而论,对日本在明治以后,大正时代(日本大正天皇统治时期,1912-1926)晋升为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日本在台湾的农业建设和“国民教育”
日本人在台湾的建设,从经济方面来说,尝试了堪称亚洲第一次的农业革命,推行的项目有:使用化肥、培育新品种、有计划地规划水利灌溉等。他们开设了新型糖厂,代替过去用牛力和人力操作的制糖方法。日本人拥有的几家制糖株式会社,广泛地种植甘蔗,榨制食糖,行销世界。台湾外销的农业加工品中,食糖一项的收入占了大宗。凡此建设都使得台湾的民间实受其益。不过,这些措施,颇多以台湾为实验性质,一旦犯了错误,台湾百姓先吃大亏。例如,日本当局推行一种稻米新品种,高产,却不能抗风,台湾全岛都奉命种这一品种。一次风灾,全台颗粒无收,百姓蒙受极大损失。
台湾推行现代化农业生产,无论质和量都提高了许多,而且,这些建设带动了农村社会的巨大变化。糖厂外围,因为有糖厂为中心,一部分的城市文化被带入农村,提高了农村的生活水平。嘉南平原上,乌山头水库这个大的水利系统,是日本工程师八田与一设计的。在日本统治期间,台湾全岛逐渐电气化,纵贯铁路修成,高雄、基隆两港开港——都是有长久影响的建设。日本的农业人口迁移到台湾东部屯垦,本来几乎全无建设的台湾东部,因此也有可观的成就。
在教育方面,日本推行了“国民教育”,每一个儿童都要接受6年基础教育。在卫生方面,日本设立了卫生警察,专职监督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公共卫生。严厉的公共卫生政策,使得一般人的生活环境变得清洁健康。日本推行现代的医疗制度,台北帝大的医学院训练了许多本省的医生。
日本殖民当局,将刚从西方学来的法律应用于台湾,代替了中国传统的法律。当时,刑事警察的权威,几乎是绝对的。日本在台湾施行的刑罚,虽然严酷,但是基本上有法可据。
这许多建设,都是后藤新平以及他的继任者——几个文人总督和文官,在日本据有台湾后逐步开展的。他们要在台湾建设一个模范殖民地。相对于日本在朝鲜的军事统治,日本在台湾推行的殖民统治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
在此基础上,日本带来了现代文化知识和现代化的生活形态,给台湾铺设了一层从西方经过日本,移植到台湾的世界近代文明。无可讳言,由于台湾不过是日本的文化边陲,虽然各方面的文化资源取自日本本土,但台湾文化能达到的水平,难免先天不足,而且,很难有开拓创新的空间。
台湾人民做了五十年二等公民
日本治台,终究还是将台湾当作殖民地,台湾人民终究只是日本帝国第二等公民。日本的百姓在本土有选举权,日本却始终没有给台湾人一个民主的制度。不仅官员都是从外面派进来的,而且台湾民间也没有真正的选举议会。基层行政单位的一些代表,也并不都是选举产生的,有一大半是由官方指定。有些台湾的精英分子,是日本笼络的对象。台湾地区曾经有“绅章制度”,由殖民地当局颁给地方领袖们佩戴的徽章,表彰他们的社会地位。用这一方法,日本赢取了许多台湾地方领导阶层的拥护。
可是,日本在台湾训练当地人才有一定的限制。台北帝大主要是为在台的日本人而设。台湾人的职业选择,最多是律师和医生;文官、法官、高级技师和管理人员,都由日本人担任。日本殖民当局并不鼓励台湾人进入真正的社会领导阶层。例如,殖民当局只允许日本人的公司经营大规模的糖厂。糖厂对于提高台湾的经济生产能力,确实有贡献,然而,对它外围的农村而言,它垄断了农民选择作物的权利,也独占了当地交通和其他资源的分配。
当年日本人的糖厂,并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单位,实际上还兼具控制和管理的功能。这一类企业不会让台湾人经营,糖厂的技师和管理人员都是日本人,台湾人只不过是基层劳工而已。
台湾人能发展的,最多只是地方性的交通和农产加工企业,如运输、仓库、碾米、磨粉等地方性的小企业。其他重要的企业,日本人都不让台湾人经营。在台北帝大,台湾籍教授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教授都是从日本聘请来的学者。因此,在学术上,台湾同胞并没有机会发展到足以领导台湾文化建设的地步,也不足以领导台湾的舆论。
台湾人民争取平等的努力
台湾同胞力争身份和权利的平等,也曾经有过多次努力和抵抗。
1913年罗福星领导的“苗栗事件”(罗福星事件、台南关帝事件、台中东势角事件、新竹事件、南投事件的合称,这五次事件相继发生于1912年、1913年间。日本人将这五次抗日事件镇压后,合并处理,称为“苗栗事件”),1915年余清芳领导的“西来庵事件”(又称“余清芳事件”、“噍吧哖之战”,是发生于1915年的武力抗日事件,亦是台湾日治时期诸多起事当中规模最大、牺牲人数最多的一次,同时也是台湾人第一次以宗教力量抗日的重要事件,更是台湾人最后一次武装抗日)都失败了。
除了这两次规模较大的民间起义之外,1930年,原住民部落也有过“雾社事件”(指1930年10月27日台湾雾社——在今南投地区马赫坡、钵亚伦、荷戈、塔罗湾、罗多夫、斯库六个村社的高山族的人民,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统治,在莫纳·鲁道的领导下掀起的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战士消灭日本军警百余人,戕杀日本妇孺数人,将雾社占领3天,后在日军镇压及敌族夹攻下转入深山,继续作战长达两月之久,最终在日本殖民当局的陆空军和大批武装警察的联合镇压下失败),日本军队用大炮和毒气,压制没有现代武器的原住民。
雾社起义参与者
台湾人民努力争取应有的权利,除了武装起义,还通过议会政策的途径和舆论的鼓吹,以求获得比较公平的待遇。台湾文化协会就是一个例子,他们曾经想用请愿的方式,为台湾同胞取得参政的权利。他们也力图争取发行自己的报纸和刊物,甚至尝试组织政党,例如民众党,希望遵循现代各国民主运动的常规,争取参政的权利。20世纪20年代,台湾民权的请愿不下15次,然而,这些努力都失败了。日本终究没有赋予台湾人民合理的平等地位。
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控制,终于使得所有想要通过和平途径,争取台湾人政治平等权和文化自主权的努力,化为泡影。
日本在台湾的“皇民化运动”
50年的日本统治,在后半段发动了“皇民化运动”,愿意接受日本文化的台湾同胞,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只用日语。当局要求他们采用新的日本姓氏,放弃原来的中国姓名。“皇民”必须放弃中国祭祀祖先的仪式,皈依神社的神道教。
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之中,日本人不太敢用台湾人作战。但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就大量征用台湾人参军,最初担任辅助战士的台湾军夫,还不能算真正的日本军人,后来兵源越来越不够了,才将参军的台湾人纳入日军编制。
日本占领台湾之初,台湾同胞群集在庙宇的广场上,听讲中国的古事,观赏民间的歌仔戏,欣赏中国文化之中悲欢离合的故事。民间娱乐经由南管(南管指中国福建南音,为中国古代一个音乐种类)、北管(为17-20世纪,台湾与闽南地区流传广远的音乐、歌曲和戏剧表演。借用中国北方音乐戏剧元素与官话而得名的北管,与使用南方音乐元素的南管,互为呼应),怀念原乡的生活。
在日本的统治下,还有一些台湾读书人组织诗社,借吟哦古诗,尽量保持传统的文字和语言。中文的“书房”(私塾之别称)是学习文化的地方。在日本推行普及教育之时,书房还是可以和学校教育互相补充的。这些努力都说明了,日本统治台湾50年的前半段,台湾同胞还在尽力维持传统文化的命脉传承。
太平洋战争的后期,台湾同胞有一部分在南洋作战,埋骨异乡,永远不能回家。许多年轻人被征调到日本去,参加日本的国防生产工作。甚至十五六岁的青年也被征发到日本,在日本的飞机工厂做工,补充日本的劳力不足。战争期间,美军轰炸台湾,台湾的铁路、公路、港口及各种工厂设施,都遭受严重的损害。当时,日本粮食不足,台湾同胞最多只能吃日本人配给粮食的一半。
福祸都有吧
㈡ 台湾法庭的审判长、受命法官、陪席法官是什么意
一、在独任审判中,法官就是审判长。如果审判长要调查的事项是在其他法院管辖区域内,则可专能嘱属托该管辖法院代为调查,此时该调查法官就是『受托法官』,因为受审判长之托嘛。
二、在合议审判中,审判长为准备审判起见,通常会先指定法官进行准备程序,此时受指定进行准备程序的法官就是『受命法官』,在实务上受命法官也就是本案的调查法官。
三、在合议审判中,除审判长外及受命法官外,还有其他的法官在(高等法院三人组合议、最高法院五人组合议),这些非审判长及非受命法官的法官就是陪席法官,因为在实务上陪席案件并非他们自己的案件(他们有自己的受命案件),而且也不参与准备程序,对案件也不了解,所以陪席法官对陪席案件大都仅是因为行政事务上的分配而不得不来,所以在法庭上常可以看到陪席法官在法台上打瞌睡。
㈢ 台湾地检署是什么机构
台湾司法制度简介
司法制度从概念上讲是一个国家的司法权、民众的诉讼权和结合二者的正当程序原则共同构成的结合体。可是,人们在谈及司法制度的时候往往侧重司法权,我在这里也是如此。
就审判权而言,世界上有一元制、二元制和多元制之别,台湾实行的是三元审判体系,法院分为普通法院(民刑事)、行政法院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从1949年开始,国民党将过去在大陆实行的司法制度搬迁到台湾,这些制度在十年训政时期有过一些调整,但大体上沿袭了北洋政府甚至是晚清的司法制度。公务员惩戒是在1947年宪法中才独立出来。此外,台湾还有军事审判,但这一制度的宪法根据并不是很清楚,仅仅是根据宪法中的“非现役军人不受军事审判”一规定而得出。军事审判权并不划归司法权,而是归入总统统帅权体系,这种做法在当时是否参照了美国不得而知。如果这样将军事审判加进的话,审判体系就有了四种。
法官的保障也是司法制度中重要的一方面。对法官的保障,除了在宪法第80、81条对职务及身份独立加以规定以外,法院组织法和一些条例也规定并强化了对法官的保障。宪法上的“终身保障”制度一开始被解释为“至死方休”。后来人们提出了质疑,这一制度也作了调整,于是就有了七十岁不办案可照拿全薪的“优遇制度”。
台湾的宪法解释制度也很复杂。由于中国早期是将整套的西方法律移植过来的,故必须有少数专家对法律作出解释,形成中国特有的解释制度。台湾现行的解释体制基本上沿袭了以前司法院的特色,不过是由司法院特设大法官组成的大法官会议而不是由最高法院行使。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国民大会同意,任期九年。大法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杰出的普通法官,一是有声望的教授学者。解释分宪法解释和对法令的统一解释两种。
台湾的大法官解释权在法律文字没有改动的情况下发生一些功能上的变化。在法律颁行之初,由于上面谈到的原因,大法官会议不但有对宪法的解释权,还有对法令作出统一解释的权力。但后来随着审判实践的发展,大法官会议很少再对法令做统一解释了(在1994年以来,只做了两次),只做宪法解释了。而且,宪法解释也发生了变化,由抽象咨询,这很类似此地的批复,变成具体宪法争议的仲裁者。最高部门之间的争议会提交到司法院,后来人民也能向司法院声请解释。1980年代大法官对终局裁判适用的法令若认定违宪,即可给予特别救济,于是台湾就有了违宪审查。
审级方面,民刑事法院是三级三审,行政法院是一级一审。行政法院基本上是和法国一 样独立的审判体系,但从隶属关系上看又类似奥地利,因其隶属司法体系,而非象法国那样隶属行政体系。明年将正式调整为二级二审。公务员惩戒实行一级一审,一定职等以上公务员的惩戒,须由监察院移送到司法部门。但不是以法院的形式,而是以会议的形式作出裁定。大法官已宣告了此一组织方式违宪。这样在台湾,故未来公务员惩戒也将更司法化。
在司法行政方面,司法院在国外罕见。宪法规定司法院掌理民刑事。于是在司法院是法院还是行宪前的司法行政院的问题上一直存有争议。但在行宪后,司法行政的的建制更加奇怪了。行政院下设司法行政部,该部掌管高等法院极其以下的各法院的司法行政事务,司法院只管理终审法院的司法行政事务,且司法院实行首长负责制。
在1970年代末,由于政治改革的推动,司法体制也有了变化,所有法院都改归司法院,司法行政部该称法务部,掌管检察体系同时是行政院的法律顾问,不再掌管高等法院以下的法院了。此外,司法院还为自己解释出一个法案提案权,这样司法院就有了一个政策主导权。
㈣ 台湾司法院的法官怎么产生的
根据台湾当地的立法机构来决定产生的
㈤ 台湾言情小说,女主是法官,男主是检察官
名称:青鸾txt下载
小说分类:现代言情
小说作者:水痕花信作品集
小说进度:TXT
版权来源:
小说大小:212KB
小说格式:TXT小说
㈥ 司法官的台湾司法官
司法官在台湾是法官及检察官的合称。
在台湾要成为司法官的话必须先具版备大学院校法权学院法律系毕业或司法人员高等检定考试(司法三等)及格之应试资格, 再经司法官特考及格,接受司法官训练,并至各地方法院及地方检察署学习期满及格后,才能被任用。
目前台湾曾提案修法比照外国,将参加司法官特考及律师高考的应试资格提高到法律相关研究所毕业才行。保障司法官为终身职,非依法不得去职,但为司法院大法官之司法官有特殊规定。
㈦ 为什么台湾律师把法官称为庭上呢
这是敬称
㈧ 美国政体和英国政体有什么不同
英国:君主立宪制
(1)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2)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3)政府(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美国:民主共和制
(1)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陆海空三军
(2)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而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
(3)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总统选举中能否获胜
不同点:1、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互相妥协的产物。而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
2、君主立宪制设君主为国家元首,世袭继承,没有任期限制,是终身制。而民主共和制不设君主,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
3、 君主立宪制的国王(或王后)无实权,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元首掌握大权。
㈨ 为什么台湾反同团体反对同志婚姻
据台湾"东森新闻云"报道,岛内同志婚姻"释宪案"结果24日出炉,"大法官"认为现行法令未保障同性婚姻,因此"违宪"。反同团体"捍家盟"总召、台湾辅仁大学学生施俊宇和执行长、东吴大学研究生谢育展、联盟成员邱圣恩共同召开记者会,批评上一世代的"大法官"决定了下一代的年轻人的未来,痛批此一决定"就像911摧毁双子星大楼一样,摧毁台湾家庭婚姻的根基"。
㈩ 急求~台湾2012年颁布的《检察官伦理规范》和《法官伦理规范》的内容,最好是电子版!!!
用google就可以找到了啊~
网络只是闲来没事逛逛的地方;真要找资讯的话,还得要其它的搜寻引擎才可以啦
(找不到是正常的,因为贵国有网/路/审/查这个好东西)..........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