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审结涉疫情刑事案件
① 请问:法院二审结案后犯人从看守所送走、在疫情防控期间进行集中隔离,哪个部
摘要 鉴于当前特殊的疫情形势,检察机关在办案工作中应当坚持服从服务大局,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案件办理既要严格依法,又要严格落实隔离、防控的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妥善处理好办案与防控的关系。
② 开庭坚决不让家属进说是疫情期,对方证人和原告都进去了,怎么回事
证人和家属是不同的概念,至于原告,那不是废话么,也没说不让被告进去啊。专
打官司,法官,书记员,原属、被告,代理律师,证人,这些是诉讼参与人。不出庭怎么审理案件?
至于家属,本就不是诉讼参与人,旁听而已。性质不同,疫情期间限制进入很正常。你就是去医院做手术,家属也只能在手术室外等候,你能说,为啥医生,护士和病人都进去了,我家属不能进么?
③ 涉疫区是指哪些
病毒或病菌所能传播的地区。
2019年12月初,被告人冯某因咨询旅游问题通过手机添加被害人陈某某为微信好友。2020年1月31日至2月4日,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被告人冯某看到被害人陈某某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购买口罩信息后,为获取非法利益,通过微信主动联系陈某某,谎称其有大量防疫口罩可供出售,利用被害人急于购买口罩的心理,要求对方先付款后发货,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等方式骗取被害人人民币共计96500元。
随后,被告人将骗取的钱款分多次提现,并将部分赃款挥霍。2月13日,被告人在其住处被公安机关抓获,并当场扣押手机两部、现金人民币69700元。案件审理期间,被告人亲属代为退缴违法所得人民币26800元。
被告人冯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其有大量防疫口罩可供出售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3)法院审结涉疫情刑事案件扩展阅读:
鉴于被告人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故意实施犯罪,依照两高两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对被告人依法从重处罚。同时,鉴于被告人有犯罪前科,具有坦白情节,自愿认罪认罚,且退缴全部违法所得等情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并当庭宣判。被告人当庭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宣判后,审判长田学新结合当前抗击疫情的特殊形势,结合本案,对被告人冯某进行了释法和深刻的法治教育。被告人表示接受,对自己的行为深表忏悔。
滨海新区检察院于2020年2月19日向滨海新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同日,法院立案受理。2月20日,法院出具逮捕决定书,将被告人收押。2月24日对该案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滨海新区法院坚持对该类案件依法从严从快审结,充分彰显了司法机关严厉打击涉疫情犯罪的决心和威慑力。在对涉疫情案件坚持从快审结的同时,滨海新区法院也更加注重对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法院受理该案以后,积极同滨海新区法律援助中心取得联系,并就涉疫情案件实现“律师全覆盖”达成一致意见,明确对于涉疫情案件未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一律由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专门律师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④ 疫情期间一般刑事案件收监吗
法律分析:疫情期间的一般刑事案件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所以根据犯罪行为严重程度,较轻的可不收监。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的通知》
三、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保障办案效果和安全(五)注重办案安全。在疫情防控期间,办理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案件,办案人员要注重自身安全,提升防范意识,增强在履行接处警、抓捕、羁押、讯问、审判、执行等职能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能力。除依法必须当面接触的情形外,可以尽量采取书面审查方式,必要时,可以采取视频等方式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被害人、证人、听取辩护律师意见。人民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审理相关案件的,在坚持依法公开审理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切实维护诉讼参与人、旁听群众、法院干警的安全和健康。
⑤ 刑事案件到法院已经四个月多月了不给开庭咋办他就说疫情雅的案子太多了这样合
如果是公诉案件,已经审查起诉通过,提起公诉了,法院也已经通过审查回,可以开庭审理的话,普通案答件需在1个月内审理裁判,如果案情复杂,重大可向上级法院申请延长期限,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搁置案件不予审理裁判。
自诉案件自在法院提起自诉时,法院也应该在1个月内审理完毕,无正当理由,不得稽延。
⑥ 法院因疫情中止审理在押人员怎么办
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于刑事案件,包括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依法中止审理。检察机关可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同时,要切实注意防止超期羁押。“两高两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简称《“两高两部”意见》)。
在疫情防控期间办理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案件,要注重办案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
“在疫情防控期间办理案件,既要严格依法,也要严格落实隔离、防控的要求。”
人民检察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办理审查起诉案件,应以书面审查为主要方式,尽量不采取当面方式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等诉讼参与人以及听取辩护律师意见,可以采取电话或者视频等方式进行,以减少人员流动、聚集、见面交谈。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审查起诉案件,应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期限办结。如果因为疫情影响,不能在法律规定的审查起诉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办理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同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在审判过程中,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中止审理。
据此,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于刑事案件,包括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审理。同时,要切实注意防止超期羁押。
法律资料:
根据 《刑事诉讼法》关于期限的规定,以一审普通程序为例(不针对特殊情况),对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从侦查开始到一审审结所需要的期限进行了梳理。从表格中可以发现,一个案件一旦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其过程还是比较漫长的,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半、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所以,对家属来讲,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当然,案件时间长也并非都是坏事,从另一个方面看,可能是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尚不充分,这就为辩护提供了空间。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五条第四款“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间,应当至期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
这就意味着假期的延长并不会导致羁押期限的延长,羁押期限届满时,不论是否处于假期,都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或者予以释放。
同样,对于处于审查起诉、审判期间的案件而言,疫情对办案期限也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检察机关、法院办案都是可以延期的,如果算上延期的时间,即使疫情影响了正常工作,但对检法来说,办案时间也是足够的,不会因此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法超期羁押。当然,这种延期是要符合法定事由并且客观必要。
我们要相信司法机关会依法办案。疫情只是改变了办公的方式,并没有停止办公,网上办案、视频提讯、远程开庭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而且最高人民检察院在近日下发的 《关于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刑事案件办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办案期限以二次退回补充侦查、三次延长审查期限为限,退查和延长应当以符合法律规定且客观必要为原则。
⑦ 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涉及刑事犯罪,法院会怎么做呢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民事和刑事是有严格的区分的,那么当在民事审理中遇到涉及刑事犯罪的情况的时候,法院会怎么办呢,今天就这个问题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对于民事和刑事,从案件性质来说,刑事当然是比较严重的犯罪,民事只是纠纷类法律问题,还上升不到犯罪,所以说,先刑后民事这个大家都能理解,当在民事审理过程中发现涉及刑事犯罪的时候,这是要终止民事程序,移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的。
从规定上我们不难看出,对于民事案件中发现涉及刑事案件材料的移交,民事法官并不需要保证这个线索绝对的构成刑事犯罪,只要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就行,即使将来经过侦察后并不构成刑事犯罪,民事法官也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这点从法律的规定中我们是可以推断出来的。
所以说,对于民事审判中发现涉及刑事犯罪的情况下,民事案件是要驳回起诉的,相关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材料需要移交给相关的侦察机关的,如果刑事不管或者侦查后感觉并非刑事管辖范围,还是可以再走民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⑧ 经济被告人前面有刑事案件没处理完 又在疫情期间 法院让我们撤诉怎么办
⑨ 在疫情期间不让出门,怎么就变成了拒不出庭,这样审判对吗
一、网上开庭操作方法
目前的网络庭审是依托云端系统开展的,一般包括三种方式,电脑客户端、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不过每个地方跟每个地方的使用软件是不一样的。但在开庭之前,当地法院的法官会把软件下载和操作方式告知当事人的。
在案件排期之后,当事人的手机上会收到一条通知开庭的短信,短信中包含客户端下载地址和一个会议号(即庭审号),当事人需要提前下载客户端,然后通过庭审码进入庭审。
在这里提醒大家,在进入在线庭审平台前,请确保您的网络及设备符合网上开庭的技术要求。
微信小程序使用方式
首先在微信搜索“云庭”小程序,并通过预留的手机号登陆。
需要阅读法庭纪律及庭前告知等内容后正式进入程序
庭审时,当事人可以上传证据、查看笔录,在庭审结束前需要当事人确认笔录。
二、当事人可以拒绝网络庭审吗?
答案是可以的。在最高法发布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法院要积极推广和有序规范在线庭审,综合考虑技术条件、案件情况和当事人意愿等因素,确定是否采取在线庭审方式。民商事、行政案件一般均可以采取在线方式开庭,但案件存在双方当事人不同意在线庭审、不具备在线庭审技术条件、需现场查明身份、核对原件、查验实物等情形的,不适用在线庭审。
对当事人不同意案件在线办理,依法申请延期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不得强制适用在线诉讼。案件符合诉讼法律关于中止审理有关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中止诉讼。
刑事案件可以采取远程视频方式讯问被告人、宣告判决、审理减刑、假释案件等。对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的简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案件。
⑩ (1)试分析疫情防控下如何贯彻审判公开原则